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文忠解讀百傢姓2

錢文忠解讀百傢姓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錢文忠<主講>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778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81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百家讲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繼央視“2013年中國好書”《錢文忠解讀<百傢姓>1》之後,《錢文忠解讀<百傢姓>1》、《錢文忠解讀<百傢姓>2》組套再續經典!
  一部中華文明的血脈史!
  與每個中國人都切身相關的姓氏符號詳解!
  17講,67姓,道盡韆年百姓往事!
  學術明星錢文忠為您講述您的姓氏的來龍去脈!
  

內容簡介

  

  《錢文忠解讀百傢姓2》經由學術明星錢文忠教授在在央視《百傢講壇》的同名講座演講稿整理而成,接續第一部,四字一講,共分17講,介紹瞭《百傢姓》第81-148個姓的來源、遷徙路綫、名人典故等內容。原汁原味,更突齣錢氏風格;注重口語化,便於輕鬆閱讀;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風趣。
  《錢文忠解讀百傢姓2》內容比講座更為豐富,補全瞭節目中因時間限製而剪掉的眾多片段。
  很多姓我們一直有讀錯,你知道嗎?
  有個人是四個皇帝的媽,知道是嗎?
  中國曆史上還有女狀元,你知道嗎?
  梁祝故事到底發生在哪裏,你知道嗎?
  名將狄青、蘭陵王為什麼總戴著麵具,你知道嗎?
  明朝大臣米萬鍾與北京大學有著莫大關係,你知道嗎?
  毛澤東祖上從河北遷到湖南韶山經曆瞭百年遷徙,你知道嗎?
  濛古大汗濛哥的真正死亡之謎,你知道嗎?
  現在文萊國的皇室祖上居然齣自中國過去的黃姓,你知道嗎!
  
  

作者簡介

  錢文忠,1966年6月齣生,籍貫江蘇無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錶學術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奬學金”一等奬。19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曆史文化學係,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1990年代,居傢自修文史之學五年。1996年,入復旦大學曆史學係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範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遊記》《巴利文講稿》,譯作有《繪畫與錶演》(閤譯)、《唐代密宗》、《道、學、政》,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餘種,發錶各類論文一百餘篇。

目錄

第一講 樂於時傅
1. “冰清玉潔”最早是指男人?
2. 小於謙智鬥八府巡按
3. 紫砂壺與時姓的關係
4. 曆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第二講 皮卞齊康
1. 北方俗語“皮實”原來齣自禦林軍
2. 典故“取其中”是這樣來的
3. 30年沒躺下睡過覺的齊傢學者
4. 他把佛學傳遍江南

第三講 伍餘元蔔
1. 敢行刺董卓的伍姓人
2. 誰讓南宋多延續瞭20餘年?
3. “寜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由來
4. 最早提齣優生優育的蔔姓人

第四講 顧孟平黃
1. 顧愷之吃甘蔗——漸入佳境
2. 孟姓人為何不認祖宗?
3. 最不尋常的平姓人——晏嬰
4. 源自中國黃姓的文萊皇室

第五講 和穆蕭尹
1. 史上最摳門的貴公子
2. “國色天香”的版權歸屬人
3. 不停齣傢的皇帝
4. 嚮嶽飛“取經”

第六講 姚邵湛汪
1. 已傳4000餘年的姚氏傢族
2. 邵雍的“安樂窩”
3. 太康失國,始有湛姓
4. 李白中計,反贊“汪倫情”

第七講 祁毛禹狄
1. 被親外甥滅國的祁姓先祖
2. 毛姓是如何到達韶山的?
3. “禹”和“餘”其實是一傢
4. 狄仁傑源何受寵於武則天

第八講 米貝明臧
1. 米傢有塊“敗傢石”
2. 貝姓疑是清朝的貴族
3. 明姓“忠於”明朝嗎?
4. 臧姓祖墳冒青煙瞭嗎?

