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2010-2013年已經公開審判的、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錯案匯編成書。主要內容包括對錯案的案件簡介、案情迴顧、庭審過程、分析評價和深入剖析、案後追訪以及附錄判決書。希望通過這套書對錯案的梳理與分析,對我國新時期錯案冤案的基本情況、發展脈絡、規律特點、發生的原因以及製度漏洞和建設等進行全麵的闡釋和說明,這一基礎性研究將為我國該領域的司法實踐和研究提供重要素材。
江國華(本書主編),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國傢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傢,代錶性著作《憲法哲學導論》。
總序 對待錯案的態度
張石梭案
何世民案
裴樹唐案
黃立怡案
林帝安案
王子發案
盧書敏案
時建鋒案
王善升案
趙作海案
劉雲超案
譚照華案
冷國權案
駱小林案
吳大全案
張盛賢案
李文祿案
後記
.....
這次購書體驗真是太棒瞭!從下單到收貨,整個流程都十分順暢。我一直很關注法律領域的最新動態,尤其對一些經典的司法案例分析情有獨鍾。看到這本書的標題,瞬間就被吸引瞭,感覺它能提供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洞察。拿到手後,書的包裝完好無損,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幾頁,就被作者嚴謹的邏輯和深入的分析深深打動。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案例的羅列,更像是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種種睏境和解決思路的一次係統梳理。汪國華主編的名字也讓我對內容的專業性和深度充滿信心,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為我的學習和工作帶來極大的啓發。特彆是它涵蓋瞭2010-2013這幾年的案例,這個時間段對於瞭解我國司法改革和發展曆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我相信其中一定蘊含著不少值得深思的教訓和寶貴的經驗。
评分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理解和掌握司法實踐的書籍。《正版》錯案追蹤(2010-2013)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最大的收獲之一。從這本書的齣版信息來看,它是一本經過正版授權的暢銷書,這保證瞭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可靠性。汪國華主編的專業背景也讓我對內容的質量充滿信心。翻開書,我被它嚴謹的學術風格和清晰的案例邏輯深深吸引。書中對錯案的追蹤和分析,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而是深入剖析瞭導緻錯案發生的深層原因,包括證據的收集、事實的認定、法律的適用等多個環節。這種“解剖麻雀”式的分析,對於我們理解司法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疑難案件的討論,它能夠引導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培養批判性思維。這本書不僅能幫助我鞏固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更能讓我對司法實踐有更深刻的認識,為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我一直對司法公正和案件審判過程充滿瞭好奇,所以當看到《正版》錯案追蹤(2010-2013)這本書時,毫不猶豫地就入手瞭。這本書的齣版方“時代雲圖”也讓我對它的品質有瞭一定的期待。拿到書後,我先快速瀏覽瞭一下目錄,發現涵蓋的案件類型非常廣泛,涉及民事、刑事等多個領域。從2010年到2013年這段時間,正是中國司法體係不斷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我相信這本書能夠反映齣那個時期司法實踐的一些側重點和遇到的挑戰。汪國華主編的專業能力毋庸置疑,他帶領團隊對這些錯案進行瞭細緻入微的分析,不僅關注到瞭案件本身的事實認定,還深入挖掘瞭可能存在的程序問題和證據采信的偏差。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復雜案件的論述,它能夠清晰地展示齣,在證據不足、法律條文解釋存在爭議的情況下,法官是如何權衡利弊,做齣判決的,以及這種判決可能帶來的後果。這本書讓我對司法審判的復雜性和挑戰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我是一名法律愛好者,平時喜歡閱讀一些法律類的書籍來充實自己。《錯案追蹤》這本書,絕對是我最近讀過最有分量的一本。它不隻是枯燥的案例堆砌,而是將一個個錯綜復雜的案件抽絲剝繭,帶領讀者一起走進司法實踐的真實世界。這本書的編排非常巧妙,以時間為綫索,梳理瞭2010-2013這幾年的典型錯案。這種“追溯”的過程,讓我看到瞭司法體係在不斷反思和進步,也看到瞭其中存在的挑戰。汪國華主編的專業水準毋庸置疑,他帶領團隊對這些案例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不僅指齣瞭錯誤之處,更重要的是探討瞭如何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發生。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嚴謹但不失溫度的敘述方式,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法律的莊重,也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人文關懷。這本書讓我對法律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司法公正有瞭更堅定的信念。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法律從業者量身定做的!我經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疑難雜癥,需要參考過往的經典案例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市麵上相關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夠做到深入淺齣、兼具理論高度和實踐指導意義的卻屈指可數。《錯案追蹤》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撥亂反正”的意味,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拿到書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從目錄的設置,到章節的安排,都能看齣編者的良苦用心。每一篇案例分析都力求做到詳略得當,既有案件的基本事實,又有對關鍵證據、法律適用的深入剖析,甚至對可能存在的偏差和錯誤進行瞭細緻的探討。這種“追蹤”錯案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反思的過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精髓,避免重蹈覆轍。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復雜案件的處理方式,它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對”與“錯”的判斷,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會錯”,以及“如何纔能做得更好”。這種多維度的思考方式,對於提升法律人的專業素養至關重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