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体健先生对祠禄方面的论述,至少已经有10年历史(从09报纸小文年至18年学术论著)。其分别从人物个案(刘克庄、周必大)与地域个案(福建地区)着眼,强调祠禄制度对南宋文化的积极影响,指出祠禄制度为南宋士人提供了物质基础、创作时间、自由氛围,从而导致“祠官文学”的蓬勃发展。贫喵不仅想问,既然道教是赵宋的国教与家法,宋代士人穿道袍、读道经、游道观是常态(参见陈柏勋先生硕论),那么有没有“祠官史学”与“祠官哲学”?道教对宋代文化之贡献,尚待吾侪继续发掘。
评分 评分##论文集,弥补了我有关南宋的很多知识空白。例如江湖诗派和《江湖集》的关系,宋诗复唐的风气,南宋的祠禄官制和祠官文学,南宋的楚辞学,以及南宋骈文类书文话等等。其中涉及到不少文献学的内容。印象比较深的是南宋的楚辞学和“以骚注骚”的互文性阐释学,虽然我《楚辞补注》才龟速阅读到《九章》,但是也确实发现了前后很多字句训诂,事件叙述上的关联性,在阐释学上即互文,在校勘学上可做本校。比较疑惑的是江湖诗派“纤琐粗犷”风格的指向性。感谢555
评分 评分##当代学术之完成学术压力之范本。
评分##侯老師真是宋代文學領域80後學者的榮光呀!書中內容基本可分為「江湖詩派」「祠官文學」「宋代駢文」「宋元文話」四部分,其中大部分內容先前都以論文的形式拜讀過,但關於駢文的幾篇倒是第一回看,也有不少的收穫。尤其書中指出:南宋中後期駢文的高度程式化,雖有消極的意義,但在積極的一面導致內部結構、遣詞造句、隸事屬辭更趨精美,文章應用表意功能減弱,文辭審美意義加強,而高明作者能在固定程式化的形式格套中自出機杼、變換招數,並比之於近體詩,確實之前未曾想到,著實新奇。
评分##是为论文合集。对钱锺书手稿集价值的发掘是一大亮点。祠官文学的提出有合理性但具体的解释力还要进一步研究,比如和中唐吏隐之间的联系区别,这种说法可以限定身份,但从研究样本来看,框定在乞领乘罢几个环节的相关写作,结论也偏向心态而显得文学性不足。除了祠官和地域性群体的联络启示,其他的相关分析让人很难清楚的感受到,研究贬谪文学,使用这个身份或不使用这个身份去解释之间有什么太大区别。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