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更新版)
定價:49.90元
作者:(美)喬納森.海特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21305014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31kg
編輯推薦
★心理學傢喬納森·海特智慧之作。《象與騎象人》作者喬納森·海特,是美國心理學傢,在積極心理學領域和道德心理學領域頗有成就。 ★強大的影響力。包括馬丁·塞利格曼、希斯贊特米哈伊、巴裏·施瓦茨在內的眾多知名人士,以及包括《自然》、《衛報》、《人物》《泰晤士報》《圖書館雜誌》《三聯生活周刊》在內的眾多媒體,傾情推薦。 ★完善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象與騎象人》於2008年推齣簡體中文版版,在2012年齣版的更新版中,補充瞭一些內容,讓這部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更加完備。 ★ 湛廬文化齣品。 更多好書盡在湛廬文化專賣店
內容提要
象與騎象人》作者喬納森·海特是心理學傢,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奬獲得者,的思想傢、積極心理學先鋒派。
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中把人類思考瞭兩韆多年的問題,歸結為10個假設,放在科學的天平上,到底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謬誤?海特提齣,人的心理可分為兩半,一半像一頭桀驁不馴的大象,另一半則是理性的騎象人。這兩個分裂的部分,使得人們常常陷於理性與非理性的思想爭戰之中,而這種爭戰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決策,也會削弱我們的幸福感。喬納森·海特融閤瞭心理學、哲學、倫理學、宗教以及人類學等學科知識,大量飲用瞭古今東西方哲學、文學與宗教中有關人的心理的看法,繼而以現今神經科學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來驗證關於古老的關於幸福的假設。
喬納森·海特不僅讓我們瞭解到,之前很多的所謂的“古老智慧”並不是真諦,而且還讓我們懂得,如何積極地、理性地去尋找幸福和生命的意義。
目錄
贊譽
推薦序一 人生與幸福:你認為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推薦序二 從狗之尾到騎象人
中文版序 從遠古智慧到現代科學
前言10個幸福假設
部分
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的
人象對峙
章 分裂的自我,使你産生心理衝突
我們的“心”,是頭放任的大象;我們的“智”,是具備掌控能力的騎象人,它們往往意見相左,各行其是……
Key Points 4種自我分裂
阻礙幸福的3個障礙
第2章是什麼令你不幸福
人生取決於我們自己如何看待,而我們的人生就是自己心理創造齣來的産物,一切都是思想在作祟。隻有在我們瞭解自我是分裂而非一體的,瞭解人有消極情緒傾嚮及不同情感風格後,纔能幫助我們麵對人生。
Key Points 令你感到不幸福的3個原因
改變思維方式的3種方法
第二部分
我們如何相處
大象的力量
第3章 互惠
“互惠之道”可以說是處理所有人際關係的一劑大補貼。隻要使用得當,便會對我們的人際關係産生強化、延長及活化的效果。互惠之道之所以能産生這麼好的效果,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心中的大象天生就是一個模仿高手。
Key Points 互惠的應用
如何提升互惠技巧
第4章 自以為是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隻有找齣自己眼中的梁木,纔能不會再那麼受自身偏見所睏,不會再那麼愛說教,也不會再那麼容易與人爭論、與人衝突。
Key Points 是什麼讓我們虛僞
為何會有邪惡與殘暴
如何尋得完滿之道
第三部分
追求幸福的方法
馭象之道
第5章 幸福來自何處
在“心流”狀態中,象與騎象人配閤得天衣無縫。這時,大部分都是象處於主導,一路順暢地嚮前奔跑,而騎象人則完全沉浸其中,搜尋問題與機會,協助象順利前行。
Key Points 幸福的兩個原則 · 幸福方程式
如何尋找幸福
重新思考幸福的假設
第6章 愛與依戀
成人的愛情關係是由兩個古老的連鎖係統建立而成的:將孩子跟母親聯結在一起的依戀係統,以及將母親及孩子聯結在一起的施愛係統。依戀與感情關係可能會帶給我們痛苦,就像薩特說的“他人即”,不過,他人也是天堂。
Key Points 何為“真愛”
關於依戀與愛的是非題
第7章 心理的成長
逆境之所以是人類追求完善人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因為逆境迫使我們停下腳步,讓我們有機會注意到其他歧路,思考我們真正想要的人生終點。人在飽受創傷之後,會被迫努力振作起來,藉助更高的人生價值,以作為統整自己生命的力量。
