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那個裝睡的人自己決定醒來——周濂
第8屆文津圖書奬 ,暢銷500000冊。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
齣版人雜誌 鳳凰網年度圖書
城市晚報十大好書
新浪5月好書榜榜首
網易5月公民閱讀書單
網易公民閱讀十大好書
鳳凰讀書第19周好書榜
《北京晨報》上半年緻敬20本好書榜
《新京報》夏季選書榜
藍獅子圖書7月好書推薦榜
北京萬聖書園5月及6月銷售排行榜榜首
上海季風書園5月及6月暢銷榜
深圳書城6月推薦TOP 10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精選學術新銳周濂十年來公開發錶的隨筆文章,包括時評、書評及其部分學術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專業學養作為根基,把他對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等等這些問題的哲學思考融進一個個現實故事和活潑潑的生命體驗中,用真切的道德直覺和清醒的問題意識和柳葉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紮進問題的深處,把深邃的哲學拉迴到“粗糙的地麵”。
在《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書中,作者想告訴我們,在一個烏煙瘴氣的喧囂迷茫時代,在一個顛倒是非的時代裏生活,個體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棄自身的價值標準,與這個骯髒的時代握手言和,或者閉上眼睛裝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環境非常糟糕的情況下,一個人依然可以選擇過一種閤乎德性的生活,並以此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選擇不止做個“好人”,還可以做個“好公民”。
周濂,當代新生代著名學者。1974年12月生於浙江。先後獲得北京大學哲學學士、碩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05年11月至今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任教。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為英國牛津大學哲學係訪問學者。著有《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專著一部,以及中英文論文30多篇。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道德哲學和語言哲學。
身為年輕的學院知識分子,周濂的寫作擁有一個飛翔的姿態:從概念的高處飛往地麵,飛往粗糙的世界,同時,他又從現實的溝壑飛往天空,飛往理想的所在。這是一本“在路上”的書,我們共同經曆過的那些爭隋,在這裏已經變成一張張精神圖案。
——崔衛平
雖然我以為今日中國許多可議之事皆能以常理索解,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解不清理還亂,說得越多越糊塗。周濂不愧為被看好的新生代學者之一,他既有深入綫團的分析能力,也有拆解亂緒的言說本事,遂成此部堪稱評論典範的佳構。我甚至覺得每一個大學生都該在這裏學一學什麼叫做觀察社會現象,什麼叫做分析問題。
——梁文道
以專業這把快刀,輔以對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作者遊走於江湖,快意恩仇,每每齣手蠢必著痛處。他劍鋒所指,往往在不經意處,讓讀者如飲甘泉,跟著他拍案而起、策馬揚鞭。政治倫理學基本原理,多源於常識,讀周濂,具備常識感是要件;如果碰巧你還是愛較真兒但非唯我獨尊的人,你肯定能成為作者的死黨,若正好相反,你需要具備充足的底牌,否則免不瞭落花流水——有不信的?那好,請讀周濂《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劉蘇裏
自序
第一部分 我們都是一小撮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達甩不掉
讓我們擔憂我們的童真吧
射象者布萊爾
“不就是”與“又怎樣”
笑而不語與中國錶情
烈士與傻子
跳來跳去的羅素
笑眯眯的印度乞丐
活著,還是死去?
大學校園中的“無名氏”
大學生的“德性”
古格斯的戒指與費爾德曼的甜餅
節慶、傳統與革命
磕頭的理由
裝裝文明人
榜樣的力量
求求你感謝我
“我的”和“好的”
沒本事移民的,請做個公民吧
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人道主義是張一撕就破的薄紗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我們都是一小撮
第二部分 重見天日的生活
你想要打聽的那個人在哪裏?
阿飛後傳
沉默並詩意地活著
抒情是一種病
“實話實說”還是“是話就說”
掐死一切意識形態大臭蟲
有這麼一種睏惑來自生活
存在的焦慮與勇氣
喪鍾為遊記而鳴
重見天日的生活
第三部分 我們何時喪失理解
色情文學招誰惹誰瞭
請“真實”的康德起立
“帝國”失去“主義”,天下將會怎樣
圓地球還是平地球?
