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挑戰

父母:挑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魯道夫.德雷剋斯 著,花瑩瑩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9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1257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64
字数:2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繼“挑戰三部麯”係列之一《孩子:挑戰》中譯版銷售逾20萬冊之後,三聯生活書店原班人員引進推齣同係列經典《父母:挑戰》。
  《孩子:挑戰》《父母:挑戰》《婚姻:挑戰》德雷剋斯挑戰三部麯,傢庭心理學寶典,現代傢庭必讀書。“培養好孩子”和“成為好父母”都是現代傢庭麵臨的重要課題。
  專為父母而寫,每一代父母都是未來的基礎,不斷學習的父母纔有能力幫助孩子成為快樂和成功的人。
  很多成年人生活衝突的根源在於兒童期未受到適當的教育訓練,《父母:挑戰》指導優秀的父母發現並運用真正有效的兒童訓練方法,造就齣色的孩子。全書充滿瞭絕妙的智慧火花,強調為人父母所麵臨的挑戰,提齣父母的錯誤訓練方法,並給齣具體的行為指導。
  德雷剋斯為美國著名心理學傢,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父母:挑戰》風靡美國60多年,書中提到的兒童訓練方法同樣適用於成人人際關係的衝突解決,影響瞭無數的傢庭和成人的自我成長。
  父母麵臨的處境/孩子麵臨的處境/有效訓練方法/訓練中*常見的錯誤/某些特定的訓練情形/理解孩子/案例分析

內容簡介

  《父母:挑戰》是德雷剋斯心理學經典著作,它不僅解決瞭現代傢庭中父母所麵臨的“挑戰”問題,還係統描述瞭現代父母麵臨的各個方麵——父母有哪些易犯的錯誤,如何理解孩子的基本人格;如果想要在傢庭內部建立民主,父母如何訓練孩子。它為我們提供瞭係列方法來解決父母睏境,如引導孩子尊重秩序並接受社會規則,與孩子發展互動關係,給予孩子持續的鼓勵。文中大量的臨床案例猶如一麵麵鏡子,能使我們照見自己,洞察自身問題,獲得更新與成長。

目錄

第一部分 心理學背景
第一章
父母麵臨的處境/ 28
愛/焦慮/期望/要求/兩代人之間的衝突/父母的
自卑感/父母是受害者/父母對教育有哪些瞭解/對
教育者進行教育/母親的地位/父親的地位/(外)
祖父母的地位
第二章
孩子麵臨的處境/ 56
人生計劃/遺傳/社會興趣(或社會情懷)/社交
不安全感/自卑感和氣餒/爭取優越感/道德意識/傢庭星座
第二部分 訓練方法
第三章
有效方法/ 92
A. 維持秩序(傢庭氛圍/遵守內部的權利和義務/
一緻性/果斷/自然後果)
B. 避免衝突(觀察和反思/剋製/靈活性/ 激發興
趣/贏得孩子的信任/緩解局勢/撤離)
C. 鼓勵(稱贊/引導和指示/相互信任/用“可以”
代替“必須”/努力/揭示/兒童群體中的孩子)
D. 傢庭會議
第四章
兒童訓練中最常見的錯誤/ 154
嬌縱孩子/沒有愛/過度喜愛/收迴感情/焦慮/嚇
唬孩子/過度監督/說話過多/忽視/敦促/索取承
諾/“控製好自己”/報復/要求盲目服從/嘮叨/
吹毛求疵/輕視/嚴酷/羞辱/體罰
第五章
特定的訓練情形/ 214
産前調整/最初的經曆/喂養/斷奶/早期的肌動
活動/如廁訓練/最初的獨立/生活在成人的世界
中/玩耍/穿衣/說話/洗漱/飲食習慣/幫忙做傢務/“被廢黜”的孩子/孩子的第一個社會環境/開
始上學/暫時性的疾病/逆境/外部情形的變化/
不幸事故/傢庭糾紛/“隱秘搭檔”/性啓濛/通過
適齡的方式對待孩子/青春期/放鬆父母的束縛
第三部分 睏難兒童
第六章
理解孩子/ 276
A. 尋求關注機製
積極—建設性方法(“模範”孩子/誇張的責任心/聰明的言辭)
積極—破壞性方法(炫耀/魯莽冒失/“十萬個為什麼”/“可怕的小頑童”/不安定)
消極—建設性方法(過度依賴/虛榮)
消極—破壞性方法(羞怯/依賴與懶散/缺乏注意力和毅力/自我放縱和輕浮/焦慮和恐懼/飲食睏難/語言障礙)
B. 爭取權力[不聽話/倔強/發脾氣/ 不良習慣(吮拇指、挖鼻孔、咬指甲)/手淫/撒謊/磨蹭]
C. 報復(偷竊/暴力與殘酷/尿床)
D. 錶現齣能力不足(懶惰/愚蠢/“不足”/“粗暴”的消極)
E.病理反應(神經失調/精神失常/病態人格)
第七章
指導與再調整/404
案例分析
哭泣/恐懼/“蹺蹺闆”兄弟/欺淩/“暴君”寶寶/
“可怕的孩子”/強迫性神經官能癥/智力遲鈍/假遲鈍
結論/458

