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大學者,小故事,從三皇五帝寫到民國時期
高品位,低姿態,曆史學傢們閤講中國故事
上百個曆史人物,五百多個曆史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中國曆史全貌
著名曆史學傢吳晗主編
著名曆史學傢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鬍厚宣、何茲全、戴逸等審定
瞭解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的*佳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曆史學傢吳晗主編的關於中國曆史常識知識的著作。為瞭宣傳介紹中國曆史,吳晗於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瞭一批專傢學者,包括著名曆史學傢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鬍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人,編寫瞭這部《中國曆史常識》,從北京猿人一直寫到北伐戰爭,幾乎囊括瞭中國曆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著名人物、典章製度、文史常識、文物古跡、藝術創造。本書內容扼要,通俗易懂,是學習中國曆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著名曆史學傢、社會活動傢、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曆史係專攻明史,1937年任雲南大學曆史係教授,1940年任西南聯大曆史係教授。1949年後,曆任清華大學曆史係主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曆史學會會長等職。代錶作有《硃元璋傳》、《明史簡述》、《讀史劄記》、《曆史的鏡子》等。
目錄
第一編
中國猿人 / 3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 / 4
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 / 6
黃帝 炎帝 蚩尤 / 7
堯 舜 禹 / 9
夏 商 / 10
殷墟 甲骨文 / 12
文王 薑子牙 / 13
周 公 / 14
春鞦戰國 / 15
五霸 七雄 / 16
管 仲 / 19
子 産 / 19
臥薪嘗膽 / 20
商鞅變法 / 22
趙武靈王鬍服騎射 / 23
蘇秦 張儀 / 24
火牛陣 / 26
完璧歸趙 / 28
將相和 / 30
毛遂自薦 / 32
信陵君救趙 / 34
圖窮匕首見 / 35
端午節 / 37
諸子百傢 / 38
四書 五經 / 41
孔子 孟子 / 43
老子 墨子 韓非 / 45
孫武 《孫子兵法》 / 47
班門弄斧 / 49
屈 原 / 50
都江堰 鄭國渠 / 52
第二編
秦滅六國 / 57
秦始皇 / 57
靈 渠 / 59
孟薑女哭長城 / 60
陳勝 吳廣 / 62
約法三章 鴻門宴 / 64
破釜沉舟 四麵楚歌 / 66
漢初三傑 / 68
漢武帝 / 71
司馬遷《史記》 / 73
趙 過 / 75
蘇武牧羊 / 76
昭君齣塞 / 77
王 莽 / 78
綠林 赤眉 / 80
黨錮之禍 / 82
佛教 道教 / 83
《論衡》 / 85
班 昭 / 86
張衡 張機 / 87
扁鵲再世 華佗重生 / 89
黃巾起義 / 91
赤壁鏖兵 / 92
曹 操 / 94
文姬歸漢 / 96
三顧茅廬 / 97
晉朝的建立 / 99
石崇、王愷鬥富 / 100
八王之亂 / 101
南北朝 六朝 / 103
聞雞起舞 / 104
風聲鶴唳 草木皆兵 / 105
魏孝文帝 / 107
葛榮起義 / 108
王羲之 / 109
顧愷之 / 110
祖衝之 / 111
範 縝 / 113
《文選》 《文心雕龍》 / 114
《齊民要術》 / 115
《水經注》 / 116
雲岡、龍門石窟 / 117
第三編
隋朝的建立 / 121
隋朝的崩潰 / 123
隋末農民起義 / 124
貞觀之治 / 126
魏 徵 / 127
文成公主 / 128
武則天 / 130
唐代的長安 / 131
安史之亂 / 133
黃巢起義 / 134
劉知幾 杜佑 / 136
李白 杜甫 / 137
元稹 白居易 / 141
唐代著名書法傢 / 142
唐代著名畫傢 / 143
唐代著名的雕塑傢、音樂傢、舞蹈傢 / 144
孫思邈 / 146
玄奘取經 / 147
敦煌藝術 / 148
五代十國 / 149
周世宗柴榮 / 151
陳橋兵變 / 152
杯酒釋兵權 / 153
楊傢將 / 155
澶淵之盟 / 156
範仲淹 / 157
包 公 / 158
王安石 / 159
《水滸》描寫的梁山好漢 / 161
方臘起義 / 162
契 丹 / 163
女 真 / 164
宋代臨安 / 165
八字軍 / 166
黃天蕩之役 / 167
嶽傢軍 / 168
郾城大捷 / 169
秦 檜 / 169
唐宋八大傢 / 171
宋初四大類書 / 172
《資治通鑒》 / 173
《夢溪筆談》 / 175
李清照 / 176
辛棄疾 陸遊 / 177
宋朝四大書法傢 / 178
宋朝著名的畫傢 / 179
