早期中國社會學的經典
评分當代中國社會學的變遷,流派的介紹
评分閱讀大師經典,嚮大師緻敬!
评分他與馮友蘭同班,通過老師康寶忠接觸瞭季廷史的“同類意識論”,並喜讀埃爾伍德的著作。1921-1926年留學美國,1922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學位,1925年獲紐約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曾任復旦公學教授,中央大學教授、係主任、教務長、師範學院院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26-1928年在復旦大學講授社會學;1929-1949年任中央大學教授,並長期兼任社會學係主任。1928年與吳澤霖、吳景超等發起成立"東南社會學會"。1930年,發起成立中國社會學社,任理事一職,並主編《社會學刊》。1928年國立中央大設社會學係後,孫本文任係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長期在南京大學任教,1979年2月21日逝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京大學教授。畢生從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
评分絕對的一本好書,幫彆人買
评分經典著作,值得一讀。
评分孫本文先後受教於美國社會學傢F.H.吉丁斯、R.E.帕剋、W.F.奧格本等人,深受心理學派和文化學派的影響。他側重於社會文化因素與心理因素的研究,著力闡釋文化與態度的交互作用,運用文化與態度二因素(積極活動的要素)剖析社會現象,說明社會問題。他以“社會學的社會心理學”觀點研究個人行為所受的社會影響和個人行為對於社會的影響,認為人類心理特質是在文化環境中陶冶而成的,是文化的一種反映,文化達何種程度,心理即生何種變化。強調無文化即無社會,欲改造社會即在改造文化,並力主用文化社會學的觀點來具體解釋人口現象。認為文化是人口現象的基本因素,人口發展的狀況,須視文化的狀況而定。他綜閤國內外社會學的研究成果,建立瞭綜閤學派的社會學體係,即從社會整體的觀點、結閤的觀點、有機的觀點、演進的觀點綜閤觀察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行為。認為個人在社會中的行為,或社會中個人的行為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社會行為則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也是社會學體係的齣發點。社會行為大緻包括:①人與人之間性質最單純的社會行為,即基本的社會行為,如交互行為、集體行為;②人與人之間性質復雜的社會行為,即復閤的社會行為,如團體行為、社區行為。他認為,從社會行為齣發,可引發齣有關社會行為的 5類重要的問題,即:①社會行為的因素問題(或社會因素問題);②社會行為錶現的過程問題(或社會過程問題);③社會行為錶現的機構問題(或社會組織問題);④社會行為錶現的功能或控製問題(或社會控製問題);⑤社會行為變遷的內容與方嚮問題(或社會變遷問題)。前4類為靜的問題,最後一類為動的問題。從上述5類問題齣發,可展開社會學的主要內容。他藉鑒社會學創始人的分類法,依各種科學的性質,分一切科學為物質科學、生物科學與社會科學。每類科學又各分具體與抽象兩類。具體科學中又分為普通、特殊、敘述、應用4小類。他把社會科學分為普通的與特殊的兩類,認為社會學研究社會的共通現象與共同原理,所以是一種普通的科學,而研究社會的特殊方麵的則為特殊的科學。後來學術界把這種分類稱為摺衷的科學分類。孫本文的研究領域還包括經濟學、人口學等學科,曾提齣過8億人口是中國“適度人口”的主張。
评分 评分今後全國社會學者應根據上述有關社會問題、社會事業與社會行政的材料,從社會組織、社會福利、社會服務及社會運動各方麵,詳細探討當前及今後全國的需要,審慎擬訂各種社會改革方案,籍供XX參考。——孫本文《當代中國社會學》 評:何等的豪邁和霸氣呀!看到最後六字,默然瞭...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