精彩書摘

  父母麵臨的處境
  “當父母容易,做父母難。”[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的名言。]為孩子提供支持和足夠的關愛固然責任重大;然而,生活還會因為那些你認為沒必要的、莫名其妙的行為而變得更加瑣碎復雜,至少有時如此。孩子可以且應當成為我們最大的快樂源泉。大多數父母確實享受陪伴孩子,但很多時候,孩子也會給我們帶來煩惱、壓力、睏惑和痛苦。鑒於全國各地乃至全部文明世界都存在著同樣的摩擦和衝突,我們相信這背後隱藏著共同的根本原因。
  由於身在其中,你往往難以理解這些睏境的成因,因此可能轉而尋找替罪羊。你也許會將責任歸咎於經濟形勢,或是歸咎於孩子糟糕的性格。有些人會認為這是其他傢庭成員的責任——丈夫指責妻子,妻子指責丈夫,或者互相指責對方的父母。極少有人能夠認識到他們自己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育兒過程中種種睏境的關鍵。
  為瞭理解這些常見的親子關係,我們需要對父母易犯的錯誤進行深入剖析。倘若對相關問題都一知半解,明智之舉便無從談起。唯有首先認識到並且摒棄以往的錯誤方法和錯誤態度,我們纔能采取積極有益的行動。知道“不能做什麼”,這對於明確“應該做什麼”非常重要。
  在養育過程中遇到挫摺的人必定能夠理解父母所麵臨的艱難處境。為人父母確實會經曆許許多多的辛苦和磨難。看著他們苦苦摸索,並且對目標與現狀之間的反差懵然不解,這著實令人痛心。絕大多數人都真心渴望成為好父母。他們殫精竭慮於把孩子培養成快樂和成功的人。父母的行為不僅影響著當前的親子關係,還關乎孩子未來的整個人生,無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愛
  毫無疑問,你愛自己的孩子。他是你的一部分,也是這個地球上與你最親密的一個人。他的健康成長取決於你的愛。
  愛被認為是最深切、最美好的一種人類情感。既然如此,這種情感怎麼可能造成如此多的不幸和痛苦?太多時候,人們因為心中有愛而自我摺磨;太多時候,愛成瞭施加於人的沉重負擔。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通常被看作最為純粹的一種形式:它不牽涉復雜的性愛。母愛的本質正是同理心、理解和無私奉獻。然而,母親們卻因為這種愛曆經多少痛苦和焦慮!她們的孩子又因此承受瞭多少不幸!
  孩子必須從母愛中汲取促進個性健康發展的力量和動力。沒有哪種生物會像新生兒那樣需要如此多的愛。喂養和照料新生兒需要母親傾其所有地付齣。但是過度的愛又會導緻孩子壓抑,阻礙甚至損害孩子的發展。這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美好的東西又怎麼會過度呢?我們必須認識到,很多被人們稱為“愛”的情感都是名不副實的。日常生活中的掙紮和飄搖不定導緻他們形成瞭錯誤的觀念和態度,從而喪失瞭真正去愛的能力。對於他們而言,愛的唯一目標是占有,其本質是恐懼,其意圖是索取,其過程則往往充滿嫉妒。這種愛自負且不可靠,它隻考慮到瞭給予愛的這一方——他的願望和需要。他認為自己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愛著。
  一位真正稱職的母親會把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前麵,但是有些父母在一種專橫自私的愛的驅動下置孩子的真正需要於不顧。他們打擾孩子睡覺,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作品那樣展示,對待孩子猶如對待專為他們自己設計的玩偶。他們的“愛”推動著他們在不恰當的時候帶著孩子東奔西走,並且沒來由地對孩子又抱又親。他們甚至拒絕孩子定時喂養的需要,因為他們受不瞭聽到孩子哭。為瞭這種“愛”,他們把孩子當成瞭自己的神。他們滿足孩子的一切突發奇想,以至於在很多時候孩子成瞭傢裏的小霸王。為瞭確保得到孩子所有的愛,他們經常將孩子與外部世界隔絕,阻礙孩子與朋友和玩伴之間正常的社會交往。如此“有愛”的父母把孩子變成瞭自己的奴隸或玩具,孩子往往朝著如下方嚮發展:要麼完全不能適應正常的生活,身陷那些令他絕望和糾結的問題中,承受無盡的痛苦和擔憂;要麼最終痛恨這個金色的牢籠,並且變得叛逆和固執。
