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嬰幼兒教育界殿堂級專傢吉爾·斯塔姆25年實踐總結!
★ 改變孩子一生的52條大腦使用指南!
★ 在0-5歲這5年當中,孩子的大腦是如何發育和學習的?
★ 為什麼"肚皮時間"有助於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 怎樣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 如何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周期……
★ 將復雜的神經學知識變為簡單易懂的52條嬰幼兒大腦教育金知,告訴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更好的互動,激發孩子大腦成長,培養齣更聰明的孩子。
吉爾·斯塔姆,美國新方嚮嬰幼兒腦力開發研究機構創始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副教授,暢銷書作傢。她在嬰幼兒大腦開發領域有著超過25年的研究經驗,先後多次應邀在一些國際大腦研究論壇做主題發言,並在多傢學習及大腦開發研究機構擔任科學顧問,被認為是"國際嬰幼兒大腦研究領域的殿堂級人物"。
前言 寫給所有父母的大腦讀本 01
D1部分 關於大腦 07
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08
大腦的發育次序 11
大腦的組成部分 13
大腦的發育節點及相關活動 14
大腦的結構與功能 15
大腦的共有特性 18
第二部分 將知識與實踐相結閤 21
與大腦發育相關的時間點及活動 22
學習,聯係,思考和應用 23
第三部分 大腦發育麵麵觀 27
1. 用則進,廢則退 28
2. 瞭解大腦各部分的發育次序 30
3. 不要急於求成,大腦的改變是個持續的過程 35
4. 不同程度的壓力會讓大腦産生不同反應 37
5. 將新知識與孩子已有的知識結閤起來 40
6. 許多技巧都取決於發現規律的能力 42
7."肚皮時間"為何受到兒科醫生的推崇 47
8. 積極采取能跨越身體中綫的活動 49
9. 健康的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好處是yong久性的 52
10. 抵禦"快速解決"的誘惑 54
11. 認識早期育兒的迴報 56
12. 理解大腦尋求新奇之物的傾嚮 58
13. 理解遊戲與學習的顯著聯係 60
第四部分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63
14. 利用情感因素改善孩子的注意力 64
15. 以趣味眼動遊戲調動孩子的眼睛 66
16. 當嬰兒不再需要便捷保護設備時,請移除它們 69
17. 給孩子預測的機會 74
18. 電視不適閤嬰幼兒觀看 76
19. 理解麵對麵溝通的重要意義 79
20. 有意識地延長孩子的注意力周期 81
21. 簡化教室或育兒場所,創造舒心的視覺環境 83
22. 通過大量鍛煉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86
23. 為孩子提供穩定、可靠和具有挑戰性的環境 92
第五部分 建立情感聯係 95
24. 理解始終不渝的愛的力量 96
25. 迅速迴應嬰兒的需求 99
26. 愛撫能穩定孩子的情緒,促進孩子的健康103
27. 貼近孩子,給他們安全感107
28. 在日常生活中真誠地錶達對孩子的愛與尊重109
29. 樂於讀書給孩子聽111
30. 引導孩子通過觸摸來獲得日常經驗115
31. 重要親友的照片能帶給孩子安全感118
32. 雙語教育從母語開始120
33. 藉助音樂增進與孩子的聯係124
34. 錶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一味誇他聰明128
35. 謹慎使用"智能設備"131
36. 風險決定不瞭命運135
37. 鍛煉自己的正念思維137
第六部分 與孩子正確有效地交流143
38. 理解麵部錶情的力量144
39. 多說! 多說!多說!147
40. 以自然的說話方式與嬰兒交流149
41. 與孩子說話時發音要清晰,孩子會聽纔會說152
42. 對語言能力尚未發育的孩子,使用手勢語與其交流155
43. 練習樂器比單純地聆聽音樂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160
44. 對幼兒使用鮮明的色彩,但不可過度使用163
45. 通過模仿來學習165
46. 理解孩子對玩偶的喜愛169
47. 重復讀一本書172
48. 一定要藉助實物教孩子新詞匯174
49. 給孩子讀的書、唱的歌麯要有韻律、節奏和重復感176
50. 大聲朗讀可以培養孩子的概念化思維178
51. 在早期閱讀方麵要采取積極主動的策略180
52. 藉助視覺化手段嚮孩子介紹新信息184
結語186
緻謝188
兒科醫生們一直都建議讓嬰兒采取仰臥的睡姿,以預防發生嬰兒猝死綜閤徵(SIDS)。父母們更應該接受這一重要建議。但讓嬰兒體驗俯臥的感覺同樣重要。因此,在白天,父母應有意識地將嬰兒擺成肚皮朝下的姿勢,以促進嬰兒的整體發展。
比如說,如果嬰兒的肚皮朝下,他們抬頭時頸部和脊背上方的肌肉就能得到加強。嬰兒滾動、坐起和爬動時都需要使用這些肌肉。藉助這些部位的發達肌肉,嬰兒就能轉動頭部,觀察周圍的情況,從周遭環境中獲得不同的感受。"肚皮時間"能幫助嬰兒獲得更強的頸、背部肌肉及更多的認知角度,從而促進他們身體和大腦的發展。
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多鼓勵孩子做一些需要肚皮朝下纔能進行的活動,因為多數寶寶都沒有足夠的"肚皮時間"。
我應該做什麼?
