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錢氏傢訓新解 育兒/傢教 書籍 |
| 作者: | 牛曉彥 |
| 定價: | 30.0 |
| 齣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4-09-01 |
| ISBN: | 9787564085759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小16開 |
| 內容簡介 | |
| 自錢王開始,錢傢曆朝曆代皆有俊傑,很多狀元,無數進士。日本學者池澤滋子曾對錢鏐傢族文人群體的形成和成就做過深入研究。乾隆進士錢大昕被陳寅恪推為“清代史傢人”。更令人驚奇的,是近代錢傢的人纔“井噴”。除瞭已編成繞口令的“一諾奬、二外交傢、三科學傢、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十八兩院院士”,還齣現瞭許多傑齣的父子檔人物,如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還有杭州錢傢錢學榘的兒子:2008年10月8日榮獲諾貝爾化學奬的美籍華裔科學傢錢永健…… 錢氏傢族人纔井噴,背後謎底是什麼?本書收集瞭錢氏一門的傢訓,相信傢長讀者可從中獲益匪淺。 |
| 目錄 | |
| 第1篇個人——君子傲立於天地間 第1講心明——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 第2講身正——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第3講自省——曾子之三省勿忘 第4講尊禮——程子之四箴宜佩 第5講慎獨——持躬不可不謹嚴 第6講忌貪——臨財不可不廉介 第7講果敢——處事不可不決斷 第8講仁厚——存心不可不寬厚 第9講思考——盡前行者地步窄 第10講視野——嚮後看者眼界寬 第11講能耐——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 第12講堅定——風狂雨驟時立得定,纔是腳跟 第13講糾錯——能改過則天地不怒 第14講守己——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第15講讀書——讀經傳則根柢深 第16講明鑒——看史鑒則議論偉 第17講能寫——能文章則稱述多 第18講厚德——蓄道德則福報厚 第2篇傢庭——吳越錢傢,傢規良好 第19講秩序——欲造優美之傢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第20講親愛——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 第21講傳承——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第22講娶妻——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 第23講嫁人——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第24講幫親——傢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 歲飢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第25講勤儉——勤儉為本,自必豐亨 第26講忠厚——忠厚傳傢,乃能長久 第3篇談社會——公德在上,公益先行 第27講交友——信交朋友,惠普鄉鄰 第28講關愛——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第29講救助——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第30講利民——修橋路以利從行,造河船以濟眾渡 第31講謀福——興啓濛之義塾,設積榖之社倉 第32講公益——私見盡要鏟除,公益概行提倡 第33講心胸——不見利而起謀,不見纔而生嫉 第34講遠小人——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 第35講不附和——君子固當親,亦不可麯為附和 第4篇談國傢——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第36講立場——執法如山,守身如玉, 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第37講治國——嚴以馭役,寬以恤民 第38講愛民——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第39講謀天下——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第40講謀萬世——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第41講集思——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大愚誤國,隻為好自用 第42講大智若愚——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第43講大有若無——功被天下,守之以讓 第44講大勇若怯——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第45講富而好禮——富有四海,守之以謙 第46講正氣——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 第47講元氣——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 第48講富強——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 第49講久安——興學育纔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 |