曆史尚未終結,國傢仍需強化
誰是美國的孩子?
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石器時代人
與正確無關的政治正確性
全民開講2.0時代
大眾文化的“群架二原則”
娛樂不精神
我們何時喪失理解
過期
好人電影與好公民電影
通過對話能夠走嚮真理共識嗎?
智者的審慎
理解之難
第四部分 站在思想的高牆上
站在思想的高牆上
哲學是一個動詞
民主在此可能嗎?
幸福政治學
告訴他們我度過瞭極好的一生
最可欲的與最相關的
尺度、分寸與超越
政治哲學傢與政治現實
革命的窄門
某種意義上,顧曉夢是有幸的 “民族已到存亡之際”,這幾乎是一個讓熱血青年堅決赴死的不二理由,顧曉夢們可以篤定且幸福地把自己的生命交付齣去,並在那個更高的存在者之中變得堅強,變得寬廣。也正因為此,我總忍不住懷疑,讓網友們淚奔不止的真正原因在於,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把自己交付齣去,我們找不到一個閤適的理由或藉口,那個曾經能夠讓我們“變得堅強,變得寬廣,敢於去承擔,去挑戰,去贏得”的“信仰”不見瞭,每個人都提溜著無處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遊蕩……
麥傢告訴我們,那個值得交付的對象“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人或組織,也可能是一個虛無的人或組織”,要點在於要“讓這個你終生信仰的‘人或組織’陪伴你,與你同呼吸,心連心。”這話說得真誠,但不知怎的,我總會想起2008年那個流行的段子:《色,戒》,女人是靠不住的;《投名狀》,兄弟是靠不住的;《集結號》,組織是靠不住的。
這個春天有另外一部流行的電視劇《潛伏》,裏麵有一個叫做謝若林的傢夥,自稱沒有主義沒有信仰一心一意隻做諜報生意,謝若林有一段颱詞很經典:“這未來和平瞭,就沒有主義瞭,有什麼呢?隻有錢,你信不信?”我們應該慶幸餘則成當時沒聽信他,否則後來韆韆萬萬個餘則成就沒有瞭賺錢的機會。當然,為瞭不讓謝若林的妖言惑眾,我們也必須站在哲學的高度揭露謝若林的自相矛盾之處——他其實也是有主義“護體”的人,這類人一般被稱作拜金主義者。
謝若林也好,餘則成、顧曉夢也罷,人這一生,遲早會把自己交付給一個比自己更高的存在者,或者上帝,或者組織,或者愛人、詩歌、金錢,以及各式各樣韆奇百怪的主義……問題在於,你在交付之前,是不是經過百轉韆迴的痛苦思索和掙紮?在交付之後,在那個更高的存在者的陰影下麵,你能否還保有哪怕一丁點兒的懷疑和反思?太過輕易地委身於人,總讓人懷疑之前的掙紮缺乏真誠。交付之後便意誌堅定地把它當作福音傳遞他人,則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濛昧,哪怕它以信仰的麵目呈現。
那天上網溜達,看朋友寫她的朋友,說:“她是這樣一個人:和平主義者、素食主義者、女性主義者、同性婚姻支持者、動物保護主義者、積極的悲觀主義者,也就是一個西方的自由左派。”女孩兒叫做Amanda,聽說她快要和她的男友掰瞭,原因是兩人激辯瞭大半夜,都沒說服對方同性戀到底是natural(自然的)還是unnatural(不自然的)。Amanda在反省:“我反應過度瞭嗎?”
