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讀庫3:中華萬年曆實用民俗百科知識

經典讀庫3:中華萬年曆實用民俗百科知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經典讀庫》編委會 編
圖書標籤:
  • 中華文化
  • 民俗
  • 曆法
  • 傳統節日
  • 百科知識
  • 實用指南
  • 曆史
  • 文化常識
  • 風俗習慣
  • 經典讀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4740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27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读库3》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曆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作為世界早發明曆法的國傢之一,我國擁有非常完備的曆法係統,經考古發現,早在四韆多年前的商周時期,我國先民就已經開始使用曆法瞭。而曆書就是將曆法研究成果編製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工具書,這項工作古已有之。據今所知,早發現的曆書是三韆多年前的甲骨文中記載的,而現存早且完整的曆書是齣土於長沙馬王堆二號漢墓的《漢武帝元光三年曆書》,早的木雕版曆書則齣現在唐代文宗時期。唐文宗大和九年,即公元835年,為瞭防止民間私造濫印曆書,文宗皇帝規定今後所有曆書都要由皇帝審定,官方刊印,纔能流傳於世,因此曆書也被稱為皇曆。皇曆所記載的曆法一般都是以一年為一個版本,第二年變更,故而每年的年終歲尾,都會印下一年度的曆書。

內容簡介

  

  《經典讀庫3:中華萬年曆實用民俗百科知識》即是基於弘楊傳統文化,同時要滿足時代需要,遂精心打造瞭一部兼具傳統和時代特色的新型萬年曆,以適閤廣大讀者生活和工作所需。本書主要包涵四個內容:曆法知識、中華傳統文化、民風民俗以及萬年曆。第一部分曆法知識,主要介紹和普及關於曆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關的曆史知識,讓讀者大緻瞭解曆法的形成始末以及曆法的專業術語和詞匯;第二部分中華傳統文化,介紹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傳統文化,其內容精煉典型,對於日常生活能夠起到很好的參考和指導作用;第三部分民風民俗,涉及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生育祝壽、信仰宜忌等民俗知識;第四部分萬年曆,主要集閤瞭從公元1931年到公元2030年一個世紀的年曆,涵蓋的內容全麵完整,以滿足讀者不同的查詢需要。本書內容龐大而具體,條理清晰,結構閤理,讓讀者能在領略我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快速查閱自己需要的內容。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曆法嘛,畢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還是有必要學習一下,而且書裏麵一些關於婚喪嫁娶的內容不錯,還挺實用的,現在很多人還是講究這個的。
  ——讀者


  ★上學時學曆史,知道我們國傢的曆法齣現得其實挺早的,也一直比較先進,這個比較驕傲,不過對曆法的概念一直特彆抽象。今天偶然看見這本書,忽然覺得我們國傢與曆法相配套的知識很全麵,上來直接看萬年曆圖錶不一定能看懂,但先把這本書前麵列齣的幾章看完瞭,後麵的萬年曆錶也就能看懂瞭,不錯,這種編排方式挺好的,我記憶中的抽象概念現在能有點具體內容瞭。贊一個!

  ——讀者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並不多,除瞭萬年曆錶,還介紹瞭一些其他方麵的知識,挺不錯的,很長知識,掃盲瞭!

  ——讀者


  ★個人真心不喜歡看長篇大論的東西,特彆是像曆法這樣枯燥乏味的東西,這本還好,篇幅控製得不錯,短小精悍,把概念說清楚就可以瞭,沒問題,能看下去!

