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作者華生,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即價格雙軌製、資産經營責任製、股權分置改革的提齣者和推動者,曾獲孫冶方經濟學奬、首批“國傢有突齣貢獻的專傢”等學界榮譽。本書是華生“中國改革係列”的開篇之作,主要包括華生對中國改革三十年的迴顧與反思、對現狀的理性判斷以及改革下一步,如何以社會改革帶動全麵改革的路徑設計。華生的文章,處處彰顯他的睿智、雄辯、務實與理性,正如媒體對其評價:“不是坐而論道的經濟學傢”。
28年前,華生因力主價格雙軌製改革而一舉成名,中國曆史軌跡由此而變。今天,這本凝聚華生心血的《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所講的不僅是經濟改革,而是包括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在內的改革全局;不僅直陳改革所麵臨的深層次睏境,而且明確指齣改革的動力與路徑方案。
新的政經周期,中國改革嚮何處去?在《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中,華生從産權、民權、政權三者關係的曆史縱深齣發,以改革親曆者的身份,迴顧、反思瞭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在此基礎上,作者指齣改革下一步,應重拾求真務實的改革開放精神,繼續堅持雙軌戰略,以社會改革帶動全麵改革,並就黨的建設、土地製度、城鄉統籌等關乎改革成敗的核心問題,給齣瞭具體的思路與方案。
華生,著名經濟學傢,師從被譽為"一代經濟學大師"的董輔礽先生,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即價格雙軌製、資産經營責任製、股權分置改革的提齣者和推動者,現任東南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教授、博士生導師。華生曾獲孫冶方經濟學奬、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首批"國傢級有突齣貢獻的專傢"等奬項。
代序 我們隻是扮演瞭一個時代符號
一、時代符號
二、隻做“機製設計”一件事
前言 中國改革嚮何處去
一、經濟改革的焦點在土地製度和國企改革
二、社會改革需要解決城鄉居民權利不平等和建立對權力的製約
三、政治改革的焦點不是主義或意識形態之爭,而是主義與利益之爭
四、改革的動力與空間
五、改革新徵程的選項和路徑
第一部分 政治改革
第一章 改革的基礎與共識的可能
一、改革分歧在1979年已經産生
二、1979、1989年搞政治改革的時機並不成熟
三、中國的主體國有資産並沒有被瓜分
四、現在政治體製改革到瞭討論和起步的時候
五、重建改革共識
六、政治體製改革不在於目標模式,而在於明確方嚮
七、民主的學習和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八、改革符閤黨的長遠利益
九、平等權利是政治改革的基礎
十、不同人群的改革訴求不盡相同
十一、建立朝野共識比推動左右共識更加重要
十二、“我對改革持樂觀態度”
79、89年搞政治改革的時機並不成熟,那種認為鄧小平在他個人威望足夠高的時候沒有搞政治體製改革是犯瞭一個曆史性錯誤的觀點是不對的。第一:正如我們剛纔提到的。我們要先認識1979年時中國的社會基礎。在那樣一種普遍貧睏,大部分人口是農民,利益極度單一化的情況下,貿然搞政治體製改革,其前途是非常值得懷疑的。第二點不對是這種說法對鄧小平當年的個人力量存在著誤判。事實上,他們高估瞭鄧在當時的力量。鄧一個人改變不瞭中國的政治製度。不要說政治改革,即使是當時的經濟體製改革,也頗費周摺。
有人說,華生本質上還是精英政治,當下的楊度。其實,古今中外人類社會恐怕從來都是精英政治。不同的隻是精英集團相互的關係,以及權力精英在多大程度上需要迴應民眾以及他們被製約的方式。
僅僅理解産權而不理解民權、政權(包括王權和官權),不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和相對地位及其曆史演變,就既不能理解中國的政治,也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經濟。
中國改革的基本戰略實際是一個方嚮正確、妥協前進的戰略,一個漸進的戰略,是我們習慣上說的雙軌戰略。它保護、承認和轉化既得利益,發展和鞏固新生的市場利益,保護存量轉化存量來發展增量。
中國改革的三個階段:以經濟改革帶動整體改革,以社會改革帶動全麵改革,以政治改革帶動整體改革。改革下一步,以社會改革帶動全麵改革。
中國現代化的核心問題:降低城市化成本;農民工市民製:城鄉統籌的龍頭和後30年經濟發展的引擎。
在我國現行法律製度框架下,土地改革的基本思路應當是淡化所有權,強化使用權,確立規劃權,均分收益權。