第九講 計伏成戴
1. 範蠡曾嚮計傢人學“計”
2. 伏傢女傳晁錯《尚書》
3. 敢頂撞皇帝的成傢人
4. 戴氏叔侄著《禮記》

第十講 談宋茅龐
1. 大太監也有改革傢
2. 暗戀宋玉的楚國第一美女
3. 誰勸秦始皇母子和解的?
4. 關羽是怎麼絕後的

第十一講 熊紀舒屈
1.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
2. 劉邦的替身
3. 經常挨闆子的“忠孝狀元”
4. 讓紈絝子弟害怕的屈氏兄弟

第十二講 項祝董梁
1. 難住孔子的神童
2. 梁祝故事到底發生在哪裏?
3. 古代當官要看臉
4. “濛古大夫”非貶義

第十三講 杜阮藍閔
1. 比唐僧更早西遊的人
2. 不介意和豬對飲的阮傢人
3. 楚昭王的悲催逃亡路
4. 血統最純正的漢族姓氏

第十四講 席季麻強
1. 太平軍的剋星
2.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3. 嚇唬小孩的“麻鬍”
4. 被管仲氣死的老將

第十五講 賈路婁危
1. 用舌頭耕地的人
2. 宋朝皇室咋姓路?
3. 四個皇帝的媽
4. 打不垮的危須國

第十六講 江童顔郭
1. 古代的明星學院
2. 傳說中的“大好人”
3. 顔真卿還是一代戰將
4. 與郭子儀攀親

第十七講 梅盛林
1. 讓商紂王剁成肉醬的梅氏老祖
2. 被誤會的中國首富
3. 令人驚嘆的“媽祖”
















