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精益物流實施精要 | ||
| 作者: | 李震宇 | 開本: | |
| YJ: | 39 | 頁數: | |
| 現價: | 見1;CY =CY部 | 齣版時間 | 2016-08 |
| 書號: | 9787111535898 | 印刷時間: |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版次: | |
| 商品類型: | 正版圖書 | 印次: | |
前言
D1章精益物流概況
1.1物流:簡單還是復雜?
1.2物流的改善空間
1.3物流改善的局限
1.4精益的吸引力
1.5精益物流的規則和方法
1.6與傳統物流的區彆
1.7精益物流實施現狀
1.8什麼阻礙瞭精益及精益物流的實施效果
1.9領導力的轉變
D2章精益物流實施的關鍵能力
2.1認識係統
D前的物流係統是如何運轉的
物流問題的相互關聯和影響
精益物流工具的適用條件、好處和代價
2.2描繪完美
什麼是浪費
完美的流程——發貨
完美的流程——生産
完美的流程——供應
完美的關係——閤作
2.3深入和質疑流程
從係統整體來考慮問題:應該關注什麼
什麼是造成問題的原因
現場觀察,深入流程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量化分析、數據支持
2.4構建方案和實施
目標狀態的設定及設定模型
目標狀態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明確實施策略
現場實施
效果的驗證
標準化
D3章精益物流實施及改善——銷售物流
3.1 Q1.客戶波動有多大?
客戶分析的內容
什麼叫波動?
大數定律
如何評價波動的影響
對産品的區分和策略
3.2 Q2.按訂單生産還是建立庫存?
縮短生産前置期的好處
按訂單生産J好嗎?
如何應對需求的波動
3.3 Q3.客戶如何存儲、搬運、使用以及下單?
客戶的真實消耗
要求背後的成本,客戶清楚嗎?
下單的不同方式
直送上綫
避免拆包、重包
鼓動客戶多下單的風險
不一緻的交貨期
3.4 Q4.如何嚮客戶送貨?
提高發貨頻次
客戶不在意發貨時間的原因
客戶自提的理由
3.5 Q5.成品存儲多少,用什麼設備,存儲在哪裏?
如何評價成品庫存的高低
需要高架嗎
需要托盤嗎
倉庫集中還是分散
D4章精益物流實施及改善——生産物流
4.1 Q6.連續流從哪道工序開始?
什麼阻礙瞭連續流?
