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諾貝爾奬得主埃裏剋·坎德爾、美國精神病學協會主席約翰·奧德漢姆、哈佛大學知名教授史蒂文·海曼聯袂推薦。
2.在我們的生活中,瞭解他人的性格、個性或人格非常重要,搞懂人很關鍵。《人格解碼》一書恰好為我們提供瞭一套揭開人格密碼的簡潔工具,使你可以在與人的交往中更聰明,更善於理解他人,更從容不迫。
3.通過閱讀《人格解碼》,更好地認識自己,確認自己的優勢品格和不足,提升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格魅力。
4.在寫作上,作者的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齣,理論和具體分析相結閤,通過解讀大傢所熟知剋林頓、奧巴馬、奧普拉、喬布斯、伯格紮剋、富蘭剋林等名人的人格,為我們很好的展示瞭如何應用這套工具。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5.《人格解碼》專為普通讀者而寫,適閤對人格、人性感興趣以及具有反思和自我提升意識的人。同時對於專業人士也具有啓發意義,學習如何運用專業心理學知識為大眾服務。
內容簡介
你對老闆或女兒的男朋友有什麼不滿嗎?止在與你約會的這個人會成為你的生活伴侶嗎?你是憑藉直覺來判斷人的嗎?《人格解碼》將會為你揭開謎底。
著名的精神病專傢和神經科學傢塞繆爾巴倫德斯基於廣泛的科學研究.為你提供瞭有效而簡潔的工具,讓你瞭解他人是什麼樣瞭他們是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已的,這些具使你可以係統地評價他人的特質、品格和州一性然後將這些要素整閤成一幅完整的畫麵。學習用這種方式來考量他人,有益於你選擇更滿意的人際關係,識彆功能障礙和危險信號,品味你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的復雜性和獨特陛。
當直覺不夠用時!學習係統地瞭解一個人確認優勢品格和不足更好地決定接近誰和迴避誰瞭解影響所有人格特徵的兩大重要因素:我們齣生時的獨特基因和我們所生活的獨特世界。
作者簡介
塞繆爾·巴倫德斯(Samuel Barondes),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神經生物和心理治療中心主任,前美國國傢心理健康研究學院科學顧問董事會主席,國際知名的精神病專傢和神經科學傢。他先後就學、受訓、任職於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以及美國國傢健康研究院,發錶瞭200餘篇研究論文,獲得過多項榮譽,是醫學協會、美國藝術和科學學術研究會成員。除瞭研究性著作之外,巴倫德斯還為大眾寫瞭三部有關心理治療方麵的讀物:《分子和心理疾病》、《情緒基因》、《勝過百憂解》。
精彩書評
這本開創性的書之於我們的精神生活,就如同元素周期錶之於化學,它將我們的心理分成一些相互作用的基礎成分,從而將人格心理學科學化。它不僅是洞察人類本性的資源寶庫,還可以豐富你的人際關係。這就是巴倫德斯的傑作!
——V.S.拉馬錢德朗 聖地亞哥大學腦與認知中心主任 《腦中的幽靈》和《講述大腦的故事》作者
我們是一個神奇的社會物種,總是在不斷地評估每個人的人格。從這個方麵來講,受人尊敬的生物精神病專傢塞繆爾﹒巴倫德斯在這本有趣的書中給齣瞭獲得這一重要技能的方法。這本書清晰、有趣,具有啓發性,它不僅會使你成為更具有適應性的社會性動物,也會促使你進行自我反思。
——羅伯特·薩波爾斯基 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 《靈長類實錄》和《為什麼斑馬不得胃潰瘍》作者
《人格解碼》帶你進入無限精彩的人格之旅。巴倫德斯很好地說明瞭基因和環境如何塑造人的行為。他在文中闡述的故事,讓你樂在其中,愛不釋手。
——約翰·奧德漢姆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主席 《新人格自畫像》作者
我們每天都在判斷人、琢磨人,但通常是在無意識中做齣的。塞繆爾·巴倫德斯收集瞭大量有關人格的研究文獻,濃縮、提煉,用之於生活。我想精神病專傢和外行人都會從中受益。
——史蒂文·海曼 哈佛大學神經生物學院教授、教務長 美國國傢心理衛生研究所前任董事
塞繆爾·巴倫德斯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師兼作傢,在《人格解碼》一書中,他建構瞭自己的圖式,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選擇正確的人與之分享生活。本書介紹瞭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極具可讀性和趣味性。
——埃裏剋·坎德爾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2000年諾貝爾醫學奬得主 《追尋記憶的痕跡》作者
目錄
第一部分 描述人格差異
1 人格特質
當我們用“大五”人格來分析奧巴馬和剋林頓時,你會發現他們有哪些不同呢?你如何判斷奧巴馬和剋林頓在外嚮性、自信心和活力等方麵的不同?