  然而,即使純粹無私的愛也存在隱藏的陷阱。它會誤導進而妨礙孩子的客觀判斷。愛可以盲目,但教育絕不應該享有這種特權。心中有愛的時候,你容易對過錯視而不見,最終釀成無可挽迴的大錯。你容易高估孩子,進而導緻他對自己的重要性産生錯誤的認識。因此,你對孩子的愛可能經常會令你們之間的關係復雜化。和其他所有形式的愛一樣,它容易導緻你對被愛的人産生一定的依賴;你很容易成為被孩子隨時操縱的工具,而不是做他的引導者和老師。
  焦慮
  當父母對孩子的愛與焦慮結閤在一起時,情形便更為復雜。喪失信心的人們易於對人性的脆弱以及周邊環境的危險進行過高估計。在成為父母之後,他們則會對自己的孩子倍感焦慮。因為,在所有生物中,小嬰兒毫無疑問是最無助的。過度擔心孩子的幸福,這是一種性格缺陷。如果你懷疑自己應對生活的能力,那麼你也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能力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相反,你對自己越有信心,也就越相信孩子的內在同樣擁有應對生活的力量和方法。
  父母的焦慮來自很多方麵。其中之一往往是上文所提及的自私的愛。那些自私地愛著孩子的父母通常怯懦、挫敗,並對自身的幸福憂心忡忡。生活中危機四伏,而他們則不願麵對任何風險。這些父母依附於自己的孩子,失去一個孩子對他們任何人而言都是緻命的打擊。然而,幸運的是,並非所有人都將失去孩子的可能性作為其在教育方麵努力的真正核心和基礎,進而嚴重威脅孩子的生存和發展。
  你的責任感經常會導緻你的焦慮進一步加重。你可能總是擔心自己忽略瞭承擔某些重要的職責,並且放大孩子的每一個小缺點,甚至認定那就意味著孩子最終無可救藥。在兒童教育方麵所擁有的實踐知識越少,你所擔負的責任壓力就越重。
  父母之愛會促使你高估孩子的優點,而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又會導緻你放大他的缺點。這兩個過程可能是並行不悖的。在某一時刻,你的孩子看上去完美無缺,但是轉瞬之間他又變得一無是處,前途堪憂。
  傢庭星座
  父母和老師的態度是導緻孩子産生自卑感的最主要來源,但並非唯一來源。孩子在兄弟姐妹中的位置對其性格的發展起著很大作用。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之間的關係給雙方都帶來瞭不確定性,隨之而來的競爭會造成典型的人格差異。兩者當中比較缺乏勇氣的那個人——被嬌縱的、體弱的,又或許是在某些方麵被忽視的,更有可能成為失敗主義者。如果父母因為其中一個孩子恰好是男孩或者更加體弱多病而對他大驚小怪,就會惹齣大禍。對於年長的孩子而言,由於父母未能理解他在另一個孩子齣生之後的高度敏感和敵意,他往往不得不反抗。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發展超常或者能力非凡,另一個孩子會將其視為對自己地位的嚴重威脅。(參考本章“遺傳”部分。)
  因此,孩子的傢庭地位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嘗試,並激發某些特質和品格的發展。一方麵,通常第二個孩子會更加活躍,無論是在善良或邪惡的方麵,他的行為似乎錶明他必須把自己缺失的時間彌補迴來。另一方麵,老大感覺自己可能會被再次“廢黜”,並因此睏擾終生。
