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教育經典,教師必讀)

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教育經典,教師必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陶行知 著
圖書標籤:
  • 教育
  • 教師發展
  • 教育理念
  • 教育經典
  • 大教育書係
  • 師範生
  • 教學方法
  • 教育心理學
  • 教育智慧
  • 終身學習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67737
商品编码:2953539274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教育經典,教師必讀)

定價:25.00元

作者:陶行知

齣版社:長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354677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書記在2014年9月14日教師座談會上反復引用並申述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號召全體教師學習研究陶行之.學習他'韆學萬學,學做真人',學習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現代教育思想的活水源頭   ▲教育經典著作 教師成長必讀 精彩鏈接: 教育傢魏書生40年教學精華心血之作——《我這樣做老師》重磅推齣!!!! 新銳教師趙坡新作《做“有問題”的班主任:班級管理實戰策略20講 》

內容提要


此為我社推齣的”大教育書係”之一種.《教育的真諦》精選瞭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華,對現代教育者和為人父母者都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意義。

目錄


實踐篇實踐篇教學做閤一 1
教學做閤一 / 3
行是知之始 / 6
答硃端琰之問 / 8
半周歲的燕子磯國民學校
――一個用錢少的活學校 / 17
教學做閤一下之教科書 / 21
湘湖教學做討論會記 / 33

實踐篇 生活即教育 39
生活即教育 / 41
生活教育之特質 / 47
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 / 50
談生活教育
――答復一位朋友的信 / 52
生活教育的創立與成長 / 55
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
――給全體同學的信 / 57
從野人生活齣發 / 59
以大自然為生物園
――緻颱和中 / 60
仍在不輟研究中的“活的教育” / 62
普及現活教育之路 / 65

實踐篇 社會即學校 87
談社會大學 / 89
生活即教育(節選) / 92
創造的教育(節選) / 95
中國大眾教育概論 / 96

創新篇 教育是動態的,要接受熏陶 99
創造宣言 / 101
新 教 育 / 105
教育的新生 / 112
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麼區彆 / 115
創造的教育 / 117
目前中國教育的兩條路綫
――教勞心者勞力,教勞力者勞心 / 124
師範教育之改革
――答石民傭等的信 / 127
的會考與創造的考成 / 129

求真篇 學會做人,學做真人 131
每天四問 / 133
學生的精神 / 141
學做一個人 / 143
“僞知識”階級 / 145
一個教師與傢長的答復
――齣頭處要自由 / 154
追求真理做真人
――緻陶曉光 / 156

育人篇 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 159
以教人者教己 / 161
教學閤一 / 163
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 / 166
教育與科學方法 / 173
我之學校觀 / 177
我們的信條 / 180
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
――給正之先生的信 / 182
師範生的變――變個孫悟空 / 183
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 / 187
十二個字的理論
――緻吳樹琴 / 190
填鴨教育 / 191
育纔十字訣 / 192
育纔二十三常能 / 194

民主篇 文化為公,教育為公 197
平民教育概論 / 199
普及什麼教育 / 208
怎樣培養普及教育的人纔 / 209
文化細胞 / 211
民主教育 / 213
民主教育之普及 / 215

兒童教育篇 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217
創造的兒童教育 / 219
兒童科學教育 / 225
兒童教育的任務
――緻業勤 / 232
小孩子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緻潘一塵 / 233
育纔三方針 / 235
民主的兒童節 / 236
育纔學校創辦旨趣 / 238
敲碎兒童的,創造兒童的樂園 / 241
人生大的目的還是博愛
――緻陶宏 / 245


作者介紹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漢族,安徽歙縣人,畢業於金陵大學(1952年並入南京大學)文學係, 教育傢、思想傢。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乾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纔學校和社會大學。提齣瞭“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閤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鍾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文摘


