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1
風雅宋:宋朝生活圖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往者可鑒,來者可追”,這是中國古代生活史叢書最初的立意及最終的目標。本係列叢書采取文化生活史的視角及講述方式,嚮讀者介紹現實生活中熟悉之事的曆史演變曆程,如美食、茶藝、服飾、娛樂等。在緻力於用嚴謹不失趣味的語言嚮大眾還原中國古代曆朝各代的生活細節的同時,還能令人對中國曆史形成立體、感性的認識,於現實生活中一窺古意之美。
《風雅宋:宋朝生活圖誌》是一本優美的散文體曆史讀物,從大量的優美詩詞中挖掘齣從高堂之上至江湖之遠的、形形色色的曆史記憶,可謂“話中有詞,詞中有話”。本書分夢華、百事、閑樂、紅顔、婚育五大主題,嚮讀者娓娓道去宋人衣、食、住、行的生活細節。它是一本有內涵接地氣的枕邊書,也是一段有料有趣的曆史記錄,打開它,你會領略到一片意想不到的風景。
梁誌賓,廣州深圳人,85後文史作傢。自幼熟讀唐宋史書,已齣版《汴梁如夢正繁華》《大宋幽影錄》等書,並發錶《王衍——清談誤國的背後》《詩語驛路話韓愈》等若乾文化散文。
夢華
老饕行蹤 —— 孟元老和他的開封城
武林舊遊 —— 周公瑾和他的杭州城
樊樓燈火 —— 兩宋酒樓文化漫談
一甌風月 —— 江湖茶坊
百事
滿城風雨 —— 宋代房租知多少
吟叫百端 —— 宋朝的叫賣聲
聲聞天闕 —— 擊鼓鳴冤
祝融之戰 —— 火政
暮鼓晨鍾 —— 報時
夏蟲言冰 —— 消暑
紅顔
三寸金蓮 —— 纏足
巾幗庖廚 —— 廚娘
玉燕釵頭 —— 頭飾
勝日尋芳 —— 女性齣遊
閑樂
花樣年華 —— 從宋代男子簪花說開去
狸奴往事 —— 宋代養貓風氣
衝嚮雲霄 —— 宋代的蹴鞠運動
瓦捨勾欄 —— 都市遊藝場
婚育
羅帶同心 —— 宋代婚禮
婚前婚後 —— 宋代婚戀麵麵觀
暖泉初清 —— 洗兒趣談
雛鳳新聲 —— 人生的春天
參考文獻
後記
一日三餐是中國人的食俗慣製。在宋朝以前,緣於稼穡艱難,收成不好,古人每日通常隻吃兩頓。在宋朝,除卻戰亂和歉收的年份,隻有那些鄉村貧苦佃戶纔不能營三餐之飽。所以,宋人一般隻關注將正餐定在何時,而不是擔憂自己能否消受得起一日三餐。
東南的僧道中人每天兩粥一飯,這些方外之人的正餐當在“一飯”之時。由官方資助的在校學生“多止兩餐,日午彆有點心”,這點心也可算成一頓簡便的午餐。太學和國子學相當於宋代的清華、北大,這兩所學院的食堂在“三八課試日”時,還會例行加餐:春鞦季加炊餅,夏季冷麵,鼕季則是“太學饅頭”。
宋神宗先前總是擔心太學食堂夥食不佳,有悖於本朝“崇文養士”的宗旨。元豐年間,他下令取來一份當日的太學餐點。一份太學饅頭便被送到禦桌前,皇帝嘗過後,龍顔大悅:“朕以此養士,可無愧矣!”自此,太學饅頭蜚聲四海,太學生們往往不捨得獨享,常將它們分給親友們品嘗。李清照初嫁時,夫君趙明誠還是一名太學生,不知她嘗過這太學饅頭沒有?至南宋時,臨安城的市麵上已有太學饅頭齣售,文學傢嶽珂①嘗過之後,味蕾都快開齣花來瞭,他忍不住揮毫贊頌道:
幾年太學飽諸儒,薄枝猶傳筍蕨廚。公子彭生紅縷肉,將軍鐵杖
白蓮膚。
芳馨正可資椒實,粗澤何妨比瓠壺。老去牙齒辜大嚼,流涎纔閤
慰饞奴
孟元老雖要上早朝,但朝廷規定隔五日一常朝,加上大節日的禮節性朝集,他每月早起的天數不會超過十天。在暇時,自可睡到天明再起。梳洗畢後,可去街上閑逛,這時或還未到午飯時間,可進傢酒樓享用諸如酥蜜食、棗餶、磴砂團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等午前甜點。選臨窗的座位坐下,閑看人來人往,不知不覺中,日已高懸,風輕雲淡。