  當第三個孩子齣生的時候,老二就成瞭中間的孩子。剛開始,他以為自己終於能夠享有和哥哥一樣的優越地位。但是他很快發現,剛齣生的小寶寶擁有他所沒有的特權。結果,中間的孩子往往會深深地感受到被輕視和被虐待。他既沒有老大的權利,也沒有小寶寶的特權。除非他能夠成功鞭策自己趕超這兩個競爭對手,否則他一生都會深信人們對他不公平,他在集體中沒有立足之地。
  基於這個原因,第一個和第三個孩子往往會結成同盟,聯手對抗這個共同的競爭對手。結成同盟的孩子通常會錶現齣相似的性格、氣質和興趣,而競爭關係則會導緻人格的根本差異。同樣地,第四個孩子往往會和第二個孩子結成同盟。但是,切記,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規律,因為同盟和競爭的建立取決於每個傢庭的孩子之間發展關係和維持穩定的方式。各個傢庭之間的情形可能會大相徑庭。
  獨生子的人生起點尤為艱難。他像是一個被巨人包圍的小矮人,在整個童年時期,他的身邊都是能力遠超自己的人。因此,他會嘗試發展各種技巧和特性,從而在不需要取得特殊成就的情況下贏得成人的興趣和贊許。無論是通過個人魅力和美麗、溫柔和可愛,還是藉助弱者特有的方法:無助、害羞、膽怯,總之他很容易就掌握瞭吸引成人興趣和關心的訣竅。獨生子在麵對集體活動時往往畏縮不前,除非他的齣現本身就能令他與眾不同。
  最小的孩子在很多方麵都和獨生子相似,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他的位置相當於第二個孩子,相應地,他也會發展齣脫穎而齣的強烈動力。為瞭趕超所有其他孩子,他的努力可能會取得巨大的成功。由於必須使用大量技巧來掩飾自己作為傢中老小的地位,他往往會變得非常有創造力並且機靈敏捷。
  在大傢庭裏,孩子之間顯著的年齡差異會導緻他們在傢庭內部自發形成小組或小團體,每個小組作為一個整體承擔著老大、老二或中間孩子的地位。繼前一個孩子之後很多年纔齣生的孩子往往會發展齣獨生子的一些特質。
  無論一個孩子基於何種原因與眾不同,對他來說發展社會情感都尤為睏難。比如,在以男孩為主的傢庭中的唯一女孩,或者有很多姐姐妹妹的唯一男孩,一個非常醜陋或者多病的孩子幾乎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明顯的優勢或優點會妨礙社會興趣的發展。父母必須認識到,過多的贊賞也可能引發自卑感。比如,一個格外漂亮的孩子在麵對具體活動時很容易變得氣餒,因為對於他來說,通過外錶贏得贊賞和好感要比通過實際成就容易得多。虛榮心導緻他期待持續獲得贊賞和錶揚,對於無法輕易或無法完全得到贊賞的情形,他早就做好瞭放棄的準備。
  每個人的人生起點都是不盡相同的,沒有兩個孩子的成長背景是完全一樣的。因此養育問題也因不同的情形而異,即便身處同一個傢庭的孩子們也是如此。父母或許認為自己養育所有孩子的方式都一樣,必定是某些遺傳差異導緻瞭結果的不同。他們錯瞭。首先,父母不會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孩子。無論他們多麼努力地確保不偏不倚,其中一個或幾個孩子仍然會比其他孩子更加親近父母。但是,即便父母真的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孩子,老大和老小、強壯的和瘦弱的、男孩和女孩,即使那樣,孩子們的地位仍然存在差
  異和衝突。每個孩子對父母和整體環境的迴應方式都有所不同。每個孩子都擁有與眾不同的童年,因此,他會構建齣獨屬於自己的人生計劃。相較於同一個傢庭的老小和中間的孩子,兩個不同傢庭的老小們的生活方式很可能更為相似:傢庭星座的影響力之強大可見一斑。一個孩子發展人生計劃的體驗多種多樣。我們無法期望透視一切,但是我們可以理解孩子從他的信念中所得齣的結論。理解孩子對自己的詮釋,這是我們正確引導和幫助孩子調整不適以及改進明顯缺陷的唯一基礎。
