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學譯叢: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

道教學譯叢: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小林正美 著,王皓月,李之美 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齣版社: 齊魯書社
ISBN:97875333281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31161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道教學譯叢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3
正文語種: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道教學譯叢: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在日文版原著內容之外,還新收錄瞭筆者兩篇論文作為補論,即《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的法位的形成》(載東方學會,《東方學》第百十五輯2008年1月)和《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載早稻田大學東洋哲學會,《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二十七號2010年3月)。《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法位的形成》是對本書第二章“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位階製度”進行補充說明的論文。該論文中,具體解明瞭作為上清派道士的法位的“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成為天師道道士法位的經過,以及梁代天師道位階製度中最高位的“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在唐代天師道位階製度中被降低一級的理由。還有,《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對第四章關於《昇玄經》的編纂者和編纂年代的結論進行瞭進一步的驗證。該論文中,用實證的方法明示瞭《昇玄經》的編纂年代。

作者簡介

  小林正美(KOBAYASHI Masayoshi),1943年生,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文學博士(早稻田大學)。1983~1985年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專著有《六朝道教史研究》(創文社,1990年,四川人民齣版社,2001年[中文版])、《六朝佛教思想研究》(創文社,1993年)、《中國的道教》(創文社,1998年;齊魯書社,2010年[中文版])、《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知泉書館,2003年),編著有《道教齋法儀禮的思想史研究》(知泉書館,2006年),並發錶有多篇關於佛教、道教的論文。

目錄

總序
凡例
前言
第一章 唐代的道教教團與天師道
一、前言
二、唐代道士的位階製度
三、“道傢”、“道教”、“黃巾”與天師道
四、道教的教團組織
五、結語

第二章 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位階製度
一、前言
二、梁代初期天師道道士的受法教程
三、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三洞四輔說
四、梁代初期天師道中的三洞經法的傳授
五、南齊末梁初的天師道道士的法位
六、梁代末期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法位
七、唐朝、北宋初期的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法位
八、結語

第三章 經籐傳授中的三師說與上清經籐傳授譜係的形成
一、前言
二、經錄傳授中三師(度師、籍師和經師)的概念
三、《洞玄靈寶三師記》中上清大法的傳授譜係
四、李渤《真係》的創作意圖
五、陳子昂的潘師正碑
六、結語

第四章 《昇玄經》的編纂與昇玄法師
一、前言
二、《昇玄經》的成書年代
三、《昇玄經》的編纂者與天師道
四、《昇玄經》中所載的道佛二教融閤論
五、《昇玄經》的傳授與昇玄法師
六、結語
補論一 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法位的形成
一、前言
二、上清派的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及傳授儀
三、梁代天師道教團中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
四、唐代天師道教團中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
五、傳授儀與三師(度師、籍師、經師)
六、結語
補論二 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
一、前言
二、《昇玄經》與《中和經》成書時間的先後
三、《中和經》與《天師教戒科經》成書時間的先後
四、結語
結語
後記
中文版後記
叢書後記

用户评价

评分

那年鼕天,祖母死瞭,父親的差使也交卸瞭,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迴傢。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评分

  在中國古代北方民族中,根據文獻資料和考古資料,根據各族的語言和活動地區,及根據各族的風俗習慣,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三個係統(族係):一是匈奴係統;二是突厥係統;三是東鬍係統。這是指狹義的北方民族,即指主要活動在大漠南北(清初以來稱為內外濛古的草原地帶)的各族而言;若從廣義,還應包括活動在今東北三省的肅慎係統和活動在今新疆的西域各族。 

评分

《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在日文版原著內容之外,新收錄《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的法位的形成》和《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前者對第二章“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位階製度”進行補充說明。後者對第四章關於《昇玄經》的編纂者和編纂年代的結論進行瞭進一步的驗證。全書提齣唐代道教徒均為天師道弟子的觀點。

评分

 劉漢民,1962年11月生於山東青島,分彆於1983年、1988年、200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和南開大學。2001-2003年在天津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第6屆特約研究員兼體製改革組召集人。2007年受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教授擔保赴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作為期18個月的訪問研究。主要研究方嚮為企業理論與企業製度、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比較製度分析等。曾在《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和《經濟學動態》等學術期刊發錶多篇有影響的論文,被轉載、引用數百次,參與撰寫的《公司治理》一書獲第11屆孫冶方經濟學奬和天津市優秀社科著作特等奬。

评分

二、唐代道士的位階製度

评分

七、唐朝、北宋初期的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法位

评分

第四章 《升玄經》的編纂與升玄法師

评分

三、《昇玄經》的編纂者與天師道

评分

六、結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