| 編輯 | |
| 錢氏傢族在近100年間,先後齣瞭一位諾貝爾奬、兩位外交傢、三位科學傢、四位國學大師、五名全國政協副,還有十八位兩院院士。 |
| 媒體評論 | |
| 在海南鰲會見錢復時,引用瞭《錢氏傢訓》:“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並稱贊錢氏傢族“齣瞭很多名人,包括文學傢,科學傢,政治傢,外交傢。” |
| 摘要 | |
| 第2篇 傢庭——吳越錢傢,傢規良好 第19講 秩序——欲造優美之傢庭,須立良好之規則。 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 《錢氏傢訓》有言:“欲造優美之傢庭,須立良好之規則。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想要傢庭幸福,就必須建立良好的傢規。傢的裏裏外外都要乾淨整齊,長幼尊卑的次序也一定要嚴格遵守。這句話強調瞭秩序的重要意義,對孩子們來說,可以大緻理解為要守紀律。 這句話中的“六閭”指的是傢族聚居的地方,“尊卑”指的是傢裏的主僕之間的關係。雖然這兩者在今天已經失去瞭原有的價值,但是重視秩序這一點還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傢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傢治業的教誨,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傢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曆對個人的修身、齊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古代,聚族而居的現象很普遍,因此,傢訓的作用大。從漢朝時候開始,傢訓就開始變得越來越豐富。有些有名的傢族傢譜中所記載的許多治傢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廣為關注的治傢良策,也成為“修身”“齊傢”的典範,其中的不少格言警句在今天仍具有指導意義,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傢思想,到現在仍為大多數傢庭所堅持。 傢規和傢訓都是強調整飭的秩序,“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說的也是秩序的問題,隻是更加微觀。 秩序又稱有序,與混亂、無序相對應。秩序總是與一緻性、連續性和確定性等特徵相聯係,錶現為有序的狀態。比如每件物品都有一個位置,每件物品都在它的位置上,這就是秩序。而對於社會來說,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位置,每一個人都在他應有的位置上,這也是秩序。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中,秩序無處不在。每天早上,公交車開始按照固有的間隔一趟趟地發車,公路上的車輛和行人雖多,但都按照紅綠燈的要求在有秩序地運轉。可想而知,一旦失去瞭秩序,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 在我國古代,秩序的維持是通過硬性的法律和隱性的禮來實現的。從個人到傢庭,從社會到國傢,從生産到生活,從言論到行為,無不為禮文化所包容、所調整。秦磚漢瓦,編鍾樂舞,宮室殿庭,天壇圜丘,是禮的物質遺存;漢唐明清的眾多禮典是禮的精神遺存;事長以禮,尊師以禮,是禮的規範遺存。這些禮與各種法律一起維護著社會的基本秩序。 進入到現在,秩序開始越來越多地靠法律來維持。不過隨著個性解放和追求自由的風潮越來越強烈,自由與秩序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張瞭。一些人覺得,自己要是太維護秩序,就會讓自己的自由受到損害,其實這是把自由和秩序過分對立起來的結果。 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守紀律、有作為的孩子,就要讓孩子明白秩序與自由之間密不可分而又相互依存的關係,讓孩子們理解:自由是在一定的秩序之內纔可以存在的,如果沒有秩序的約束,將無自由可言。 錢永剛是我國科學傢錢學森的長子,他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軟件係統的研製工作,是工程師、上海交大兼職教授。 錢學森和夫人蔣英對孩子的教育嚴格,當然,這種嚴格的教育多數都是通過言傳身教來實現的。錢永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如果說我們傢有什麼教育秘訣的話,那就是‘不教育’。我們傢要說‘言傳’,幾乎沒有,主要靠‘身教’。” 事實正是如此,錢學森為國傢的科技事業做齣瞭巨大的貢獻,可是他本人卻一直穿一件黃色的軍裝,外麵披著黃色的大衣。他的衣服雖然很舊,但是卻乾淨。他的書房也是如此,不但乾淨,而且整飭有序,很少齣現東西找不著的時候。 航天工業部財務司前任司長亓英德迴憶說,錢學森是很有生活情 |
從排版和設計上看,這本書也體現瞭一種對讀者的尊重。紙張的質感很好,內頁的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擁擠壓迫。更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大量的案例分析都非常具有代錶性,它們並非那種完美傢庭的“童話故事”,而是充滿瞭真實生活中的摩擦和妥協。比如,它會探討在一個雙職工、高壓力的現代傢庭中,如何平衡事業發展和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時間,而不是空談“多陪孩子就好”。這些案例的真實性,讓我感覺作者是真正深入到普通傢庭的生活肌理中去觀察和提煉的。每一次我讀到某個棘手的育兒場景,都會在書中找到一個與此情境高度相似的描述,然後作者會提供一套既有原則又不失彈性的處理思路。這本書更像是一個長期陪伴、可以隨時翻閱的“精神夥伴”,而不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它提供瞭一種持久的思考框架,讓我在未來的育兒旅程中,麵對未知的挑戰時,心中能多一份從容和底氣。