  自然後果
  允許孩子體驗到他的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這是維持秩序最重要的方法。任何直接乾涉——以命令、說教或責罵的形式——都隻是依靠外力起作用。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覺得是被迫采取某種行為方式。然而,正確的行為是由內而外産生的,孩子自願且自發地調整自己以適應某種情形,主動發展齣恰當的衝動。如果他的內在並未準備好遵守秩序,那麼一切教育努力的價值都是渺小而短暫的。隻有當孩子意識到尊重行為規則要比違反行為規則更令人滿足時,他纔能發自內心地接受。該過程不涉及個人的屈服或羞辱。這是唯一的解決之道,由此孩子纔會願意學習接受那些令人討厭或愉快的責任,並且在必要的時候調整自己的欲望。
  讓孩子感受到違反規則所造成的令人不悅的結果,這樣的機會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會自然齣現,除非你錯誤地齣於同情心讓孩子免於承受這些經曆。你對孩子的自豪感或錯誤的羞恥感往往會誤導你。孩子沒有按時起床,在穿衣打扮上浪費時間,最後上學遲到。但是你卻經常心甘情願地為他給老師寫信解釋,不讓他體驗到浪費時間的後果。又或者,為瞭確保不遲到,你會幫助孩子做他的分內之事。
  違規行為的自然後果會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牢記恰當的行為規則,孩子會遇到足夠多的自然後果,無須你特彆努力地製造機會。如果你沒有錯誤地熱衷於讓孩子遠離任何不適,並注意不去破壞這些寶貴的機會,你就可以讓孩子從體驗中學習。若是沒有注意腳下,他就會摔跟頭。(兩個房間之間的門檻為這樣的經曆創造瞭自然機會。)若是把左腳的鞋子穿在瞭右腳上,他就會感到夾腳。若是動作太慢,他就會錯過一些樂趣或活動。唯有當傢裏的成人不加乾涉時,自然後果纔會恰當地發揮作用。這樣的剋製最終會為你和孩子省去大量煩惱。
  然而,在有些情況下,你有必要創造一些特定的經曆。你可以設計一些無害的方法讓孩子看到爐子是熱的、針是會紮人的,或者椅子可能嚮後翻。這些事實非常重要。通過不經意的方式引起孩子的關注,這比通過自作聰明和聳人聽聞的警告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你需要確保特定的後果必須持續發生。如果孩子不按時吃飯,他會發現餐桌上隻有其他人的飯菜,沒有他的;如果孩子沒有收拾玩具,他就不應該在第二天找不到玩具時感到吃驚;如果孩子在準備散步或遠足時動作太慢,他會發現你已經獨自齣發瞭。
  但是絕不要讓孩子將違規行為所帶來的這些令人不悅的結果看作是你的懲罰[盧梭和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包括其他人,將這些自然後果描述為“自然懲罰”。如果後果是由錯誤所緻的必然結果,那麼這一說法就是不閤理的。這些情形中的結果非常類似於成人在行為不當之後必須接受後續令人不悅的後果。如果一個成人拒絕工作,他就無法謀生,或者如果他很粗暴,其他人就會避免與他為伍,這些結果並非懲罰,也永遠不會被看作懲罰。它們隻不過是邏輯後果;同樣地,孩子也應當被教導考慮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或惡意舉動。在上述情形中,你必須保持一種完全被動但充滿慈愛的態度。你可以對孩子必須承受這些痛苦的經曆錶示遺憾,但是韆萬不要替他避開這些經曆。如果在這種態度背後他能夠發現你和他的行為受到同樣規則的約束,如果這些後果並非是通過成人的權力任意強加的,如果這些後果的邏輯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孩子就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刻薄或敵對的態度。
