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學界研究中國文學理論批評,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分界,此前的稱為“中國文學批評史”,此後的稱為“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給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學理論批評似乎發展到晚清就結束瞭,現代的文學理論批評都是從外國藉來的。到底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的傳統與現代之間是不是斷裂的關係?“五四”以後的新文學理論是否完全是外來的?傳統與近現代文論存在怎樣的“通”與“變”的關係?
《中國文論通史/21世紀復旦大學研究生教學用書》以翔實的文獻梳理、材料解讀和理論闡釋,迴答瞭這些問題。
《中國文論通史/21世紀復旦大學研究生教學用書》突破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學科相分割的限製,將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學理論批評作古今貫通式的研究,闡釋傳統文論的發生、發展,以及嚮近現代的演變和新生,追溯現代文學理論批評與傳統的內在聯係。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貫通古今的《中國文論通史》。
##思路超清晰
评分##没有严格的按照历史年代来平铺直叙,而是针对一个个概念来展开讨论。
评分##以“名词解释体”作通史,不为空泛之论,专解核心要辞,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评分周老师北上真是技术扶贫。
评分##写得好的不适合考试,适合考试的写得不好。可见考试某种程度上是喜欢烂书的。
评分##从宋以降几乎都是以贯穿古今的思路展开的。晚清至民国一段许多论题都是发明之论,将其放到一起,还原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或调整或彻底改变的情状,“贯穿古今”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在目前不断上新的各种文论史中,此书无论思路还是前沿成果的纳入都是有个性的,应能入学术史。
评分##写得好的不适合考试,适合考试的写得不好。可见考试某种程度上是喜欢烂书的。
评分##以“名词解释”贯通古今,探求中国传统、近代、现代文学理论的“会通适变”,愈到晚清民国,愈能发见老师的问题框架和个性之论。
评分##先秦部分 对水浒三国金瓶梅论述比较多 通俗/文言小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