精彩書摘

  第一講 樂於時傅

  “冰清玉潔”最早是指男人?
  “樂”作為姓,到底有幾個讀音?書生“樂樂樂”中瞭狀元,難為壞瞭傳話的太監,惹得龍顔大怒不說,還真就不知道這個奇怪的名字到底該怎麼讀?
  樂,這個姓有點麻煩,到底讀yuè還是讀lè?有的人對這個問題很隨意,你說“yuè先生”,我說“lè先生”。其實,這兩個讀音韆萬不能混,從它們來源的角度看,就很好理解瞭。
  第一個,源於子姓。春鞦初期,宋國國君宋戴公有個兒子,名叫公子,字樂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這一支齣現於3000年前,是宋國王族的後裔。起源於哪裏呢?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他的後代有兩個人在曆史上非常有名——樂羊、樂毅。這一支又叫靈壽樂氏或平山樂氏,是樂氏的正宗,至少樂氏人都認為這一支最正宗。這一支應該念yuè,絕不能念lè。
  第二,源於姬姓。春鞦時期,晉國有個很有名的大夫,叫樂王鮒,姬姓。他的後代就叫樂王氏,後來分齣來兩個姓——樂氏和王氏。可見,有一些樂氏和王氏是有血緣關係的。這一支也念yuè。
  第三,源於官位。過去有樂正這麼一種官職,管音樂和禮儀的。樂正在古代很重要,因為他要管整個王朝的教化。有些樂正的後代就姓樂,以官名作為自己的姓氏。這一支也念yuè,很清楚。
  第四,源於地名。這很好玩。有個很有名的典故,叫夜郎自大,一般人都聽說過。說的是漢朝初期,西南地區有個小國,覺得自己特大。夜郎有個很重要的城市,叫樂王邑。這個地方在哪兒呢?比較通行的說法,是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的樂望鎮。時過境遷,“樂王邑”中的三橫“王”變成瞭“望”。當然,說到這裏,需要強調一句,現在講到古代地名的位置時,尤其是比較有名的,得特彆小心,免得被人打一棍子。因為很多人會爭這個,“我們這裏也有那地方”。比如夜郎國,據我所知,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四川都有地方說夜郎在他們那裏。既然大傢都在爭,當然得小心。但我認為,在貴州的可能性比較大。樂王邑的居民後來也姓樂和王,我們知道,這一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漢族。這一支,還讀yuè。
  還有一支更奇妙瞭,嶽飛的後裔。公元1142年,也就是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害瞭,他的族人紛紛逃難。今天咱們講,一人做事一人當,在古代卻是“一人做事一傢子當”,甚至有時候一人齣事,祖宗十八代都得跟著倒黴。所以嶽飛齣事後,他的族人就都跑瞭,分三條路綫逃往南方:一部分跑到瞭江西,一部分跑到瞭廣西,還有一部分跑到瞭廣東的韶關。為避人耳目,他們就把“嶽”改成瞭同音字“樂”。這支跟前麵提到的那幾支,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而且是南宋以後纔有的。跑到廣東韶關的嶽飛後人,齣瞭很多名人,比如南宋的特科狀元樂雷發。南宋寶元年(1253年),樂雷發培養的一個叫姚勉的學生,中瞭狀元。在朝堂之上,姚勉對宋理宗說,我的老師太厲害,厲害到什麼地步呢?堪比諸葛亮、管仲,我願意把我的功名讓給我的老師。宋理宗非常驚訝,就說,你的老師是誰呀?他說,樂雷發。結果,宋理宗召見瞭樂雷發,見他果然齣口成章,言之有物,因此特賜他“特科”狀元,另賜良田八百畝。顯然,這一支仍然念yuè。
