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意義:英美現代藝術史論》是瀋語冰教授繼《20世紀藝術批評》齣版十三年後,進一步深化、細化現代藝術史論研究的成果。在獨立或閤作翻譯歐美藝術史經典十二種的基礎上,瀋語冰教授廣泛搜求,剔抉爬梳,將原作的學術淵流、內在理路、方法新變以及後世接受等,簡潔明快地呈現齣來,堪稱十年磨一劍的佳構。
除勾勒英美現代藝術史論基本地形圖的“導論”外,本書主體部分由羅傑·弗萊、格林伯格、施坦伯格、夏皮羅、T. J. 剋拉剋、喬納森·剋拉裏等六個專題組成,涵蓋瞭現代藝術史寫作中的形式主義、現代主義、現代圖像學、精神分析、藝術社會史與視覺考古學等重要理論和方法。
##还没看完,不好说。就目前看到的来看,导言颇有种对中国艺术史“痛心疾首”之感。非圈内人,不了解,但应当不会比人类学的情况更严峻吧?无他,专心治学已矣。弗莱对作者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翻译也是作者自问下了功夫的,但P30把The Last Phase of Impressionism翻译成《印象主义的最新阶段》实在让人啼笑皆非。弗莱原文是在用塞尚和高更的例子来阐述他们不是印象派,而是一种“原拜占庭”(proto-Byzantines)风格,以驳斥杂志编辑对自然主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混淆。这时距离他第一次提出后印象派已有两年,所以这文章应当是在宣告新人的崛起和印象派已经走进“最后阶段”。难道1900年代的英语里,Last表示“最新”而非“最后”?补:P60的翻译改了过来,不知作者以何为准。
评分##艺术理论界王后雄????????
评分 评分##沈老师,好难啃啊!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