  ——讀者


  ★坦白講,這本書的大小吸引瞭我,之前一看到萬年曆就是厚重的大黃本,還沒看呢就感覺壓力山大,這本還行,有讀下去的欲望。

  ——讀者
  

目錄

1 傳世曆法篇
2 曆法知識
2 什麼是曆法
3 陽曆、陰曆和陰陽曆有何異同
3 曆法的三大要素有哪些
3 什麼是黃道
4 月相和朔望月
5 什麼是鬥建
5 為什麼會有閏年和閏月
6 四季是如何劃分的
7 我國首部有完整文字記載的曆法
7 我國現行的是什麼曆法
8 公曆每個月的天數是怎麼製定的
8 什麼是曆書
9 建正朔是怎麼迴事
9 為什麼有正月和臘月
10 萬年曆的傳說
11 天乾地支
11 十天乾都有哪些
12 十二地支都有哪些
13 怎樣用乾支紀年
13 如何用乾支紀月
14 怎麼計算乾支紀日
15 何為乾支紀時
16 古代的更點是指什麼
17 節氣時令
17 二十四節氣是怎麼産生的
18 什麼是二十四節氣歌
19 萬物復蘇,東風送暖——立春
19 春歸大地,潤物無聲——雨水
20 伏龍升騰,春雷陣陣——驚蟄
21 時值仲春,晝夜平分——春分
21 煙雨霏霏,清風和煦——清明
22 人間四月,雨生百榖——榖雨
23 萬物繁茂,夏日始發——立夏
23 陽氣生發,榖籽漸滿——小滿
24 榖種麥熟,時維農忙——芒種
25 陽夏炎炎,白日最長——夏至
25 驚雷驟雨,陽炎初上——小暑
26 暑氣至陽,登極扭轉——大暑
27 知鞦一葉,丹楓白露——立鞦
28 七月流火,天下入鞦——處暑
29 寒暑交替,露結天涼——白露
29 陽去陰來,仲鞦之分——鞦分
30 鴻雁南飛,霜白菊黃——寒露
31 草木枯黃,白露為霜——霜降
31 水凍結冰,萬物蟄伏——立鼕
32 寒意漸凜,雨氣凝晶——小雪
33 韆裏冰封,銀裝素裹——大雪
33 夜長至極,陰陽逆轉——鼕至
34 腳踏堅冰,數九寒天——小寒
35 天寒地凍,輪迴始終——大寒
36 九九、三伏指的是什麼





37 文化沿襲篇
38 陰陽五行學說
38 什麼是陰陽
38 什麼是五行
39 五行屬性各有什麼不同
40 天乾地支與五行有何關聯
40 五行與四時有何關係
40 五行、八卦和方位有何關係
41 五行學說在古代的應用
42 如何理解陰陽五行學說
43 《周易》文化
43 《周易》其書
44 什麼叫生辰八字
44 四柱預測法是怎麼迴事
45 四柱與姓名有何關聯
45 建築與堪輿學有什麼聯係
46 生肖與星宿文化
46 十二生肖都有哪些
47 十二生肖是怎麼排序的
48 二十八星宿都有哪些
49 二十八星宿的屬性和代錶物
50 生肖和星宿有什麼關聯
50 姓氏名字文化
50 姓氏是怎麼起源的
51 姓氏是怎樣演化與分布的
52 什麼是百傢姓
54 名和字是一迴事嗎
55 什麼是字輩
56 古人取號有何講究
57 起名的十大學問都是什麼
59 對聯文化
59 什麼是對聯
60 對聯的文體與錶現形式
60 什麼是橫批
61 春聯是怎樣形成的
62 張貼春聯的規矩
63 如何選擇好春聯
63 風景名勝園林對聯有哪些
64 經典的行業對聯
65 婚聯的寫法規則有哪些
66 壽聯有哪些規範
67 壽聯按年齡如何選用
68 如何寫挽聯


69 民俗百科篇
70 節日習俗
70 大年初一頭一天
71 正月十五鬧元宵
72 二月二,龍抬頭
72 暮春祭掃在清明
73 龍舟甜粽慶端午
74 星河紅綫牽,乞巧七夕節
75 月滿團圓過中鞦
76 登高九月九,敬老在重陽
77 臘八節喝臘八粥
77 迎神送竈過小年
78 辭歲除夕一整夜
79 婚嫁習俗
79 三書六禮具體指的是哪些
80 什麼是離娘肉
80 婚宴的形式
81 洞房禮俗有哪些
82 什麼是鬧洞房
82 迴門是怎麼迴事
83 生育習俗
83 古人是怎麼照顧孕婦的
83 坐月子是怎麼迴事
84 如何過滿月
85 什麼叫百天
85 抓周是怎麼迴事
86 賀壽習俗
86 祝壽禮儀有哪些
87 60歲以上老人有哪些稱呼
87 什麼叫花甲壽
88 為什麼做九不做十
88 “六十六,割塊肉”是怎麼迴事
88 七十三、八十四有何說法
89 為什麼要在本命年穿紅
89 鶴、龜、鬆都有哪些寓意
90 長壽麵的由來
90 為什麼要吃壽桃
91 喪葬習俗
91 什麼叫送終
92 如何報喪、入殮
92 擱棺、居喪指什麼
93 吊唁有哪些講究
93 什麼叫接三
93 怎樣齣殯
94 什麼叫落葬
95 信仰習俗
95 玉皇大帝是誰
95 西王母是誰
96 壽星有什麼傳說
97 誰是財神
98 門神都是誰
98 八仙都有誰
99 四大天王都有誰
100 彌勒佛有什麼傳說
100 為何“男帶觀音女戴佛”
101 民間禁忌
101 吃相吃法有禁忌
102 食材選取有禁忌
103 稱謂上有什麼禁忌
103 服飾顔色的禁忌
104 農業生産方麵有什麼禁忌
105 漁業、航運方麵有什麼禁忌
106 商業上的禁忌有哪些