2 有問題的人格類型
瑪麗蓮·夢露曾自述小時候有過想在教堂脫光自己衣服的衝動:“我非常想赤裸著身體站在神和其他人麵前讓他們看到我,我隻得咬緊牙關,抑製住我的衝動:“我非常想赤裸著身體站在神和其他人麵前讓他們看到我,我隻得咬緊牙關,抑製住我的衝動,這樣纔不緻於去脫光衣服。”你知道在她身上到底發生瞭什麼嗎?
第二部分 解釋人格差異
3 基因如何使我們各不相同
人類心理上的差異反映瞭各種自然選擇力量之間的衝突,進化是令人敬畏的,“如此看待生命,生命是壯觀的……從如此簡單的形勢開始,不斷進化成或正在進化成絕無僅有的最美麗和最精彩的生命。”
4 發展個性化的大腦
每一個大腦,就如同每張臉,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構建計劃。在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其獨特人格和根深蒂固的成分,它們繼續指引著我們的餘生。
第三部分 整個人,整個生命
5 什麼是好品格
我們對人的認識不全都是客觀的,當我們第一次遇到他人時,我們不會隻注意到他們的“大五”人格特質,而同時會對他們的品格形成一種本能的印象。你知道有哪些好品格嗎?
6 同一性:編織個人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會編織自己的故事,隨著同一性的形成,一些重要的記憶就無意識地被修改,以便於我們的內在自我形象保持一緻。美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奧普拉的故事,是一個天賦戰勝貧窮、虐待、種族歧視和青少年期所犯錯誤的一個典型例子,是雄心壯誌帶來成功機會的故事……而喬布斯的故事告訴我們他“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7 一幅整閤的畫麵
特質、纔能、價值觀、環境和運氣構成瞭我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在每個人的人格全景中看到每個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為瞭整閤這幅畫麵,我們要:記住我們共同的人性和人格發展的共同方式,形成一個“大五”人格輪廓,尋找潛在的問題類型,進行道德評價,聆聽一個人的故事。
精彩書摘
用係統性的方法解讀
進行這種評價,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從“大五”人格及其具體層麵開始。當我們遇到一個陌生人時,盡管我們會對此人身上所具備的“大五”人格特質形成初步印象,但隻有當我們瞭解這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錶現後,我們纔能調整最初的印象。所以,我們一開始認識彆人時給齣有關其“大五”人格的分數是基於很多觀察的平均數,是非常粗略的。當我們在心裏計算一個人的“大五”人格各個特質的平均分時,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尤其需要關注這個人的典型行為特徵3。在運用“大五”人格時,我從外嚮性開始,因為它通常比較容易測量4。然後我會依次考量宜人性、責任心、神經質和開放性。我發現以這樣固定的順序去做最初的調查是非常有用的,但當我在心裏進行修正時我就會自由地選取。盡管我在評價人方麵已經小有經驗,但我依然發現“大五”人格這一簡單的工具有助於我關注那些我可能會忽略的人格層麵。對一個人的“大五”人格及其各層麵進行考察之後,下一步就是要關注那些非常突齣的特質瞭。例如,比爾·剋林頓最突齣整個人,整個生命的特點是外嚮性非常高。我在第1 章中已經介紹過,他的其他突齣特點是相對較低的責任心,以及在宜人性上的得分比最初所顯現齣來的還要低。相比之下,巴拉剋·奧巴馬的責任心比剋林頓要高得多,但他的外嚮性明顯較低。奧巴馬在神經質上的得分也特彆低,以至於他的顧問們有時不得不提醒他發泄那些負麵情緒纔行。
我確定瞭一個人身上所具有的最顯著的特質之後,就開始看他的類型。首先,我要看的是四種看待自己的方式,這些方式可能是有問題的:“我是獨特的”,“我是正確的”,“我是脆弱的”以及“我是孤獨的”。如果我發現有吻閤的地方,我就會將這個人的特點與“十大”問題人格類型相比較。像“我是獨特的”,我認為是反社會型、錶演型或自戀型;像“我是正確的”,我認為是偏執型或強迫型;像“我是脆弱的”,我認為是迴避型、邊緣型或依賴型;像“我是孤獨的”,我認為是分裂樣型或分裂型。
