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新製度推翻舊製度,而是兩條現代化道路的殊死鬥爭!
屢獲大奬,瞭解光榮革命可以隻看這一本
————————————
【內容簡介】
18世紀至今,以麥考萊為代錶的曆史學傢大多用“非革命性的、不流血的、自上而下的”來形容1688年的英格蘭“光榮革命”。本書則希望推翻這一傳統觀點。
本書以“革命”為主軸,重新檢討瞭既有的革命理論,並將1688年革命置於歐洲乃至全球的背景下,對其發展、特徵和影響做齣全新的闡釋。作者的核心觀點是:1688年革命不僅是革命,而且是第一次現代革命;對立的雙方也不是新舊勢力的代錶,而是不同現代化道路的支持者。通過紮實的論證和充滿激情的筆觸,本書為讀者還原瞭這場革命的激蕩、混亂與血腥,以及它如何催生瞭現代世界。
————————————
【編輯推薦】
光榮革命不是新製度推翻舊製度,而是兩條現代化道路的殊死鬥爭!
絕對主義VS開放寬容,誰纔能讓英國再次強大?
國傢的進步和個體的自由,是否可以兩全?
在1688年,這是所有英國人都需要麵對的問題。他們的迴答仍在影響歐洲乃至世界的未來。
·
⭐️為“光榮革命”正本清源,重新定義“現代”與“革命”
本書作者史蒂夫·平卡斯大膽地指齣,所謂的“光榮革命”說將1688年的英國革命視為“不流血的、理智的、非革命性的特殊事件”,但這一觀點實際是18世紀以來歐洲政治生態的産物;1688年革命不僅是真正的革命,更是第一次現代革命。
為瞭證明這一觀點,本書係統梳理瞭“光榮革命”說的發展時間綫,將抽象的“學說”還原到具體語境中,並逐一祛魅;同時,本書以1688年革命為案例,重新定義並闡釋“革命”的關鍵要素,進而剖析現代世界如何從革命中誕生。作者指齣:隻有破除舊日的迷思,纔能接觸到1688年革命的真相;反過來,隻有真正理解1688年革命,纔能理解現代語境下的“革命”本身。
·
⭐️海量材料、紮實論證、全景再現1688年激蕩風雲
普利茲曆史奬獲奬者、哈佛大學教授伯納德·貝林在評論本書時提到,隻要是跟1688年革命有關係的文字資料,就沒有作者史蒂夫·平卡斯沒讀過的。憑藉著材料的廣度和分析的深度,作者以充分的案例和論證,為我們呈現瞭一幅1688年革命的全景式畫捲:它不是理智、保守的談判交涉,而是戰爭、暗殺,甚至屠殺;它不隻是少數人的政治鬥爭,更是席捲整個歐洲的混亂和暴力。國王、貴族、商人、教士、平民……每個英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自己的國傢和未來奔走。
在本書的開頭,作者直截瞭當地發問,既然這場革命激烈而危險,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投身其中?相信看完本書,讀者也會有自己的答案。
另外,本書收錄71張插圖,包括紀念牌、諷刺漫畫、撲剋牌插畫、宣傳海報等,直觀呈現革命前後的輿論戰和大眾心態。
·
⭐️斬獲多個奬項!英國史重磅作品精裝首版
本書獲得2010年獨立齣版商圖書奬曆史類銅奬、2010年古斯塔夫·拉尼斯國際圖書奬(麥剋米蘭中心頒發)、2010年莫裏斯·D.福科斯奬(美國曆史協會頒發),被選入2010年《威爾遜季刊》十大好書,並獲得2009年新英格蘭圖書節非虛構類榮譽提名。本書甫一齣版,便在《經濟學人》《紐約書評》等權威媒體上收獲好評。學者普遍認為,後來人想研究1688年革命,無法繞開此書。
這是本書在簡體中文世界首次齣版,由知名設計師陳威伸操刀裝幀,書口三麵鎦金,再現厚重質感。
————————————
【專傢推薦】
·
平卡斯先生對英國革命真實情況的有力論述,摧毀瞭那些流行瞭超過二百年的安慰性觀點……它為讀者留下瞭更加激動人心的東西:對這個現代而自由的國傢起源的新理解。
——《經濟學人》
·
這是近年來齣現的最富野心的曆史著作之一——它徹底地重新解釋瞭曆史事件,不僅僅是為瞭更新或修改既有的觀點,而是為瞭最終推翻它們。這本書是學術界的奇跡。
——《國傢》
·
一部重要、新穎且富有想象力的學術著作……它將重構現代英國的起源,以及1688年革命的曆史。
——伯納德·貝林,《紐約書評》
·
本書的宏偉抱負及其全麵的主張將確保它在未來幾年內受到光榮革命研究者的重視……它會成為一係列與曆史相關爭論的開篇,並將以嶄新的角度闡明1688年的曆史。
——保羅·莫諾德,《教會曆史期刊》
·
為關於該時段的學術研究做齣瞭重大貢獻……平卡斯在研究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以生動的寫作呈現他的分析……平卡斯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亮點,他將經濟和政治理論與看似輕鬆寫意、可讀性強的寫作融為一體……最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他對17世紀晚期英格蘭曆史事件的分析,將徹底改變我們對這一時期的理解。
——斯科特·亨德裏剋斯,《加拿大曆史研究期刊》
·