Key Points 創傷後成長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嗎
第8章 道德的成長
培養美德聽起來像是份苦差事,事實上也常常如此,但是如果我們把美德想成的能力,那麼隻要運用自己原有的人格優勢,就可以培養齣各種的能力,因為隻要我們努力錶現原有的人格優勢,就會有所迴報。
Key Points 人為何會迷失在道德迷宮中
6種美德與24種人格優勢
第四部分
追尋人生的意義
馭象而奔
第9章 靈性的覺醒
我們可以成神,也可以成魔。這完全取決於你。如果我們的想法像神那麼神聖,我們就會成神,但如果我們的想法像惡魔那麼邪惡,我們就會成魔。內心有神性的人,就是神。
Key Points 社會空間的3個維度
提升感與人類之愛
為何“自我”成瞭追求精神提升的障礙
0章 人生的意義
就跟植物需要陽光、水及土壤纔能成長、繁茂一樣,人需要愛與工作、全心投入,人也像蜂群一樣,能從群體之中感受到自我的意義感。隻有這樣,纔能擁有有意義的人生。隻要你能與這幾個客體之間建立美滿的關係,人生的目的及意義就會自然浮現齣來。你會意識到,你的人生是好的。
Key Points 人生意義的兩個子問題
什麼能令你感受到“人生本身”的目的
後的話 幸福自現:平衡之美
作者介紹
心理學傢,TED大會演講人。
1992年,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在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係任教16年。自2012年8月起,任職於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主要研究如何在組織中運用積極心理學和道德心理學。
2001年,榮獲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奬,該奬項是坦普爾頓基金會設置的一個分支奬。
美國脫口秀節目《科爾伯特報告》(The ColbertReport)嘉賓。該節目被《紐約時報》稱為“年度好的電視節目之一,每周必看的娛樂節目之一”。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幸福是像爬山一樣,一步一步嚮上攀登,最終纔能到達的山頂。這本書的觀點,徹底打破瞭我這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它不是讓你去徵服什麼,而是讓你去理解你腳下的大地,和你腳下的“大象”。我之前也讀過一些勵誌類的書籍,總是強調“行動”、“堅持”、“目標”,聽起來非常有道理,但往往實踐起來,卻發現自己像個被鞭策的陀螺,越轉越快,越感到疲憊。這本書用“騎象人”和“大象”的比喻,讓我恍然大悟。騎象人是我們大腦裏那個愛計劃、愛控製的小人,它總想把大象(我們的身體、情感、直覺)按照自己的意願驅使,結果經常適得其反。我之前就常常在“想吃健康食品”和“渴望甜點”之間糾結,然後又因為“吃太多甜點”而自責,形成瞭一個惡性循環。作者並沒有否定騎象人的作用,而是強調要學會與大象溝通,理解它的需求,與它建立信任,而不是一味地壓製或對抗。這就像我帶孩子,總是命令他“這樣做”,他反而會反抗,但我如果試著去理解他為什麼這麼做,並溫和地引導,反而更容易達成一緻。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框架,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在麵對生活中的挑戰時,與內心深處的自己是如何互動的。它讓我們明白,幸福不是一個外部目標,而是一種內在的狀態,一種與自己和諧相處的能力。
评分讀完《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我們對於幸福的理解,常常受到瞭“騎象人”的誤導。這個“騎象人”代錶著我們理性、有意識的自我,它熱衷於設定目標、製定計劃,並試圖嚴格按照計劃去執行,仿佛這樣就能抵達幸福的彼岸。我曾經也是這樣,總覺得隻要我努力工作,達到某個成就,擁有某種物質,幸福就會隨之而來。我記得自己曾經為瞭達到一個工作上的目標,連續幾個月加班加點,犧牲瞭所有的休息時間,終於實現瞭目標,但那種短暫的喜悅過後,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俱疲,以及對下一個目標的新的焦慮。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被忽略的“大象”——我們的情感、本能和非理性的一麵。作者強調,我們不能僅僅依靠騎象人的邏輯去“創造”幸福,而更應該學會去傾聽、理解和接納我們的大象。大象有著自己的節奏和方嚮,強行改變它,隻會導緻內耗和痛苦。這本書鼓勵我們,與其與內心的大象搏鬥,不如學會與它成為夥伴,引導它,而不是控製它。這讓我開始反思,也許我之前對幸福的追求,就像是在試圖讓一匹野馬按照預設的跑道奔跑,而忽略瞭它本身的力量和情感。這種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纔能在生活中,找到那個與內心真正和諧的平衡點,創造一種更持久、更深刻的幸福感。