● 在"肚皮時間"密切看護嬰兒,確保他的安全。
● 由於很多嬰兒並不熟悉肚皮朝下的感覺,一開始他們可能會哭鬧。你可以先把嬰兒肚皮朝下橫放在你的膝蓋上,當嬰兒適應之後,再慢慢把它放到地闆上的被子或毯子上。每天可為嬰兒留齣5~10分鍾以俯臥姿勢玩耍的時間。嬰兒練習這一姿勢的時間越久,就越會喜歡它。
● 在嬰兒齣生後的D1年,安排一定的"肚皮時間"尤其重要。有意識地在這一時間與嬰兒進行有趣的互動,這有助於他更好地適應肚皮朝下的重要姿勢。適閤其年齡的彩色玩具以及你貼近的麵孔往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 當孩子醒著的時候讓他肚皮朝下有助於預防他圓形的頭部變得扁平。如果嬰兒大部分時間都采取仰臥的姿勢,就很容易因壓迫頭部而讓頭變得扁平。但是請放心,嬰兒頭部的變形並不會影響他的認知能力。
很多動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腦。爬行可以作為嬰兒學習這些動作的良好開端。走路、跑步、攀爬、跳躍、騎自行車等,都需要協調地交替運用左右兩側的肢體。大腦左半球控製著右側的腿、胳膊和手,而大腦右半球則控製著左側的腿、胳膊和手。
當左右肢的交替運用跨越瞭虛擬的身體中分綫——中綫(Midline)--時,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就會持續地交換信息。這種鍛煉會使大腦兩個半球的聯係更加緊密,身體的動作也會更流暢、更迅速、更輕鬆。具體到爬行上,這會使嬰兒的爬行逐漸成為自發動作,幾乎不再耗費什麼腦力。這樣一來,嬰兒就可以將省下來的精力用於其他方麵。
盡管爬行好處多多,但有些孩子會跳過這一階段,直接開始走路。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孩子們有很多跨越身體中綫,鍛煉左右肢協調能力的機會。你可以設法在他們玩耍時調動他們的動作,使其動作跨越身體中綫。與此同時,請留意那些因自己的孩子走路早而感到洋洋得意的傢長。他們往往會以為自己的孩子更聰明。但事實上,走路早本身這一事實什麼也說明不瞭。
爬行對嬰幼兒的發育十分有利,因為它不僅能同時調動左右大腦半球,還能增強溝通大腦左右半球的胼胝體的功能。
我應該做什麼?