107 萬年曆(公元1931年~2030年)
308 附錄
308 中國曆史朝代口訣
308 中國節假日、紀念日

精彩書摘

  五行學說在古代的應用
  古人認為,五行在人間對應的是仁義禮智信這五種德行,在地上對應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在天上對應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五顆星體,五行把天、地、人串聯到一起。舉個例子來說,倘若天上的金星有瞭改變,那麼地上的金類物質和人的仁心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古人所迷信的命理推算,其最大的理論依據的就是天、地、人三界間的相互聯係和五行相生相剋之術。
  在我國的傳統觀念中,五行和萬事萬物都存在聯係,甚至人的相貌、身材、性情等也與之息息相關。古人認為,人的身體狀況就可以通過其生辰八字所屬的五行分析齣來:
  一、五行屬金的人
  五行屬金的人,從形體上看,身材較為瘦削,骨節看上去較為明顯和突齣,四肢較瘦小;從五官上看,臉形多方正,皮膚顔色偏白;從性格上看,強硬急躁,不拖泥帶水,十分果斷,但善於對事態發展進行暗中觀察。金主清肅、有威嚴,所以五行屬金的人多為官將。金能耐受嚴寒,但害怕高溫和火,因此在春天要極為小心謹慎。
  二、五行屬木的人
  五行屬木的人,身材多像樹一樣挺拔和瘦削,頭和手足較小,肩背較寬,皮膚顔色略微偏青。此類人任勞任怨,一生多操勞,屬於勞碌命。木在春夏繁盛,在鞦鼕蕭條,又因為肝髒在五行上也屬木,所以,五行屬木之人易在鞦鼕季節感染風邪,造成肝髒損傷。此類人於鞦鼕季節,務必要加強營養,注意勞逸結閤,加強對肝髒的保護。
  三、五行屬水的人
  五行屬水的人不喜春夏,更宜鞦鼕。因為在鞦季和鼕季,金與水互相生發。春季時,水由木中泄瀉,有枯萎之象;夏季時,水由火蒸發,有乾涸之危。因此,五行屬水之人在春季和夏季易被病邪侵犯,且多在腰腎之上,需加強預防。
  四、五行屬火的人
  五行屬火的人,從形體上看,虎背熊腰,身強體壯,臉型較尖,頭和手足較小,皮膚顔色偏紅;從性格上看,脾氣火暴,沒有常性,對錢財不在意,不講究信用,對問題能從大局著眼,全麵把握,但沒有采取實際行動的勇氣和耐力。火於春夏季旺盛,不喜鞦鼕。夏火對於鼕水有畏懼之感,五行屬火的人易在鞦鼕季節受病邪侵擾,使心髒患病,這也是心髒病患者總於鞦鼕季感覺疲乏、倦怠的原因。
  五、五行屬土的人
  五行屬土的人,從形體上看,肚圓肉厚,手腳勻稱;從五官上看,圓臉大頭,皮膚顔色偏黃;從性格上看,正直不圓滑,宅心仁厚,是做慈善事業的首要人選。土不喜春夏,最喜鞦鼕。因此,五行屬土之人易在春夏季節受病邪侵擾,導緻脾受到傷害,影響消化吸收。
  ……

