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角是初平三年(192年)之前的曹操和董卓,主題是“篡權者的真麵目”,講的是曹操和董卓這兩個將天子、朝廷玩弄於股掌間的漢末權臣,麵對漢末亂世的不同選擇,以及大轉摺時代背景下,何進、王允、袁紹、袁術等豪傑之士的復雜麵相。
董卓進京,廢少帝立獻帝,將朝廷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試圖解決漢王朝的統治危機。但董卓弄權導緻社會動蕩不安,漢王朝進入群雄割據、軍閥混戰時期。曹操乘勢而起,藉討董戰爭在軍中和民間樹立瞭威望。此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將自己塑造成“朝廷守護者”的形象,隱藏瞭篡權者的真麵目,漢室名存實亡。
漢末亂世,不僅有毫無底綫、兩麵三刀的投機者左右逢源,更有自詡忠於漢室、順應天命的士大夫在擾亂朝綱。他們的忠奸賢愚,全都隱藏在史書的字縫裏。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史书,如果简单划分的话,以乾隆朝钦定的二十四史为正史,但《三国志》和《后汉书》有偏信曹魏官史材料的情况。由于源头信息被篡改,一群重要人物被抹去了行动细节,无论是宋朝的司马光,亦或是今天的读史者,想要通过史书还原真相都有巨大的困难。 刘三解在《汉末之变》中,一是借助其他材料破局,例如用蔡邕的《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来分析董卓击败站队袁绍的河内太守王匡的具体时间。二是梳理疑点,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如董卓迎奉汉少帝和陈留王一事,刘三解一共梳理出七处疑点,比如洛阳动乱,董卓难道就在城外光看看?为了解决这些谜团,刘三醒条分缕析,分别作出了七个回答。而在些这回答中,我们能触碰到一个冷酷的真相:其实当时满堂公卿,对皇帝的死活是不在乎的,大不了死了一个再换一个就行了。
评分 评分##颠覆认知,自成一家,可玩味
评分##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幅色彩浓烈的人物肖像,那《汉末之变》就像一张X光片,不追求好看,却能照出历史的骨骼与裂痕。对于看腻英雄传奇的读者来说,它或许不够“爽”,但更接近真相。它让我们明白,历史并非非黑即白,人物也并非单纯的善恶分明。曹操和董卓,在不同视角下有着复杂多面的形象。他们在汉末乱世中的抉择与行动,受时代背景、个人利益和政治局势等多种因素影响。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传统观念评判他们,而应从更客观、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那段历史。这部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汉末历史的窗口,让我们在探寻真相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评分##着重翻案,阴谋太过
评分##颠覆认知,自成一家,可玩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