設備間復雜的對應關係
加快流動
FIFO大小的確定
前後工序的隔離
4.2 Q7.如何排生産計劃?
減弱客戶波動的影響
穩定對零件的需求
均衡生産
均衡不適用嗎
直接按客戶需求拉動
按什麼樣的能力排産
4.3 Q8.如何觸發前道生産?
均衡創造瞭平穩的需求嗎
消耗控製
拉動真在起作用嗎
拉動的好處
FC規品種生産
按序生産
4.4 Q9.如何嚮産綫供料?
嚮工位的循環供料
倉庫到生産區域的循環供料
與生産綫接口的設計及改善
庫存水平
物流量的穩定性和運輸利用率
D5章精益物流實施及改善——供應物流
5.1 Q10.原材料和外購件存儲多少,存儲在哪裏,用什麼設備?
該存儲多少
主要零件的直送上綫
倉庫該存儲什麼
5.2 Q11.如何下單給供應商?
訂單的模式
看闆的優勢
需求穩定嗎
供應商管理庫存的誤用
5.3 Q12.如何安排運輸?
增加運輸頻次
區域內運輸量的整閤
循環取貨
5.4供應商發展
D6章整閤在一起:共性問題的處理
6.1現場管理
6.2收發貨時間窗口
6.3存儲設備的選擇和改善
6.4搬運係統的改善
6.5庫位管理改善
6.6布局的改善
6.7包裝及可迴收包裝的改善
6.8與信息係統的結閤
價值流圖標
參考文獻
後記
這本書的實戰深度,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精要”類書籍的預期。我原以為它會是理論的快速瀏覽,但實際內容更像是經過多年實踐檢驗的“操作手冊”。特彆是關於庫存策略的調整,它並沒有簡單地推薦“零庫存”,而是根據産品的生命周期、需求波動性和供應風險,提齣瞭一個矩陣式的庫存部署模型。書中詳細拆解瞭如何識彆那些“高波動性但低風險”的物料,以及“低波動性但高風險”的物料,並為每種情況推薦瞭不同的緩衝策略。這種細膩的區分,極大地避免瞭“一刀切”帶來的負麵效應。讀到關於運輸網絡優化的章節時,我發現它所用的案例和分析框架,甚至可以應用到我們跨國運營的復雜環境中。它將運輸成本、時間窗口和服務水平之間的權衡,用清晰的數學模型和實際的運營權衡點進行瞭闡述。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使其成為瞭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無論我是需要快速迴顧一個實施步驟,還是需要深入研討一個復雜的庫存控製難題,都能從中找到立即可用的專業知識支持。
评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邏輯組織堪稱業界典範。很多技術類書籍在圖錶的使用上總是顯得擁擠不堪,或者圖文分離,導緻理解睏難。但這本書在關鍵概念的闡述上,總能找到最恰當的視覺輔助。比如,在解釋“防錯法”(Poka-Yoke)時,它提供的那些結構化的、看似簡單的設計修改,卻能有效地避免人為失誤,這些圖示的清晰度令人印象深刻。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技術細節和宏觀戰略之間切換得非常自然。在講解瞭具體的5S活動如何落地執行之後,緊接著就提升到供應鏈整體協同的層麵進行思考。這使得讀者不會陷入“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睏境。它引導我們去思考:我們正在優化的這個環節,對整個價值鏈的最終客戶價值實現瞭多少貢獻?這種持續的價值導嚮,是許多強調局部優化的書籍所缺乏的。對於希望組織內部推行變革的管理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隻是“做什麼”,更有“如何確保大傢理解並願意去執行”的配套工具。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一本枯燥的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坐在你的對麵,用最樸實的語言,分享他這些年踩過的那些深坑和成功渡過的難關。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價值流分析”(VSM)那一章節時的坦誠。他沒有迴避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阻力——比如部門間的本位主義,以及員工對改變的天然抵觸情緒。他詳細分析瞭為什麼傳統的“推式”生産或配送體係必然會導緻積壓和冗餘,並且提供瞭應對這些“人”的問題的策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物”的優化上。其中關於如何建立跨職能團隊,共同繪製和評估現狀價值流圖的步驟,簡直就是一份完美的“變革實施藍圖”。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Takt Time”(節拍時間)的計算和應用,它把原本抽象的客戶需求速度,具象化成瞭一個個可執行的生産或配送周期目標。通過書中提供的案例,我意識到我們過去的效率瓶頸,往往不是設備不夠快,而是我們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和響應速度太慢瞭。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平衡技術與人文,讓精益不再是冷冰冰的流程圖,而是充滿活力的團隊協作過程。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深陷傳統倉儲睏境的人打開瞭一扇窗!我記得上個月我們還在為庫存周轉率的下滑焦頭爛額,堆積如山的舊貨不僅占用瞭寶貴的空間,更像是一個個沉重的財務包袱。市麵上很多所謂的“優化”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就是講一些脫離實際的自動化概念,聽起來光鮮亮麗,但真要落地執行,成本和復雜性簡直讓人望而卻步。然而,這本書的內容,更像是手把手教你如何從最基礎的流程梳理開始,找到那些看似微小卻緻命的浪費點。它沒有急著推銷昂貴的設備,而是將焦點放在瞭“流”的順暢性上,比如物料搬運的路徑規劃,以及如何通過更智能的布局設計來縮短揀貨距離。特彆是關於看闆係統的應用講解,那份細緻入微,讓我第一次明白瞭看闆不僅僅是簡單的卡片,而是一個強大的信息同步和需求拉動機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層層疊疊的審批和信息孤島問題,書中都給齣瞭非常貼近一綫操作的解決方案。讀完之後,我們團隊立刻著手進行瞭一次內部流程的“瘦身”行動,效果立竿見影,倉庫的整體吞吐效率提升瞭近百分之十五,而且人員的勞動強度也明顯降低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將精益的思想內核,轉化為瞭可操作的、能夠立即産生經濟效益的行動指南。
评分作為一名負責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專業人士,我一直苦於找不到一個能夠係統性地將“敏捷性”與“成本控製”完美結閤的框架。市麵上的書籍要麼側重於極端的快速響應(可能導緻成本飆升),要麼就是過度強調成本削減(可能犧牲瞭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這本書在處理這個平衡點上展現齣瞭極高的智慧。它所倡導的精益方法論,並非教你一味地削減庫存,而是通過優化信息流和物理流的同步性,來達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正確的産品”。書中對“拉動係統”的深度解析,尤其是如何設計一個既能快速響應小批量、多批次的訂單需求,又能保證核心乾綫物流穩定性的混閤型係統,給瞭我巨大的啓發。我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供應商協同和入廠物流(Inbound Logistics)的部分,它清晰地描繪瞭如何通過標準化容器和準時化交付(JIT),將供應商的質量和可靠性內化為我們自身供應鏈的一部分。這本書的內容,為我在構建一個既有韌性(Resilient)又有效率(Efficient)的現代供應鏈架構上,提供瞭堅實的方法論基礎,絕非泛泛而談的口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