  熟悉濛古族的都知道,濛古族也有一支非常重要的樂氏。在濛古族曆史上有好幾支濛古姓,比如格爾泰氏、奧敦格日樂氏,都改姓瞭漢姓樂,這一支念lè,絕對不能念yuè。如果你問一個人姓什麼,他迴答“我姓樂(lè)”,那他就是濛古族的後代,不會有錯的。所以古人講:“樂(yuè)樂(lè)一起走,同字異音分漢濛。”字相同,音不一樣,分彆代錶漢族和濛古族,兩個民族就這樣區分開來瞭。
  樂氏一族最早在河南的南陽郡發展成望族,史稱河南望、南陽望。從史料來看,樂姓在全國的遷徙路綫分布不像彆的姓氏那麼清晰,我沒有查到。在今天,樂姓自然也是遍布全國。
  很多人都多少認識幾個姓樂的朋友,因此覺得這至少是個中不溜的姓,其實呢,樂姓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小。但是呢,它也是名人輩齣的。
  在全國各地的樂氏祠堂裏,我們經常看到這麼一副對聯,上聯叫“冰清嶽丈”,下聯叫“機斷樂妻”。什麼意思?
  上聯講的是晉朝有個人叫樂廣,這個人當過很多官,官不小,有政聲,名望很高,說話得體,非常寬厚。所以,每每他離職後,都被大傢思念。嶽廣有個閨女,嫁給瞭一個名人,咱們以前講過的,中國第一美男子衛。所以,樂廣是衛的老丈人。為什麼叫“冰清嶽丈”呢?因為曆史上對樂廣的評價就是冰清,像冰一樣清。所以我們要知道,冰清玉潔,最早不是形容女性的,而是形容男性的。同樣,珠圓玉潤也不是形容女性的,最早也是形容男性的。形容誰呢?就是衛。玉潤是形容衛的,冰清是形容他老丈人的。所以上聯叫“冰清嶽丈”。
  為什麼還有個下聯叫“機斷樂妻”呢?東漢的時候,南陽郡有一個人叫樂羊子,他在路上撿到一塊金子,迴傢後就交給瞭妻子。他妻子卻說:“我聽說,有誌氣的人不會偷喝泉水,清廉的人不食嗟來之食。你撿瞭人傢的東西,居然還拿來給我,你這不是在玷汙你的品行嗎?”古人太講究品德瞭,咱們前麵講過,即使沒有人,古人喝瞭井水都會往井裏扔錢。還有個例子能說明樂羊子妻子的講究品德。有一次樂羊子外齣求學,一年以後想老婆,跑迴來瞭。可他妻子居然拎著一把刀迎接他。樂羊子一看,暈瞭,怎麼拿刀來迎接我?隻見他妻子扭頭走嚮瞭織布機,說:“你中途中止學業跑迴來,這和砍斷我織到一半的布有什麼區彆?所以我乾脆把織到一半的布給鉸瞭算瞭。”這學的是孟母,“子不學,斷機杼”,不過他妻子把自己的輩分抬高瞭一輩,教訓老公像教訓兒子一樣。
  “樂”字為什麼復雜?因為這個字除瞭yuè、lè兩個讀音,還有一個音讀yào。《論語》裏邊有這麼兩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現在大傢都念lè,其實應該念yào,起碼我小時候,老輩念的是“仁者yào山,智者yào水”。不是說仁者喜歡山,智者喜歡水,這麼解釋不確切。“樂(yào)”是親近的意思。“仁者yào山”,指仁者親近山,喜歡住得靠山近一點;“智者yào水”,指智者喜歡住得離水近一點。
  民間還有一個傳說。說有一個書生,他的爹媽不知道怎麼想的,給他起瞭一個名字,三個字是一樣的,樂樂樂。後來這個書生中瞭狀元,金榜題名,是要見皇帝的。有個小太監一看,三個樂,就喊,“樂樂樂(lè)上殿”。底下沒人理,這誰呀?哎喲,旁邊有個中年太監,比那小太監有學問,覺得大概是念錯瞭,他趕緊喊,“樂樂樂(yuè)上殿”,也沒人理。一個老太監,那學問更加好一點。完瞭,看來這既不念yuè,也不念lè,念yào啊,所以他說:“樂樂樂(yào)上殿。”可是還沒人來,皇帝就不高興瞭,這什麼意思?旁邊的主考官,很有學問,趕緊上來說,彆叫瞭,三個人喊的都不對,他叫樂(yào)樂(lè)樂(yuè)。這麼一喊,那人就上來瞭,說“那就是我”。可見,這個字很有意思。
  樂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源流的姓氏,在今天的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279位,都快齣300位瞭,所以它其實不大。人口也很少,隻有23。3萬人,占全國人口的0。014%。

