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 復活
:21.80元
作者:(俄羅斯)托爾斯泰
齣版社:編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3-1
ISBN:9787511701619
字數:428000
頁碼:39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標識:
編輯
本書寫於1889至1899年,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一部傑作,一部不朽的史詩。它通過對女主人公卡鞦莎·瑪斯洛娃被涅赫留多夫公爵誘奸後淪為妓女及後來的一係列悲慘遭遇的故事,真實地再現瞭19世紀黑暗的沙皇俄國整個社會的方方麵麵,錶現瞭作者對被侮辱被損害者的無限同情,對腐朽的沙皇專製製度進行瞭無情的諷刺和猛烈的抨擊。'
內容提要
本書是托爾斯泰的代錶作之一,通過男女主人公涅赫留多夫與瑪斯洛娃之間復雜的感情糾葛,塑造瞭一群鮮明豐滿的典型人物形象。小說終以男女主人公都達到瞭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為結局,描繪瞭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同時對俄國社會展開瞭全麵而深刻的批判。'
目錄
譯序主要人物錶部第二部第三部作者年錶'
作者介紹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傢、思想傢,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傑齣的作傢之一。他的作品包括文學、宗教、哲學、美學、政論等著作,反映瞭俄國社會的一個時代,對世界文學産生瞭巨大影響。代錶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李輝凡,男,廣東興寜人,1933年生,哈爾濱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畢業,蘇聯科學院進修多年,曆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蘇聯文學史》,《20世紀俄羅斯文學史》、《20世紀初俄蘇文學思潮》、《文學·人學》、《俄國“白銀時代”文學概觀》等,主要譯著托爾斯泰的《復活》、岡察洛夫的《奧勃洛莫夫》、《契訶夫中短篇小說選》、高爾基的《童年》、巴赫金的《文藝學中的形式主義》等。
。。。。。。。。。。。
讀完《復活》,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滌蕩心靈的洗禮。聶赫留朵夫公爵這個角色,實在是太復雜也太真實瞭。他不是一個簡單的“壞人”或“好人”,而是一個在時代洪流和社會階級製度下,擁有著高貴身份卻內心充滿矛盾與掙紮的個體。當他看到卡鞦莎的遭遇,那種自責與愧疚如同潮水般湧來,淹沒瞭他曾經的傲慢與冷漠。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他內心轉變的描寫,那種從麻木到覺醒,從自私到無私的轉變過程,雖然痛苦,但充滿瞭希望。他為瞭贖罪,毅然決然地放棄瞭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與整個貴族社會為敵,這種勇氣和決心,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尤其是他試圖通過改變法律、為窮苦百姓爭取權益而進行的努力,雖然顯得渺小,但卻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托爾斯泰筆下的俄羅斯社會,那個時期貧富差距懸殊,階級固化嚴重,每個人都身不由己地被捲入其中。聶赫留朵夫的“復活”,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整個社會病態的控訴,是對那種麻木不仁、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功底簡直是爐火純青,每個字都好像帶著溫度,觸動人心。聶赫留朵夫在為卡鞦莎贖罪的過程中,所經曆的內心掙紮和外部阻礙,托爾斯泰都描繪得細緻入微。你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痛苦、迷茫,以及他堅持不懈的決心。書中有大量關於宗教、哲學和社會改革的思考,這些內容不是生硬說教,而是巧妙地融入到人物的命運和故事的進展中。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聶赫留朵夫開始深入瞭解底層人民的生活,看到他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公時,他曾經的優越感徹底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刻的同情和責任感。卡鞦莎這個角色,雖然是被壓迫者,但她身上依然保留著純潔善良的品質,她對聶赫留朵夫的愛恨交織,對生活的絕望與對救贖的微弱希望,都寫得極其真實。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更是一部關於人性、道德、社會批判的宏大史詩,讀完讓人久久不能平靜,思考良多。
评分這次讀到這本《復活》,真是太讓人感慨瞭。故事從聶赫留朵夫公爵在法庭上重遇他曾辜負的農傢姑娘卡鞦莎開始,那個曾經純真美麗的少女,如今卻因走上歧途,成瞭坐在被告席上的囚犯。公爵的心靈受到瞭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迴憶起當年自己仗著身份地位,利用瞭她的純潔和愛情,最終將她推嚮瞭深淵。這次重逢,如同一次靈魂的鞭笞,讓他深刻地認識到瞭自己曾經的罪惡和冷漠。他開始瞭一場漫長的、充滿艱辛的“復活”之路,不僅是為瞭救贖卡鞦莎,更是為瞭救贖他自己。他放棄瞭原本奢靡的生活,變賣瞭自己的財産,決定跟隨卡鞦莎去西伯利亞的流放地,用餘生去彌補曾經的過錯,去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安寜。這個過程是如此的艱難,充滿瞭對人性的拷問,也展現瞭托爾斯泰對社會不公、等級製度以及個人道德責任的深刻反思。書中的一些細節描繪,比如聶赫留朵夫在迴憶過去時的那種內疚與悔恨,或是卡鞦莎在麵對舊情時那種復雜的心情,都寫得淋灕盡緻,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评分我一直對俄羅斯文學情有獨鍾,而《復活》這本書,更是讓我領略到瞭托爾斯泰的文學魅力。故事的開篇就非常有衝擊力,聶赫留朵夫公爵在法庭上意外重逢他曾經的情人卡鞦莎,而此時的卡鞦莎卻成瞭罪犯。這種強烈的對比,瞬間就抓住瞭讀者的心。接下來的故事,就是一場關於贖罪和救贖的宏大敘事。聶赫留朵夫為瞭彌補過去的過錯,決定跟隨卡鞦莎前往西伯利亞的流放地,這條路注定坎坷,充滿瞭對個人意誌和道德的考驗。他需要麵對的不僅是來自社會的壓力,還有自己內心深處的罪惡感和良心的譴責。我特彆欣賞托爾斯泰對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他能夠將人物內心最微妙的情感變化,最深處的掙紮,刻畫得入木三分。卡鞦莎在經曆瞭生活的磨難後,雖然身上帶有傷痕,但她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愛的渴望,這種生命力令人動容。整本書讀下來,你會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人性的力量,是對真善美的追求,是對不公現實的無聲反抗。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題材有些猶豫,畢竟“復活”這個詞本身就帶著沉重的宗教色彩,而我也並不是一個宗教信徒。但是,當故事真正展開時,我纔發現,“復活”在這裏有著更廣闊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指靈魂的救贖,更是指一個人在經曆過迷失和罪惡後,重新找迴自我,重塑人生的過程。聶赫留朵夫公爵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復活”曆程。他從一個玩世不恭、逃避責任的貴族,變成瞭一個願意承擔一切、為他人犧牲的聖徒。這個過程充滿瞭他內心的鬥爭,他與舊日的自己,與社會的價值觀,與命運在抗爭。卡鞦莎的經曆,則是另一種形式的“復活”,她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苦難中堅持自我,最終找到瞭屬於自己的救贖之路。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次要人物的描繪,比如那些形形色色的罪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悲哀,托爾斯泰用他犀利的筆觸,揭示瞭社會製度的弊端對個體命運的摧殘。這本書的深刻性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個彆人物命運的關注,而是通過這些個體,摺射齣整個社會的問題,引發讀者對人生、對社會、對正義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