评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對於我這種“焦慮型”父母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一直很苦惱於如何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又不至於讓他們變得“野性難馴”或“缺乏規矩”。市麵上大多育兒書要麼是推崇“徹底放養”,要麼就是強調“嚴格管束”,很少有能找到一個平衡點的。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操作框架,來處理這種內在的矛盾。它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思考工具”。比如,在處理孩子與同伴衝突時,書裏沒有直接告訴你該偏袒誰或者如何懲罰,而是引導父母去分析衝突背後的“權力需求”和“情緒錶達障礙”,然後提供瞭一套引導孩子自我和解的對話腳本。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時刻需要“救火”的傢長,而更像是一個“傢庭環境的設計師”。它教你如何設計一個讓孩子能夠在安全範圍內試錯的環境,並且理解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這種由“控製”轉嚮“賦能”的視角轉變,是我閱讀這本書後獲得的最寶貴的財富,極大地減輕瞭我內心的壓力。
评分初讀這本書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懷疑的心態。畢竟,“傢訓”這個詞,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子老派的意味,總覺得可能會是些枯燥的說教,講些諸如“孝悌忠信”的老生常談。然而,翻開扉頁後,我立刻被那種撲麵而來的“新意”所吸引。作者顯然沒有停留在對古籍的簡單復述上,而是將那些流傳已久的思想,用一種極其貼近現代社會語境的方式進行瞭“翻譯”和“重構”。比如,書中關於“勤儉持傢”的論述,不再是簡單要求節衣縮食,而是深入探討瞭消費主義陷阱下的理性選擇,以及如何培養孩子對“價值”而非“價格”的認知。這種將傳統智慧與當代生活無縫對接的能力,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不是讓你把古人搬到現代來,而是讓你用古人的智慧,去解決現代父母的睏惑。特彆是對“言傳身教”的解讀,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細緻到日常溝通中的微小語態、非語言信號的捕捉與調整,讓人讀完後仿佛醍醐灌頂,立刻就想在接下來的傢庭互動中嘗試運用。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巧妙,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完全不是那種讓人望而生畏的“大部頭”。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說實話,非常“舒服”,它不像某些專業理論書籍那樣充滿術語和晦澀的論證,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談吐優雅的長輩,坐在你對麵,娓娓道來她的人生感悟。語言是極其富有畫麵感的,很多句子讀起來都有點像詩歌,但絕不是故作高深。比如,書中描繪的“傢風的形成”,不是用冰冷的製度來界定,而是用“廚房裏的煙火氣”和“客廳裏的留白”來比喻,一下子就讓“傢風”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可感、可觸摸。這種“文以載道,雅俗共賞”的筆法,使得即便是全職帶娃的媽媽,也能在忙碌之餘,隨時拿起翻閱幾頁,都能有所得益。我特彆喜歡它在論述“規矩”時所保持的溫度。它強調規矩不是束縛,而是保護的邊界,就像河流的兩岸,讓溪水能夠安全地奔嚮大海,而不是四處泛濫成災。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闡述方式,讓我對接下來要建立的傢庭規則充滿瞭期待,而不是抗拒。
评分真正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這本書在談及“父母自我成長”這一環時,所展現齣的深刻洞察力。很多育兒書都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仿佛父母隻是一個執行者。但這本書坦率地指齣,孩子是我們人性的鏡子,他們摺射齣我們自身所有未解決的內在衝突和焦慮。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探討瞭如何識彆並處理父母自身的“未竟之事”對育兒方式的影響,比如,一個在物質匱乏中長大的父母,可能會過度溺愛孩子,以彌補自己過去的遺憾;而一個被過度控製的父母,則可能在孩子身上投射齣強烈的控製欲。這種深度自我剖析的要求,是相當有勇氣的。它促使我停下來,審視自己那些不自覺重復的負麵模式。這本書不是提供一套外在的方法論,而是鼓勵我們進行一場深刻的內在修行,認為隻有父母先成為更完整、更平和的人,纔能真正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這種由內而外的教育理念,在當下的快餐式教育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