我們都知道1688年是英國曆史的一個裏程碑;現在,多虧瞭史蒂夫·平卡斯,《1688》將成為與1688年相關研究的裏程碑。在平卡斯的筆下,這段曾經被視作‘友好貴族之間相互妥協’的曆史,被重新詮釋成一場混亂而全麵的危機,即“第一次現代革命”。引人深省、博學而易讀,《1688》是任何對17世紀歐洲及其殖民地感興趣的人都必讀的書目。
——辛西婭·赫魯普,南加州大學
·
對一場激進革命的激進解釋。史蒂夫·平卡斯對17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重要史事做齣瞭精彩的研究,對既有研究中“光榮革命不過是英國一貫的共識政治、實用主義和常識的又一例證”的舒適區提齣瞭極大挑戰。《1688》重現瞭光榮革命的革命性質和深遠影響,以及其時在外交政策、政治經濟、宗教和現代國傢性質方麵的廣泛而互相關聯的衝突。
——約翰·布魯爾,加州理工學院
·
一部宏大、有充足文獻支撐,且筆法精彩的著作,探討瞭第一場徹底的現代革命是如何在數年間剋服重重障礙取得成功的。這場革命血腥但獲得瞭廣泛的民眾支持,而不是像人們普遍以為的那樣,僅僅是一場少有生命損失的宮廷政變。與既有研究相比,通過對更長時段的考察,以及對社會更多方麵的關注,作者令人信服地展現齣,到瞭17世紀80年代,英格蘭已經轉型為商業社會,且爭奪新財富的競爭已經開始——這是詹姆斯二世的專製主義現代化願景,和其對手那更寬容、更自由的願景之間的競爭。齣現瞭第一個現代國傢,擁有獨立的金融機構和對於民族與公民(而非宗教)利益的強烈意識。威廉三世及其支持者的勝利,是對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三國在歐洲和世界地位的重新排列。平卡斯緻力於激進的論證,他推翻瞭許多公認的觀點,而他對革命的定義本身亦令人耳目一新。這些都使這本書讀起來令人興奮。在未來的許多年裏,它都將引起人們對於17世紀晚期的強烈興趣。對任何人而言,隻要有興趣瞭解現代自由社會及其起源,以及它為何值得捍衛,那麼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奈傑爾·史密斯,普林斯頓大學
##辉格派历史学家在1848年欧洲动荡的年代打造了一个延续至今的历史阐释,1688年是一场温和的保守革命,是新教人士针对天主教复辟而完成的一次和平的政权交接,顺便开启了英国的现代政体。历史不会变,但历史阐释会变。海量新档案、政治学对革命的新思考、国际视野进入历史研究,带来新的严谨审视。平卡斯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国际视野。詹姆斯二世接手的是一个稳定富庶的温和君主制国家,却想要用表弟路易十四的绝对主义和撇弃教皇的法国版天主教彻底改造英国,果断实践三年之后成功地引起了国教、辉格派、非国教派、贵族们的联合讨伐。后者在混乱中慢慢设计出一条以制造业代替农业、宪政君主制代替绝对主义、宗教宽容代替国教的“英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迥异于法俄普奥乃至君主制强化的荷丹瑞等国,与欧陆主流模式决裂。精彩,读书当读大砖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两条英国式现代化的殊死搏斗,1688之前,英国已经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一句话,回不去了,谁想专制都不行,哪怕是为了现代化也不行。
评分两条英国式现代化的殊死搏斗,1688之前,英国已经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一句话,回不去了,谁想专制都不行,哪怕是为了现代化也不行。
评分##终于见到了它的中文译作 纪念当年我读过的第一本学术专著
评分##自麦考莱于1849年那本开风气之先的著作以来,英国史学界一直力主英国在历史上从没有经历过暴力或激进的革命,这与欧洲大陆非常不同。经典说法是,英国政治社会发展向来是渐变的而非激变的,1688年到1689年发生的事情是拨乱反正,恢复原貌。然而革命者们也是有新思想的人,当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伴随着相当规模的暴力事件和社会动荡。将詹姆士二世视为早期的自由派,而将革命者视为反动派,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们都想让英国政权和社会现代化。因此1688年到1689年的革命是两股势力之间的斗争,光荣革命是第一场现代革命,这场革命具备了现代革命所具备的一切要素。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的政治,也深刻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经济。詹姆斯二世捍卫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主义及其君主制度,他推行的、捍卫的是法国式的绝对主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