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 基本介紹————》
商品名稱: 教師教學用書 品德與生活 二年級上冊 義務教育教科書
I S B N : 9787504125736
齣 版 社: 教育科學齣版社
頁 數: 90 頁
溫馨提示:隨書附贈配套光盤1張!!
: 2003年8月第1版
開 本: 184毫米*260毫米 1/16 開
圖書尺寸: 長:260毫米*185毫米 (可能有1-5毫米誤差)
印刷日期: 印刷日期隨機發貨,版次一樣內容一樣的!!
定 價: 37.40元左右 全國各地印刷可能有0.1-0.5元的價格差異
《———商品展示 本冊目錄———》
《———部分內容 先睹為快———》
明德美拓圖書專營店
真心真意為學生!
全心全意做教育!
隻有全新,對每個學生、傢長負責!
教材課本特殊商品,售價高於定價齣售,請知悉!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我會選擇“賦能”。它沒有把我當成一個隻會按部就班的執行者,而是把我當作一個需要不斷成長的教育者。在很多章節後麵,它都附帶瞭一份非常實用的資源清單,比如推薦給老師閱讀的兒童心理學小文章,或者適閤二年級學生觀看的優秀動畫短片鏈接,這些都是經過篩選的、與教學內容高度相關的輔助材料。這錶明編寫者對一綫教師的實際工作負荷和知識更新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它讓我感覺,我手裏拿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教案手冊,更像是一個“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計劃”。它不僅幫我解決瞭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更激發瞭我對如何把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的故事和遊戲的熱情。看完之後,我不再擔心下學期教“品德與生活”會顯得乏味,反而充滿期待,因為我已經有瞭一整套生動、具體、充滿創意的操作指南。
评分這份教參的排版和設計,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瞭。我過去用過一些參考書,字體密密麻麻,重點不突齣,翻起來很費勁,有時候想找某個活動的關鍵步驟,得花好幾分鍾纔能定位。而這本《品德與生活》的教參,采用瞭大量的留白和醒目的標題區分。每一個教學環節,比如“導入”“新知探索”“實踐應用”“拓展提升”,都有清晰的色塊區分,主乾內容用標準字體,而那些“教師特彆提示”或“傢校閤作建議”則會用略微不同的字體或加粗處理。這對於在繁忙的教學日程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設計師來說,簡直是福音。它不僅僅是提供“教什麼”,更是在教“怎麼高效地教”。特彆是“拓展提升”部分,它居然設計瞭一些可以在周末帶領孩子去社區實踐的方案,比如“觀察社區裏的文明行為打卡活動”,這讓我意識到,品德教育的生命力在於走齣教室,而這本書為老師提供瞭走齣去的清晰路綫圖,而不是空洞的口號。
评分這本《品德與生活》的教參,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心裏真是又期待又有點犯嘀咕。畢竟是麵嚮二年級的孩子,主題又是“品德與生活”,這可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就能教好的內容。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設計活動環節時的那種細膩和巧妙。比如,書中提到一個單元是關於“分享與閤作”的,它沒有直接給齣“你要學會分享”這樣乾巴巴的口號,而是設計瞭一個情境劇的腳本,讓孩子們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自己去體會,當小明把自己的玩具藏起來,小紅找不到玩伴時那種失落感,以及最後小明主動拿齣玩具後大傢一起歡笑的喜悅。這種體驗式的學習,遠比老師在講颱上說一萬遍“要友愛”來得有力量。我仔細研讀瞭那些教學建議,發現它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的積纍,它不是把品德當成一門獨立的學科來教,而是滲透在孩子一天的生活細節裏,比如如何正確地嚮長輩問好,看到垃圾應該如何處理,甚至是如何安靜地聽彆人把話說完。它提供的不僅僅是教案,更像是一套觀察和引導孩子成長的工具箱,讓人感覺特彆接地氣,充滿瞭人文關懷。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在知識結構上的平衡感。很多教材的參考書,要麼是過度學術化,堆砌瞭太多教育理論,讓一綫老師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於簡單化,隻給齣幾個簡單的活動點,缺乏深度和廣度。但這本教參似乎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它在每個課時的開頭,都會用一段精煉的文字概括本課的核心德育目標,語言平實,直擊要害。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如何應對課堂突發狀況”提供瞭詳盡的指導。比如,當課堂討論齣現冷場,或者有個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它建議老師可以靈活調整教學節奏,穿插一些相關的兒歌或者小故事來重新聚焦。我特彆欣賞它強調的“鼓勵性評價”的技巧,比如不用“你真棒”,而是具體指齣“你剛纔幫助小組成員找到瞭缺失的那塊拼圖,這體現瞭你的細心和責任感”。這種具體的反饋,對於塑造二年級孩子積極的自我認知實在太重要瞭。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如何把“德育”這個宏大的概念,拆解成孩子們每天能理解、能實踐的小目標,心裏更有譜瞭。
评分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敏感話題時的態度非常謹慎和成熟,這一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二年級的孩子開始對“規則”“公平”産生初步的概念,但他們對“錯誤”的理解往往是非黑即白的。書中有一個單元是關於“規則與自由”的,它巧妙地引入瞭“紅綠燈”的故事,說明瞭即使是看起來束縛自由的規則,實際上也是為瞭保護所有人的安全和便利。書中給老師的指導是,在處理孩子之間因為規則産生的小摩擦時,不要急於判定誰對誰錯,而是引導他們去思考“如果我們都不遵守這個規則,結果會是什麼?”這種從後果導嚮的引導,比單純說教“要聽話”要高明得多。它培養的不是服從權威,而是對公共秩序和他人感受的尊重,這纔是真正的公民素養的萌芽。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需要教師有極高的情商和把握分寸的能力,而這本書提供的框架,無疑是給瞭老師們一個堅實的後盾,讓他們在麵對孩子復雜的情感和道德睏惑時,能夠遊刃有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