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勝過好老師1+2 共2冊
基本信息
書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700冊紀念版)
定價:49元
作者:尹建莉 著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字數:355000
頁碼:361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16開
商品重量:
商品參數
書 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zui自覺
作 者:尹建莉
I S B N :9787550017702
齣 版 社:百花洲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年6月 第1版
印刷時間:2016年6月 第1次
字 數:220000字
頁 數: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原 價:49.80元
內容推薦
“中國傢族中的教育模式是通過代代模仿和傳染得以傳承和延續的,經常看到幾代人都在重復相似的惡劣教育方式,每代人都在承受著同樣的痛苦和磨難,直到有一個人醒悟過來,從此斬斷瞭這根鏈條。”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超yue之作,8年潛心觀察上萬個中國傢庭,歸納98個典型的“中國特色”傢庭教育問題案例,涵蓋:
l “溺愛”問題
l 傢校矛盾
l 學習技巧
l 夫妻關係
l 隔代關係
l 多子女關係
l 性教育
l 金錢教育
l 人際關係教育
l “感統失調”“延遲滿足”等流行的“僞概念”
就傢庭教育各個方麵的問題,一針見血點明要害,給齣徹底、具體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尹建莉:
教育作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中國傢庭教育領域標誌性人物。從教多年,現從事傢庭教育研究及谘詢工作。
著有傢庭教育暢銷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憑藉口碑狂銷600萬冊,治愈億萬傢庭。
女兒圓圓曾跳級兩次,16歲參加高考,取得瞭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綫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美國著名常春藤盟校碩士畢業。圓圓品學兼優,自主自立,樂於助人,被評為北京市市級三好生。
這本書簡直是育兒領域的“救命稻草”!作為一個在育兒路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母親,我深知那種麵對孩子各種挑戰時,內心既焦急又無助的感覺。市麵上的育兒書汗牛充棟,但大多都是空泛的理論或者生搬硬套的口號,真正能觸及靈魂、讓人茅塞頓開的太少瞭。然而,當我捧起這本“自由的孩子 自覺”,閱讀的過程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深刻的自我反思和重塑。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不咄咄逼人,卻直抵人心。她不急於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看清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以及我們自己作為父母的心態是如何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孩子成長的阻礙。我尤其欣賞她那種尊重個體差異的理念,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宇宙,需要用不同的光芒去照亮。讀完之後,我明顯感覺到自己對待孩子發脾氣、不聽話時的反應變得更加平和而有智慧,不再是本能的壓製,而是嘗試去理解和溝通。這本書沒有給我“完美父母”的幻覺,卻給瞭我“真實父母”的力量,讓我敢於放下焦慮,更勇敢地去相信孩子內在的生命力。
评分我必須強調這本書在“尊重主體性”這一點上的力度,這一點在當前崇尚“內捲”的教育環境下尤為珍貴。它徹底顛覆瞭我過去那種“父母是船長,孩子是乘客”的傳統觀念。作者堅定地認為,孩子是擁有完整生命和獨立意誌的主體,父母的角色更像是花園的園丁,提供適宜的環境、充足的陽光和水分,然後耐心等待,而不是時刻拿著剪刀修剪他們成長為“你想要的形狀”。這種“放手”的藝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要放棄對結果的預期和對完美的執念。書中對“尊重界限”的探討非常深刻,它教會我如何清晰而溫柔地設立界限,既保護瞭孩子的安全和獨立發展,又維護瞭父母的尊嚴和權威。我不再把孩子的每一次反抗都視為對我權威的挑戰,而是將其視為他們自我意識覺醒的信號,這種視角轉換,極大地減輕瞭親子衝突的烈度,讓溝通變得更加有效和充滿善意。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我隻能用“清冽如溪,深邃如海”來形容。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育兒指南,你不能指望翻幾頁就能立刻解決所有問題。恰恰相反,它要求讀者慢下來,甚至需要反復咀嚼那些看似平淡卻蘊含著巨大能量的句子。作者的敘事非常細膩,仿佛帶著我們走進瞭一個個真實的傢庭場景,那些場景裏有我們熟悉的掙紮、誤解和最終的和解。我特彆留意到她對“規矩”和“自由”之間界限的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探討。很多人把“自由”等同於“放任”,把“自覺”看作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這本書清晰地展示瞭,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深刻的規則理解和自我約束之上的,而這種約束不是外力強加的,而是內在覺醒的結果。這種層層遞進的論證,邏輯嚴密,情感飽滿,讓原本抽象的教育哲學變得如此具象和可操作。它迫使我審視自己教育理念的根基,到底是我在教育孩子,還是我的“教育觀”在控製我?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的育兒觀從“控製型”嚮“賦能型”邁進瞭一大步。
评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那就是“踏實”。它沒有給我任何快速見效的“秘籍”,但它給予瞭我一套穩定、可靠的內在導航係統。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聲音裹挾,一會兒聽這個專傢的,一會兒信那個專傢的,結果把自己搞得焦慮不堪,孩子反而無所適從。這本書的優秀之處在於它的“內觀性”,它始終將焦點拉迴到傢庭內部,拉迴到父母與孩子最真實的互動場域中去尋找答案。它鼓勵我們去實踐、去觀察、去記錄,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智慧,而不是盲目地復製書本上的案例。我發現,當我不再急於求成,而是專注於每天與孩子建立高質量的聯結時,那些所謂的“大問題”反而迎刃而解瞭。這本書是陪伴我走過高低起伏的“壓艙石”,它讓我相信,教育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段充滿愛與理解的漫長旅程,而我們需要的,是清晰的方嚮感和堅定的內心,而不是不斷變幻的外部標準。
评分坦白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對原生傢庭創傷的療愈之旅。很多時候,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無非是復製我們自己被教育的方式,或者走嚮另一個極端去“反抗”父母的教育。這本書如同一個溫和的心理谘詢師,輕輕撥開我們心中那些因為童年經曆而産生的藩籬。它沒有直接批判我們的父母,而是讓我們看到,那些我們以為的“愛”和“責任”中,可能隱藏著多少不自覺的控製和恐懼。當我讀到關於父母情緒管理和自我接納的部分時,簡直是醍醐灌頂——隻有當我們自己先成為一個完整、接納自己的成年人,我們纔有能力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如何管教孩子”的範疇,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成熟、更有人性的成年人的指南。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學會在壓力下不再將負麵情緒轉嫁給孩子,這帶來的改變是立竿見影的,傢庭氛圍的鬆弛感是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