盡管最初確立這“十大”人格類型時是因為其極端形式都具有適應不良的特徵,但其不極端的形式還是很常見的,因而在每個人身上進行考察也很有必要。即便這些類型中沒有一個能完全充分地描述一個人,它們也還是可比較的點,有助於你澄清自己的真實觀察所得。即使你沒有看到任何“十大”類型所涉及的特點,這本身也是一種信息。
剋林頓和奧巴馬可再次作為典型的例子。以剋林頓為例,他確定無疑地認為自己是獨特的。盡管他完全有理由為自己特彆的天賦而感到自豪,但他強烈地想要眾人崇拜他,這種渴望使他給人的印象是頗為自戀。這種想要被熱情的粉絲簇擁的感覺在那些領袖身上很常見,這種感覺能激發他們的雄心壯誌,讓他們有所成就。當他們對自己的優越感深信不疑時,他們就會錶現得自信,而且能從巨大的挫敗中恢復過來,就像剋林頓一樣。
剋林頓還錶現齣這一類型某些不好的方麵。其中之一是他認為自己有資格去利用他人,還有一點是覺得自己無往不勝,這樣的想法不利於其做齣正確判斷。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這種資格和不可戰勝,所以在接受早前不當性行為調查時,他陷入瞭與白宮實習生曠日持久且僞裝拙劣的性關係醜聞之中。如果你不明白剋林頓何以為此鋌而走險,為什麼在掩蓋自己的行為時如此不小心,那你最好記住,這些行為在不可戰勝的自戀者身上是不足為奇的。所以雖然剋林頓的這種自戀很多時候對他頗有幫助,但也會帶來明顯的不利。
奧巴馬的個性和剋林頓非常不同,他不屬於這“十大”人格類型中的任何一種。雖然奧巴馬和剋林頓一樣齣色,但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獨特的。雖然奧巴馬不是特彆喜愛社交,雖然他喜歡獨處,但他也不是離群索居者。雖然他有明確的目標,自己的主張,但實際上他不盲目認為自己就是對的。他的冷靜和低神經質使得他一點都不脆弱。在奧巴馬身上,我看不齣任何不適應類型的跡象。
對人格類型的關注,不僅僅是將注意力從對特質的描述轉到對其適應性的評估上,它還為我們提供瞭依據外在的道德標準進行判斷的舞颱。適應性標準基於那些對人有效的行為,與此不同,道德標準受到我們對好與壞的直覺判斷的影響。道德判斷之所以這麼吸引人,是因為它們不僅受到諸如同情心這樣的積極情緒的影響,而且也受到諸如鄙視這樣的消極情緒的影響。在決定你對一個人的看法時,通過道德這麵透鏡,你的觀點就會變得更加清晰。
需要切記的一點是,道德判斷的標準是由我們所屬的文化和亞文化塑造的,這種文化差異在對巴拉剋·奧巴馬和比爾·剋林頓做道德判斷時也會起到重要作用。某些政治團體會認為他們中的一個或兩個在道德上還頗能鼓舞人心,但也有一些政治人士看不上奧巴馬,認為他故作清高,缺乏魄力。對剋林頓則鄙夷不屑,認為他放肆妄為,是個“大大的滑頭”。
這些道德觀點通常是對那些我們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具體特點所做的本能反應。但如果想要瞭解一個人,我們必須超越我們的本能反應,對個人品格的長處和不足進行係統評價。其中一個好辦法是考慮此人在如下三個品格領域的情況:自我指嚮性、閤作性和自我超越性。之後,我們再通過考察此人在節製、勇氣、人道、正義、智慧和超越性六個核心價值方麵的錶現,以此形成對他的全麵瞭解。
在有意識地進行道德評價時,我認為很有必要注意一下我們在多大程度上依賴普適標準,又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不同的文化標準。我發現這對於判斷剋林頓和奧巴馬性格的優缺點很有幫助,因為它促使我意識到我所持有的文化偏見,而且它也促使我在關注他們的生命故事時持有更為開放的心態。
思考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就像是打開瞭通往細節的閘門,這些細節在特質、類型和美德等相對抽象的調查中會被忽略掉。正是在某個人的生命故事中,我們能找到那些使之獨特的很多特徵。
從身體特徵如性彆和外貌,到社會經濟、民族、宗教以及文化各因素,到傢庭結構和受教育的機會,再到幸運或不幸的遭遇,等等,如果我們沒有事先對此人的人格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或許這麼多的信息就會把我們淹沒。因為事先已經按我之前所述的方法形成瞭對一個人的可行觀念,所以我們就可以嘗試去理解所有這些其他因素是如何影響對一個人的同一性的感覺。
奧巴馬和剋林頓依然是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們已經在自傳中為我們講述瞭很多故事。在自傳中,他們解釋瞭自己在處理一係列挑戰、機遇和幸運事件時的思維方式。所以,閱讀他們的自傳能為你提供有關某個人神話的豐富綫索。如果你開始就對其特質、類型和道德特點形成瞭一個大緻印象,那麼閱讀自傳就會更有收獲。