前言/序言


璀璨星河:宇宙探索與天體奧秘之旅 一、 序言:仰望星空,叩問起源 自人類文明之初,頭頂那片浩瀚無垠的夜空便一直是激發我們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源泉。從古代先民對日月星辰的敬畏與觀測,到現代科學對深空粒子的精確捕捉,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歇。本書《璀璨星河:宇宙探索與天體奧秘之旅》,並非僅僅是一本關於天文學的教科書,它更是一部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探訪宇宙邊界的史詩性敘事。它旨在以一種既嚴謹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勾勒齣我們所處宇宙的宏大圖景,解析那些令人心馳神往的天體現象和科學前沿。 本書的核心理念是:宇宙之美,在於其規律的永恒與現象的壯麗。我們將從地球的搖籃齣發,逐步嚮外拓展視野,直至觸摸到宇宙的邊緣,去理解那些塑造瞭我們存在和未來的基本力量。 二、 第一篇:地球的守護者——太陽與太陽係 我們的旅程始於我們賴以生存的恒星——太陽。在這一篇章中,我們將深入剖析太陽的內部結構、核聚變機製及其對地球氣候和生命演化的決定性影響。我們不再僅僅將太陽視為一個光熱來源,而是將其視為一個活躍的等離子體引擎,研究其黑子活動周期、耀斑爆發及其對地球磁場和通信係統的衝擊。 緊接著,我們將逐一考察太陽係內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本書將重點關注那些展現齣極端環境和潛在生命跡象的星球:火星上的水冰證據與載人登陸的挑戰;木星的“大氣風暴”與伽利略衛星上隱藏的冰下海洋;土星光環的精妙結構及其形成的動力學機製;以及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深邃冰巨星奧秘。此外,本書對柯伊伯帶天體和奧爾特雲的探索,將揭示太陽係形成初期的物質遺存,並討論冥王星及其他矮行星在分類學上的重要性。我們對太陽係的理解,是理解更廣闊宇宙的基礎。 三、 第二篇:恒星的生與死——從星雲到黑洞 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構造單元,它們是宇宙中元素的熔爐。本篇將詳細闡述恒星的生命周期:從塵埃和氣體構成的分子雲,如何通過引力塌縮形成原恒星;恒星主序期的穩定燃燒;以及它們在生命終結時展現齣的不同命運——白矮星的溫和謝幕,中子星的超高密度奇觀,以及超新星爆發所帶來的物質噴射與元素播撒。 特彆引人入勝的部分是對黑洞的探討。我們將解釋廣義相對論如何預言瞭時空的終極陷阱,從史瓦西半徑到事件視界。本書將結閤最新的引力波探測成果(如LIGO的發現),嚮讀者展示如何“聆聽”黑洞的閤並,而非僅僅“觀看”它們。此外,對超大質量黑洞及其在星係中心扮演的角色(如活動星係核),也將有深入的論述。 四、 第三篇:星係的結構與演化——宇宙的宏觀畫捲 當我們把目光從單個恒星提升到更大的尺度時,星係成為瞭研究的主角。本書將係統介紹螺鏇星係、橢圓星係和不規則星係等主要類型,分析它們內部恒星的分布、氣體雲的運動規律以及暗物質在塑造星係引力結構中的關鍵作用。 星係的演化是宇宙曆史的縮影。我們將追溯宇宙大爆炸後星係形成的早期階段,探討星係閤並、星係群和星係團的形成過程,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引力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塑造。本書將引用哈勃深空場等觀測數據,展示遙遠星係的光芒如何嚮我們訴說著數十億年前宇宙的景象。 五、 第四篇:宇宙學的挑戰與前沿——探尋終極答案 本篇將觸及宇宙學中最宏大、也最具爭議性的議題。我們將迴顧標準宇宙學模型——Lambda-CDM模型,並探討構成宇宙絕大部分物質和能量的“幽靈”:暗物質和暗能量。本書將梳理當前全球範圍內尋找暗物質粒子(如WIMP、軸子)的實驗進展,並解釋暗能量如何驅動著宇宙加速膨脹的驚人事實。 此外,我們還將探討宇宙的起源與終結的猜想。從暴脹理論對早期宇宙極高均勻性的解釋,到對宇宙未來命運的預測——“大撕裂”、“大凍結”或“大擠壓”。本書還將介紹多重宇宙理論(Multiverse)的幾種主要模型,引導讀者思考我們宇宙的獨特性與普遍性。 六、 結語: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 《璀璨星河》的最終目標,是幫助讀者確立一個基於科學的宇宙觀。我們不僅要理解宇宙的物理定律,更要體會到人類文明在浩瀚時空中的渺小與珍貴。通過對地外生命的探索(係外行星與宜居帶的分析),本書也觸及瞭哲學層麵的追問: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 本書融閤瞭最新的天文發現、前沿的理論物理成果,並配以精美的、經過科學校驗的圖像資料,確保讀者在知識獲取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一場視覺的盛宴。這是一次獻給所有對未知世界懷抱熱忱之人的星空朝聖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和檢索效率值得稱贊。雖然內容包羅萬象,但它巧妙地設置瞭詳細的索引和交叉引用係統。當我需要查找某個特定的小知識點時,可以迅速定位,極大地節省瞭時間。這種為讀者便利著想的設計,體現瞭編纂者對知識傳播的認真態度。它不像百科全書那樣追求全覆蓋的廣度,而是專注於中華曆法和民俗這一核心領域的深度挖掘,做到瞭精準和紮實。對於那些需要經常查閱特定信息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它絕對是一本可以信賴的“案頭必備良書”。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又兼顧瞭大眾讀者的閱讀體驗,這種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實屬難得。

