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佛教與神祗信仰》內容簡介: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古代,日本尚未進入世界大多數國傢人們的眼界,中國史書《漢書》、《後漢書》、《三國誌》等史籍就予以記載,不特留下瞭珍貴的史料,而且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唯一的文字資料。其時,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國文明光耀世界,領袖東亞。古代日本舉國一緻,傾力學習中國,引進中國的文字、宗教及典章製度等,曾幾何時,便為一文明國傢,故謂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流並非過言。中世紀時日本仍舊關注中國,繼續吸取中國文明,並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而中國卻很少學習、研究日本,及至江戶幕府,日本行閉關鎖國之策,中國和日本的交流幾至中斷。
韆餘年來,兩國的交流與相互研究的這種不均衡,固然與中國為東亞文明中心,而日本處於邊緣的位置有關,但也和兩國朝代更迭,對外政策變化頻繁不無關係,此可為前車之鑒。
19世紀以降,西力東漸,近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傳到亞洲,日本得風氣之先,仿效西方,斷行明治維新,一舉成為東亞最初的近代化國傢。同時吸收西方近代文明,參以本土文化,成就瞭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日本文化。
##主要观点比较牵强
评分##译者序基本把整本书概述完了
评分##(短评有人说可读性不强,我倒觉得与其他文化史方面的书比起来这本的可读性非常强。) 之前在读加藤周一的《序说》时,看到神佛思想的部分就头昏脑胀不知所云,这本《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不搬弄术语,清晰明了,读来能对佛教在日本的发生发展有很明确的认识。现代日本看起来并不像是同西方那样统摄在宗教氛围中的国家,神道与佛教思想在漫长的融合发展中早已渗入文明的肌理血液,被日常化了。不得不感叹日本民族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方式是极独特的。抵制文化侵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入口,一种是敞开怀抱接纳,并把它在无形之中化为己用,日本选择了后者,并且这种选择所表现出的民族性并不是从明治维新才突然表露,而是自古就已显示出来。当然,宗教流变过程还有更深的复杂性所在,作者能将其梳理清楚,并站在文化比较的视野来看,也极为可贵。
评分##把宗教信仰变迁与社会结构变化结合起来,着重写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附章里也谈及了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分##于是日本的“神道”就被简化成了基础信仰(日本本土朴素的“八百万神众”)+外来信仰(佛教),而且后来神众们都纷纷托梦要求皈依我佛……
评分##看完了,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是我每日的地铁读物。非常实诚地解释了神道教这个傲娇的基层信仰与佛教斗智斗勇的发展历史。最有用的是结语,终于让我搞清了小乘、大乘、密教、杂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友好的基础读物,但是面向还是太窄,比较偏经济史方向,不够有趣咯~
评分##同样是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影响了阅读,相关的知识大都来自于漫画(《孔雀王》《宗像教授异考录》等),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日本有过神道和佛教融合,一直以为他们都是各玩儿各的。作者的分析有些地方显得单薄或者牵强。
评分##三国杀下次再出“一将成名”,就把岛国女巫卑弥呼也收了吧。
评分##资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