  自然後果的實施是兒童訓練中最有力的方法之一。孩子從中學會尊重秩序並發展齣一緻性。然而這也是最難掌握的方法之一,因為父母從未接受過關於這種思維和行為方式的訓練。很多人都難以理解“後果”和懲罰之間的細微區彆。從錶麵來看,這聽起來像在鑽牛角尖。對孩子而言,這兩種方法幾乎是同樣地令人不適。那麼,為什麼還要對它們進行區分,並且強調差彆的重要性呢?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其中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比起理性的錶述,孩子們對心理因素的反應更為靈敏。在麵對懲罰和“後果”時,他們的反抗程度或許一樣,也會同樣努力地試圖逃脫。但這隻是暫時的反應,很快孩子的共同體感覺就會讓他意識到你很可能是正確的。“後果”是孩子可接受的,懲罰隻是孩子盡可能忍受的。你必須認真練習使用這一教育方法。它的運用需要思考、斟酌以及想象。當你麵對衝突時,如果衝動行事,你隻是在持續鬥爭並且試圖展示自己的權力,然而,你並不能利用秩序被擾亂所造成的客觀後果。
  有一些綫索可以幫助你區分自然後果與懲罰之間細微但至關重要的分界綫。其中之一在上文已經有所討論——即後果必須具備孩子能夠理解的內在邏輯。告訴孩子如果他不吃晚飯就不可以去看電影,這其中毫無邏輯;但是,如果他看完電影沒有按時迴傢,告訴他下周不能去看電影,這是閤理的。
  還有一個區彆極其重要,但是往往很難掌握。後果是不當行為的自然結果——但不是報復。如果你說“你剛纔行為不當,現在你必須……”,這就是懲罰。後果更像是引導:“如果你行為不當,你就不能……”它較少強調已經發生的事,更多強調未來後續會發生的事。它為今後的調整打開瞭一扇門,而不是讓問題就此結束。以下這個簡單的場景很好地體現瞭這一基本區彆:孩子在大聲喧嘩且不守規矩。如果你說:“我再也受不瞭這種混亂瞭,現在去你的房間,一直在那兒待著!”這是懲罰。另一種極為不同的方式是你說:“很遺憾,如果你打擾到我們,你就不能和我們在這裏待著瞭。或許你更適閤迴到自己的房間,直到你感覺可以舉止得體瞭再齣來。”在任何一種情況下,你都需要堅持讓孩子離開這個房間,但是在第一種情形中,隔離是最終結果,事情就此結束,而在第二種情形中,孩子可能覺得準備好之後就可以迴來瞭。由孩子來決定是否改變這個場景。
  讓孩子來選擇,這始終至關重要,特彆是在孩子拒絕遵從的緊張情況下。根據邏輯學而非心理學因素采取行動的成人難以理解其中的重要性,因為他們認為一個人要承受何種可怕的後果無關緊要。但對孩子而言很關鍵的是,你對他說:“你想要自己離開房間,還是希望我帶你離開?”在我們成人看來,離開房間這件事無論在哪種情形中都同樣令人不悅,可對於孩子卻並非如此。如果可以自己決定,他會感覺到重要性,也不再那麼勉強。即使孩子沒有迴答,你也可以說:“如果你不願意自己去,那我隻能抱你過去啦。”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孩子還不是過於固執和敵對,這樣的方法通常可以挽救局麵。等到孩子長大一些,你就無法再把他抱齣去。麵對這種情形,孩子或者你可以選擇離開房間。如果他跟著你離開房間,那麼你可以離開這所房子。如果他依然跟著你,無論他做什麼,你都不要理會,這樣依然可以挽救
  局麵。不過這是一種極端情形;對於多數孩子而言,魔咒在更早的階段就會解除。通常,如果孩子感覺到你是認真的,尤其當他憑藉以往的經驗知道你說話算數時,他就會對第一種選擇有所迴應。
  ……

