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盡袁世凱傢族和中國社會的百年滄桑,展讀袁氏一脈四代人的麯摺往事與珍藏影像!
★ 袁世凱孫女暨袁氏五姊妹寄語讀者——袁傢英(1923- )+ 袁傢苮(1926- )+袁傢蕖(1930- )+ 袁傢菽(1932- )+ 袁傢芯(1934- ) :“祖父袁世凱,我們五姊妹都沒有見過,但是他帶給我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瞭,真是百年滄桑一言難盡。”
★ 傢族故事與曆史影像——179幅珍藏的老照片,清晰呈現袁氏一脈四代百年群像。
★ 亂世梟雄還原為“人”——傢族視角,講述袁世凱的傢庭生活,以及他所扮演的“人子”、“人夫”、“人父”的多重角色。
★ 傢庭背景是禍是福?——袁傢四代人的命運,在百年中國曆史的大潮中,隨波起伏。但因傢庭背景齣身,他們所經曆的波峰與波榖,變化的幅度比常人更大。他們同樣經曆瞭抗戰、“反右”、“文革”、改革開放……
★ 特殊傢族,不平淡的人生——袁世凱第五夫人楊氏這一支的後裔,有民族企業傢、教師、政協代錶,有建築師、神甫、畫傢、詩人、音樂傢,他們都以自己的努力續寫著傢族史中屬於自己的篇章。
第六章 袁剋桓長子袁傢宸和妻子王傢瑢(節選)
袁傢宸是袁剋桓和陳徵的長子,五夫人楊氏的長孫。袁傢宸是民國時期天津耀華中學的優秀生,又先後就讀於北平燕京大學和天津工商學院(又名津沽大學)。1947年,袁傢宸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瞭官費留學美國,在紐約大學研究院主修經濟學;1950年迴國,從天津實驗中學代課開始瞭終其一生的教書生涯。
袁傢宸的妻子王傢瑢是國民政府農商總長王迺斌的女兒。夫妻二人都是中學老師,同為民盟盟員。袁傢宸與王傢瑢生有四個兒女:兩個女兒袁弘淑和袁弘芬齣生於袁傢宸留學美國之前;兩個兒子袁弘宇和袁弘哲齣生於袁傢宸迴國之後。
長子長孫
袁剋桓是楊氏的長子,他與陳徵生的第一個孩子就是袁傢宸,陳徵也因此確立瞭在這個傢族中的地位。第一個孩子是男是女,對做兒媳的來說太重要瞭;另一方麵,袁傢宸降生,楊氏第一次做奶奶,那個高興勁兒也就不用提瞭。袁傢宸是長子長孫,所以從小得寵也是毫無疑問,特彆是得到瞭楊氏的寵愛,每次逢年過節的禮物都比其他孩子高級、昂貴,也引起瞭妹妹們的羨慕。楊氏故去的時候,袁傢宸已經十八歲,成年瞭。
清宮裏的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與袁剋桓是把兄弟,小德張是太監,卻也娶瞭媳婦,太太姓張,名誌筠,原來是麯藝界有名的演員。他們與陳徵來往也密切,經常一塊兒打牌,一塊兒聽京劇。小德張見袁傢宸聰敏可愛,就收他做乾兒子。所以袁傢第三代都稱小德張為乾爹,稱小德張的太太為乾娘。
小德張於1922年在天津和平區重慶道五十五號買得一塊麵積四韆多平方米的地,建瞭一棟中西閤璧、帶地下室的三層磚木結構小樓,其立麵二層外用類似愛奧尼剋柱圍成柱廊,庭院裏又有中式的假山、石橋、亭子。這棟樓建成以後,小德張感覺陰氣太重,沒有去住。1925年清室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購得此樓,並在這裏度過晚年,故世稱“慶王府”。小德張和太太先住在由小德張親自設計的位於天津和平區鄭州道的宏大花園洋房裏,十分氣派,該樓房“文革”中被拆掉;後又住在天津睦南道金林村的一棟三層小洋樓裏,傢裏非常貴氣、乾淨。凡是宮裏有的大傢具,小德張傢裏幾乎都有,還有一架鋼琴和一個巨大無比的八音盒,當年紅衛兵抄傢的時候沒搬走,因為傢具都是“頂天立地”的,搬不動。此外,傢中還擺滿瞭各種各樣意大利大理石雕塑,栩栩如生,都以希臘故事為題材。其中有一尊人物雕像小德張說是“米開先生的傑作”,就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可惜“文革”中被紅衛兵砸碎瞭。那時候袁傢宸常常是在母親陳徵這兒吃完年三十團圓飯,隨後就到小德張傢去拜年,跟他的乾爹乾娘守歲,過瞭12點再迴到自己傢裏來。
……
粉筆生涯終其一生
以袁傢宸畢業於紐約經濟學院這個學曆和資曆,迴來後完全有可能到大學去教書。起初,他在天津實驗中學僅僅是代課,沒想到就一輩子留在天津實驗中學瞭,因為他遇見瞭實驗中學的校長李力。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他在實驗中學能夠紮下根來,是因為校長李力在統戰政策上貫徹得好,對這些“傢庭齣身不好”的教師富有同情心,就憑這一點就足以溫暖像袁傢宸這樣單純的知識分子。
袁傢宸是一個通纔,既可以教化學,又可以教英語,語文也很棒,他記憶力很好,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中英文字也寫得好,是天津實驗中學的一位名師。尤其是他的英語,不僅僅是在實驗中學,就是在全天津也是首屈一指。他一生忠誠於教育事業,特彆是基礎教育事業,可以說,時代造就瞭人,時代也改造瞭人。
“祖國解放瞭,我迴國瞭,我做瞭一名中學教師。但是從1955年後,一次次政治運動又把我打入瞭冷宮,罪狀一是不能和我祖父袁世凱劃清界限,二是崇美親美。我總是這麼想,無論如何中國人是站起來瞭,不受外國人氣瞭,廣大的勞苦大眾也不受飢寒之苦,我個人挨批挨鬥,不算什麼,反正都是中國人,而且運動一完,我照樣還是教書。”
袁傢宸這一段話看上去非常的簡單、樸素,“祖國解放瞭,我迴國瞭”這一句話可以看齣他的一種愛國情懷,一種發自內心的欣喜和自豪,但還是能夠在平靜之後讀齣一點心酸、無辜和無奈。他在“文革”前包括“四清”和“反右”時期就開始挨整瞭。盡管挨整,但是他對教育事業,對國傢對人民還是無怨無悔。
挨整的原因是什麼?除瞭他的祖父是袁世凱以外,他上英語課的時候給學生講一些他在美國的見聞,也成瞭一項罪名,譬如給學生講咖啡應該怎麼喝,用什麼樣的咖啡壺煮;雞蛋應當怎麼煎,用什麼樣的平底鍋等等,講得細緻入微。他有一口標準的美式發音,他介紹這些情況,其實是在介紹一種典型的西方生活方式,當然還有一些西方的禮節和習慣。而這種情調、這種態度卻是1950年代初最要不得、最受批判的,因此他就被扣上宣揚資産階級生活方式的帽子,是“崇美”。不過,一直有人整他批他,他也不生氣,繼續講自己的一套,他說:“我開英語課就要講得很生動,得有一些情景和道具。”實際上他既不反黨,也不反社會主義,隻是有一些袁傢大少爺的脾氣而已。
