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撫觸按摩全圖解 | ||
| 定價 | 39.80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B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2月1日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法)蘇菲·杜慕黛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128頁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22283726 | |
不同類型的撫觸手法 26
專欄?促進感官係統全麵發育 30
Chapter 2 新生兒(0~2個月)按摩 33
新生兒的生長特徵 34
新生兒按摩不可忽視的細節 36
促進消化的按摩手法 38
改善睡眠的按摩手法 42
喚醒感官的按摩手法 46
背抱與打繈褓的技巧 48
專欄?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50
Chapter 3 嬰兒(2個月~2歲)按摩 52
適閤嬰兒的按摩方式 54
按摩前的準備程序 56
按摩下肢 58
按摩腹部 64
按摩胸廓 66
按摩手臂 69
按摩背部 72
按摩臉部 76
按摩頭部 78
結束按摩 80
按摩步驟總結 82
Chapter 4 嬰兒特殊按摩 86
快速按摩的手法 88
加速入眠的按摩手法 92
促進消化的按摩手法 94
預防疾病的按摩手法 97
洗澡是結束按摩zui好的方式 100
專欄?皮膚的功能 104
Chapter 5 幼兒(2歲以上)按摩 107
幼兒按摩的特點 108
足部、腿部和背部按摩 110
臂部、腹部和麵部按摩 114
瑜伽動作是按摩的完美結束 119
專欄?皮膚的保養與舒緩 122
童笑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現擔任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專科分會營養與消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早産與早産兒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常委和北京醫學會圍産醫學分會委員。
從事兒科專業工作30餘年,長期從事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早産兒管理、新生兒重癥監護等方麵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積纍瞭豐富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主要研究方嚮為新生兒感染性疾病,早産兒管理和兒童發育評估等,熟練掌握新生兒危重病例的搶救管理工作以及對醫院內感染的控製措施。曾主持和參加瞭3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的研究。共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7部著作,參加編寫《實用新生兒學》等10餘部著作。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共9人。
目前擔任《中華兒科雜誌》《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中國當代兒科雜誌》《中國新生兒科雜誌》《國際兒科學雜誌》《發育醫學》6傢雜誌編委。
鬍敏,兒童健康指導師、國傢高級營養師,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 大眾營養知識普及撰稿人,近十年孕産育兒圖書撰寫、策劃、編輯經驗,近年來緻力於兒童健康、幼兒營養配餐、學齡前兒童早教的研究與實踐,為多個幼兒園、托幼機構、社區親子活動中心進行營養配餐和健康科普,並組織相關活動。
| 寶寶輔食添加每周計劃 | ||
| 定價 | 49.80 | |
| 齣版社 | 化學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1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童笑梅,鬍敏 著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56 | |
| 字數 | 221000 | |
| ISBN編碼 | 9787122279040 | |
第—章 寶寶,來吃輔食嘍
添加輔食,從6個月開始/ 016
輔食添加有順序,給媽媽—張貼心時間錶/ 016
自己做,還是買現成的/ 018
抓住輔食製作要點,誰都能笑傲廚房/ 018
輔食餐具,媽媽可彆挑花眼/ 020
主食(母乳、配方奶)和輔食怎麼配閤?/ 021
菜泥果泥,好於菜汁果汁?/ 022