前言/序言

  引言
  親愛的父母朋友們:
  我們探討瞭父母教育孩子時會麵臨的諸多問題。你們是否意識到,其實你們纔是我們真正的關注點?對你們而言,為人父母是一個挑戰;但是你們作為父母,對我們而言也是一個挑戰。首先,這些話是從我作為一個精神病學傢的角度說的。我所麵臨的嚴峻考驗,正是那些要我去“治好他們的孩子”的父母帶給我的。當我為他們提供谘詢服務時,我因為同情和憤慨而感到左右為難。同情是因為他們遭受苦楚,非常可憐,憤慨則是齣於他們對孩子所做的事情。這是一本傾情奉獻給你們和你們的英雄使命的書,書中揭示瞭我與大多數執業精神病學傢的矛盾心理。有些精神病學傢會走極端:其中一類帶著極度的憤怒,責備那些寵溺子女的母親,是她們讓後代無法適應社會生活;而另一類則認為大多數父母,尤其是母親,都是情緒疾病的患者,她們需要心理治療。在這兩種極端之間取得平衡並非易事。如果我也因無法及時找到閤適的錶達而觸怒你們,在此我要請求你們的原諒。你們必定理解,試圖通過寫書,而不是私下溝通來為患者提供指導是更加危險的。在私下麵談時,我能感知到自己何時傷害瞭患者的感受,也因此能立即糾正我的錯誤。而你們在閱讀此書時,我無法看到你們,因此如果此書對你們的情緒造成瞭睏擾,我是無法介入的。在本書一開始,我隻能發自肺腑地告訴你們,我不想傷害到你們的感情。尤其是如果你們讀過這本書後感到氣餒,還不如我當初沒寫過它。引起氣餒是不能産生任何裨益的。
  不幸的是,我們無從保證讀者一定會從一本書中萃取到作者想要傳達的內容。我想為你們提供信息和鼓勵,因為我知道你們在養育孩子這一艱辛的工作中最需要這些。然而,書本往往是被動的,你們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願意看到和消化的東西。樂觀的讀者很容易在書中找到讓自己保持樂觀的內容;但是氣餒、悲觀的父母也許隻會為失敗主義找到新的辯護理由,這完全背離瞭我的初衷。正如我之前所說,我隻能懇求你們在閱讀此書時注意你們的情緒反應。
  但是你們——所謂“你們”,我通常指的是母親以及父親——不僅僅對精神病學傢而言是一個麻煩,你們對整個社會而言也是最大的問題。你們處於最重要的戰略位置,比任何其他公民群體都更能決定我們國傢的發展。你們是連接過去和未來的紐帶。在社會發展緩慢以及人類社會處於停滯狀態的時代,每代人之間變化甚微,因此父母的任務相對簡單。他們隻是將自己從父母身上學到的東西傳遞給子女。今天,我們生活在人類社會的關鍵時期。社會環境、道德觀念和日常的生活方式日新月異。你們身為父母,一隻腳還踩在過去,而另一腳已步入未來。你們左右為難,卻意識不到導緻自己不適的原因,也就不足為奇瞭。你們在與孩子的日常接觸中會經曆這種睏境帶來的後果。但你們可能不知道,你們每天麵臨的考驗和磨難對我們當下的文化及其變化而言至關重要。如今的父母太容易陷於挫敗之中。你們最大的心願莫過於讓自己的孩子快樂,幫助他們擁有成功舒適的生活;但你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經常傷害孩子的,你們的壓製比引導更為頻繁。
  具體而言,那些在我們眼前發生的社會和文化變革都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性。它們標誌著始於五六韆年前的文化紀元的結束,預示著人類新時代的來臨,我們將這一新時代稱為“原子時代”。的確,原子能的發現和利用將促進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整個社會組織和文化的發展。但是,新時代的特徵和它最根本的要素似乎與“民主”這一概念聯係瞭起來。
  早在文明之初,人類就在追求以民主為基礎的和諧社會生活的理想,但夢想從未成真。隻有到瞭現在,我們纔得以想象它是有可能實現的。民主的基礎思想是對全人類基本社會平等的認可。達到這一階段之後,一個新的社會就會應運而生。
  你可能會問:“這一切與為人父母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父母之所以遇到麻煩,是因為他們陷入瞭睏惑之網,這是我們正在經曆的文化過渡期的特徵。所有人際關係都會呈現齣同樣的睏惑。我們希望生活在平靜與和諧中,但是我們的努力往往慘遭失敗。我們摸索和更換一個又一個方法,不僅未能解決我們的衝突,反而又引發瞭新的衝突。國內、國際關係明顯都是如此。國傢之間、種族之間、信仰之間、勞資雙方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兩代人之間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都麵臨著同樣的睏惑與矛盾。你們和孩子之間存在的問題,酷似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勞資雙方之間、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問題——總而言之,任何一方都會擔心把權力輸給另一方。全世界頭痛的病癥都相差無幾,而我們所犯的錯誤亦是如此。
  養育孩子同樣是一種社會生活。我們對於共同相處的藝術幾乎一無所知,因此,正如你的同伴們在其他人際關係領域陷入瞭迷茫,作為父母,你也感到不知所措。訓練孩子的正確方法與對待人類同胞的方法是一緻的。兒童訓練的方法同樣適用於所有人際關係的衝突。
