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柏拉圖《美諾》疏證 [A Commentary on Plato's Meno]

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柏拉圖《美諾》疏證 [A Commentary on Plato's Meno]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剋萊因(Jacob Klein) 著,劉小楓,甘陽 編,郭振華 譯
圖書標籤:
  • 哲學
  • 古希臘哲學
  • 柏拉圖
  • 《美諾篇》
  • 注釋
  • 西方哲學史
  • 古典哲學
  • 倫理學
  • 知識論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60460
版次:1
商品编码:1088121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夏文丛:西方经典与解释书系
外文名称:A Commentary on Plato's Meno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1
字数:2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編輯推薦

》:“盛世必修典”——或者說,太平盛世得乘機抓緊時日修典。對於現代之後的中國學術來說,修典的曆史使命當不僅是續修中國古代典籍,同時得編修西方古典經籍。“柏拉圖注疏集”將提供足本漢譯柏拉圖全集(36種+托名作品7種),篇目結構從忒拉緒洛斯的古本“九捲集”,亦收義疏性專著或文集,共含三個部分:1.注疏體漢譯柏拉圖全集。2.曆代柏拉圖注疏選刊。3.柏拉圖今解。

內容簡介

柏拉圖對話中有多篇探討具體德性,隻有《美諾》探討德性本身,更有可能引發我們對德性整體及其各個部分的反思,而剋萊因的《西方傳統·經典與解釋:柏拉圖疏證》為我們提供瞭著手閱讀時所必需的一切。
旌特勞斯對老朋友剋萊因的調侃提醒我們,與剋萊因共讀柏拉圖的讀者有機會也有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喜劇天分。對於哲學與生活(尤其政治生活)的關係,剋萊因有一種嚴肅得近乎悲劇的理解。而施特勞斯到老還不忘重新把嚴肅的老友在眾位年輕人麵前拖入喜劇情景中——一如阿裏斯托芬曾經把嚴肅而年輕的蘇格拉底搬上喜劇舞颱,帶給觀眾中的蘇格拉底進一步認識自身的機會,第二次起航。

目錄

中譯本說明/郭振華
前記/剋萊因
導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一部分 無知
第一章
第一節 標題
第二節 70a1-4
第三節 70a5-71d8
第四節 71e1-72a5
第五節 72a6-73a5
第六節 73a6-c5

第二章
第一節 73c6-74b3
第二節 74b3-75c8
第三節 75c8-76a8
第四節 76a9-77a2

第三章
第一節 77a3-b5
第二節 77b6-78b2
第三節 78b3-79a2
第四節 79a3-e4
第五節

第四章
第一節 79e5-81b3
第二節 81b3-82b8
第三節
第四節 82b9-85b7
第五節

第五章 題外話:迴憶與記憶
第一節 亞裏士多德關於記憶與迴憶的論述
第二節 影像的含義
第三節 影像的理智外延
第四節 《斐多》中的迴憶、影像與理智
第五節 《斐德若》《斐勒布》《會飲》中的迴憶與記憶
第六節 其他對話中對迴憶說的發展,尤其《泰阿泰德》
第七節

第六章
第一節 82e4-13,84a3-d2
第二節 85b8-d8
第三節 85d9-86b6
第四節 86b6-d2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章
第一節 《王製》中關於立體的技藝
第二節 《蒂邁歐》中的“立體性”問題
第三節

第二部分 意見
第八章
第一節 86d3-87d1
第二節 87d2-89a5
第三節
第四節 89a5-c5
第五節 89e5-e9

第九章
第一節 89e9-90b4
第二節 90b4-96d4
第三節

第十章
第一節 96d5-97c11
第二節 97c11-98b6
第三節 98b7-000e2

精彩書摘

我們注意到,更重要的仍然是這段簡短卻不非常精確的交談的結果:從字麵含義上看,美諾接受蘇格拉底的“補充”,意味著美諾否定[80]自己的說法。導緻德性的,不是得到美諾所列舉的好東西的能力,而是蘇格拉底標為“德性的各個部分”的東西,以及通常歸於、分配給好人、有德之人的東西。
然而,蘇格拉底主要關注的,不是這一否定。如果是那樣,對美諾定義人的德性的第二次嘗試的反駁,此時此地就可以終止。然而,蘇格拉底繼續論證。為什麼?
我們也許會推測,此時,蘇格拉底認為,美諾明顯的前後矛盾體現著某種基本的——如果說通常隱藏著的話——模糊性,這種模糊性見於有關德性的、通常為人接受的那些觀點。這種模糊性現在看起來正是蘇格拉底的主要靶子。該推測既支持我們之前所獲得的印象,也為該印象所支持:美諾的說法隻是在附和通常所以為、所說、所宣告的東西,美諾的記憶是對廣為接受的觀點的忠實記錄、翻版,稍加刺激,美諾就能將其復製。因此,蘇格拉底繼續與美諾一起論證,也許意味著在這一方麵著手論證:在人的德性問題上習慣上通常被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
該論證的杠杆得到瞭精心的建造和準備。
……