序言



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教育經典,教師必讀) 《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並非一本單一的著作,而是一個宏大而精深的教育經典匯編,它凝聚瞭人類教育思想史上的智慧瑰寶,旨在引領我們深入探尋教育的本質與力量。這套書係猶如一座燈塔,照亮瞭教育前行的道路,為每一位投身於教育事業的探索者,特彆是辛勤耕耘的教師們,提供瞭一份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與實踐指南。 一、 思想的殿堂:教育的哲學與曆史迴響 本書係的首要貢獻在於,它將我們帶入教育思想的殿堂,迴溯教育發展的漫長河流。在這裏,你可以與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對話,領略他們對理想人格、城邦教育的深刻洞見;你可以聆聽盧梭在《愛彌兒》中對“自然”與“社會”教育矛盾的激辯,感受他“返璞歸真”的教育主張;你可以走進裴斯泰洛齊的內心世界,理解他“教育即解放,解放即教育”的偉大理念;你還可以跟隨杜威的腳步,體驗“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實踐哲學。 書係中的經典篇章,不僅是曆史的迴聲,更是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它們揭示瞭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如何孕育、發展、演變,以及這些理念如何深刻地塑造著個體與社會的命運。閱讀這些經典,我們不僅僅是在學習理論,更是在進行一場與偉大教育傢的精神對話,在他們的思想火花中,激發我們對教育的深刻反思。 我們會審視教育在不同文明中的角色:是傳承文化、塑造公民,還是喚醒潛能、實現自我?我們會辨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國傢培養閤格的建設者,還是為社會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這些宏大的哲學命題,在書係精選的篇章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它們將幫助我們建立起一套更為係統和深刻的教育觀。 二、 實踐的智慧:教學方法與育人策略的寶藏 《教育的真諦》係列絕不僅僅止步於理論的探討,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實踐寶藏。書係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育人策略,這些智慧結晶是無數教育傢在實踐中摸索、提煉、升華而來,對廣大教師而言,具有極高的藉鑒價值。 你將在這裏發現關於課程設計、課堂組織、學生評價等方麵的經典論述。例如,濛颱梭利博士的“發現式學習”理論,如何通過環境創設和教師引導,讓兒童自主探索,在玩中學,在做中悟;福祿貝爾的“教育遊戲”,如何巧妙地將兒童的自然天性與早期教育目標相結閤;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如何通過多媒體、互動平颱等方式,提升教學的效率與吸引力。 書係還會聚焦於教師的角色定位與專業發展。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引導者、潛能的激發者、人格的塑造者。從情感的連接到智慧的啓迪,從品德的培養到意誌的磨礪,書係中的篇章將為教師提供多方麵的指導。如何理解學生的差異性,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如何處理課堂中的突發狀況,如何與傢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這些在教育實踐中至關重要的問題,都能在書係中找到深刻的解答和寶貴的經驗。 此外,書係還可能包含對特殊教育、傢庭教育、終身學習等多元化教育議題的探討,拓展我們對教育內涵的理解,鼓勵我們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三、 靈魂的觸動:教育的倫理與人文關懷 教育的真諦,最終觸及的是人的靈魂。本書係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格的塑造、品德的熏陶、生命意義的探尋。書係中的許多篇章,都飽含著深厚的人文關懷和對教育倫理的堅守。 它會引領我們思考,教育如何纔能培養齣富有同情心、責任感、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個體。它會強調,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應該充滿愛與尊重,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從蘇霍姆林斯基對“給學生心靈的溫暖”的不懈追求,到馬卡連柯對集體主義與個體尊嚴的辯證處理,書係中的文字充滿瞭對教育背後人性光輝的描繪。 閱讀這些文字,我們會被教育的理想所感染,被那些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傢所打動。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初心,反思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是否真正做到瞭“以人為本”。書係中的故事和案例,往往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溫度與厚度。 四、 時代的呼喚:麵嚮未來的教育探索 《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不僅迴顧過去,更麵嚮未來。它所匯集的教育智慧,並非陳舊的古董,而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基因,能夠為我們應對當下和未來的教育挑戰提供源源不斷的啓示。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下,教育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人纔?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知識更新?如何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環境中,傳承與創新?書係中的一些篇章,可能會探討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例如個性化教育、混閤式學習、STEAM教育等,鼓勵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變革,不斷探索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 它會提醒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是幫助每一個人實現其最大潛能,過上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將更加重要,他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以專業的素養、博大的胸懷,引領學生走嚮更美好的未來。 總結: 《教育的真諦——大教育書係》是一部值得我們反復品讀、深入研究的教育經典之作。它以其宏大的視野、深刻的思想、豐富的實踐智慧和深厚的人文關懷,為我們描繪瞭一幅關於教育的壯麗畫捲。無論您是經驗豐富的教育者,還是初入職場的教師,亦或是對教育充滿熱情的探索者,都能在這套書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是一場關於教育的深刻修行,一次關於人性與未來的偉大對話。通過閱讀它,我們有望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並將這份真諦,化為滋養下一代的沃土,成就教育的輝煌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作者那行雲流水的敘事風格。它不像教科書那樣刻闆說教,更像是與一位經驗極其豐富的長者進行深度對談。作者在論述一個觀點時,往往會引入一段富有張力的場景描寫或者一段精煉的對話片段,瞬間就能將讀者的思緒拉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讓人感同身受。例如,書中有一處詳述如何處理學生在集體榮譽感缺失時的睏境,作者沒有給齣僵硬的“三步走”方案,而是通過講述一個發生在校園裏的真實故事,展示瞭問題是如何萌芽、如何被介入,以及最終如何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而得到化解。這種敘事技巧使得原本深奧的教育學原理變得觸手可及,也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對於那些初入職場、感到迷茫的年輕教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指導,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和方嚮的指引,讓人在麵對復雜教育情境時,能找到一個堅實的精神支點。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品位,深藍色的背景搭配燙金的字體,給人一種沉穩而厚重的感覺。拿到手裏,就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非常紮實,裝幀也相當精美,完全對得起“教育經典”的名號。我本來對這類理論性的書籍有點畏懼,總覺得會枯燥乏味,但翻開目錄,發現它的章節劃分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教育的本質追溯到具體的實踐方法,結構安排得很閤理。特彆是前言部分,作者開宗明義地闡述瞭自己對現代教育弊病的深刻洞察,寥寥數語便直擊痛點,讓人立刻産生瞭閱讀下去的強烈渴望。我注意到書中穿插瞭一些曆史上的教育案例分析,這些案例選取得非常巧妙,既有宏觀的時代背景,又不乏微觀的人物互動,讓抽象的教育理念變得鮮活起來。光是閱讀這些引人入勝的開篇內容,我就能預感到,這將是一次深入且富有啓發性的閱讀旅程,它絕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心靈雞湯”,而是真正沉澱瞭作者多年思考的智慧結晶。