  毫無疑問,你們已經認識到,民主是唯一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你們不喜歡獨裁,你們不希望任人擺布,你們贊同孩子享有自己的權利。但是作為父母,你們會如何做呢?我見過許多非常強調自由主義的男性在傢裏卻是名副其實的獨裁者,他們對傢裏的女性和兒童發號施令。你們養育孩子的方法可能與你們的祖先在數百年前所使用的方法並無不同,而且都是以奬勵和懲罰為基礎。你們幾乎沒有認識到,這些方法預先假定的對象是不可理喻、無知、不可靠和地位低下的,而且必須靠收買和威脅來馴服。——但這卻是大多數父母所遵循的方法。雖然這些方法在以前可能成功過,符閤當時的整體社會關係,但今日用之則必然失敗。今天,我們業已推翻瞭皇帝和國王、獨裁者和暴君,他們曾把臣民當成無知、無助的附屬品,用鐵腕來統治。我們知道,如果被賦予機會,人民一定能好好照顧自己。今天,我們追求的是民主。
  本書試圖呈現的是,你們可以怎樣在傢庭內部建立民主,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民主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在沒有受到支配或脅迫的情況下就能承擔起責任。許多人可能已經嘗試過給予孩子自由和自我錶現的權利。但是,由於你們並未從自己的父母那裏獲得過在自由精神中訓練孩子的有效方法,你們很容易把自主與無序、自我錶現與放縱、自由與批準混為一談。而你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你們所使用的方法忽略瞭社會生活的基本要求。當這些關於自主和自由的想法失敗以後,你們就會覺得必須恢復權威、嚴厲和逼迫的老辦法。大多數當代父母都在嬌縱和壓製之間搖擺不定,因而對子女造成瞭破壞性的影響。我們不能因父母能力不足而責怪他們。沒有人教過他們應該怎麼做;他們本身就是這些睏惑和衝突的受害者。我們必須認識到,他們就是整個國傢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作為教育工作者、心理學傢和精神病學傢,我們必須履行自身職責,通過指導和谘詢來幫助父母,否則,今天的問題和挑戰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的威脅。
  精神病學最近纔進入教育和兒童訓練領域。在此之前,這一領域完全掌握在宗教教師、教育者和哲學傢的手中。這些人負責研究和確立道德準則與教育方法。精神病學傢在治療成人情緒失調和人格缺陷的過程中意識到瞭其中的教育問題。他們發現瞭童年經曆所造成的傷害,不恰當的訓練方式是成年生活經曆衝突的根源。他們認識到錯亂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製和動機。他們還探索瞭兒童和成人對外界影響的內在反應。今天,通過精神病學的研究和調查,我們瞭解到孩子們在接觸到“正常”的兒童訓練方式時的感受,以及他們的經曆是如何導緻不當行為的。精神病學傢仍然需要對抗公眾偏見,因為早期精神病學主要關注的是精神病和神經錯亂。然而,今天,精神病學傢卻可以幫助你們瞭解自己的孩子。他們建議的兒童訓練方法是基於他們所觀察到的正常兒童的心理反應。我們不關心其中牽涉的道德問題;我們指的並非是道德和教育理念。我們隻關心孩子有何感受以及為何行為不當。我們想讓你們理解我們所知道的情況,或許還可以幫助你們理解自己在麵對孩子時的反應以及行為背後的原因。
  從這一意義上講,請接受這本書,它是我為幫助你們、激發你們學習和瞭解父母與孩子而盡的一份力。今天的兒童訓練是一項崇高的使命,更是一門藝術。如果不特彆努力地掌握這門藝術所需要的工具,你們將無法指望獲得成功。
  最好在孩子齣生之前就讀一讀此類書籍。我希望,在不太遙遠的將來,類似書籍能夠被應用於高中學校,用來訓練青少年理解和應對年幼的孩子。最終,此類培訓將被認定為必修項目,成為整體學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對於個人的重要性不亞於基本的讀寫算知識。
  然而,本書是專為那些已經陷入睏境的為人父母者而創作的。我們必然會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犯錯,尤其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離不開問題的。但是,不管你們在麵對孩子時遇到瞭多少睏難,也不管這些問題在你們看來有多麼微不足道抑或多麼可怕,總會有改進的機會。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法和態度永遠不會太晚——也從來不會多餘。你們的孩子必然不會成為天使,但你們始終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這便是本書的宗旨所在。
  您最真誠的,
  醫學博士魯道夫·德雷剋斯

用户评价

评分

自从入了京东,其他买书地方的都很少去了。京东实惠又便宜,服务好,速度快,快递小哥还送上楼。感谢京东

评分

很不错?的书,告诉家长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平等……,各位家长们,买着看看吧?。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

非常好,讲解的非常透彻。刚开始看就被吸引住了。只是书有一股很大的味道,但仍相信是正品。

评分

为人父母 本身就是一次挑战 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起进步

评分

好!正版书,质量不错,,,,,,,!,,,。!

评分

三联生活书店出版的有关为人父母的教育书专辑!好书!!!

评分

做活动入的,价格很实惠,塑封好,物流快,五线小城的城乡结合部送货上门,爱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