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學譯叢: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

道教學譯叢: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小林正美 著,王皓月,李之美 譯
圖書標籤:
  • 道教
  • 天師道
  • 唐代
  • 宗教研究
  • 曆史
  • 文化
  • 譯叢
  • 道教經典
  • 中國哲學
  • 宗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281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16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道教学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內容簡介

  《道教學譯叢: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在日文版原著內容之外,還新收錄瞭筆者兩篇論文作為補論,即《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的法位的形成》(載東方學會,《東方學》第百十五輯2008年1月)和《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載早稻田大學東洋哲學會,《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二十七號2010年3月)。《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法位的形成》是對本書第二章“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位階製度”進行補充說明的論文。該論文中,具體解明瞭作為上清派道士的法位的“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成為天師道道士法位的經過,以及梁代天師道位階製度中最高位的“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在唐代天師道位階製度中被降低一級的理由。還有,《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對第四章關於《昇玄經》的編纂者和編纂年代的結論進行瞭進一步的驗證。該論文中,用實證的方法明示瞭《昇玄經》的編纂年代。

作者簡介

  小林正美(KOBAYASHI Masayoshi),1943年生,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文學博士(早稻田大學)。1983~1985年為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專著有《六朝道教史研究》(創文社,1990年,四川人民齣版社,2001年[中文版])、《六朝佛教思想研究》(創文社,1993年)、《中國的道教》(創文社,1998年;齊魯書社,2010年[中文版])、《唐代的道教與天師道》(知泉書館,2003年),編著有《道教齋法儀禮的思想史研究》(知泉書館,2006年),並發錶有多篇關於佛教、道教的論文。

目錄

總序
凡例
前言
第一章 唐代的道教教團與天師道
一、前言
二、唐代道士的位階製度
三、“道傢”、“道教”、“黃巾”與天師道
四、道教的教團組織
五、結語

第二章 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位階製度
一、前言
二、梁代初期天師道道士的受法教程
三、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三洞四輔說
四、梁代初期天師道中的三洞經法的傳授
五、南齊末梁初的天師道道士的法位
六、梁代末期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法位
七、唐朝、北宋初期的天師道的受法教程與道士的法位
八、結語

第三章 經籐傳授中的三師說與上清經籐傳授譜係的形成
一、前言
二、經錄傳授中三師(度師、籍師和經師)的概念
三、《洞玄靈寶三師記》中上清大法的傳授譜係
四、李渤《真係》的創作意圖
五、陳子昂的潘師正碑
六、結語

第四章 《昇玄經》的編纂與昇玄法師
一、前言
二、《昇玄經》的成書年代
三、《昇玄經》的編纂者與天師道
四、《昇玄經》中所載的道佛二教融閤論
五、《昇玄經》的傳授與昇玄法師
六、結語
補論一 唐代道教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法位的形成
一、前言
二、上清派的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及傳授儀
三、梁代天師道教團中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
四、唐代天師道教團中大洞三景弟子與大洞法師
五、傳授儀與三師(度師、籍師、經師)
六、結語
補論二 關於《昇玄經》、《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和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編纂順序
一、前言
二、《昇玄經》與《中和經》成書時間的先後
三、《中和經》與《天師教戒科經》成書時間的先後
四、結語
結語
後記
中文版後記
叢書後記

用户评价

评分

北周武帝的灭佛

评分

二、《升玄经》的成书年代

评分

二、《升玄经》的成书年代

评分

寺院经济

评分

  东胡族系,源远流长。除两汉时的乌桓和鲜卑外,魏晋以后有由鲜卑分化出的段部(徒何)、慕容(吐谷浑在内)、宇文、拓跋、秃发、乞伏等部;北魏时又有柔然;唐末五代十国时继起的还有契丹、库莫奚、室韦,及辽、金时兴起的蒙古,都是属于东胡一系。本书断限,即上起早期东胡,下讫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蒙古,内容遍及东胡各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文化习俗、部落兴衰、政治演变,及与他族、特别是汉族的关系,均拟作一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因贯通上下左右,实际上是一部“东胡通史”。 

评分

第四章 《昇玄經》的編纂與昇玄法師

评分

凡例

评分

评分

第三节 《大般涅磐经》的基本思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