前言/序言






柏拉圖《美諾》:一場關於德性與知識的永恒追尋 在西方思想的長河中,若要追溯哲學探索的源頭,柏拉圖的對話錄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辰。而在這些璀璨的星光中,《美諾》以其獨特的魅力,邀請我們一同走進一場關於德性(aretē)究竟為何,以及我們如何獲得和認識德性的深刻討論。這部對話錄不僅僅是對一個抽象概念的哲學辯駁,更是一次關於教育、記憶、靈魂不朽的史詩級探險,至今仍激勵著無數思想傢和學習者。 《美諾》對話的開端,我們被置於古希臘雅典的街頭,畫麵感十足。美諾,一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貴族,以其坦率和略帶挑釁的語氣,嚮他的導師蘇格拉底拋齣瞭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迴答的問題:“蘇格拉底,德性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瞬間激起瞭哲學思想的層層漣漪。美諾的提問,代錶瞭當時許多人對“好人”應具備何種特質的睏惑。他羅列瞭一些他認為與德性相關的例子,如勇士的勇敢、智者的智慧、婦女的貞潔等,然而,這些零散的例子並不能構成一個統一的“德性”概念。他渴望的,是一個能涵蓋所有這些“好品質”的普適性定義。 蘇格拉底,這位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智慧聞名於世的哲人,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他深知,真正的知識並非外在於人的灌輸,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覺醒。他引導美諾,通過一係列精妙的詰問(elenchus),揭示瞭美諾初步理解的局限性。這種方法,即蘇格拉底式的反詰,旨在通過指齣對方言論中的矛盾和不充分之處,促使對方重新審視自己的觀念,從而走嚮更深層次的思考。蘇格拉底並沒有羞辱美諾,而是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引導他認識到,僅僅列舉德性的不同錶現形式,並不能迴答“德性是什麼”這一根本問題。 對話的進程,逐漸將焦點從對德性具體錶現的探討,轉移到瞭對德性本質的追問。蘇格拉底通過類比,譬如“顔色”、“形狀”等概念,說明真正的定義應該抓住事物的共同本質,而非僅僅描述其外在特徵。他指齣,如果所有德性都是“靈魂的某種東西”,那麼“靈魂”本身是什麼?又如何纔能說清“某種東西”?這使得美諾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他之前的理解是多麼膚淺。 在探討德性本質的過程中,蘇格拉底引入瞭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認識到我們自己並非全然不知?美諾認為,一個人若不知道某事,便無法去尋找它,即使找到瞭,也不知道自己找到的是否正確。這似乎是一個看似牢不可破的邏輯睏境,阻礙瞭對任何新知識的探求。 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蘇格拉底提齣瞭一個震撼人心的理論——迴憶說(anamnesis)。他援引女祭司狄奧提瑪的觀點,認為我們的靈魂在齣生之前,曾經存在於一個更純粹、更完滿的知識領域,見證瞭萬物的真實形態。齣生之後,我們遺忘瞭這些知識,但它們並未真正消失,而是潛藏在我們的靈魂深處,等待著被喚醒。學習,因此不再是獲得新知識的過程,而是對已經存在於靈魂中的知識的迴憶。 為瞭證明這一理論,《美諾》中呈現瞭柏拉圖最著名的哲學實驗之一:蘇格拉底與一個毫無受過教育的奴隸男孩的對話。蘇格拉底通過幾何學圖形,引導男孩自己說齣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推論,即如何將一個正方形的麵積加倍。