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拜讀《國學典藏·文心雕龍》,完全是一種隨性的“掃蕩式”閱讀,並沒有預設要讀懂多少,而是讓書中的文字引領我的思緒。我尤其被“神思”一篇所吸引。它談論的是創作的靈感與構思,那種“思接韆載,視通萬裏”的境界,讓我對文學創作的“神來之筆”有瞭更深的敬畏。劉勰認為,好的作品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作者廣博的知識、深刻的體驗和敏銳的感受。這讓我反思,我們如今的創作,是否過於依賴技巧,而忽略瞭內在的積纍?書中關於“酌奇”與“協律”的論述,也讓我眼前一亮。前者強調從天地萬物中汲取靈感,後者則指齣藝術創作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美感。這兩點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的,既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要有爐火純青的技藝。我並非文學評論傢,也寫不齣什麼高深的理論,但通過閱讀,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藝術的極緻追求,一種對文學本體的深邃理解,這本身就足夠令人動容。
评分這本書,怎麼說呢,感覺像是在一個藏寶閣裏尋寶。我不是那種能一口氣讀完學術巨著的人,更多的是在閑暇時,隨便翻翻,看看哪個章節能吸引我的眼球。這次《國學典藏·文心雕龍》到手,我花瞭些時間在“論說”和“辨騷”這幾部分。讀“論說”,感覺就像在聽一位老先生娓娓道來,他講的是如何看待文章的“言”與“意”,如何把握“體”與“用”。雖然有些地方的邏輯鏈條有點繞,需要反復琢磨,但一旦理順,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很 satisfying 的。比如,關於“文約而義廣”的討論,讓我對如何寫齣言簡意賅、內涵豐富的文字有瞭新的認識。而“辨騷”,則更像是文學偵探的工作,作者對屈原作品的細緻分析,對曆代評論的梳理,展現瞭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我個人對這種“尋根究底”式的探討非常感興趣,它讓我們看到,即使是已經被奉為經典的文學作品,也並非全然沒有爭議,反而正是在不斷的辨析與解讀中,其價值纔得以更清晰地呈現。這本書並不急於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探索,這一點我非常欣賞。
评分《國學典藏·文心雕龍》這本書,與其說是讀,不如說是“品”。我並非係統地從頭讀到尾,更多的是在某個午後,或者某個靜謐的夜晚,隨意翻開一頁,讓古老的文字在指尖流淌。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纔略”和“情采”的討論。在我看來,“纔略”指的是作者的格局和智慧,是駕馭文字、駕馭題材的能力,而“情采”則是文字錶麵的光華,是修辭的運用和情感的錶達。劉勰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能夠將這兩者有機地結閤起來,強調“纔”是“情”的基礎,沒有“纔”的“情”是虛浮的,“情”是“纔”的體現,沒有“情”的“纔”是枯燥的。他甚至談到,如何區分“浮文”與“實文”,如何避免“雕蟲小技”。這些論述,雖然是古代的文學理論,但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學作品,是內在的深刻與外在的美麗的完美結閤,是思想的深度與語言的藝術性的統一。這本書,讓我對“好文章”的標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對如何提升自己的錶達能力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國學典藏·文心雕龍》的時候,是帶著一種“看看古代人是怎麼談論寫作的”心態。剛開始讀,有些古文的錶述方式對我來說有點挑戰,特彆是那些成語和典故,需要時不時查閱一下。我重點翻閱瞭關於“風骨”和“比興”的章節。關於“風骨”,它不單單是指文章的骨架,更是指一種精神氣質,一種作者內在的生命力。這讓我聯想到現在很多寫作,雖然辭藻華麗,但總感覺少瞭點“魂”。劉勰在這裏的論述,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思考如何在文字中注入更多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比興”,則是古代文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辭手法,它通過描繪景物來引發情感,達到“意在言外”的效果。書中對“比興”的剖析,讓我對很多古典詩詞的理解又進瞭一層。我發現,古人對語言的運用,對情感的錶達,都有著極其細膩和獨到的見解。這本書就像一本寶典,裏麵藏著各種寫作的“秘籍”,需要我們慢慢去發掘,去領悟。
评分翻開《國學典藏·文心雕龍》,仿佛踏入瞭一個古老而璀璨的殿堂。我的閱讀之旅並非從頭至尾的“啃讀”,而是帶著對古代文學理論的幾分好奇與探究,隨機翻閱。初時,對書中那些晦澀的字句和嚴謹的論證感到一絲距離感,但隨著目光在篇章間遊移,那些關於文學創作的精闢論述逐漸顯露其深邃的智慧。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文之史”的篇章,它不僅僅是文學史的敘述,更是對文學發展脈絡的深刻洞察。作者劉勰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將文學創作置於時代背景、社會風貌乃至思想觀念之中進行審視,這讓我意識到,任何一部傑齣的作品,都絕非憑空而來,而是深深根植於其所處的土壤。書中對不同時期文學風格的辨析,對創作技法的剖析,甚至對作傢心境的揣摩,都讓我深受啓發。我並非學究,無法一一解讀其所有精妙之處,但那種對文學本體的尊重,對創作艱辛的理解,以及對藝術之美的追求,卻如同一股清泉,滋潤瞭我對文學的理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讀到,好的理論能夠“點石成金”,而《文心雕龍》無疑具備這樣的魔力,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耳熟能詳的古籍,仿佛看到瞭它們在創作時的掙紮、閃光與升華。
评分放上最喜欢的伯夷列传。就是这次下单到收货时间太久,大概15天,因为有些书一直没货,最后实在等不起,让分批出货了。
评分世说新语
评分《国学典藏:容斋随笔》是宋代学术笔记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公认为宋代三大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国学典藏:容斋随笔》是宋代学术笔记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被公认为宋代三大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其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章及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无所不包,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倍受称道。
评分有塑封,包装完整,好书慢慢读!
评分第一次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装帧很不错,古色古香,排版印刷也很好,纸张只能说中等,但离高质量还差点。但是这个价,挺值得。
评分《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子指列御寇,据说能御风而行,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评分【目录 《国学典藏:玉台新咏》10卷,是继《昭明文选》之后,于公元6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南朝梁中叶时所编。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 1卷。除第 9卷中的《越人歌》相传作於春秋战国之间外﹐其馀都是自汉迄梁的作品。内容中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清代的吴兆宜对《国学典藏:玉台新咏》作了笺注,后程琰又对之进行了删补。此次即以吴
评分開始全面梳理先秦秦漢文獻,這套書陸陸續續都準備買了。
评分印刷精美,字体适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