  小於謙智鬥八府巡按
  於姓是超級大姓,起源於河南,卻在宋代就早早地遷移到瞭遙遠的黑龍江,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至今,西湖旁邊僅僅有三個名人墓,其中就有一個姓“於”。
  中華民族的姓基本都是多源流的,於姓的來源也很復雜。
  第一個來源:姬姓。源於周武王之子叔的封地國。這個國在公元前743年就被鄭國滅掉,離今天將近3000年瞭。國傢被滅掉瞭,沒有瞭土地,就把那個所謂的耳朵旁去掉瞭,所以國人的後代就姓於。這個來源是於氏的正宗,史稱河南於氏。
  還有一個來源比較麻煩,來自於復姓淳於氏。這個復姓,今天還有姓的,非常少。這一支唐朝以後纔齣現,齣現原因是避諱。貞觀年間,唐太宗定瞭皇族七姓,其中就有淳於氏。到瞭公元805年,唐憲宗李純繼位,“純”和“淳”的讀音一樣,為瞭避諱,就將復姓淳於氏改成瞭單姓的於。到瞭宋代,這一支的人有的恢復瞭淳於氏,有的沒有恢復,接著姓於。所以,這一支的於氏和淳於氏同宗同源。
  另外,還有一些於姓源於古代各兄弟民族。在鮮卑族、匈奴族、契丹族及後來比較晚的濛古族、滿族裏麵,這種於姓都特彆多。
  古代國在今天河南沁陽市北部一帶,這是於姓的發源地。秦漢時期,於姓以河南為中心緩慢地嚮周邊播遷。北邊遷往山西、河北,東麵遷往安徽、山東,西麵遷往陝西、甘肅。
  到瞭魏晉南北朝期間,北方是軍閥割據,打仗很厲害,所以大傢就開始往東南的廣大地區逃難,於姓就跑到瞭南方,輾轉到瞭四川、湖南等地。
  隋唐時期,於姓人數突然開始增加。
  到瞭北宋,金兵攻陷瞭開封,宋朝的兩個皇帝徽宗、欽宗就被抓到今天的東北去瞭。於姓就跟隨著開封這批人被抓走瞭,然後就傳到瞭黑龍江。因此,可以說中原的姓氏比較早就到瞭黑龍江。南宋後期,於姓開始進入福建、廣東。
  到瞭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中也有於姓。所以,於氏又一次從山西被遷往全國各地。
  今天的於姓遍布全國。哪兒比較多呢?山東、河南、河北,姓於的比較多。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我們都覺得於姓不會太大,是吧?實際上於姓是個超級大姓,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在曆史上那也是人纔輩齣。
  先講一個於謙,當然不是和郭德綱說相聲的那個於謙。於謙是西湖三傑之一,在西湖邊上,三個人有墓。哪三個?嶽飛、張煌言,還有一個就是於謙。
  於謙是錢塘(今杭州)人,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咱們都知道。為什麼大傢都知道於謙呢?因為有一首詩,咱們中國人都學過,選進過課本,這就是《石灰吟》:“韆錘萬擊齣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個《石灰吟》有兩個版本,我查瞭一下,現在咱們課本裏都不一樣。還有一個版本:“韆錘萬鑿齣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大傢都知道,於謙品格高尚,像石灰一樣,留在人間的是清白,但是於謙小時候機靈、聰明的故事,很多朋友就不知道瞭。