“鑰匙在窗颱上,鑰匙在窗前的陽光裏,我拿著這把鑰匙。結婚吧,艾倫,不要吸毒……愛你的‘媽媽’”——這是瘋人院裏的母親給金斯堡最後的便條。
我知道金斯堡沒有聽他媽媽的話,我希望Amanda不會和她的男友分手。
這年鼕天我在牛津大學訪學,每天下午從哲學係的圖書館齣門右轉,沿石子路嚮西,百米開外左手邊的Merton學院,70年前,翻譯傢楊憲益先生曾在這裏就讀。
在自傳《漏船載酒憶當年))裏,楊先生迴憶說,當年牛津大學校規森嚴,晚10點後禁止學生光顧附近的小酒館,天性好玩的他多次超齣規定時間返校,或者翻牆而入,或者從運煤通道滑行而入。
70年彈指一揮,而今斯人已逝,留下包括《紅樓夢》在內的煌煌韆萬言譯著。齣於好奇,我上網搜索百度百科之牛津知名校友錄,始終沒有找到楊憲益的名字。與約翰·洛剋、雪萊、T.S.艾略特、史蒂芬。霍金、比爾·剋林頓同列其中的中國人隻有兩位,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錢锺書先生,一個是仍舊在讀的薄瓜瓜同學。
我不知道楊憲益是否有資格成為牛津的知名校友,我所知道的是,1994年3月他榮膺香港大學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一道獲此殊榮的還有特雷莎修女,好玩的是,楊憲益為此寫詩自嘲:“相鼠有皮真鬧劇,沐猴而冠好威風”。1965年,楊夫人戴乃迭女士曾經在歌頌偉大領袖的英文譯稿上寫下評語:Childish(幼稚的)!我猜想楊憲益斷然不會在意“牛津知名校友”這樣的虛名,倘若他知道這個榜單,一定也會用“Childish”一笑置之。
Childish雖然不是什麼好詞,但也不算太嚴厲的譴責,無非是幼稚、愚蠢而已。在愛人的眼裏,一個幼稚愚蠢的男人沒準還是可愛成分多一點,盡管曆史反復提醒我們,一大群幼稚愚蠢的成年人聚在一起,常會摺騰齣史無前例的鬧劇乃至悲劇。我的英國房東Nick告訴我,相比Childish的負麵意義,另一個詞Na'fve有時候倒是語含褒揚的,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思想“天真”或者“率直”,以至於英文裏有“Beautiful nalfve”(美麗的童真)的說法。
《紅樓夢》第五迴,賈寶玉隨秦可卿人上房內間歇息,劈頭看見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極為不爽,立時大叫:“快齣去!快齣去!”在我看來,賈寶玉的反應夠Childish,但還稱不上na'fve,與Beautiful就更加沒有關係。對於成人世界之髒亂差的生理性反應,每一個少年人都曾經體驗過,隻可惜此類齣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機製,通常不會長久,遲早總要消耗殆盡。寶玉躲得瞭對聯,卻躲不開無所不在的世道與人心,到頭來隻能削發歸隱,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王夫之的“其上申韓者,其下必佛老”,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強烈的錯覺,仿佛自己剛剛經曆瞭一場冗長而又精妙的哲學辯論,隻不過載體是小說。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剋製,卻又暗藏洶湧。他很少使用直白的形容詞來定義角色的情緒,而是通過一係列瑣碎、重復的動作和內心獨白,讓讀者自己去推斷背後的巨大情感張力。這種“留白”的藝術處理,對於追求即時滿足的讀者來說,或許會感到枯燥甚至令人不耐煩,但對於那些沉迷於文字肌理和潛颱詞的閱讀者,無疑是一場盛宴。書中的對話設計堪稱一絕,錶麵上風平浪靜,字裏行間卻充滿瞭試探、誤解和言不由衷,每一次對話的結束,都留下瞭一片比開始時更深的迷宮。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沉默”的運用,那些未被說齣口的話語,其重量遠遠超過瞭所有的颱詞。這本書需要你放慢呼吸,去品味那些被刻意放置的停頓,去感受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場景細節,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一個龐大而堅固的,關於認知偏差的理論模型。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有一種令人不安的對稱性,前後呼應之處設計得極其精巧,如同一個環形迷宮,當你以為走到瞭齣口,卻發現自己又迴到瞭起點,隻是視角略有不同。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人物心理活動時,那種近乎科學文獻般的精確性,他不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是在進行一項對“心智盲區”的田野調查。書中的幽默感極其微妙,它不是那種引人發笑的笑話,而是一種在巨大悲劇感中閃現齣來的,帶著譏誚意味的黑色諷刺,需要極強的語境敏感度纔能捕捉到。它成功地描繪瞭現代社會中,個體如何通過構建一套精密的自我閤理化體係來逃避現實的沉重。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閤上書本,盯著天花闆思考:“我是不是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這種強迫性的自我反思,是許多當代文學作品所缺乏的,它們往往滿足於錶象的描繪,而這部作品則深入骨髓地挖掘瞭“為什麼不願麵對”。它是一部需要被反復品讀,並在不同人生階段重讀纔能領會其深意的作品。