奧巴馬和剋林頓的故事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是傢裏的老大,他們的母親都富有冒險精神且有雄心壯誌。他們兩人都與親生父親沒有太多或根本就沒有什麼聯係:剋林頓的父親在剋林頓齣生前就死於一場車禍,而奧巴馬的父親在他兩歲時就離開瞭他,之後也死於一場車禍。他們的童年都有一部分時間是和祖父母一起度過的。他們兩人都有繼父,都在四十多歲時當選為總統。
但他們各自所形成的同一性和所走過的路卻非常不同。剋林頓在中學期間就立誌要從政。他在自傳中說,“大約在我16 歲的時候,我決定想成為一個政治人物,當選為政府官員……我知道我在政界一定會很齣色的。”5 17 歲那年,他作為阿肯色州的參會代錶參觀瞭白宮,這次會議是嚮聯邦政府推薦高中生,剋林頓衝在瞭隊伍的前頭,搶著和肯尼迪總統拍照留念。在喬治敦大學就讀時,他跟隨阿肯色斯州參議員福爾布萊特實習,試圖在政界尋求立足點。從耶魯法學院畢業後一年,年僅28 歲的他參加瞭國會選舉。32 歲那年,他就當上瞭阿肯色州州長。
奧巴馬則花瞭很長時間纔明確自己是誰。他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自己的混血兒身份,父親是肯尼亞人,他說父親“像瀝青一般黑”,母親是堪薩斯州人,“像牛奶一般白。”6 奧巴馬由白人外祖父母養大,他說其明顯的非洲裔血統使他覺得自己和那些在夏威夷Punahou 學院的同學不一樣,他青年時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個美國黑人。”7 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並在紐約經過生活的曆練之後,他搬到瞭芝加哥南部,將自己置身於非裔美國人的文化中,作為一名社區組織乾事,他為捍衛社會正義而工作,從而構建自己的同一性。
在芝加哥時,奧巴馬明確瞭自己的目標,他開始準備就讀哈佛法學院。他已做瞭走得更遠的準備,並成功當選為《哈佛法學評論》主編。這使得他獲得瞭全國的關注,並且簽訂瞭《我父親的夢想》一書的閤同,這些都奠定瞭其政治生涯的基礎。接下來所發生的事就世人皆知瞭。由於他的纔智、所受的教育、鼓舞黑人選民和白人選民的能力,以及莉莎·芒迪精闢地總結的“一係列幸運事件,”8 奧巴馬一躍至巔峰。47 歲時,他成為美國總統。
奧巴馬和剋林頓人生故事的差彆體現在他們人生目標的不同,以及他們所形成的同一性的不同。剋林頓最為主要的目標是運用他的說服能力成為政界領袖,這個目標在他青少年期時就早已明確。由於他對受人欽羨更感興趣,而對做具體的決策不感興趣,所以他在一些重大事件的立場上容易變來變去,這既為他帶來瞭成功,也招緻瞭譴責。在順利度過重大醜聞事件之後,他又重新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享受他貪婪追求而來的知名度。
與剋林頓相反,奧巴馬更感興趣於改變這個世界,而不是獲得眾人的熱情認可。他的指導原則是將所有人團結在一起,這點也明顯與他個人相關。正如他在《無畏的希望》一書中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們人類正在變得越來越相像,而不是越來越不同……衝突的特性沒有規律可循,然後,各種文化緊密結閤,形成新的文化。在前景不可預知的環境下,民眾的信仰漸漸地不再堅定。輕率的預期和簡單的解說正在被不斷地顛覆。”9 忠實於這一觀點,奧巴馬認為他2008 年的當選是社會和諧和全人類聯閤趨勢的明證。但是他這個願景將如何實現呢,我們拭目以待。(北京時間2012年11 月7 日,美國大選揭曉,巴拉剋·奧巴馬連任美國第45 屆總統。——譯者注)
像剋林頓和奧巴馬這樣擁有豐富故事的人並不多,但每個人的人生故事基礎組成部分卻是一樣的。特質、纔能、價值觀、環境和運氣構成瞭我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在每個人的人格全景中看到每個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為瞭能整閤這幅畫麵,我覺得本章所討論的以下幾個步驟是非常有用的:
1. 記住我們共同的人性和人格發展的共同方式。
2. 形成一個“大五”人格的輪廓,並注意那些明顯的特點。
3. 尋找潛在的問題類型。
4. 運用普適標準和文化標準進行道德評價。
5. 聆聽一個人的故事,並將此與你所觀察到的現象聯係起來。
6. 整閤你發現的所有信息。
……
人格解碼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