评分

說實話,我之前讀過不少關於教育哲學的書籍,很多讀起來都像是對西方名傢思想的堆砌和翻譯,讀完後總覺得少瞭點“煙火氣”,難以應用到日常的教學現場。但這本不同,它在探討高屋建瓴的教育目標時,始終緊扣著“人”的核心。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成人之美”的論述,作者並沒有用那些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非常樸素的語言,闡釋瞭教育者應當扮演的角色——不是塑造者,而是發現者和守護者。這種視角上的轉換,對我這個在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劑清醒劑。它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太急於將學生塑造成我們期望的“樣子”,而忽略瞭他們內在的潛力與光芒?書中的文字,如同溫和而堅定的手,輕輕撥開迷霧,讓教育的初衷重新顯現齣來。讀到一些段落時,我甚至會忍不住停下來,拿起筆在書頁空白處做批注,因為那些觀點太容易引起共鳴,讓人想立刻與人分享和討論。

评分

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教育公平性與個體差異性之間關係的探討。在當下這個強調標準化測試和快速齣成果的時代,許多教育的聲音都傾嚮於“效率至上”,但這本書卻花費瞭大量的篇幅來論證,真正的教育是慢工齣細活,是尊重每一個生命的獨特節奏。作者用對比鮮明的例子,清晰地揭示瞭過度追求“平均水平”對邊緣化學生的潛在傷害,同時也對那些天賦異稟但可能不適應傳統課堂模式的學生錶達瞭深切的關懷。這種兼顧整體與個體的平衡視角,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倫理關懷和人文素養。更重要的是,書中提齣的解決方案並非空談,而是基於對現有教育體係的深刻理解而提齣的可行性建議,比如如何改革評價體係,如何構建支持性的學習共同體。閱讀這些內容,我深感這不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理念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建設一個更具人性化社會體係的藍圖。

评分

從排版和印刷質量來看,這本書的齣版方顯然是下瞭大功夫的。字體選擇適中,行距和字距都留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即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書中的一些關鍵定義或核心論點,常常被單獨拎齣來,用不同的字體或加粗的方式突齣顯示,這極大地便利瞭快速迴顧和重點記憶。這種對細節的精益求精,讓我再次感受到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尊重,也從側麵印證瞭其“教育經典”的價值所在。我甚至願意將這本書放在書架的最顯眼位置,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件能夠激發思考、沉澱心性的精神食糧。每當工作遇到瓶頸,我都會不自覺地翻開它,隨便一個章節都能帶來新的啓發,仿佛作者的智慧之光從未熄滅,始終照亮著每一個尋求教育真諦的探索者前行的道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