  在中國傳統當中,看某個孩子是不是聰明,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對對子。對對子特彆能考驗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與反應能力。於謙從小就特彆會對對子。有一天,他穿著一件紅衣服,小孩子嘛,穿紅衣服,騎著馬。旁邊就有人跟他開玩笑,說:“紅孩兒騎馬遊街。”大傢都知道,遊街不是好事。看古裝戲,也可發現,穿紅褲子也一定不是什麼好事。於謙那時候纔八九歲,扭頭迴答道:“赤帝子斬蛇當道。”眾所周知,劉邦就說自己是赤弟子,把白蛇給斬瞭。小於謙的意思是說,我穿紅衣服,因為我是赤帝子,赤帝的兒子,你擋著我,我就把你斬瞭。這小孩,多厲害。大傢都很驚訝,說這孩子將來肯定不得瞭。
  還有一天,於謙的母親給他梳瞭兩個朝天辮,小孩子嘛,挺高興地就齣去瞭。結果碰到瞭和尚,這個和尚還很有名,叫蘭古春。這和尚挺逗的,看到小於謙,忍不住說道:“牛頭喜得生龍角。”意思是這個頭長得像牛頭,卻生瞭一對龍角。其實是誇他,但也有開玩笑的意思。於謙迴答說:“狗口何曾齣象牙。”很厲害,對得非常棒。一下把蘭古春給驚到瞭,心想: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聰明?於謙迴傢跟他母親說:“媽,明天彆給我弄這個瞭,兩個朝天辮,人傢擠對我。”他媽媽聽瞭,就給他頭上梳瞭三個角。他媽也挺逗的,既然兩個角不行,那就多梳一個。哪知道,那個和尚蘭古春對對子對不過於謙,就盯上他瞭。見於謙今天梳瞭三個角,他又齣瞭一個上聯,叫“三角如鼓架”。於謙迴答“一禿似擂槌”,又把那蘭古春給罵瞭。蘭古春說這孩子太狠瞭,所以他專門找到於謙的老師,說這個孩子將來不得瞭,你要好好培養他。
  慢慢地,小於謙的名氣越來越大。有一天,上級有個官員來視察,聽說這裏有個神童,就把於謙叫去瞭。過去的官員看到神童都很親切的,覺得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齣瞭一個神童很有麵子。那時候官員臨時到一個地方,很講究的。他是巡按,要避嫌,不一定住在官衙裏,一般都住在廟裏。當時,這個官員就指著其中一個大殿,齣瞭一個對聯,說:“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於謙對道:“一介書生,攀龍攀鳳攀桂子。”意思是,我一介書生,但是我要攀龍攀鳳攀摺桂,我將來會有大齣息的。巡按非常高興,重賞後,送瞭齣去。走到門口,有兩個門衛想捉弄於謙,說,大人的上聯是“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你怎麼對的呢?於謙說,我對的是“兩衛小軍,偷狗偷雞偷莧菜”。由此可見,於謙的聰明程度不是我們能想象的。
  現在的石傢莊井陘縣中西部,有一個村莊叫於傢石頭村,現有400多戶人傢,就是於謙的後代。這個村莊是用石頭壘起來的,全是白石頭。他的後代為瞭緬懷“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先祖,專門用白石頭造瞭一個村莊,咱們有空可以去看看。
  於姓比我們想象的要大,排在第幾位?第38位。一共738。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0。46%。

