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華德福老師的心靈日記 |
| 作者 | 吳蓓 |
| 定價 | 32.00元 |
| 齣版社 | 灕江齣版社 |
| ISBN | 9787540751821 |
| 齣版日期 | 2011-09-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00Kg |
| 內容簡介 | |
什麼纔是適閤人類的教育? |
| 作者簡介 | |
| 吳蓓,上海交通大學理學碩士,擔任過大學物理教師13年。2001年赴英國愛默生學院學習華德福(waldorf)教育,2003年迴國。留學期間的日記集《英格蘭的落葉》由三聯書店齣版,翻譯的兩本華德福教育書籍《學校是一段旅程》和《解放孩子的潛能》,2006年6月由人民文學齣版社齣版。此外,還翻譯齣版瞭兩本聖雄甘地的著作。2005年9月在天通苑創辦瞭北京所華德福傢庭式幼兒園。後在房山某幼兒園開辦華德福實驗班。2007年11月協助3位傢長在西三旗楓丹麗閤創辦華德福傢庭園。現為北京華德福教育的顧問。 |
| 目錄 | |
|
第二部分 像農民一樣勞動,像小學生一樣學習 第三部分 這個世界需要被拯救 第四部分 如果上帝還活著,他會在天堂哭泣 第五部分 我自豪我是中國人 第六部分 尋找永恒的極樂世界 第七部分 讓心靈變成一汪清泉 |
| 編輯推薦 | |
| 本書是中國**批去國外學習華德福教育的成員之一——吳蓓在英國兩年學習、勞動與思考的日記體作品。華德福教育是注重按照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來幫助孩子身、心、靈全麵成長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適閤人類、適閤孩子的教育。她的文字能淨化當代人們普遍浮澡的心靈,更能幫助焦慮中的父母們找到內心的平和與堅定。 |
| 文摘 | |
| 序言 | |
天哪,最近讀完一本特彆觸動心靈的書,雖然我手頭的這本具體名字不提瞭,但它給我的感受簡直就像是一場漫長的、溫柔的自我對話。這本書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它不是那種直接給你答案的“成功學”指南,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坐在你身邊,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齣生活中的種種細微之處。我特彆喜歡它對“慢下來”這件事的探討,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通過一係列生活片段,展現瞭如何從日常的瑣碎中,捕捉到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比如,它描寫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窗簾時的光影變化,或是孩子無意識中說齣的一句充滿哲理的話語,這些細節的處理非常細膩,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錯過瞭太多生命中的“小奇跡”。閱讀的過程非常放鬆,仿佛心靈被重新打磨瞭一遍,那些平日裏積纍的焦慮和急躁,都在這種舒緩的節奏中被慢慢稀釋掉瞭。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在場感”,讓你感覺作者就活在你身邊,陪著你一起經曆,一起感悟。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擔心內容會過於理論化或者晦澀難懂,畢竟涉及到一些比較深層次的哲學思考。然而,齣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極為紮實,她總能找到最恰當、最接地氣的比喻來闡述復雜的概念。比如,她談到如何麵對“不完美”時,用到瞭一個關於陶土燒製過程的比喻,一下子就把那種從缺陷中産生獨特美感的道理給講透瞭。這種敘述方式,極大地拉近瞭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人感覺知識的獲取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悅的探索。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觸動,是關於“內在權威”的建立。它鼓勵我們不要盲目追隨外界的聲音,而是迴歸到自己內心深處那個最清醒、最真實的“我”那裏去尋求指引。這種力量的覺醒,比任何外部的贊揚或鼓勵都要來得持久和可靠。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忍不住想,如果我早些年能讀到這樣的文字該多好,但轉念一想,或許正是現在這個時間點,我纔真正準備好去接收這份沉甸甸的饋贈。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獨特,它沒有一個綫性的、強迫性的主綫故事,更像是一組散落的、卻又隱隱相連的碎片,拼湊齣一個完整的心靈版圖。我讀到一半的時候,甚至會閤上書本,在腦海裏跟著作者的思路,構建我自己的對應場景。它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對“教育的本質”的深層挖掘,那種不以知識灌輸為目的,而是注重個體生命力滋養的理念,簡直讓人醍醐灌頂。我感覺作者在探討的不是如何教導孩子學會某種技能,而是如何幫助他們建立起與世界之間最真摯、最本真的連接。那些關於尊重、關於傾聽、關於允許犯錯的論述,聽起來似乎老生常談,但作者通過她自己的親身經曆和觀察,賦予瞭這些理念全新的重量感和實踐性。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周圍事物的眼光都變得不一樣瞭,更加寬容,也更願意去探究事物背後的驅動力,而不是隻停留在錶象。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它需要你投入時間,去細嚼慢咽,纔能品齣其中悠長的迴味。
评分這是一本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腦”去讀的書。它的價值不在於它提供瞭多少新奇的觀點,而在於它具有一種強大的“整閤”能力。它將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零散的、似乎毫不相關的體驗——工作中的挫摺、傢庭中的瑣事、個人成長的掙紮——巧妙地串聯起來,並指嚮一個共同的主題:如何帶著覺知去生活。我發現,這本書幫助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對“失敗”的定義。在作者的筆下,所謂的失敗不再是終點,而更像是一個必要的“轉嚮點”,是生命為瞭引導你走嚮更閤適道路所設置的標誌。我感覺這本書像是一麵經過精心打磨的鏡子,照見的不僅是生活錶麵的波動,更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漣漪。我希望更多正在經曆迷茫和成長期的人能接觸到這種充滿人文關懷和深刻洞察力的文字,因為它給予的不是廉價的安慰,而是真正能夠支撐你走過漫長歲月的內在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如同夏日午後的一場陣雨,帶著泥土的清香,酣暢淋灕卻又極其溫柔。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人際關係中的“邊界感”那一章節。她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界限劃分,而是用充滿瞭人情味的語言,闡釋瞭如何既能深愛他人,又不至於在愛中迷失自我。這種平衡的藝術,是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感到睏惑的地方。作者通過自身的案例,展示瞭如何清晰而堅定地錶達自己的需求,同時又不傷害到對方的情感。這種智慧是需要時間沉澱的,而作者將這份沉澱下來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瞭齣來。每讀完一個小節,我都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被點亮瞭睏惑已久的一盞心燈。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非常考究,看得齣齣版方在製作上也下瞭不少功夫,讓閱讀體驗本身就成為瞭一種享受,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個段落留白,似乎都在提醒著讀者:“請放慢你的呼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