● 鼓勵幼兒采取肚皮朝下的姿勢。這對於鍛煉支撐身體爬行的肌肉群極為有效。
● 為幼兒營造大量在地闆上活動的機會。這些活動不僅應包括爬行,還應包含滾動和四處移動探索等。
● 對學齡前兒童,在遊戲活動中安排更多能鍛煉身體協調能力的運動。例如,在玩"我說你做"的遊戲時,可以讓孩子做齣將雙手交叉於胸前或用雙手交叉觸碰膝蓋等動作。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很喜歡跟著音樂跳舞,市麵上很多CD都包含專為鍛煉幼兒不同的大肌肉群而設計的伴舞歌麯。歌舞訓練也會促使幼兒同時使用大腦的兩個半球。
每個關愛孩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與育兒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有人以簡潔而精準的方式去解答。本書將原本十分復雜的,與大腦早期發育相關的科學知識轉化為一係列簡單可行的步驟,藉助這些步驟,父母們將能更好地促進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發育成長。
本書主要包含52個幼教理念,因此,如果能每周閱讀和思考其中一個理念,你可以輕鬆地消化本書的內容。我想強調的是,每個撫育孩子的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境況,而且,由於對早期大腦發育的研究是一個嶄新的科學話題,父母們對幼兒大腦的認知水平也參差不齊(或許也相當有限)。本書會指引你以科學研究者在與幼兒相關的社會情感和智力發育等方麵的發現為依據,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人際關係。
過去十多年來,人們不斷聽說科學傢們所發錶的、詳實記錄兒童大腦發育狀況的各種報告。但問題在於,盡管科學傢們實際進行瞭研究並發錶瞭自己的成果,但他們很難以清晰、簡明、易懂的方式告訴人們如何將這些重要的信息應用於實踐中。因為他們要麼過於專業,盡用術語,讓人理解起來費時費力;要麼就是僅僅提供一些寬泛的結論,缺少必要的細節,讓讀者在利用信息時感到無從下手。
本書則簡潔明瞭地為讀者呈現瞭來自神經科學領域的主要發現,這些發現將幫助父母或其他看護者更好地理解"關於大腦"這部分的內容。而對大腦的基本瞭解又能反過來幫助他們理解為何某些特定的行為、環境和手段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大腦健康成長。
*關鍵的一點是,本書所包含的觀點、指引和建議看似簡單,卻能讓你與孩子的互動更為細膩精準。育兒質量的提高是件需要積極努力的事。如果看護者能理解自己對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影響,他們便能獲得幾項益處。
首先,看護者們會積極主動地創建有利於幼兒發育成長的環境和活動。當你有明確的意圖時,你采取自己所期待的行為的可能性就會明顯增加。說到人類行為,我們知道,如果你有明確的計劃並對自己期待的結果有清晰的理解時,你自然會更為努力地促使這一結果的發生。
其次,一旦幼兒教育者理解瞭為何他們應采取某些行為,他們所提供的早教品質也會顯著提升。在美國,大多數州的教育部門都強調幼教機構要為孩子的入學準備(School-readiness)付齣努力,製定規劃。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入學準備的觀念都集中錶現為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賦予他們某些技能。然而,教育決策者製定的早教政策似乎都基於這麼一種誤解,那就是,如果學前兒童能在更早的年齡獲得所謂"應獲得"的技能,那麼入學準備的目標就能達成。事實上,這些技能本身並不是入學準備中*重要的因素。正相反,若要讓孩子們掌握傢長和幼教人員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他們準備的各項技能,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發育充分的大腦。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從孩子大腦發育的角度齣發去思考入學準備的概念呢?在學習時,孩子首先需要將注意力足夠長時間地集中於某一任務上,然後纔能學習與之相關的信息。孩子首先需要具備充分的自控能力,纔能抑製自己分心的衝動,專注於某項任務。
而孩子的專注力則與他感知到的安全感有關。這包括他對自己身體安全的認知,也包括相信自己被他人所愛帶來的安全感。他需要與他人的情感聯係。如果孩子的D1份人際關係是慈愛溫暖的,那麼他會適當地擴大自己的人際圈以接納更多人。孩子同樣需要聽到大量直接對他說的話語。這些話語不僅應包括描述環境中具體事物的詞匯,還應包括描述人際關係與他的感受的詞匯。孩子們既需要發展自己的理解技能,也需要發展自己的錶達技能。有意識地與幼兒交流,為他們創建豐富的語言環境,提供他們的大腦能夠吸收的基本信息,這些行為能幫助孩子為迎接正式的學校教育做好準備。
在日常工作中,早教從業者和父母應思索自己該如何關注這三大領域:專注力,情感聯係及交流。本書將就這些重要的方麵為讀者提供簡潔精煉的建議。讀者可以將這些建議貫徹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或據此製定有利於幼兒成長的策略。
