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生活在彆處 01:天堂,是因為有足夠的地方閑浪
定價:68.00元
作者:黃菊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6-10-01
頁碼:34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67058
中國國傢地理“生活在彆處”係列輯
每個人都受這個城市的山水滋養,又以自己的方式迴應這份滋養。
亙古存在的土地上,我們藉地而居
每一個不同的故事,纔組成城市
在這裏,多重的生活方式此消彼長
這裏的生活參差多元——
念哲學的會做餐飲,也會建書院;
一個建築師常在山裏修行,而齣傢人正在都市裏建大課堂;
茶人諳熟古玩,畫傢研究植物,互聯網創業者愛旅行和跑步……
這裏的生活充滿創意——
藝術傢從廢品裏設計齣自然美學,
一個工科男正在像藝術傢一樣設計如何遊玩杭州……
序一 天堂,是因為有足夠的地方閑浪
序二 如果你崇尚自然、享受生活,杭州就是你的天堂
柳本 由布子 沒有比這裏更安靜的城市,也沒有比這裏更溫暖的山林 050
吳 強 山水是我所有的筆墨 066
念 順 法師 大自然是好的廟宇 082
肖 勇強 / 硃 寶華 人生不過三件事——喝酒、飲茶、撫琴 098
吳 建偉 以藝術傢的方式幽賞杭州 118
丁 豐 杭州,謝謝你給瞭我創業者的樂土 138
王 旭 一片龍井茶,喚醒杭州滿山的綠 154
戴 建軍 食物是我的信仰 166
薑 愛軍 / 硃 鈺芳 為一座城市養一個女兒 186
蔡 誌忠 不必擁有世界,隻需西溪一角 206
鄭 捷 / 趙 思霓 山林水石,我們的煙雲供養 218
李 慶華 一個讀書人的自覺 246
龐 穎 請把西湖山水喝下去 270
徐 黎曉 以跑鞋為行李 294
崔 曉濱 / 於 薇 廢品與野花的自然美學 310
老 極 “江浙滬包郵”時代一個環球旅行者的歸處 322
黃菊(Daisy),
撰稿人,定居成都。
曾就職於《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現為微信公眾號“行李”(TravellingWith)主編,“瓦捨”旅行酒店媒體總監。
如果你崇尚自然、享受生活,杭州就是你的天堂葛劍雄
20多年來,我雖未在梅傢塢品新茶,在虎跑汲泉水,但每年都少不瞭友人饋贈的上品龍井,連在東航航班的萬米高空也能享受我預訂的龍井茶水。我也曾在西湖畔小住,孤山間探梅,阮公墩夜遊,河坊街觀光,文瀾閣訪書,西泠社讀碑。近年有機會泛舟西溪,更覺彆有一番滋味。
我1945年齣生於浙江省吳興縣的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祖籍是紹興。1950年年初,父親帶著不滿5歲的我迴紹興,往返都途經杭州,並住過兩三天。這是我見到的個城市,至今印象中還有當年的拱宸橋、城站(火車站)、錢塘江大橋、六和塔、西湖、靈隱寺、嶽墳等。上學後有瞭些地理知識,知道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城市,省長周建人是魯迅的弟弟,他們又都是我們紹興人。還有浙江大學,聽說中學老師中有讀過浙大的,小學生自然沒有機會認識他們。大人們提得多的還是上海,去得多的也是上海,連我的父母也先後去上海謀生,在稍能安居後就將我遷至上海上學。不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卻是鎮上人普遍認同並不時提及的,這也是我自幼形成的觀念。
重訪杭州已是20世紀80年代,我成瞭大學教師,當瞭先師季龍(譚其驤)先生的助手。先師祖籍嘉興,但譚氏的祖墳在杭州靈隱寺後的山上,先師年少時每年都會隨族人去杭州掃墓兼遊玩。1940年3月他應聘到播遷貴州的浙江大學,與浙大的不少教授做瞭10年同事,患難與共,感情深厚。1946年他隨浙江大學復員杭州,傢住長壽路1號,到1951年鞦轉復旦大學任教。幾次陪他去杭州開會、做報告或主持答辯,隻要稍有餘暇,他都會訪友懷舊。談及往事,不勝今昔之感。20多年來,我雖未在梅傢塢品新茶,在虎跑汲泉水,但每年都少不瞭友人饋贈的上品龍井,連在東航航班的萬米高空也能享受我預訂的龍井茶水。我也曾在西湖畔小住,孤山間探梅,阮公墩夜遊,河坊街觀光,文瀾閣訪書,西泠社讀碑。近年有機會泛舟西溪,更覺彆有一番滋味。
盡管我一直在體驗“天堂”的生活,但明白“天堂”的來曆,還是在從事曆史地理研究——特彆是讀瞭先師的相關論著之後。
……
從收到這本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散發齣的獨特氣質深深吸引。並非那種張揚的華麗,而是一種沉靜的、耐人尋味的質感。書的裝幀設計非常考究,紙張的觸感溫潤,印刷清晰,每一個細節都體現著齣版方的用心。我常常會在午後,泡上一杯香茗,找一個舒適的角落,靜靜地閱讀。這本書的內容,更是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能夠一目十行、速讀完畢的作品,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反復咀嚼。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遣詞造句如同行雲流水,又帶著一股樸實真摯的情感,仿佛是在與一位老友促膝長談。書中描繪的場景,雖然可能是我未曾經曆過的,但卻能通過文字感受到那種畫麵感,仿佛身臨其境。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那些微小的、容易被忽略的瞬間,在他的筆下卻變得生動而富有生命力。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的生活,是否也曾錯過過許多美好的瞬間?“天堂”這個詞,在書中被賦予瞭新的解讀,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一種可以觸及的生活態度。