第四編
元朝 忽必烈 / 185
文天祥 / 186
元 麯 / 188
郭守敬 / 190
黃道婆 / 191
紅巾軍 / 192
硃元璋 / 193
中央集權的君主專製製度的
加強 / 194
明初生産的恢復和發展 / 195
靖難之變 / 197
遷都北京 / 198
土木之變 / 198
於 謙 / 199
戚繼光 / 201
澳門被占 / 202
反稅監、礦監的鬥爭 / 203
東林黨 / 205
《永樂大典》 / 206
李時珍 / 207
潘季馴 / 208
徐光啓 / 209
明朝著名畫傢 / 210
李自成 / 211
張獻忠 / 213
努爾哈赤 / 214
吳三桂 / 215
史可法 / 216
江陰人民抗清鬥爭 / 218
鄭成功 / 219
康熙皇帝 / 220
達賴喇嘛 班禪額爾德尼 / 222
文字獄 / 223
馬戛爾尼率團來華 / 224
嘉慶年間的秘密結社 / 225
《四庫全書》 / 226
《三國誌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聊齋誌異》《紅樓夢》 / 227
洪昇 孔尚任 / 228
第五編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正式
紀年 / 233
我國曆史上的朝代 / 233
我國的民族 / 235
首都北京 / 236
六大名都 / 237
天乾地支 / 238
我國曆史上的土地製度 / 239
我國曆史上的賦稅製度 / 241
我國古代兵役製 / 243
世卿政治 官僚政治 / 245
從秦漢到明清的中央官製 / 246
從秦漢到明清的地方官製 / 248
古代選拔製度 / 250
科舉製度 / 252
三教 九流 / 254
我國古代主要的農作物 / 256
四大發明 / 258
弓箭 弩 / 260
養蠶繅絲 / 261
六 畜 / 263
船 舶 / 265
瓷 器 / 267
磚 瓦 / 269
漆 器 / 271
煤 石油 / 272
釀 酒 / 274
糖 / 276
茶 / 277
漢 字 / 279
少數民族文字 / 281
文房四寶 / 282
書 / 284
報 紙 / 285
鍋 竈 / 286
傢 具 / 287
跪 拜 / 289
穿衣打扮 / 291
音 樂 / 295
舞 蹈 / 299
第六編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305
鴉片戰爭 / 306
林則徐 虎門銷煙 / 309
關天培 陳化成 / 311
三元裏人民的抗英鬥爭 / 314
《南京條約》 / 316
《望廈條約》 / 317
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 / 319
拜上帝會 / 321
金田起義 / 323
《天朝田畝製度》 / 325
太平天國的北伐 / 326
楊韋事件 / 328
石達開 / 329
曾國藩湘軍 / 331
帝國主義對太平天國的鎮壓 / 333
陳玉成 李秀成 / 335
太平軍大敗“洋槍隊” / 337
《資政新篇》 / 338
太平天國的革命文化 / 339
小刀會 / 340
大成國 / 342
撚 軍 / 344
張秀眉、杜文秀和李文學 / 346
宋景詩 / 347
第二次鴉片戰爭 / 349
圓明園 / 351
北京政變 / 352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 354
浮動地獄 / 356
租 界 / 357
中國海關 / 358
第七編
中國無産階級的産生 / 363
洋務運動 / 364
中國民族資産階級 / 365
天津教案 / 367
中法戰爭 / 369
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大規模的
反帝鬥爭 / 371
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 372
鄧世昌 / 374
不怕倭寇來,隻怕中堂反 / 375
颱灣人民的抗日鬥爭 / 377
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的勢力
範圍 / 378
門戶開放 / 380
公車上書 / 381
強學會 保國會 / 383
《時務報》 / 384
嚴 復 / 385
百日維新 / 387
戊戌六君子 / 389
《大同書》 / 390
19世紀後期的反教會鬥爭 / 391
義和團運動 / 393
義和團英勇抗擊外國侵略軍 / 395
八國聯軍 / 397
《辛醜條約》 / 398
東南互保 / 399
掃清滅洋 / 400
頤和園 / 401
慈禧太後 / 403
赫 德 / 405
李提摩太 / 407
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設的銀行 / 408
退款興學 / 410
第八編
新政 預備立憲 / 415
派遣留學生 / 417
日俄戰爭 / 418
英國侵略西藏 / 419
1905年的反美愛國運動 / 421
中國同盟會 / 423
三民主義 / 424
保皇會 / 426
《革命軍》《警世鍾》《猛迴
頭》 / 427
蘇報案 / 429
鞦 瑾 / 431
中國最早的鐵路 / 432
保路運動 / 434
長沙搶米風潮 萊陽抗捐鬥爭 / 436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 438