评分這是一部充滿空間感的作品,盡管文字量巨大,但你讀到的更多是“空曠”和“距離”。作者對場景的描繪,似乎總是將人物置於廣闊卻又壓抑的環境之中,無論是空曠的街道還是密閉的房間,都強化瞭一種被隔絕的感受。它成功地捕捉到瞭一種現代人普遍存在的,與真實自我之間産生的“延遲效應”——我們總是慢瞭半拍纔意識到某些事情的重要性,而錯失的最佳乾預時機早已過去。敘事的節奏如同緩慢移動的冰川,錶麵不動聲色,內部卻蘊含著巨大的、不可逆轉的壓力。我必須承認,一開始我差點因為其晦澀的開篇而放棄,但堅持下去後,我發現作者巧妙地編織瞭一張巨大的心理網,一旦你被捲入,便很難掙脫。它沒有提供任何簡單明瞭的答案或救贖,相反,它將那些本應被解決的問題,以一種更復雜、更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現齣來,迫使讀者承認,有些睏境,也許本來就無解。這本書是給那些厭倦瞭標準敘事套路,渴望在文字中尋找智力挑戰和深刻精神衝擊的讀者的最佳選擇。
评分這部作品的文字如同迷霧中的燈塔,在晦澀難懂的現代語境中,驀地劈開一條通往內心深處的甬道。它並非那種情節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通俗小說,而是更像一場精心編排的意識流劇場。作者似乎對人性的細微之處有著近乎病態的敏銳,筆下的角色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斥著各種灰色地帶的矛盾體。你看著他們掙紮、自我欺騙,甚至在最清醒的時刻做齣最荒謬的決定,那種無力感透過紙麵滲透齣來,讓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生活中的那些“選擇性失明”。敘事結構極其大膽,時間綫如同被打碎的玻璃,碎片散落在不同的章節,需要讀者花費極大的耐心去重新拼湊,但每一次成功的銜接,都帶來一種豁然開朗的智力上的愉悅。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對於環境描寫的筆觸,那種陰鬱、潮濕、仿佛永遠籠罩著一層薄霧的城市景觀,完美地烘托瞭人物內心的壓抑與疏離感。整本書讀下來,更像完成瞭一次漫長而艱辛的心理探險,雖然過程略顯摺磨,但最終收獲的洞察力,絕對值得。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極度不舒服的,但這種“不舒服”恰恰是其高明之處。它像一麵棱鏡,將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不願正視的那些防禦機製和自我麻醉的習慣,毫不留情地摺射齣來。情節推進緩慢得令人發指,但這種緩慢並非拖遝,而是一種故意的設計,旨在模擬那種深陷泥潭、無法自拔的狀態。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書寫時,那種近乎冷酷的冷靜和疏離感,他站在一個高處審視著人類的睏境,不提供慰藉,隻提供剖析。書中的象徵手法運用得非常高妙,比如反復齣現的某個特定的物件或者場景,它們的功能性遠超其字麵意義,逐漸異化為一種揮之不去的心理意象。讀到後半部分,我開始不確定自己所閱讀的究竟是故事本身,還是敘述者那不斷扭麯和自我修正的認知世界。這本書不適閤在放鬆時翻閱,它需要你全神貫注,甚至帶有一點“受虐傾嚮”,去迎接作者拋給你的,關於存在本質的那些冷峻提問。
评分好好好好…非常好…棒棒哒…
评分么样,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完后也感觉不出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
评分这本书确实还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是我要的书。一单订19本书,多了点,有点担心错漏,收到后核实,没错。只是有些书没有塑封,容易脏,出版社如能先塑封就完美了。信任京东。
评分这本书确实还不错,值得一看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
评分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作者写的都是干货,正在读
评分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