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哈佛老教育筆記
定價:22.80元
作者:(日)森田友代
齣版社: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057288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159kg
編輯推薦
孩子一生的幸運是什麼?
有一個懂教育、有勇氣、具備國際視野的“好媽媽”!
風靡日本的“目標式”培養法引進中國,倡導新形式的“放任式”傢教
媽媽1小時讀完此書,孩子享受10年的傢教!
聽哈佛老媽把傢庭教育講清楚!(其實很簡單的哦)
21世紀的孩子應該怎麼教?
東方式教育要求剋服自身弱點,西方式教育講究發揮自身優點。
你的任務就是打造“東西閤璧”的孩子!
如何誇奬孩子纔會更努力?怎樣批評孩子纔能聽進去?
從作者親身經曆的具體案例中,尋找哈佛老傢教秘訣!
內容提要
放任式傢教:給孩子鬆綁,讓孩子自己思考什麼是重要的事、自己決定想做什麼、自己設定目標並勇於挑戰。
父母既是傢長,又是老師,同時肩負著疼愛和教育的雙重責任。
傢裏既要有一個“不講理”的父親,也要和孩子平等交流。
不僅要做愛孩子的父母,更要做被孩子愛的父母。
教孩子從小樹立職業觀,幫孩子找到目標和方嚮,比所有的說教都有效。
全球化時代,留學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森田友代的三個孩子分彆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和法學院,目前都是成功的企業高管和律師。日本的哈佛老媽究竟有何神奇之處,竟然能把三個孩子送進哈佛大學並且如此成功?
本書從哈佛老媽自身的經驗齣發,詳述她的“放任”式傢教和“目標式”培養法是如何成功的。她為何認為傢裏必須有一個“不講理”的父親?為什麼要讓孩子齣國留學?如何激發孩子的潛力和動力?
目錄
前言
章 傢庭教育的步
01 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瞭解孩子
02 對孩子來說,什麼纔是重要的?
03 我們應關心的,並不是孩子的學習
04 孩子極為反感大人的“不公平對待”
05 有瞭自信,孩子就能提升自己
06 讓孩子接觸更廣闊的世界
第二章 人格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01 教育方針要保持一貫性
02 訓斥孩子的三個要點
03 高明地誇奬孩子
04 使孩子有精神,不讓孩子覺得不安
05 對孩子的朋友也不要區彆對待
06 父母犯錯的話,也要老實地承認錯誤
07 讓孩子做事,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08 在孩子沒精神的時候,該如何與他們溝通
09 不比較、不否定
10 父母要讓孩子們關係融洽
11 對人來說,教育是好的財産
第三章 培養自立心
01 讓孩子不依賴父母
02 從失敗中學習
03 不要把孩子當孩子對待
04 父母能幫助孩子真正自立
第四章 如何讓孩子嚮著目標努力
01 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
02 用長遠目光看待教育
03 讓孩子樹立未來的目標
04 培養孩子的互助、競爭意識
05 發現學習之外孩子喜歡的東西
06 孩子為什麼選擇放棄?
07 不要給孩子壓力
08 選擇學校的重要性
第五章 美國教育的要點
01 成長的快樂、學習的快樂
02 接受不同、傳授不同
03 讓孩子當誌願者
04 吵架也不要拖拖拉拉
05 不要把孩子封閉起來
06 考慮“留學”這個選擇
07 從美國教育係統中可以學到的事、讓孩子反省的事
第六章 我們能做些什麼
01 即使是自閉癥、啃老族,也有他們能做的工作
02 父母放棄的話,孩子也會放棄
03 缺乏愛的孩子有犯罪的危險
04 父母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會影響到孩子
05 傢庭成員關係冷淡,孩子也會變得沒有同情心
06 再次考慮一下傢人的現狀
07 成為被孩子愛的父母
後記
作者介紹
【日】森田友代,日本的哈佛媽媽,三個孩子在她的教導下畢業於哈佛大學。
森田友代有著多年的一綫從教經驗,大學畢業後即擔任高中教師,後辭職自己開辦補習學校,學生們在這裏可以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成績也大幅提高,因此使這傢補習學校倍受好評,先後有1600名學生在這間學校就讀,培養齣無數大學畢業生。為瞭學習先進的海外教育經驗,她帶著傢人一起前往美國,曾在舊金山居住過。2009年全傢返迴日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提供瞭一種反思自身教育路徑的契機。我過去可能更多關注的是“學什麼”,而這本書卻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學”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作者對於學術自由和批判性思維的推崇,在我看來,是這本書最核心的精神所在。他筆下的哈佛,並非一個完美無瑕的殿堂,而是一個不斷在探索、在修正的有機體。這種真實感,讓這本書顯得格外可信和親切。我感覺自己像是在閱讀一份充滿熱情的教育實驗報告,記錄著那些看似微小卻可能産生深遠影響的嘗試。語言風格上,作者的用詞精妙,遣詞造句之間流露齣深厚的學養,卻又不失親和力。它不是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著作,而是能夠讓非專業人士也能領會其精髓的佳作。
评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發現作者在記錄他的所見所聞時,非常注重細節的捕捉,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往往蘊含著對教育體係深刻的洞察。比如,他描述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都刻畫得入木三分。這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根植於真實場景的觀察與反思。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批判性的視角,他敢於正視體係中的不足,同時又保持著對教育理想的執著追求。這種平衡感很難得,讓人在感到被觸動的同時,又不至於陷入盲目的樂觀或悲觀。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很好,時而激昂,時而沉靜,就像是音樂的起承轉閤,引人入勝。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觀點,思考它們與我自身所處的環境有何關聯。
评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猶豫的。封麵設計得挺樸實,沒有那種花裏鬍哨的噱頭,反而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感。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吸引住瞭。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者,更像是一個在你身邊分享他多年觀察和思考的同行者。讀下來,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置身於那個充滿學術氛圍和曆史厚重感的哈佛校園裏,耳邊縈繞著那些經典課程的討論聲。作者對教育本質的探討非常深入,他沒有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試圖挖掘齣教育背後那些更深層次的哲學思考。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通識教育”的理解,那種強調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廣闊視野的理念,在如今這個專業化日益細分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整本書的文字流暢而富有哲思,讀起來雖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每一次深入閱讀,都能帶來新的感悟。它不像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同行備忘錄,充滿瞭真誠和智慧。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啓發,它讓我對“精英教育”有瞭更立體、更復雜的認識。作者沒有將焦點僅僅放在哈佛的“光環”上,而是深入剖析瞭支撐起這個光環背後的教育理念和運行機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討論師資培養和學生選拔機製時的那種審慎和尊重。他似乎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的。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望嚮窗外,思考教育的終極目標究竟是什麼。這種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是很少有書籍能夠給予的。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觸感和字體的選擇,都體現齣對閱讀體驗的尊重,讓人在享受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儀式感。
评分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或許在於它成功地將宏大的教育哲學與鮮活的個體經驗編織在一起。作者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他既是一個觀察者,也是一個參與者,這種雙重身份使得他的記錄既有客觀性,又充滿瞭主觀的熱情。我特彆喜歡他描述的那些關於學術傳統的傳承和創新之間的張力,那種在堅守核心價值與擁抱時代變革之間的微妙平衡,處理得極其老到。讀完全書,我感到自己的知識結構沒有被簡單地填充,反而像是經曆瞭一次內部的重構。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更好地思考成功本身。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需要細品的類型,初讀或許會覺得信息量較大,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發現那些看似不經意的段落,實則暗藏著深刻的智慧,值得反復翻閱和品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