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成長教育書係:傢長解惑(高中)
定價:28.00元
作者: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齣版社:教育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04152848
字數:
頁碼:21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傢長解惑(高中)》是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組織教育專傢、心理專傢、醫學專傢及學生傢長,依據傢庭教育大綱,從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身體發育特點、學習體會、心理變化三條主綫齣發,結閤教育政策、教學目標、教育熱點等傢長關心的問題而編寫的,迴答瞭學生傢長在孩子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一係列的問題,傾力搭建瞭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之間的橋梁,是為傢長和教師答疑解惑、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精品力作。
目錄
篇 高中生的生理特點
1.呼吸係統
2.循環係統
3.神經係統
4.消化係統
5.泌尿係統
6.內分泌係統
7.免疫係統
8.運動係統
9.感覺係統
10.生殖係統
第二篇 高中生的心理特點
1.認知過程
2.情緒情感
3.意誌過程
4.人格
第三篇 心理行為習慣
1.孩子怎麼老是把事情往壞處想?
2.孩子做事為什麼總是沒有條理?
3.遇到挫摺怎樣振作起來?
4.膽小的孩子能有齣息嗎?
5.做事虎頭蛇尾的孩子如何讓我放心呢?
6.我為什麼難以容忍彆人的孩子超過自己的孩子?
7.我們的厚望給孩子的是壓力還是動力?
8.內嚮的孩子真的好管嗎?
9.孩子會沾上嗎?
10.孩子經常被彆人欺負怎麼辦?
11.如何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12.您的孩子怎樣認識錢?
13.該不該給孩子買手機?
14.我的孩子為什麼離傢齣走?
15.有瞭電腦以後,孩子怎麼和我不親瞭?
16.什麼是?如何利用?
17.女兒的笑容哪裏去瞭?
18.怎樣看待孩子的“效應”?
19.孩子應該參加社會實踐嗎?·
20.孩子獻愛心我們就要多掏錢嗎?
21.孩子怎麼會變成“賊”?
22.孩子住校不習慣怎麼辦?
23.奇裝異服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24.“壞習慣”一定要改嗎?
25.霸道的孩子怎樣來引導?
26.孩子嫉妒心怎麼這麼強?
27.我的孩子沒什麼特長怎麼辦?
第四篇 人際交往
1.父母和孩子能成為好朋友嗎?
2.傢長培養孩子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3.孩子的主由誰來做?
4.孩子說的話我聽不懂怎麼辦?
5.孩子在傢在校怎麼兩個樣?
6.孩子為什麼懶得和我們說話?
7.我的孩子怎麼會離傢齣走呢?
8.能和孩子談我們離婚的事嗎?
9.孩子為什麼勸我們離婚?
10.怎樣纔能讓孩子堅強地麵對單親傢庭?
11.我能看孩子的日記嗎?
12.擔心孩子假期在傢不安全怎麼辦?
13.能替孩子做決定嗎?
14.尊重孩子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嗎?
15.孩子不喜歡班主任怎麼辦?
16.孩子在學校受氣怎麼辦?
17.老師偏心眼怎麼辦?
18.孩子應該討好老師嗎?
19.孩子跟老師作對怎麼辦?
20.孩子要轉學,我們應該照辦嗎?
21.孩子的好朋友我們不喜歡怎麼辦?
22.我的孩子為什麼沒有朋友?
23.孩子太在意同學的評價怎麼辦?
24.孩子怎麼越來越自私?
25.如何麵對孩子在網上?
第五篇 學習與考試
1.學習能變成不令人頭痛的事嗎?
2.放學迴傢應該先學還是先玩?
3.學習是為瞭掌握知識還是為瞭考試成績?
4.一邊聽音樂一邊學習好嗎?
5.學習偏科怎麼辦?
6.下課時圍著老師問問題好不好?
7.不會休息的孩子也是一個不會學習的孩子,對嗎?
8.怎樣知道自己是否處於過度高考焦慮中?
9.您的孩子抑鬱瞭嗎?
10.如何消除緊張、焦慮?
11.如何進行漸進性放鬆訓練?
12.有沒有快速放鬆的辦法?
13.如何運用係統脫敏法消除考試焦慮?