令人驚嘆的是,這個男孩在蘇格拉底的引導下,竟然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一步步推導齣正確的答案,盡管他在過程中也犯過錯誤,並且蘇格拉底不斷地糾正和引導他。 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它錶明知識並非由蘇格拉底“傳授”給男孩,而是男孩自身潛藏的知識被喚醒。男孩在迴答過程中錶現齣的猶豫、錯誤以及最終的頓悟,正是迴憶過程的生動寫照。蘇格拉底通過對男孩的提問,激發瞭男孩靈魂深處的記憶,從而讓男孩自己“發現”瞭真理。這個實驗成為瞭證明迴憶說最有力的證據,也深刻地影響瞭後世關於知識來源的哲學思考。 在迴憶說的基礎上,蘇格拉底重新審視瞭德性與知識的關係。他提齣,如果德性是知識,那麼它就可以被教導,正如其他知識一樣。然而,他觀察到,雖然雅典有許多所謂的“智者”和教育者,但他們似乎並不能有效地將德性傳授給他們的兒子,許多人的兒子反而比他們更缺乏德性。這使得德性是否真正能夠被教導,以及它是否等同於我們通常理解的“知識”,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蘇格拉底進一步區分瞭兩種類型的知識:真正的知識(epistēmē)和正確的意見(orthē doxa)。真正的知識具有牢固的理性基礎,能夠經受住反詰和檢驗,並且可以被解釋和證明。而正確的意見,雖然能夠引導人們做齣正確的行為,但其基礎卻是不牢固的,容易受到懷疑和反駁的影響,就像在德爾斐的神廟中,許多人懷著敬意嚮神祇祈禱,但他們並不能解釋為何要這樣祈禱,他們的虔誠是基於一種未經審視的信念。 蘇格拉底認為,雖然德性或許不能完全等同於真正的知識,但它至少是一種“正確的意見”,並且這種正確的意見,在沒有理性解釋的情況下,如同無根之木,雖然能引導人行善,但其持久性和可靠性卻難以保證。因此,蘇格拉底推測,真正的德性,或許是一種“神聖的恩賜”,是那些擁有德性的人,在沒有明確知識的情況下,受到某種神意的引導而為之。盡管這種說法似乎將德性的獲得歸因於不可知的力量,但它也暗示瞭,真正的德性,應該建立在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之上,而這種理解,正是通過蘇格拉底式的反詰和迴憶來實現的。 《美諾》的結尾,並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被普遍接受的德性定義,或者一個清晰的德性獲得途徑。美諾在對話的最後,似乎仍然有些迷茫,甚至在對話的尾聲,當他決定離開時,其態度顯得有些急躁和迴避。然而,正是這種開放式的結局,使得《美諾》具有瞭永恒的價值。它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邀請讀者自己去思考,去追問。 這部對話錄,通過對“德性”這一核心概念的層層剖析,深刻地揭示瞭柏拉圖哲學中關於知識、教育、靈魂和真理的幾個關鍵命題。它挑戰我們去反思,我們所認為的“知道”,究竟是真的理解,還是僅僅停留在錶麵?我們如何纔能真正獲得智慧和品格?《美諾》不僅是對古代哲學思想的一次重要迴溯,更是對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個體關於自我認知、人生價值和學習意義的永恒追問。它教會我們,最重要的旅程,往往是嚮內進行的,是對我們自身靈魂深處那片廣袤未知世界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整體風格給我的第一印象是莊重且富有學術氣韻的,這暗示瞭其內容的嚴肅性。閱讀古代哲學文本,有時會因為其對話體的形式而顯得跳躍或晦澀難懂,尤其是對於初涉柏拉圖的讀者而言,很容易在邏輯的迂迴中迷失方嚮。因此,我期待的恰恰是那種“慢工齣細活”的解讀,能夠一步步引導讀者跟上蘇格拉底的節奏,而不是急於拋齣結論。我特彆希望作者能夠關注對話中那些看似不經意卻極具啓發性的細節——比如蘇格拉底如何巧妙地利用奴隸的迴答來演示“迴憶”的可能性,這其中蘊含的教育哲學和方法論值得被詳細剖析。這本書不應該是一本快速通讀的入門讀物,而應該是一部需要伴隨著批判性思考反復研磨的深度文本。隻有通過對這些微妙之處的細緻梳理,纔能真正理解柏拉圖構建其知識論體係的精巧布局。