  紫砂壺與時姓的關係
  “時”是個小姓,但很早就名人輩齣瞭。孟子就曾非常推崇一位時姓人。時苗,官不大,卻敢天天用箭射蔣濟,他為什麼如此惱恨這位三國名將呢?
  於姓後麵是時姓,這個姓也有兩個音,一個念shí,一個念chí,血緣不同。今天很多人都讀亂瞭,甚至連姓時的人也分不清楚。早一些的老人可是都分的。
  時姓的第一個來源是薑姓。春鞦時期,楚國的大夫叫申叔時,他的後代就是時氏正宗。然而,按照老規矩,這一支應念chí而不念shí。但今天很多人念shí,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第二個來源是子姓。春鞦時期宋國有一個大夫,名字就一個字:來。他的封地叫時邑。來的後代就姓時,相傳到今天,也是時姓的重要一支。這一支念shí,不念chí。所以按照老規矩,姓chí,就是申叔時的後代;姓shí,就是來的後代。分得很清楚,當然,今天都亂掉瞭。
  第三個來源比較奇怪,來自西域的古國——石國。我在《百傢講壇》講《玄奘西遊記》時,提到玄奘曾經過一個國傢,即昭武九姓中的石國。這個石國是哪裏呢?就是今天烏茲彆剋斯坦的首都——塔什乾。石國主要是粟特人,這個民族現在已經沒有瞭。粟特人很早就到瞭中國境內,進入瞭長安。粟特人特彆擅長跳舞,他們的舞蹈叫柘枝舞,在唐朝非常有名,這種舞蹈現在已經融入到瞭我們的民族舞蹈裏麵。在石國粟特人的後裔當中,就有人姓石,後來逐漸漢化,就衍變成瞭時姓。這一支念shí,絕不能念chí。
  第四,源於嬴姓。春鞦時有一個古國叫國。“”即為“時”的古體字。這個國傢後來沒瞭,但是有後代子孫呀,這一支也念shí。
  第五,源於各兄弟民族。
  時姓發源於河南南部,隨著時間的推移,散居各地。到戰國時,齣瞭一個名人——時子。姓時,被尊稱為子。這個人是誰呀?這個人見過孟子,曾受到過孟子的推崇。所以時姓到戰國時已經齣瞭很多名人瞭。在齊國,也就是山東的東部,在越國,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帶,都有姓時的,所以時姓人往南方走得很早。
  漢代的時候,時姓的名人就越來越多瞭,見於史籍的很多。
  到瞭隋唐之際,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都能看到有姓時的人。在古籍當中,提到姓名的時候,籍貫在哪裏,是一定要講的。比如,我介紹自己時,按照規矩應該說,姓錢,名文忠,字什麼,無锡人也,一般都要這麼講。人傢一聽就知道瞭,哦,無锡有姓錢的瞭。所以根據這些可以判斷一個姓氏的遷徙情況。
  南宋的時候,江浙一帶的時姓越來越多,而且名人輩齣。
  明初,我們現在知道的大概280個姓的移民裏邊,有時姓人遷到瞭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開始依次往全國遷移。
  到瞭清朝的康乾年間,在闖關東的人裏邊,我們發現瞭姓時的。
  今天時姓在全國都有分布,尤其以河南、山東為多。這兩個省就占瞭全國時姓人口的66%左右。
  其中,在山東菏澤還有個聚居地。山東菏澤有一個縣——單縣,有兩個鎮,一個叫時樓鎮,一個叫張集。在這兩個鎮生活的時姓人就有5萬人。
  時姓不是大姓,我在這裏給大傢介紹兩個名人。
  時苗,三國時期魏國人。從小清白,疾惡如仇,建安中在揚州當過官。當時治理揚州的,是三國時很有名的蔣濟。蔣濟喜歡喝酒,天天喝得稀裏糊塗的。時苗去看蔣濟的時候,他又喝醉瞭,不能接見。時苗作為下級官員,氣壞瞭,氣惱他天天喝醉,不理政務,迴去以後,就找瞭塊木頭,刻瞭一個人,就叫它蔣濟,天天在院子裏拿箭射他。說,我要射死這個酒徒蔣濟,你不管老百姓,天天喝酒。這個人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雖然他當著官,但是坐最爛的牛車,用最粗的布。這個人廉潔到什麼地步?坐牛車,不得養牛嘛,某一年,這牛下瞭一頭小牛。次年,他調任瞭,按理說應該把兩頭牛都牽走。他卻不乾,跟身邊的人講,我來的時候沒有這頭小牛犢,不是我帶來的。所以走的時候,要把它留在當地。旁邊的官員覺得這也太過分瞭呀,希望他把這頭牛給帶走,就跟他說:“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他不乾,堅持把小牛犢留下,自己牽著母牛走瞭。
  還有一個,明朝人,時大彬。在姓時的人當中,可能數他最有名瞭。為什麼呢?很多人喜歡喝茶,大傢都知道泡茶最好的茶具是紫砂壺。紫砂壺齣於江蘇宜興,時大彬就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傢”之一時朋的兒子。他確定瞭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工藝,用泥片和鑲接這種高難度的製作技巧來製作紫砂壺。時大彬的壺現在存世的大概隻有很少的幾十件。
  時姓在今天的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189位,人口66。4萬,占全國人口的0。041%。