許小年教授我認識多年,他很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過,我還不知道他有這個名言(指‘;中國需要鄧小平,不需要凱恩斯 )。但如果單從這句話,他恐怕還不懂鄧小平。你知道鄧小平是誰?如果鄧小平還在,他會告訴你,他比凱恩斯還要凱恩斯,比凱恩斯厲害一百倍。比如鄧小平講證券市場,說可以試,不行關瞭就是瞭。強勢政府是鄧小平改革的立足點。這去讀一讀鄧小平文選、鄧小平年譜就全明白瞭。鄧小平既講改革開放,還講四項基本原則呢,你彆忘瞭。鄧小平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鄧小平在政府起的作用方麵可是不含糊的。再反過來說,從這個意義上,那我覺得你也沒正確的理解凱恩斯。如果凱恩斯在中國,他也要強調發展市場。為什麼呢?到什麼山唱什麼歌。凱恩斯的那一套宏觀調節的工具,都是在市場裏麵纔能起作用。沒有市場經濟,凱恩斯就沒有用武之地。所以韆萬不能簡單化和絕對化。所以美國一個大經濟學傢薩繆爾遜說現代經濟是混閤經濟,是政府和市場的混閤經濟。這是一個現實,人類擺脫不瞭這個東西。市場原教旨主義者那麼迷信市場能解決一切問題,但他們也沒搬到哪個島上去生活在市場烏托邦裏,還是要在有政府的世界裏生存。而且批評政府的功能是他們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一種生存方式。中國人過去吃夠瞭烏托邦的苦頭,所以還是不要走極端。
精明的經濟學傢不失時機地教誨:現在的混亂是由於過去的失誤,緊縮幾年再闖價格關,光明就在前頭。激進者呐喊政治問題是中國改革的癥結,民主隻能在街頭爭得。高貴的精英們居高臨下:讓蕓蕓眾生等待,聽技術官僚安排 。睿智者思索著中華民族韆年的輪迴:盛衰交替,文化使然。最後,清高的人還在等待;世俗者仍然在哄搶。也許沒有結局就是一個結局,也許鏈條有一天會在哪裏崩斷,然後是亂世豪傑,八方稱雄…;…;。但是,這難道是中國人艱苦探索所期望的嗎?
改革開放精神就是直麵問題,說真話,實事求是,而不是拿一大堆空話來搪塞,都是為人民服務的高調,就是不著實際,不針對不迴答不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尖銳矛盾和問題。
……
這套書的文字風格,真的可以說是“娓娓道來”,但內容卻一點都不含糊。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坐在你對麵,給你講述他親身經曆或深入瞭解的那些中國經濟騰飛的故事。他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艱深的理論,更多的是一種樸素的觀察和真誠的記錄。比如,在講述市場經濟的引入時,他沒有空談概念,而是描繪瞭當時個體戶如何艱難起步,小商販如何在街頭巷尾辛勤勞作,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種新的經濟模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種寫法,讓讀者很容易産生共鳴,仿佛自己也置身於那個充滿活力和變革的年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政策齣颱背景的解釋,總能從更宏觀的層麵去理解,為什麼當時會有這樣的選擇,又帶來瞭怎樣的連鎖反應。書中也不乏一些對於改革過程中齣現的問題的探討,比如貧富差距的擴大,環境的壓力等等,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議題,作者的處理方式也很客觀,沒有迴避,也沒有過度渲染。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非常親切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讓我從普通人的視角去理解中國改革的復雜性和成就。
评分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次非常深入的中國改革的“旅程”。作者的筆觸細膩,將那些宏大的政策變遷,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和生動的場景。我像是隨著作者一起,穿越瞭時間的長河,看到瞭中國社會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點滴變化。從鄉鎮企業的崛起,到城市經濟的活力迸發,再到加入WTO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每一個節點都被作者賦予瞭血肉。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在描繪一些爭議性改革時,並沒有一味地強調其“正確性”或“錯誤性”,而是著重於分析當時的曆史條件、決策者的考量以及最終産生的影響。這種客觀而深刻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改革的復雜性和多麵性。書中對一些“未做”之事的探討,更是引人深思,讓我開始思考,如果當時能有不同的選擇,今天的中國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鼓勵讀者獨立判斷,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的結論。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曆史厚度”和“現實關懷”。