14.如何培養自信心?
第六篇 性健康教育
1.讓我們科學地認識性
2.與孩子談性,如何張口?
3.怎樣能減輕女兒的痛經?
4.青春期的女孩,也會得婦科病嗎?
5.女兒的胸部平平,我們能做些什麼?
6.女孩體毛較多是怎麼迴事?
7.女孩什麼時候戴文胸閤適?
8.孩子嫌自己胖,不吃飯,我該怎麼辦呢?
9.女兒為什麼越來越像假小子?
10.怎樣算過長呢,過長一定需要手術嗎?
11.陰莖比同齡人小,以後會影響性功能嗎?
12.青春痘有什麼有效的治療方法嗎?
13.遺精多少次算頻繁,對身體有損害嗎?
14.孩子看見女同學就臉紅,怎麼剋服?
15.孩子在異性同學麵前有很強的錶現欲,正常嗎?
16.孩子愛上瞭老師,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17.孩子特彆臭美,管還是不管?
18.“早戀”等同於“早練”嗎,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
19.愛情真的能夠激發學習動力嗎?
20.發現孩子在“單相思”,怎麼辦?
21.單親傢庭的孩子是否更容易陷入早戀?
22.孩子偷偷看,怎麼辦?
23.孩子聽的全是情歌,會對她産生誤導嗎?
24.孩子追星怎麼辦?
25.發現孩子自慰,該和他談談嗎?
26.在孩子房間發現避孕套,他是否已經偷嘗禁果?
27.孩子大瞭,是否應該給他講講避孕知識?
28.人工流産都有哪些危害,怎樣讓女兒明白這些危害?
29.如何拒方的性要求?
30.孩子和同性好朋友互稱“老公”“老婆”,該不會有同性戀傾嚮吧?
31.怎樣算性騷擾?
32.如何避免孩子受到害?
33.離孩子遠嗎?
附錄成長足跡
作者介紹
文摘
神經係統分為中樞神經係統和周圍神經係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係統包括腦和脊髓。腦和脊髓位於人體的中軸位,它們的周圍有頭顱骨和脊椎骨包繞。這些骨頭質地很硬,在人年齡小時還富有彈性,因此可以使腦和脊髓得到很好的保護。腦分為端腦、間腦、小腦和腦乾四部分。大腦還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分彆管理人體不同的部位。腦是按對側支配的原則來發揮功能的,此外,左、右側腦還有各自側重的分工,如左腦主要負責語言和邏輯思維,右腦負責藝術思維等等。脊髓主要是傳導通路,能把外界的刺激及時傳送到腦,然後再把腦發齣的命令及時傳送到周圍器官,起到瞭上通下達的橋梁作用。
周圍神經係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神經。腦神經共有12對,主要支配頭部器官的感覺和運動。人能看到周圍事物,聽見聲音,聞齣氣味,嘗齣滋味,以及有喜怒哀樂的錶情等,都必須依靠這12對腦神經。脊神經共有31對,其中包括頸神經8對,胸神經12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5對,尾神經1對。脊神經由脊髓發齣,主要支配身體和四肢的感覺、運動和反射。
序言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幾次被其中描述的青春期心理活動細節所觸動,感到作者對當代高中生群體的理解之深,仿佛是我們傢裏的“影子觀察員”。它不僅僅是講父母該做什麼,還巧妙地提供瞭一些工具,幫助傢長“翻譯”和“解碼”孩子的行為信號。比如,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分析瞭社交媒體使用頻率激增背後的深層原因,不是簡單地歸結為“沉迷網絡”,而是探討瞭這是否是他們尋求同伴認同、緩解學習焦慮的一種替代性齣口。這種深入的剖析,使得傢長在麵對“手機問題”時,可以從限製時間轉嚮理解需求。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並沒有要求傢長犧牲自己的生活去完全迎閤孩子,而是提齣瞭“高質量陪伴”的概念,倡導傢長也要保持自身的學習和興趣,成為孩子榜樣——一個在努力生活、積極探索的成年人。這種“雙嚮奔赴”的教育觀,讓人讀起來心悅誠服,也給瞭我作為個體繼續成長的動力,而非僅僅是做孩子教育的附屬品。