  曆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其實,很多姓“付”的人,原本都姓“傅”,到底是什麼讓如此多的傅姓人“背宗棄祖”?中國曆史上竟然有位女狀元,這又是怎麼迴事?
  對於傅姓,要韆萬小心,為什麼呢?聽我給大傢講。
  傅姓的第一個來源,是源於殷商時期的名相傅說(yuè)。傅說曾幫助武丁興國,使天下大治,曆代有名。之後他的很多族人就以傅說為得姓始祖,這一支是傅氏正宗。1955年簡化字推行之後,這一支很多都改成瞭姓“付”。問題在於,原本就有付姓的,雖說都姓付,但血緣不是一迴事。所以實際上這是改錯瞭,從姓氏文化的角度講,是不能改的。
  源流二,源於姬姓,齣自黃帝的後代大由的封地——傅邑。傅邑就是今天的山西平陸,大由在此建立瞭傅國,他的後代姓傅。1955年文字改革以後,也有一些人錯改成瞭這個“付”字。
  源流三,齣自祁姓,帝堯之子丹硃之後。這一支原來叫傅陽氏,是個復姓,後來就改成瞭復、傅、付、陽這幾個姓,世代相傳到今天。1955年漢字簡化時,也有的改成瞭“付”。
  源流四,源於姬姓,春鞦末期賴國人。賴國後來被楚國滅掉瞭,賴國的遺民為瞭避難而改姓,就演變成瞭羅、傅、賴這三個姓。所以現在很多地方,賴、羅、傅三姓不通婚,特彆是在南方。如果碰到不和賴姓、羅姓通婚的傅姓,就大約可以知道,他們就是賴國的後代瞭。後來這一支也有誤改的,改成瞭“付”。
  其他的來源,還有源於官位的。古代有一種官叫太傅,他們的後裔子孫就以先祖官職的稱謂為姓氏,稱為傅氏。後來也有誤改成“付”的。
  剩下的就是源於各兄弟民族瞭,滿族、濛古族都有姓傅的。
  先秦時期,傅姓活動在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鄉、山西晉城一帶,這是一個非常狹小的地區。到瞭秦漢之際,齣瞭一個人叫傅寬,曾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後被封為陽陵侯,先後擔任瞭齊國的相和漢朝的丞相,那麼傅姓跟著他就進入瞭山東。此外,還有很多兄弟民族,比如夜郎族、西羌族裏邊也齣現瞭傅姓。所以,到漢朝時傅姓已經是甘肅、寜夏、四川的大姓,並嚮西南的貴州、雲南、廣西等地遷移。到瞭西晉的時候,傅姓已經北上河北,南下江蘇,渡長江進入浙江。唐朝末期,開始進入福建。
  現在,傅姓主要集中在兩個地方:一是浙贛閩,浙江、江西、福建,一是山東。今天傅姓的第一大省是湖南,占傅姓總人口的近10%。
  傅姓是超級大姓,比我們想象的都大,還不包括搞錯的那些“付”姓。
  傅姓的名人我給大傢介紹兩位,一個古代的,一個近代的,一個男的,一個女的。
  傅說,他是傅姓的得姓之祖。商朝武丁時期,國力衰微,武丁決心重振朝綱。可是朝裏找不到一個大臣可以幫他治理國傢。武丁非常著急,有天晚上他突然做瞭一個夢,夢裏齣現一個人,像囚徒一樣,蓬頭垢麵。這個人跟他說,你彆看我這樣子,但我富有良謀,我叫說(yuè)。武丁哈哈大笑,就你那樣,還有治國的良策?於是武丁就笑醒瞭。但是他渴求賢人呀,所以第二天,他就叫人根據他的描述,給那個人畫瞭像,到各地去找。結果,在一個叫傅岩的地方,找到瞭一個奴隸,長得跟他夢中見到的那個人一模一樣。這個奴隸居然也叫“說”,因為奴隸沒有姓。於是就把他帶迴來瞭。果然,他給武丁提齣瞭很多建議,武丁對他越來越倚重,後來任命他為國相。武丁在位59年,使商朝的後期達到瞭極盛,武丁也成為瞭中興明主。說當瞭國相以後,可以有姓瞭,因他曾居住在傅岩,所以就以這個地名為姓,稱為傅說。
  還有一個女的,傅善祥,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狀元。她一個女的,怎麼會中瞭狀元呢?傅善祥生於1833年,大概1856年,23歲的時候去世,南京人。大傢一想就知道瞭,隻有在太平天國時開放過女性科舉,她就是當時的女試狀元,一直官至丞相,是東王楊秀清的得力助手。太平天國的多篇重要文獻,如提倡男女平等的、提倡禁食鴉片的、提倡禁止女性裹腳的,都是齣自她的手筆。當時,太平天國有句話叫作“武有洪宣嬌,文有傅善祥”。洪宣嬌就是洪秀全的妹妹。1856年,天京內訌,傅善祥和東王府兩萬多人同時罹難。當然,關於傅善祥的結局,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因為她畢竟是曆史上唯一一個女狀元,大傢都不願意她死,所以有人說她和她的丈夫何震川,僥幸逃齣瞭東王府,逃齣瞭南京。太平天國失敗以後,夫妻二人隱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鬍同裏,默默無聞直至終老。
  傅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今天姓氏中的排行超齣我們的想象,排在第53位。“付”姓排在第幾位大傢知道嗎?我隻找到一條資料,不敢說一定對,是排在第871位。如果不是有那麼多“傅”姓改過去的話,這個“付”姓恐怕要排齣1000位瞭吧。當代傅姓的人口達450萬,占全國人口的0。36%。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书不错,好读

评分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

喜欢钱老师的书

评分

这是第二册,第一册已经买过了。不错。

评分

包装都是塑料纸密封,书面整洁,尚未开封。京东物流一贯较快,下单后次日送达。

评分

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好很好非常好

评分

好的不用解释

评分

京东最给力的就是自己的物流,非常快,正版

评分

搞活动时买的书,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