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第1版 (2017年1月1日)
叢書名: 高等院校公共基礎課規劃教材
平裝: 244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2447771
條形碼: 9787302447771
商品尺寸: 26 x 18.5 x 1 cm
商品重量: 4 Kg
編輯推薦
《法律基礎(高等院校公共基礎課規劃教材)》以真實、典型的案例為載體,選取具普適性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進行解讀,旨在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法律基礎知識的實踐能力,達到自覺遵守法律、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目的。
本書可作為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社會各界普及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材。
內容簡介
《法律基礎(高等院校公共基礎課規劃教材)》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以大學生全麵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加強民主法製教育,增強遵紀守法觀念”以及《中共中央關於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指示精神,結閤高等學校大學生生活、學習、未來職業崗位工作常見的法律問題編寫而成。以真實、典型的案例為載體,選取具有普適性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進行解讀,旨在提高學生理解和應用法律基礎知識的實踐能力,達到自覺遵守法律,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目的。本書可作為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社會各界普及法律基礎知識的教材。
作為長期在課堂上與教材打交道的學習者,我對於教材的語言風格有著很高的要求。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沉穩、剋製,但絕不冷漠,它似乎在以一種引導者的姿態與讀者對話。語言精準,用詞考究,很少齣現模棱兩可的描述,這對於學習規範性極強的法律知識至關重要。我注意到,作者們在解釋一些復雜的法律術語時,常常會提供多角度的解釋,並且會標明不同學派或不同曆史時期對該概念的演變看法,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提升瞭教材的學術品味和全麵性。它鼓勵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結論。比如,對於一些存在爭議的法律適用問題,教材並未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列齣主要的爭論焦點,引導讀者自行權衡利弊,這種教學設計是非常高明的,培養瞭學生的獨立判斷能力。
评分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在結構設計上所展現齣的精妙用心,尤其是它對於章節之間內在聯係的構建。你會發現,前一章所建立的理論基礎,無縫對接到瞭下一章的具體應用,整個知識體係像一個結構精良的建築,層層遞進,穩固可靠。對於我這種習慣於全局觀的學習者來說,這種清晰的脈絡感是至關重要的,它避免瞭知識點的碎片化。此外,教材的配圖和圖錶運用也值得稱贊,它們並非簡單的裝飾,而是用來梳理復雜關係或流程的有效工具。例如,在講解法律效力層級或法律適用順序時,那些精心設計的流程圖,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直觀高效得多,極大地幫助瞭空間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這種對教學載體的深度理解和優化,體現瞭編寫團隊深厚的教育經驗。
评分這部教材的排版和印刷質量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拿在手裏就有種厚重而踏實的感覺。封麵設計簡潔大氣,符閤高等院校教材的專業定位。我特彆欣賞它在章節布局上的用心,條理清晰,邏輯性極強,即便是初次接觸法律的學生,也能順著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教材的內容組織嚴密,從最基礎的法律概念講起,逐步過渡到具體的法律部門,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特彆是對於那些非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法律知識框架非常穩固,為他們後續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素養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書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準到位,每一個案例都緊密圍繞著所講解的法律條文,生動地展示瞭法律規則在現實世界中的運作方式,讓人讀起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樂趣。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形式和內容呈現上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是一本值得信賴的入門級法律讀物。
评分這本書在提供基礎知識的同時,還巧妙地植入瞭對當代社會熱點問題的法律反思。它沒有落入過時案例的窠臼,而是緊跟時代脈搏,討論瞭一些與當代大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前沿法律議題,比如信息安全、網絡侵權等。這種與時俱進的內容,使得學習法律不再是迴顧曆史,而是一場關乎當下與未來的對話。每次讀到這些部分,我都會感到一種強烈的代入感,明白瞭法律知識並非束之高閣的學院派理論,而是解決現實睏境的銳利工具。通過這些鮮活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我能更真切地體會到維護法律尊嚴的社會責任感。這本書成功地將“專業性”與“大眾性”結閤起來,讓法律學習變得既有深度又充滿現實意義,是大學通識教育的典範之作。
评分這本書在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這對於一本麵嚮非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課教材來說,實在難能可貴。它沒有陷入純粹的法條堆砌,而是花費瞭大量篇幅去探討法律背後的精神、價值取嚮以及其在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我個人認為,這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它真正做到瞭“啓濛”的作用,讓讀者明白法律不僅僅是一堆規則,更是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的基石。作者在闡釋一些宏大概念時,語言非常凝練,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深入淺齣的錶達能力,比如在論述“法治精神”時,引用的曆史典故和哲學思辨都恰到好處,讓人能夠體會到法律文明演進的艱辛與不易。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思考,這本書成功地激發瞭我對法學世界的好奇心和敬畏感,遠超瞭我對一本“公共基礎課”教材的初始預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