文學社 共進會 / 440
武昌起義 / 441
中華民國的成立 / 443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445
袁世凱 / 447
宋教仁 / 449
二次革命 / 450
袁世凱的皇帝夢 護國運動 / 452
張勛復闢 / 455
北洋軍閥 / 457
護法運動 / 460
京 劇 / 461
現代話劇 / 463
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壯大 / 465
精彩書摘
本編從中國猿人講到戰國末年,包括古老的神話傳說,中華民族的形成,夏、商、周的更替,春鞦戰國爭雄,諸子百傢的興起,這是中華文化的奠基和中華民族性格的形成時期。第一編中國猿人
從人的形體上講,兒子總是像父親的,不過又不完全像父親;父親總是像祖父的,不過又不完全像祖父。照此往上推,我們的遠祖,以至人類的祖先,一定有些地方是和我們現代人相像的,也一定有很多地方是和我們現代人不相同的。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
1927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五十公裏的周口店龍骨山進行考古發掘,發現瞭大量的古代脊椎動物化石,其中有一種牙齒和下牙床化石,既像人的,也像猿的,到底是什麼動物的呢?這引起瞭科學傢們的極大注意。後來經過研究,纔知道原來這是一種“猿人”的化石。“猿人”,是界於人和古猿(古代的猿)之間的一種原始人類。考古學傢們把在周口店發現的這種猿人稱作“中國猿人北京種”,或者簡稱為“中國猿人”,俗名叫作“北京人”。1929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又在同一地區再次發掘,發現瞭一塊比較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和一些牙齒、下顎骨、軀乾骨化石,另外還有猿人製造和使用過的許多石器。解放後,繼續發掘,新的發現也很多。這樣,就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北京人”提供瞭不少寶貴的資料。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離我們現在大約有五十萬年(也有人推定為四十萬年)。現在讓我們看看,“北京人”和我們今天的人,在外貌上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相像。
根據科學傢們的研究,我們知道:“中國猿人”的上肢骨和現代人的極其相似,下肢骨雖然也具備瞭現代人的某些特徵,可是還保留瞭明顯的原始性質。至於其頭部保存的原始性質,則更為顯著,像低平的前額,隆起的眉脊骨,高高的顴骨,上下齒喙嚮前突齣,沒有下頦(kē),腦殼比現代人厚一倍,腦髓的重量隻有現代人的80%,等等。但是,從肢骨發達的情況來看,可以肯定,“中國猿人”已經能夠直立行走;同時根據發現的石器,還可以肯定,它們能夠製造工具。直立行走,這是從猿轉變到人的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能製造工具,這是人和一般動物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彆。使人從普通動物中區分齣來的原因是什麼?是由於勞動。猿人進化到脫離動物的範疇,進入人類的領域,首先就是從雙手得到解放,成為勞動的器官,能夠勞動、創造工具這一點開始的。“北京人”的上肢骨和現代人的上肢骨極為相像,就是勞動的結果;下肢骨的進化比上肢骨落後,頭部的進化相對比較緩慢,這正是說明下肢和腦部是隨著手足的分工而進化的。“中國猿人”體質形態的變化,正好證實瞭恩格斯所說的“勞動創造瞭人類本身”這一真理。
四五十萬年前,我國華北的氣候要比今天溫暖得多,那時周口店附近,林深草密,莽莽榛榛,到處是各種飛禽野獸齣沒的場所,也是“北京人”生活活動的地方。在這塊原始的土地上,誰是真正的主人呢?毫無疑問,是“北京人”。
“北京人”成群地居住在龍骨山邊的洞穴裏,過著比野獸稍強的、極其簡單的原始人群的生活。他們從離自己住處不遠的河灘上,揀來瞭各種大小不同的鵝卵石,打砸成各式各樣的砍斫器、颳削器和尖狀器,用它來作為圍捕野獸、采集植物果實和根莖的工具,或者作為防禦猛獸襲擊的武器。這種工具,隻是經過初步加工,還相當粗糙,科學傢們把它叫作“舊石器”。所謂“舊石器”,是和人類進步瞭以後的石器——“新石器”比較而言的。“北京人”不但能製造石器,而且還能利用吃剩下來的獸骨,製成各種用途的骨器。考古學傢們在他們居住過的洞穴裏,還發現有用火燒過的石塊、骨骼,還有木炭和深淺不同的灰燼堆積。由這些可以斷定,“北京人”已經能夠使用火,知道瞭用火燒熟食物,並且具備瞭一定的管製火的能力。火的使用,在人類生活上有著極重大的意義。由於用火,肉類可以熟食,這樣便大大縮短瞭胃腸的消化過程,促進瞭人類體質的發展。由於用火,人類便增加瞭防禦猛獸和徵服自然的能力。
總之,“中國猿人”為瞭迫使自然界服務於自己的生存目的而付齣的各種勞動,已經在他們居住的環境中,打下瞭深深的印記。今天我們之所以還能大緻瞭解幾十萬年前人類祖先生活的粗略概況,主要就是因為這些遺留下來的勞動印記(包括他們所創造的勞動工具在內),給我們提供瞭不少令人信服的證據和科學的綫索。
(桂瓊英)
……
中國曆史常識:著名曆史學傢們閤講中國曆史故事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