他在一次“憶苦思甜”時說瞭很不適宜的話,比如他說“我是房子越住越小,汽車越坐越大”,在現在看來,這樣的話是最普通不過的,甚至有點幽默和調侃。其實他說的也是真實的情況,因為他原來進齣門坐的是自己傢裏的小汽車,後來隻得坐公共汽車瞭,這不是汽車越坐越大嘛!說到房子,開始自己傢住的是一棟洋樓,後來與大傢閤住公房,最後住到地下室去瞭,這不是房子越住越小嘛!但這豈不是成瞭“憶甜思苦”?
“文化大革命”開始瞭,開始揭發他的大字報是“反動學術權威”的罪名,繼之是“袁世凱的孝子賢孫”;因為他的十一叔袁剋安在颱灣,便說他有“中統特務”或“軍統特務”的親戚;由於在美國有親戚,自己也是從美國迴來的,最後就成瞭“國際間諜”。所以他在“文革”的時候不僅被批鬥,而且剃頭、抄傢、進勞改隊,他也全都經受過,最讓他難受的不是批他、鬥他,而是讓他“靠邊站”,不讓他上講颱教書。
……
祖父袁世凱,我們五姊妹都沒有見過,但是他帶給我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瞭,真是百年滄桑一言難盡。我們五姊妹經曆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其中有四位經曆過“文化大革命”,其遭遇可想而知。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的國傢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鄧小平先生提齣要實事求是,對曆史人物的評價也客觀多瞭。我們五姊妹都不是研究曆史的,我們相信,隨著我們國傢的發展與進步,對曆史人物,包括對我們祖父袁世凱的是非功過,會有一個比較真實和客觀的評價。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非常巧妙,時間綫索在不同世代間跳躍,但每次跳躍都能與前後的情節形成一種奇妙的呼應與對照。它展現的不是一個孤立的故事,而是一個持續演變、自我循環的係統。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不同人物命運的平行處理,比如某一代的抗爭者與另一代的妥協者之間的精神傳承與斷裂,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使得整部作品的思想深度得以提升。它提供瞭一個觀察“變”與“不變”的絕佳視角——社會形態在劇烈變化,但驅動人性的基本欲望和恐懼似乎從未改變。讀完全書,我感覺自己對傢族的概念、血緣的意義都有瞭更深一層的認識。它不是簡單的曆史記錄,而是一次關於時間、記憶與身份的哲學思辨。
评分這本關於傢族興衰的書,讀起來有一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作者對細節的把握極為精準,無論是對那個特定年代社會風貌的描摹,還是對人物內心復雜情感的刻畫,都達到瞭令人信服的程度。故事綫索繁復,但絲毫不顯淩亂,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清明上河圖,將一個傢族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變遷,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宿命”與“選擇”的探討,書中人物並非簡單的善惡二元對立,他們的每一步抉擇都深植於當時的文化背景和個人局限之中,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反思,曆史究竟是如何塑造我們的?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風雲變幻的百年曆程,耳邊還迴蕩著舊時代特有的呢喃與呐喊。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傢族史,更是一部關於人性與時代交叉點的深刻寓言,值得反復品味。
评分坦白講,這本書在情感錶達上非常剋製,這可能不是所有讀者都會喜歡的風格。它沒有大起大落的煽情橋段,人物的悲歡離閤往往被包裹在厚厚的傢族責任和時代規訓之下。你很難找到一個可以讓你放聲痛哭的瞬間,更多的是一種壓抑已久的、無聲的嘆息。例如,其中關於某一代女性命運的描寫,那種在傳統與現代邊緣徘徊的無奈,作者隻是輕描淡寫地帶過,但那種“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悲涼感,卻像冰冷的潮水一樣浸透瞭我的心。這本書考驗的不是讀者的共情能力,而是對“隱忍”這一東方傳統美德背後代價的理解深度。它沒有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讓你自己去體會,在巨大的曆史慣性麵前,個體的掙紮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卻又何等壯烈。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堪稱一絕。起初,情節展開略顯緩慢,像老電影機緩緩啓動,需要耐心去適應那種古典的、帶有某種儀式感的語調。但一旦進入中段,故事就像被投入瞭火藥桶,情節的張力驟然爆發,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尖銳到讓人喘不過氣來。尤其是描繪傢族內部權力鬥爭和財産分割的那幾章,那種暗流湧動、步步驚心的感覺,比許多懸疑小說還要扣人心弦。作者似乎對人性的幽微之處有著近乎病態的洞察力,將人性的貪婪、隱忍、背叛和溫情,以一種近乎冷酷的寫實手法暴露無遺。它迫使你直視那些被光鮮外錶所掩蓋的陰暗角落。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不提供廉價的安慰,隻呈現一個赤裸裸的、充滿張力的曆史側影,讀完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评分從文學語言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筆是極其典雅且富有畫麵感的。它不像現代小說那樣追求簡潔明快,而是大量使用長句和比喻,將場景和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得極為豐滿。我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座老宅在不同季節裏的光影變化,聞到空氣中彌漫的舊傢具和潮濕泥土的氣息。作者的遣詞造句考究,充滿瞭老派文人的韻味,讀起來是一種享受。然而,這種精緻的筆觸也帶來瞭一定的門檻,需要讀者沉下心來,細細咀嚼每一個詞語背後的深意。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件需要慢慢欣賞的藝術品,而不是快消品。那些關於園林、詩詞、舊禮儀的穿插描寫,構建瞭一個宏大而又精微的世界觀,讓讀者在曆史的宏大敘事中,找到瞭可以安放情感的細膩角落。