中午時分,開封各大酒樓所能提供的諸色菜肴以此時居多。各地精英與人纔聚集本城,加之人員流動性大,沒有一傢酒樓能一統“眾口難調”的開封食林。吃飯還是吃麵以及上哪個飯館進膳,成為每一個開封人“舌尖上的煩惱”。
北人喜麵食、南人喜米食的局麵不是近代纔形成的,它在北宋已頗現端兆。湯餅、帶餡的包子、餛飩、炊餅、畢羅①是北宋的經典麵食,它們都是北人的主食。南方人則“罕作麵餌”。假設武大郎移居南方,估計守半天也賣不齣半個炊餅。
宋朝南人不吃北食的例子不勝枚舉。宋高宗紹興末年(1162年),侵宋金軍大敗而歸,遺下“粟米(粗糧)山積”的軍糧。宋軍“多福建、江浙人,他們不能食粟,因此日有死者”。餓死的南方士兵不是不吃“搶來之食”,隻是他們的腸胃使得他們不敢吃北方的糧食作物。宋代南方還有一個土俗:孝順的農村媳婦會給公婆吃米,不孝順的農村媳婦就給公婆吃麵。北宋的南方人因何對麵食如此不待見?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方人很難吃得慣北方的麵食,他們也自會認定南方齣産的稻米要優於北方人用於磨麵粉的麥子。蘇東坡是四川人,他在黃州城的東坡墾荒時種過大麥,次年,他收獲瞭2000多斤的大麥。這大麥也成為瞭蘇東坡一傢的主要口糧。但兒子們卻嫌父親做的大麥飯難吃,他們抱怨說:“大麥飯吃起來好像是咬虱子!”還有一些南方人堅稱麵食有毒。
……
看盡紛華成往事 圖文一捲有餘情
——《風雅頌·宋朝生活圖誌》序
餘慣寫小詩短章,絕少為文。日前濛梁君誌賓不棄,頒此大作相示,囑為作序,餘誠惶誠恐,怕難負所托,又俗務纏身,難以靜心,故拖延有時,下筆躊躇。近日略閑,細讀全文,頓覺書香撲鼻,兩宋天光雲影、風花雪月、人情物事、市井百態、世相紛華,躍然紙上,讀之如夢迴宋代,景化情生,有感於心,因試筆妄言一二,聊報梁君厚愛之誼。
以史為鑒,思接韆載,而知興替。縱觀中國封建王朝曆史,有宋一代,無論經濟、文化、科技等,皆足以令人注目、心生嚮往。其輝煌成就,前所未有,極盡一時繁華。陳寅恪先生雲:“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韆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此言誠然也。北宋時,幅員遼闊,統治者意在守勢,富國而不強兵。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語大臣雲:“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享天年。”又立誓碑定製“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故宋代曆來以富國重文而治,士人得到厚視倚重。其時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開采業諸類經濟發展興盛勃發。詩詞、歌賦、雜技、戲麯、民樂、小說、繪畫、書法、建築等藝術發展高度繁榮,文人墨客,名士風流,風騷冠於宋代者眾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三端便誕於宋代,彪炳史冊,可知宋代科技之發達也。當斯時,宋室既無秦之霸氣,又乏隋唐之豪氣,是以臣民優養日久,積弱弊生,在相對寬鬆之生活環境中,上至王公貴胄、士大夫,下至市井小民,都安於閑逸散漫,尋求紅塵樂趣,過慣瀟灑自在,而無憂患之想的生活。豈料繁華夢醒,北宋終在一派倉皇的景象和唏噓聲中落幕。兩宋之交,戰禍綿延,君臣南渡,江山飄搖。南宋小朝廷奔逃江南,偏安一隅,勉延宋祚,百五年間,時勢多幻,繁華雖不及汴梁,但江南魚米富庶之地,仍稱得上小康升平,難怪乎林升要大發“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慨!
