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獻字義通釋

敦煌文獻字義通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良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172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56886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厦门大学南强丛书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3
字数:1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敦煌文獻字義通釋:廈門大學南強叢書》也是沿著雲徒師《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的體例,以整個敦煌文獻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一些詞語和俗字訛字等作瞭梳理、考證。為圖既注意收集敦煌文獻本身的材料,同時又盡可能選一些同時代的其它文獻語料為佐證,有的稍作歷時考源。內容大緻包括三個方麵:一是釋言語,這些詞語有是民間口語詞,或字麵普通,但語義晦澀;二是釋俗字、訛字,盡可能終結一些帶規律的現象;三是釋文化詞語,徒佛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等不同參照係統,來理解詞語的真正含義。這些都是平日閱讀敦煌文獻隨手記下的劄記,取名《敦煌文獻字義通釋》,也是鬥(月詹)附先師的驥尾,自惟讀書不多,學識淺陋,見解愚庸,輿先師相比,差距可謂十萬八韆裏,難可企及。這也是每每懈怠之際驅策自己不斷學習的動力。雲徒師常以學問乃天下之公器教誨弟子,《敦煌文獻字義通釋:廈門大學南強叢書》中或對先哲時賢的成說存疑商榷,目的是想共同探討,以求其是,非敢以一得之見自矜。

作者簡介

曾良,男,江西贛縣人。1964年7月生。1986年江西大學中文係本科畢業,同年考上該校中文係漢語史碩士研究生,1989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94年考入杭州大學(今浙江大學)就讀漢語史博士研究生,師從蔣禮鴻、祝鴻熹先生,1997年獲博士學位,同年8月開始任教於廈門大學中文係。2000年晉升為副教授,為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同時,為廈門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主要從事漢語史、語源學、佛教文獻、漢語俗字學、訓詁學和敦煌學研究,在《中國語文》、《古漢語研究》、《文獻》、《語言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語言科學》等學術刊物發錶論文六十餘篇,學術專著有《敦煌文獻字義通釋》(2001)《校讀研究》(2003)等5部。

目錄

總序
前言
A
阿郎
阿朵、骨卓、阿卓


B
拔麈、撫麈

白疏、白書
半刺
般次
(食孚)俞

報盡、大報
北鬥雲
*者
*

彼彼
遍計
便
抃胤
博勢修生
不問

C
慚謝
參羅
産難
長夜
長慶


廚田
次次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主要引用和參考書目
後記

精彩書摘

文牽
“文牽”是“交牽”之訛,“交牽”指交錯牽引。斯2073《廬山遠公話》:“化生者:比入寺中聽法,得一句妙法,分彆得無量無邊,宣義文牽教化,而(如)恒河沙等。”(第三冊,271頁)“文”當是“交”之訛,“交”是交互在一起,與“牽”字義近,故“交牽”連文,或又作“牽交”。斯2073《廬山逮公話》:“道安答曰:‘黑風義者,是眾生無明之風。眾生從無量劫來,彼(被)此風搖動不定。將此風分為八般,引義颱(牽》交,卒說不盡。”(第三冊,274頁)“交”字原捲作“友”,《變文集》錄為“友”,《校注》錄為“支”。據文義當是“牽交”,“颱”是“牽”之訛,與上文“交牽”同義。《齋民要術·園籬》:“交柯錯葉,特似房籠。”“牽交”就是牽引交錯。佛教有說一句經義而闡發開去,交牽引說的習慣,如053《妙法蓮華經》捲第六:“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遠逢背。”(第三冊,111頁)一句一偈,要說上一月、四月,乃至一年,顯然是“宣義交牽教化”,纔說得那麼畏。《大正藏》第三冊《大方便佛報恩經》捲六《優波離品》:“問曰:二十年中所說法句,可由可說?答曰:佛善巧方便,於一句法中演無量法,能以無量法為一句義。”
物異
“物異”即珍異之物。俄156《四分比丘尼戒本》:“若比丘尼所為施物異,自求為僧,迴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尼,檀越所施為物異,迴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若比丘尼,檀越所為施物異,自求為僧,迴作餘用者,尼薩者波逸提。”又同上:“若比丘尼知檀越所為僧施異,迴作餘用者,尼薩耆波逸提。”(第四冊,63頁)“異”也是指物異。
寤寐
“寤寐”有思念義。斯1438書狀:“具申牙帳,冀錶忠貞。披豁未從,空勞寤寐,珍重珍重。”“寤寐”指思念,是歇後語。《詩經》:“寤寐思服”,故用“寤寐”的字麵錶達“思服”的意思。《文選》任防《王文憲集序》:“寤寐風雲,實資人傑。”李善注:“《毛詩》曰:寤寐思服。毛萇曰:服,思之也。”“寤寐風雲”即思念英雄豪傑,用“寤寐思服”句作歇後語。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大部分章节是围绕敦煌文献展开讨论的,有综合研究也有个案分析,值得一读。

评分

本书也是沿着雲徒师《敦煌變文字义通释》的體例,以整个敦煌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一些词语和俗字讹字等作了梳理、考證。为图既注意收集敦煌文献本身的材料,同时又盡可能选一些同时代的其它文献语料为佐證,有的稍作歷时考源。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释言语,这些词语有是民间口语词,或字面普通,但语义晦澀;二是释俗字、讹字,盡可能终结一些带规律的现象;三是释文化词语,徒佛教文化和本土文化等不同参照系统,来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这些都是平日阅读敦煌文献随手记下的札记,取名《敦煌文献字义通释》,也是斗(月詹)附先师的骥尾,自惟读书不多,学识浅陋,见解愚庸,舆先师相比,差距可谓十万八千里,难可企及。这也是每每懈怠之际驱策自己不断学习的动力。雲徒师常以学问乃天下之公器教诲弟子,本书中或对先哲时贤的成说存疑商榷,目的是想共同探讨,以求其是,非敢以一得之见自矜。曾良,男,江西赣县人。1964年7月生。1986年江西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同年考上该校中文系汉语史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4年考入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就读汉语史博士研究生,师从蒋礼鸿、祝鸿熹先生,1997年获博士学位,同年8月开始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同时,为厦门大学佛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汉语史、语源学、佛教文献、汉语俗字学、训诂学和敦煌学研究,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文献》、《语言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语言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学术专著有《敦煌文献字义通释》(2001)《<敦煌歌辞总编>校读研究》(2003)等5部。

评分

王锳先生是大家,其这本《诗词曲语辞例释》内容很充实

评分

王锳先生是大家,其这本《诗词曲语辞例释》内容很充实

评分

大部分章节是围绕敦煌文献展开讨论的,有综合研究也有个案分析,值得一读。

评分

好书

评分

书印刷精美、墨香扑鼻

评分

大部分章节是围绕敦煌文献展开讨论的,有综合研究也有个案分析,值得一读。

评分

此书很见功力,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