评分逐字逐句地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震撼!好书啊,好书!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书! 在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没有立即来评论,因为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本世间少有的书。 能够在如此精彩的书后面留下自己的名字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 !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本书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不断地看下去!此书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商业猎奇的角度而言,这篇书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际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真不愧为游记界新一代的开山老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类别失望了,觉得这个类别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作者这本书,我告诉自己这本书是一定要评论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书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有生之年得以观得如此精彩绝伦的书!作者要继续努力啊!此书,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 只有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此书,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此推荐给广大读者,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强推!真知灼见啊!此书实在是一语中的。子曰:三人行而必有我师焉。斯言善哉。不知不觉读书这么多年,好的书坏的书都看过了,看多了。渐渐的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渐渐觉得自己已经达到奋斗的顶峰了。可是,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眼前竟然感觉一亮!仿佛看到了倾城倾国的美人,正轻摇柳步款款而行。正好似这本书,语态端正,论证从容。好书啊!只有那种真理在握,洞视这个世界真实本质的人,才能显示出这样惊人的笔力。在日益苍白肤浅的新书堆里,我从此书中不但看到了真理,更加看到了新书的希望。为表达我对的敬意,也是为了向作者学习。我决心要把这本书评论、强推!这本书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的这本书。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的这本书之后,我竟感发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这么好的书,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书,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作者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书强推,使劲推!推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看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复,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此书,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这本书,久久不忍合上。
评分看尽袁世凯家族和中国社会的百年沧桑,展读袁氏一脉四代人的曲折往事与珍藏影像!
评分理想国的书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还行,了解一下有好处。
评分书宜杂读,业宜精钻
评分书中同时展示有1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从袁世凯到他的五世玄孙,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带我们重新认识袁家后人眼中的祖辈以及他们对家族身份的认知,感慨袁世凯后裔鲜为人知的往事。
评分挺好。。。。。。。。。。。
评分只有始作俑者——自愿降薪垫钱的詹姆斯·卡梅隆不以为然,他在等待奇迹的出现。
评分很不错,喜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