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佛教與神祗信仰》內容簡介: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古代,日本尚未進入世界大多數國傢人們的眼界,中國史書《漢書》、《後漢書》、《三國誌》等史籍就予以記載,不特留下瞭珍貴的史料,而且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唯一的文字資料。其時,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國文明光耀世界,領袖東亞。古代日本舉國一緻,傾力學習中國,引進中國的文字、宗教及典章製度等,曾幾何時,便為一文明國傢,故謂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流並非過言。中世紀時日本仍舊關注中國,繼續吸取中國文明,並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卻很少學習、研究日本,及至江戶幕府,日本行閉關鎖國之策,中國和日本的交流幾至中斷。
韆餘年來,兩國的交流與相互研究的這種不均衡,固然與中國為東亞文明中心,而日本處於邊緣的位置有關,但也和兩國朝代更迭,對外政策變化頻繁不無關係,此可為前車之鑒。
19世紀以降,西力東漸,近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傳到亞洲,日本得風氣之先,仿效西方,斷行明治維新,一舉成為東亞最初的近代化國傢。同時吸收西方近代文明,參以本土文化,成就瞭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日本文化。
##主要观点比较牵强
评分##同样是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影响了阅读,相关的知识大都来自于漫画(《孔雀王》《宗像教授异考录》等),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日本有过神道和佛教融合,一直以为他们都是各玩儿各的。作者的分析有些地方显得单薄或者牵强。
评分##资料
评分在作者看来,日本的神佛习合史,是中央与地方豪族之间对权力和民间舆论进行争夺的历史。佛教的传布与地方私权力的扩张同步,两者同时在室町幕府时达到顶峰。律令制中央通过神祇官对民间信仰的控制 和它征税的合理性依据(祝圣的“初穗”)均被佛教的传入打破。奈良时代,神社旁边开始建有神宫寺,地方豪族的私有制观念觉醒,屡有把土地捐入寺院以逃避租税的事例,庙产成为私产的庇护所,在豪族的鼓动和杜撰下,地方神灵脱离神身,归入佛门,班田制崩溃,中央被迫允许土地买卖,行负名制,按所有权征土地税。大乘佛教主张苦修的只限于出家人,在家俗人只要供养僧侣即可赎罪获救,因此获得豪族支持。到平安前期,日本寺院大多数被杂密的大乘佛教所覆盖。镰仓到室町时代,各地神灵通过本地垂迹成为各种菩萨的化身,对自身的神话也进行了佛教化的重新诠释。
评分##主要观点比较牵强
评分##看完了,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是我每日的地铁读物。非常实诚地解释了神道教这个傲娇的基层信仰与佛教斗智斗勇的发展历史。最有用的是结语,终于让我搞清了小乘、大乘、密教、杂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基础读物,但是面向还是太窄,比较偏经济史方向,不够有趣咯~
评分##看完了,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是我每日的地铁读物。非常实诚地解释了神道教这个傲娇的基层信仰与佛教斗智斗勇的发展历史。最有用的是结语,终于让我搞清了小乘、大乘、密教、杂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基础读物,但是面向还是太窄,比较偏经济史方向,不够有趣咯~
评分##神佛结合开启了以后日本灵活吸收外来思想的平衡思考模式。附章《异文化体验中的发现》价值不亚于本书。
评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圣诞节的要读这么一本书。不过可读性不是很强,可能是对阅读者的要求比较高吧,所以对我这种连初学者都算不上的路人,读着就觉得很没有逻辑,更不要说有趣了,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收获。跟预期中的内容不太一样,一直以为是偏向神道或佛教故事的,没想到是偏向世俗的统治以及人为影响的结合,附章比正文有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