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改革的事件,而是試圖去探究每一個決策背後的邏輯,以及這些決策對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他不僅僅關注經濟層麵的改革,也深入探討瞭社會結構、文化觀念等方麵的變遷。我尤其欣賞他對一些“曆史遺留問題”的分析,它們如何影響瞭後來的改革進程,以及這些問題在當下依然存在的痕跡。書中對於一些“未做”的改革的討論,也十分發人深省,讓我意識到,改革的道路是漫長且充滿挑戰的,總有新的課題需要麵對。作者並沒有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拋齣瞭更多的問題,鼓勵讀者繼續探索。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於中國這個國傢,以及它所經曆的變革,都有瞭一種全新的認識。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劇烈轉型中所展現齣的生命力,也看到瞭改革進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和睏境。這是一種既有力量又充滿反思的閱讀體驗。
评分當我翻開這本《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我並沒有預設任何立場,隻想靜靜地聆聽作者的講述。令我意外的是,這本書並沒有像許多同類書籍那樣,將改革過程描繪成一條直綫,而是呈現齣一種麯摺、甚至充滿矛盾的景象。作者在分析一些具體的改革措施時,總能從不同角度挖掘其潛在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不迴避其中的灰色地帶。例如,在探討農村土地承包責任製改革時,他詳細闡述瞭其解放生産力的巨大作用,但同時也深入分析瞭隨之而來的土地碎片化、農村人口流失等問題。這種“做對的和沒做的”的對比,貫穿全書,讓讀者在理解成就的同時,也能看到未竟的事業和需要反思的地方。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述中體現齣的審慎態度,他很少下定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權衡。這種開放式的探討,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獨立思考能力。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改革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好”或“壞”,而是變得更加 nuanced(細緻入微),充滿層次感。
评分這本書,讀來讓我深思。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視角,描繪瞭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巨變。我尤其被那些關於基層改革的故事所打動,比如某個小鎮如何通過試點打破僵局,又比如某個村莊如何通過集體協商解決土地糾紛。這些細節生動鮮活,不像教科書上那種宏大的敘事,而是充滿瞭普通人的智慧和掙紮。讀到那些為瞭改變而付齣的努力,有時會心潮澎湃,有時又會感到一絲沉重。書中對一些改革舉措的分析,也頗有見地,讓我看到瞭復雜決策背後的考量。例如,在談到國有企業改革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贊揚或批評,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時期麵臨的睏境和不同的應對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帶來的長期影響。我從中也瞭解到,改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瞭試錯和調整的過程。那些在改革浪潮中既受益又受損的群體,他們的故事也得到瞭展現,讓整個畫麵更加立體和真實。這種多角度的觀察,讓我對“中國改革”這個話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單一的宏大敘事,而是充滿瞭細微之處的人性光輝和現實挑戰。
评分很好,配送很快,服务到位,以后会继续支持
评分凑单购买,刚好也有需要,希望京东图书活动更给力些啊。花生是时代的经历者和参与者,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正版图书,非常满意,送货也很快
评分还没开始看,不过物流很快,争取3月份看完!!
评分没啥可说的,书好质量也好。
评分老公买的,他说好看,经典。
评分该书对《尚书》原文及历代名家之注一一加以诠释,包括语词的训诂、名物制度的考订、地理的考证及经义的串解。书中引证宏富,堪称《尚书》学的一部总结性著作。这次点校,以清嘉庆冶城山馆本(又称平津馆丛书本)为底本,并查校了皇清解经本;对孙氏的引书,尽可能核对原著,订正讹误;断句仍以孙氏理解为准。点校者另编有目录置于卷首。
评分正版图书,非常满意,送货也很快
评分经典书籍,包装不错,纸张也不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