评分

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權威又實用的資料來係統學習。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期待。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其“實用性”,它不隻是停留在對曆史的描述,而是非常注重這些知識在當代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書中詳細記錄瞭不同時令的飲食調養建議,那些看似尋常的民間偏方,在科學的視角下被重新解讀,展現瞭古人順應自然的生活哲學。更重要的是,它對一些重要的傳統儀式和活動的流程講解得非常細緻,包括所需物品、關鍵時間點和背後的象徵意義,這對於想要在現代社會中復興或參與傳統活動的年輕人來說,簡直就是一本活的“操作手冊”。它真正做到瞭將“典藏”的知識“活用”於當下。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麵那種復古的色調搭配精緻的燙金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目光。我喜歡這種傳統與現代結閤得恰到好處的設計,它不像有些工具書那樣枯燥乏味,反而透著一股沉澱下來的文化氣息。內頁的紙張質量也非常好,印刷清晰,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很講究,信息密度適中,不會讓人覺得擁擠,很多關鍵的時間節點和術語都有特彆的標注和圖示輔助說明,這對於初次接觸這類知識的讀者來說,簡直是太友好瞭。翻閱過程中,我能感覺到編輯團隊在細節上的用心良苦,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顯得自然流暢,讓人忍不住一頁一頁地往下看,仿佛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漫步。可以說,光是這份精心製作的“外衣”,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工藝品。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組織邏輯性極強,它沒有采用那種零散堆砌知識點的做法,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時間脈絡。從最基礎的乾支紀年、二十四節氣的由來與物候變化,到更深層次的傳統節日習俗、婚喪嫁娶的禮儀禁忌,它層層遞進,把復雜的民俗體係梳理得井井有條。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釋一些古老概念時所采用的現代語言和生動的案例,使得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古代智慧變得觸手可及。比如,在講到“黃道黑道”的劃分時,它不僅解釋瞭天文學基礎,還結閤瞭古代的占蔔實踐,讓我瞬間明白瞭“擇日”背後的科學與迷信的交織。這種由錶及裏,由宏觀到微觀的敘事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連貫性和理解的深度,讓人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脈絡的強大生命力。

评分

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那種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摺服。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充滿瞭對傳統文化深層次的理解和人文關懷。比如,在探討某些節日的起源時,作者會巧妙地引用古代的詩詞歌賦,讓那些冰冷的時間點立刻鮮活起來,充滿瞭詩意的畫麵感。這種穿插引用的手法,讓這本書的文筆顯得典雅而不失親切。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民俗”,絕非陳舊的迷信,而是幾韆年炎黃子孫在特定地理環境下,集體智慧和情感的結晶。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曆史責任感,仿佛自己與先輩們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精神層麵的滋養,是任何單純的信息羅列所無法比擬的。

评分

经典读库3:中华万年历实用民俗百科知识

评分

这本书,不是我想要的

评分

内容不错收藏,有空再读书,活动很优惠

评分

不错不错 物流快 价格公道

评分

很喜欢的书,讲的知识很有用,在现在这个时代,我想先人为我们留下了的精华自然也不应该抛弃。 书的包装也不错,没有破损,快递也不错。

评分

…………………………

评分

大半部分都是万年历 知识篇很少

评分

多了解一下广博的民俗知识

评分

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