评分這本書的實踐指導性強到讓人驚嘆,它簡直就是一本為我們這些“急功近利”的傢長量身定做的“避雷指南”。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教育的重點是分數,但這本書卻將筆墨重點放在瞭“如何與學校和老師有效協作”這一環節。它詳細列舉瞭傢長在與班主任溝通時,應避免的十大“雷區用語”,並提供瞭取而代之的、更具建設性的提問方式。例如,當孩子成績下滑時,我們習慣性地質問“你最近是不是沒怎麼努力?”,而書中建議的溝通方式則是:“我注意到這次考試中XX科目齣現波動,您認為從學校和老師的角度來看,我可以在哪些方麵配閤您更好地支持孩子?”這種角色的轉變和用詞的精準拿捏,極大地降低瞭傢校溝通中的潛在衝突,讓閤作關係更加順暢。這種事無巨細、直指痛點的實用技巧,讓這本書的含金量倍增,完全不是空談理論的“樣闆書”。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是太貼近我們這些在“雞娃”路上摸爬滾打的傢長瞭!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鄰居傢那個經驗豐富、熱心腸的大姐在跟你拉傢常。特彆是關於孩子進入高中後,那種青春期的叛逆和對未來的迷茫,書裏描繪得入木三分。我記得有一段講到,麵對孩子突然開始緊閉的房門和敷衍的迴答,我們該如何處理,不是簡單粗暴地要求“坦誠相待”,而是提供瞭一個非常細膩的觀察和等待的策略。這種“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理念,在很多育兒書中聽起來容易,真正實踐起來難,但這本書卻給齣瞭具體的操作步驟,比如如何利用餐桌上的閑聊來重建溝通橋梁,而不是在質問中讓橋梁徹底坍塌。它強調瞭理解比說教重要一萬倍,讓我這個總想立刻給齣“標準答案”的傢長,學會瞭在孩子麵前慢下來,傾聽那些潛藏在沉默之下的真實聲音。這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飆升,它不僅僅是指導我們“做什麼”,更是引導我們“怎麼想”,從而從根本上調整瞭我們與孩子相處的底層邏輯。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隻會焦慮的“監工”,而更像是一個有策略的“陪伴者”。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編排堪稱一絕,它完全抓住瞭高中階段傢長最關注的幾個核心痛點,並逐一進行瞭係統化的拆解和梳理。我特彆欣賞它在“學業壓力管理”這一章節的處理方式。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刷題技巧或者名校升學率,而是深入探討瞭“效率學習”與“過度疲勞”之間的微妙平衡。書中有一部分是專門分析瞭青春期大腦的發育特點,解釋瞭為什麼孩子在某些時候會錶現齣“選擇性遺忘”或“拖延癥爆棚”,這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不是孩子不夠努力,而是他們的大腦在經曆一個高速重塑期,對信息處理的方式與我們成年人完全不同。此外,它還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傢庭時間錶”設計模型,不是那種僵硬的時間模塊,而是基於孩子個人生物鍾和學習節奏的彈性模型。這種科學與人文關懷並重的寫作手法,使得即便是對教育理論一竅不通的傢長,也能輕鬆吸收其中的精華,並立即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文字筆觸帶著一種曆經風霜後的沉靜與智慧,讀起來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定感。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教育類書籍那樣,充滿瞭激昂的口號和對未來的過度渲染,反而用一種近乎哲學的視角來看待“成長”這件事。它反復強調,高中階段的教育,很大一部分是關於“非學術技能”的培養——比如抗挫摺能力、時間規劃、以及最重要的自我價值認同。我尤其喜歡它對“失敗教育”的闡述。書中有一個觀點認為,我們害怕孩子失敗,恰恰是剝奪瞭他們未來真正麵對人生重大挫摺時的緩衝墊。因此,鼓勵孩子去嘗試那些“有建設性的失敗”,並引導他們從中提取經驗,比一味地追求完美的結果要重要得多。這種深層次的理念轉變,對於那些本身就追求完美的傢長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它讓我開始反思,我期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遠比我期望他考上哪所大學,要重要得多。這種宏觀視野的構建,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