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世界》記錄瞭楊瀟2010—2019十年間前往美國、埃及、肯尼亞、緬甸、德國等十多個國傢旅行、訪學、短居的足跡,是一個擁抱世界的青年去現場,探尋可能性(並且認識不可能性)的曆程。
2010—2019這十年,是中國人與中國護照真正擁抱世界的十年,迴過頭看,這更像是曆 史的一段特殊恩惠,幾乎不可避免地被鄉愁化地對待。作者帶領我們重新迴到一個又一個現場,讓今日的目光照進當時當刻的記錄,從時事、人文、曆史、地理等多個維度,探討瞭在一個轉型的世界裏,我們如何學會與過去相處、如何麵對曆史的內爆與偶然,如何探索與思考一個可能的世界。
##“我想努力,再努力,追上2019年”
评分 评分 评分试读本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翻完,春节在旅途中就开始搜埃及主人公的现状,感慨沧海桑田居然只要区区十年。这些十几年前的报道,无论语言、视角都丝毫没有过时(大量同期新闻稿件都没法看了),相反像琥珀一样保存了珍贵的时间切片。更惊讶的是作者在出行前到底要做多少案头准备,才能在现场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把复杂的历史政治背景捋出一个清晰的线索,带着读者迅速进入。这种问题意识和这种文体在当下中文媒体中已经基本消失了。
评分##一口气读完了。和同期的另一本旅行文学作品相比,好的不止一点点。有些章节略显单薄,作者也说明了原因,略显遗憾。
评分##最后一篇停留在2019年的爱尔兰,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先后抵达都柏林。看到他写利菲河时,下意识觉得下一站就是EPIC了,果不其然。看到自己去过的地方,曾经的记忆被一一唤醒,尤其是同为记者的视角,关注的细节,对作为“景深”的历史与政治的好奇与思考,都被他一一写出,一方面觉得胃口被满足,另一方面又内疚于自己的“懒惰”与不足。终章的意向为“船与墙”,这也是这本书的内核,我们都曾乘坐一艘希望之船妄图拥抱世界,却在那一年之后撞上了一堵坚硬的墙……
评分##没有出门的假期,每天九点多睡觉,六点多起床,读2-3个国家的游记。借由作者的视角与学识,随机抵达不同的时空,五天云游了十二个国家。唏嘘的是,其中大多内容也不过跟今天隔了短短几年,但整个世界好像都已经换了个模样。譬如几年前的缅甸人民才刚获得“Now, We're free”的喜悦,如今却又再洗落入镇压、控制和战争。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永远没人能给你彻底的解答,一定得自己亲身体会才行。
评分##不得不说,相较于重走,这一本是让人失望的。疑似若干往期文章的合集,最好的几篇是美国,之后的要不然有时效性的问题(作者在埃及部分显然已经意识到此),要不然就是不脱一般旅行文学的窠臼,散漫而无主题,难为编者为这一锅大杂烩取了个好书名。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