评分讀完《象與騎象人》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幸福的認知。我一直以為幸福是一種目標,是一種需要努力去達成的東西,就像我小時候渴望得到某件玩具一樣,一旦得到瞭,就會很開心。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幸福其實是一種“假設”,一種我們為自己設定的心理框架。我之前總是糾結於“我夠不夠幸福”這個問題,像個孜孜不倦的獵人追逐著虛無縹緲的獵物。而書裏提齣的“騎象人”和“大象”的比喻,簡直是點睛之筆。騎象人代錶著我們理性、有意識的部分,總想著規劃、控製,試圖讓生活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而大象則代錶著我們的情感、本能和非理性的一麵,它有著自己的脾氣和方嚮。我們常常試圖用騎象人的理性去駕馭奔騰的大象,結果往往是筋疲力盡,甚至被大象甩下。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也許我們不應該強迫大象去走我們設計的路綫,而是要去理解它的習性,與之和諧共處。它告訴我,與其費盡心機去“追求”幸福,不如先學會“接納”當下,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找到與內心大象的相處之道。這就像我之前學遊泳,總是想著要遊到多遠,結果越練越纍,後來教練告訴我,先學會在水裏放鬆,感受水的浮力,反而遊得更輕鬆瞭。這本書的觀點,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幸福並非遙不可及,它可能就藏在我們與自己內心的對話和互動中,隻是我們之前的思維方式,像一座迷宮,讓我們迷失瞭方嚮。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幸福”這個概念的重新定義,讓我看到瞭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我過去對於幸福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被社會價值觀所塑造的,總覺得擁有財富、地位、成功纔是幸福的標誌,就像我曾經非常渴望擁有一輛跑車,覺得那就是終極幸福。但《象與騎象人》這本書則指齣,這種外在的追求往往是“騎象人”的理性在主導,它試圖通過控製外部世界來獲得內心的滿足。而“大象”——我們的情感和潛意識——卻常常在這場追求中感到被忽視和壓抑。我記得有一次,我辛苦工作瞭好幾年,終於買瞭一輛不錯的車,但驚喜過後,那種期待中的巨大幸福感並沒有持續太久,反而又開始為下一件“目標”而焦慮。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瞭這種“快樂的奔跑者”的睏境。作者用大量的心理學研究和生活案例,生動地闡釋瞭為什麼我們常常在達成目標後,幸福感反而會減弱,甚至齣現空虛。它鼓勵我們不要僅僅依靠外在的成就來衡量幸福,而是要關注內心的感受,學會傾聽自己“大象”的聲音。這種“假設”的理論,不是讓我們放棄追求,而是讓我們以一種更健康、更可持續的方式去追求,去找到那個與內心真正和諧的平衡點。讀這本書,就像是給我長久以來僵化的思維模式,注入瞭一股清流,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更具智慧和內省的幸福之道。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驚艷的地方,在於它將“幸福”這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為“騎象人和大象”這樣一個生動的模型。我之前一直以為幸福是一種需要不斷“爭取”的東西,就像我小時候渴望得到父母的贊揚,總想做齣點成績來證明自己。而這本書告訴我,我們過於依賴“騎象人”的理性思維,總是在追逐外部的認可和成就,從而忽略瞭我們內心深處“大象”的情感需求。我記得我曾經為瞭獲得彆人的認可,做瞭很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錶麵上看起來很成功,但內心卻總有一種空虛感。作者用大量深入淺齣的例子,解釋瞭為什麼“騎象人”的過度控製,反而會讓我們離幸福越來越遠。它就像試圖用一根細繩去牽引一頭龐大的大象,結果可想而知。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對外部世界的徵服,而是來自與我們內心世界的和諧。它鼓勵我們去理解“大象”的情緒,尊重它的感受,並與它建立一種閤作的關係,而不是命令和壓製。這種“假設”的理論,不是讓我們放棄努力,而是讓我們用一種更智慧、更靈活的方式去麵對生活,去找到那個與自己內心真正契閤的幸福模式。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人性化的幸福圖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