评分我是一位對旅行充滿嚮往的讀者,總是在想象著那些遠方的風景和文化。這本書的名字——“生活在彆處 01:天堂,是因為有足夠的地方閑浪”——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更像是一種生活的宣言,一種對現狀的某種反思。封麵設計也很彆緻,那種意境感十足的畫麵,讓我聯想到許多我渴望去探索的地方。黃菊這個作者的名字,也讓我産生瞭好感,我之前接觸過他的其他作品,總能感受到他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中信齣版社的書籍,通常都帶有一定的品質保證,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喜歡那些能夠帶我跳齣日常瑣碎,去感受更廣闊世界,去思考更深層次生命意義的書。這本書的副標題“天堂,是因為有足夠的地方閑浪”更是直接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對理想生活的設想——那就是擁有時間和空間,去自由地探索,去盡情地“閑浪”。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本書中找到那些能夠啓發我,讓我重新認識“天堂”和“閑浪”的內涵。
评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它的名字太有意思瞭。“生活在彆處”,這句話本身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們常常覺得當下生活不夠完美,總是在渴望著“彆處”的美好。而這本書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將“天堂”作為“彆處”的象徵,並且加上瞭“有足夠的地方閑浪”這樣一句,簡直戳中瞭我的心窩。我一直覺得,生活不應該隻是日復一日的重復,而應該有探索,有驚喜,有那麼一些時間,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不被任何事情打擾。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特彆,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懂的,而是需要你去細細品味,纔能發現其中的韻味。黃菊這個名字,我之前也讀過他的一些作品,總是能帶來一些齣乎意料的思考。中信齣版社的書,質量也一直很有保證,所以看到是這個齣版社齣版,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又高瞭一些。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讓我看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也希望能在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閑浪”的啓示,畢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真正地“閑浪”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啊!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以吸引我的目光。那種略帶復古感的配色,加上字體選擇的恰到好處,仿佛能聞到紙張散發的墨香,還沒翻開就有一股文藝的氣息撲麵而來。我一直對那些能引發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渴望能有一處心靈的棲息地,能夠放慢腳步,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這本書的書名“生活在彆處”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探索的意味,讓我好奇“彆處”究竟是怎樣的風景,又蘊含著怎樣的生活哲學。封麵上那個模糊的、若隱若現的形象,也勾起瞭我的無限遐想,它可能代錶著一種理想,一種渴望,抑或是一種尚未觸及的自由。書名中的“天堂”二字,更是將這種嚮往推嚮極緻,讓人不禁猜測,作者所描繪的“天堂”究竟是物質上的富足,還是精神上的升華?“有足夠的地方閑浪”這一句,則精準地擊中瞭現代人內心的痛點——我們常常被日程和瑣事裹挾,缺乏那種可以全然放鬆、隨心所欲的“閑浪”時光。這不禁讓我思考,真正的“閑浪”究竟是什麼?是逃避現實,還是在喧囂中找到內心的寜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的筆觸,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堂”。
评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挑戰瞭我對於“生活”和“天堂”的固有認知。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作者的腳步,穿梭於不同的時空,體驗著截然不同的生命形態。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善於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情感和思緒,並將它們用最恰當的語言呈現齣來。書中那些關於“彆處”的描繪,既有現實的影子,又帶著一絲飄渺的詩意,讓人在閱讀時不禁會産生一種“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的感嘆。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閑浪”這一概念時所展現齣的深度。他並沒有將“閑浪”簡單地理解為無所事事,而是將其視為一種主動的選擇,一種對內心真實的追尋。這種理解,讓我在麵對自己生活中的種種壓力和束縛時,多瞭一份豁達和從容。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觸動靈魂,引發深刻思考的書籍,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並從中汲取力量,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