评分

這本書的譯名和副標題組閤在一起,立刻吸引瞭那些對古希臘哲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光是“柏拉圖《美諾》”這幾個字,就足以讓人聯想到探求知識本質、真理與德性的那場永恒對話。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本解讀,不僅僅是對對話內容的錶麵梳理,更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將柏拉圖的思辨與後世的哲學流派進行對話。閱讀《美諾》時,那種從睏惑到豁然開朗的體驗,常常需要一個精到的嚮導來指引。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這種嚮導——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洞察力的分析,能將美諾提齣的“教導是否即是迴憶”這一核心難題,放在整個柏拉圖思想體係中進行審視,並且能夠清晰地勾勒齣柏拉圖對“知識的定義”所做的艱難嘗試。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展示齣《美諾》在柏拉圖早期和中期思想過渡中的關鍵地位,那就太棒瞭。我特彆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處理美諾悖論——即如何提問我們不知道的事物?這種邏輯上的精妙之處,必須要有足夠細膩的筆觸纔能捕捉到位。

评分

從一個側重於“疏證”的角度來看,我最看重的是這部著作的嚴謹性和可操作性。哲學經典的學習往往受限於語境的隔閡,古代的用詞和概念,在現代語境下很容易産生歧義。因此,一部優秀的疏證本,必須在關鍵的希臘詞匯(如 episteme 和 doxa 的區彆)上做齣明確的界定和追溯。我希望看到作者不僅僅是給齣中文的對等詞,而是能深入探討這些詞匯在柏拉圖時代特定的語義場域中的確切指涉。此外,清晰的結構和詳盡的索引也是衡量一部學術著作是否“有用”的重要標準。如果這本書在結構上能夠巧妙地將文本翻譯與深入的注釋交織在一起,使得閱讀體驗既連貫又可隨時查證,那它無疑將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參考書。我希望能感覺到作者投入瞭巨大的精力去“校勘”和“論證”,而不是簡單地重復已有的觀點。這種對文本細節的執著,纔是真正體現“疏證”價值的地方。

评分

對於任何一本關於“西方傳統”的論著,其視野的廣度往往決定瞭其解釋的深度。如果這本書僅僅局限在對《美諾》文本自身的咬文嚼字,那它或許隻是一本優秀的注釋集,但稱不上“經典與解釋”。我期待看到作者能夠將《美諾》置於更宏大的哲學譜係中進行考察——它如何迴應瞭前蘇格拉底的知識論挑戰?它又如何為亞裏士多德的經驗主義思想埋下瞭伏筆?更重要的是,在現代語境下,柏拉圖在《美諾》中關於“德性是否可以教授”的討論,對於我們今天麵臨的教育危機和倫理睏境,究竟還能提供何種啓發?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拓寬我的思考邊界,讓我看到這部兩韆多年前的對話,在當代思想領域依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批判的銳度。它應該是一座橋梁,連接著古代的智慧與我們當下的睏惑。

评分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關注的是它的“經典與解釋”這一維度。西方傳統之所以為“傳統”,正在於其曆久彌新的解釋空間。麵對像《美諾》這樣被汗牛充棟地解讀過的文本,一位嚴肅的學者必須拿齣足以令人信服的獨特視角。我期望看到作者超越瞭傳統上對“迴憶說”的簡單闡釋,而是能挖掘齣對話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倫理學意涵,或者說,柏拉圖是如何藉由蘇格拉底的“助産術”,揭示齣知識獲取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我的好奇心在於,作者會如何平衡對文本的忠實還原與現代哲學的參照係。例如,如果能看到作者將《美諾》中對“善的知識”的探討與後來的《理想國》中的“洞穴比喻”進行某種對照性的闡釋,那就更顯齣其學術的深度。這不僅僅是翻譯或注釋的工作,更是一次重構經典意義的智力冒險。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紮實的、可供反復咀嚼的文本基礎,讓讀者在每一次重讀《美諾》時,都能發現新的層次。

评分

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变得温文尔雅,具有浓厚

评分

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评分

对于古典学,读些西方经典的疏解,比自己一味瞎摸胡撞要好得多。购买这套书,也就为更好理解西方文化,如果还有比的奢望的话。那就是回过头来促进对自家文化传统的理解。

评分

体的血管流动,使你感到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

评分

作者克莱因是美国学界柏拉图研究的重量级人物,虽然有着与施特劳斯想近的思想倾向,但相比起来还是要平正一些。这本书可以说还不错。柏拉图对话中有多篇探讨具体德性,只有《美诺》探讨德性本身,更有可能引发我们对德性整体及其各个部分的反思,而克莱因的《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柏拉图疏证》为我们提供了着手阅读时所必需的一切。

评分

作品呈现在我面前。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

评分

就是力量。” 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会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

评分

柏拉图著作的疏证,好书,好好研究研究

评分

答礼,颇有风度。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的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