讀梁君大作,夢迴宋朝,悠遊其中,景象在眼,能不快哉。是書熔史識、詩筆、文心於一爐,經作者輕鬆、戲謔、考辨、妙解之語,彆齣心裁,娓娓道來,直欲再現曆史壯闊圖景,引人入勝。又以不同角度,立體思維,將兩宋曆史片段有機組織,深入剖析,以小見大,圖文並茂,使讀者諸君能更清晰簡扼地瞭解曆史、重溫曆史,感受宋人之真實生活。如老饕行蹤一節,開封城繁華景象湧現筆端,叫人在琳琅滿目之美食街前垂涎欲滴,流連忘返。又夏蟲言冰、花樣年華諸節,古人製冰之智,男子簪花之俗,也叫人嘖嘖稱奇矣。
梁君此作,雖分五章,實包羅萬象,宋人之生活、習俗、景象、風氣皆有可觀,宋代之經濟、文化、科技已可窺全貌。法國學者謝和耐雲:宋代是中國的文藝復興。在中國曆史長河中,宋代既顯特彆又至為重要,雖錶象繁華,生活優遊,然又予人以積弱多弊、外侮頻仍之感。盡管如此,生於宋代之臣民,想必應感驕傲和自豪。或問,中華上下數韆年,若讓餘穿越曆史,重溫古人生活,將選何朝何代,餘必答曰“宋代”。盛世重文,文人之幸,餘雖不纔,差可算半個文人,故於宋代久生嚮往也。讀此宋人生活圖誌,兩宋紛華種種,如夢如癡,都來眼下,權以小文作引,願與讀者諸君,品讀斯文,重溫曆史,晤對古人,迴味宋朝。
是為序。
癸巳鼕至陳文雄識於敦齋
市井人情道民俗。掛畫引客,宋朝廣告如此文雅;滿城風雨,原來宋朝房奴也不好當;吟叫百端,聽宋朝的叫賣聲;夏蟲言冰,宋人也愛吃冷飲;暮鼓晨鍾報漏遲,祝融之戰火政多;玉燕金釵束高髻,白馬青衫花簪頭;酒樓茶坊,勾欄戲院,夜宴歌舞,勝日尋芳……《風雅宋》,可媲美文字版《清明上河圖》,展捲閱覽兩宋市民生活。尤其是說“婚育”一節,一一詳述婚戀儀式、婚後生活、育兒習俗、童稚遊戲,對於研究宋朝社會生活史,可算是有用的參照。
評分風月無邊說男女。李清照硃淑真固然驚纔絕艷,李師師輕歌曼舞是彆樣的風情,宋嫂素手煮羹何嘗不是玲瓏的女兒心?我們常說唐女豪放,而今於梁誌賓筆下見識一番宋女的大方。看官傢小姐雀屏選婿,聽歌姬官妓談詩論詞。宋女不如唐女灑脫,但多瞭一份婉約柔情,她們的大方是骨子裏對自在生活的追求。宋朝男子好聚會、好飲酒、好齣遊、好狎妓、好納妾,然而讀《風雅宋》,並無感覺他們猥瑣鄙陋,皆因他們色而不淫,風流而不下流。所以有蘇東坡和朝雲,有晏幾道和莫愁,有柳永和煙花女,這些故事他朝或有,最多就在宋朝。
評分一本關於宋朝生活記錄的書。
評分物流很快,正版,就是包裝不太滿意,連個塑封都沒有
評分非常不錯性價比高很滿意
評分不錯的東西,很好
評分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差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這樣其他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作為參考,會影響該商品銷量,而商傢也會因此改進商品質量
評分宋朝果然是很有意思的朝代
評分還沒看,應該不錯。
風雅宋:宋朝生活圖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