本書所提供的信息均經過我與亞利桑那州數韆名早教服務和教育從業者、看護者、傢庭保育人員和傢庭成員長達25年的實踐檢驗。在此過程中,我於1998年創立瞭以傳播與早期大腦開發相關的信息為宗旨的機構-"新方嚮幼兒大腦開發學院"。目前該院已成功地將本書中蘊含的信息及其他相關信息傳授給近八萬人。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非常柔和自然,那種初為人父母的溫馨感和對孩子未來的期盼一下子就被抓住瞭。我特彆喜歡封麵上那種略帶手繪感的插圖風格,透露齣一種專業又不失親切的氛圍,讓人感覺作者不僅僅是專傢,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鄰傢阿姨,能給齣最貼閤實際的建議。光是拿起這本書的那一刻,我就覺得自己的育兒焦慮緩解瞭不少,它不像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反而更像是一份精心準備的成長路綫圖,讓人充滿信心去探索接下來的育兒旅程。不得不說,齣版社在裝幀和紙張的選擇上也下瞭不少功夫,拿在手裏很有質感,內頁的排版也十分清晰,閱讀體驗極佳,即便是深夜抱著寶寶翻閱時,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這點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細節之處彰顯瞭對讀者的體貼。
评分坦白講,我剛開始翻閱時還有點不以為然,心想“育兒書無非就是那幾套說辭”,但讀進去之後,纔發現裏麵的“乾貨”密度實在太高瞭。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情緒管理”那幾章的內容。我之前處理孩子發脾氣時常常手足無措,要麼吼迴去,要麼就過度溺愛。這本書提供瞭一套非常完整且富有同理心的應對框架,它不是簡單地教你怎麼製止哭鬧,而是深入剖析瞭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教會我如何識彆、命名和引導這些“小怪獸”。讀完後,我開始嘗試用書裏教的“暫停、傾聽、確認感受”的步驟,雖然剛開始練習時還很不熟練,但那種質的飛躍已經在我與孩子的互動中悄然發生瞭,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動的應激反應者,而是一個有意識的引導者,這種掌控感非常寶貴。
评分從一個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新手媽媽角度來看,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種“安全感”。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製造焦慮,而是提供瞭一個清晰、可信賴的指南針。每當我對孩子的某個發展裏程碑感到疑惑或擔心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對應的解釋和科學的建議,這就像是請瞭一位全天候待命的育兒顧問在身邊。我尤其欣賞它對於“玩中學”理念的貫徹,裏麵的很多活動建議,都是基於最簡單的傢庭日常用品,比如毛巾、勺子、紙箱,就能創造齣極具啓發性的學習環境,完全避免瞭傢長盲目購買昂貴教具的陷阱。可以說,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它教會我如何更深入地觀察我的孩子,理解他們的需求,並真正享受這段獨一無二的親子時光。
评分我一直都在尋找那種既有紮實的科學依據,又能真正落地的育兒書籍,市麵上很多書要麼太過空泛,要麼就是各種“秘訣”堆砌,讀完後感覺什麼都沒記住。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似乎真的抓住瞭0到5歲這個黃金發展期的核心脈絡,不像其他書那樣平均用力,而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發展特點,給齣瞭非常精準的“做什麼”和“為什麼這麼做”。舉個例子,關於早期語言啓濛的那一部分,我之前總覺得要不停地跟寶寶說話,但這本書裏提齣的那些小小的互動遊戲和情景模擬,操作起來簡單,效果卻立竿見影,孩子明顯對我的聲音和錶情更積極地迴應瞭。這種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結構安排,讓我感覺每翻開一頁,都是一次知識的纍積和技能的提升,實在是用心良苦。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采用教科書式的冷硬說辭,反而融入瞭作者多年的實踐案例和一些非常生動的生活場景描述。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那些早教機構裏,麵對形形色色的孩子和傢長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沉著與智慧。它把復雜的兒童心理學概念,用極其生活化的語言重新包裝,讓像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並吸收。最讓我感到安慰的是,它承認瞭育兒過程中的“不完美性”,鼓勵父母接納自己的局限,而不是追求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父母”。這種真實感和人情味,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被理解和被支持的感覺,大大減輕瞭“完美主義”帶來的心理壓力,讀起來非常放鬆。
评分东西不错,非常喜欢。
评分书收到了,对我帮助很大,学习起来!
评分书是好书,还没有时间阅读
评分教育孩子可以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教育孩子可以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看到活动就买了,内容一般吧
评分书是好书,还没有时间阅读
评分不错的宝贝 下次还继续购买!
评分书收到了,对我帮助很大,学习起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