咀嚼訓練+口味引導,讓寶寶愛上吃飯/ 023
過敏、厭奶、腹瀉、便秘……媽媽韆萬彆抓狂/ 024
輕鬆度過斷奶期/ 026
寶寶長牙啦,媽媽注意/ 027
補鐵補鈣補鋅……到底該怎麼補?/ 028
—招判斷輔食添加效果/ 030
寶寶不愛吃蔬菜,媽媽這麼辦/ 032
良好飲食習慣讓寶寶受益—生/ 033
這些錯誤飲食觀念,很多年輕媽媽也有/ 034
第二章 6個月,米粉是第—口zui佳輔食
每周輔食添加攻略/ 038
—周食譜舉例/ 039
媽媽要注意的問題/ 040
1.寶寶不同階段米粥,米與水的比例/ 040
2.進食量由少到多/ 040
3.從淡味到甜味/ 040
4.水果由熟到生/ 041
5.腹瀉、便秘、厭奶/ 041
6.關於米粉/ 041
含鐵嬰兒米粉/ 鬍蘿蔔米粉/ 042
大米湯/ 番茄米湯/ 油菜米湯/ 043
米 糊/ 蘋果米糊/ 圓白菜米糊/ 044
紅薯糊/ 南瓜糊/ 045
小米粥/ 南瓜小米粥/ 046
藕粉羹/ 雪梨藕粉羹/ 白蘿蔔藕粉羹/ 047
第三章 糊嚮泥過渡的7個月,小手自己來
每周輔食添加攻略/ 050
—周食譜舉例/ 051
媽媽要注意的問題/ 052
1.有的寶寶已經長牙/ 052
2.適量給予粗糧/ 052
3.關於肉/ 052
4.食欲減退、厭食/ 053
5.食物種類和製作花樣的配閤/ 053
鬍蘿蔔南瓜泥/ 土豆蘋果泥/ 054
紫薯泥/ 香蕉泥/ 055
菠菜泥大米粥/ 鱈魚汁大米粥/ 056
鱈魚肉泥/ 鱈魚豆腐泥/ 057
西瓜豆腐泥/ 香芋豆腐泥/ 058
燕麥粥/ 雞汁燕麥粥/ 059
雞汁白蘿蔔泥/ 雞肉土豆泥/ 060
菠菜泥爛麵條/ 061
第四章 8個月,嘗試加蛋黃啦
每周輔食添加攻略/ 064
—周食譜舉例/ 065
媽媽要注意的問題/ 066
1.三餐定時/ 066
2.關於蛋黃/ 066
3.不喂湯泡飯/ 067
4.挑食、偏食、積食/ 067
蛋黃菠菜泥/ 蛋黃米糊/ 068
蛋黃疙瘩湯/ 蛋黃小白菜爛麵條/ 069
豬裏脊肉末鬍蘿蔔濃湯/ 070
豬裏脊肉末粥/ 070
番茄牛肉湯/ 牛肉汁蒸山藥泥/ 071
豆腐豬肉丸子湯/ 072
西藍花魚丸湯/ 雞蓉豆腐丸子/ 074
糙米漿/ 草莓糙米粥/ 075
五彩薯泥球/ 076
第五章 9個月,小嘴動動操
每周輔食添加攻略/ 080
—周食譜舉例/ 081
媽媽要注意的問題/ 082
1.吐齣食物/ 082
2.便秘/ 082
3.手抓食物/ 083
4.關於蝦/ 083
魚肉薯泥糕/ 084
翡翠蝦球/ 086
青菜碎蝦丸湯/ 087
蛋黃蝦皮粥/ 番茄絲瓜蝦皮粥/ 088
菠菜豬血羹/ 菠菜豬肝粥/ 089
什錦豆腐羹/ 090
香甜水果羹/ 銀耳羹/ 091
蔬菜肉末麵/ 彩椒雞絲麵/ 092
手撕鴨肉/ 繽紛蔬果沙拉/ 093
卡通米糕/ 094
雙色蒸糕/ 095
第六章 10個月,自己用勺吃飯香
每周輔食添加攻略/ 098
—周食譜舉例/ 099
媽媽要注意的問題/ 100
1.寶寶自己吃飯的準備工作/ 100
2.幫寶寶學會使用勺子/ 100
3.製作更能吸引寶寶的輔食/ 101
彩虹雜蔬軟飯/ 102
手抓軟米飯/ 103
南瓜拌軟飯/小餛飩 / 104
什錦小軟麵/ 貓耳朵/ 105
紫菜手捲/ 106
香煎小土豆餅/ 108
金槍魚土豆泥/ 109
多蔬碎攤蛋黃/ 110
蒸素三丁/ 111
第七章 11個月,顆粒大點也不怕
每周輔食添加攻略/ 114
—周食譜舉例/ 115
媽媽要注意的問題/ 116
1.優選天然、健康食物/ 116
2.關於加工食品/ 117
3.嘗試帶餡食物/ 117
4.培養正確的飲食習慣/ 117
豆腐湯圓/ 118
豆腐蒸餃/ 119
蛋包飯/ 120
這本書的圖文排版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優秀。我買過很多育兒書籍,很多都是文字堆砌,圖示模糊不清,看起來非常費力。但這本在視覺呈現上做到瞭極緻的用心。尤其在介紹撫觸按摩的部分,那些人體模型圖的繪製非常專業,穴位和肌肉走嚮的標注清晰可見,即便是光綫不好的時候,我也能準確地找到需要按壓的位置。而在輔食製作的部分,食材的選取和成品圖的色彩搭配也極具食欲,這不僅讓我在準備食物時更有動力,也無形中提升瞭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我發現,當食物看起來漂亮、有食欲時,寶寶嘗試的意願會大大增加。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作者對目標讀者——忙碌但又極度關注細節的父母——的深刻理解,讓人感覺這本書在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瞭深思熟慮。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育兒哲學,它讓我意識到,輔食添加和親子互動絕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段建立信任和感知世界的美妙旅程。它強調的不僅僅是“吃瞭什麼”和“按瞭哪裏”,更是“吃瞭什麼感覺如何”和“按摩時寶寶的情緒變化”。通過每周計劃的細緻推進,我開始更敏銳地捕捉到寶寶的“信號”,比如他什麼時候是真的餓瞭,什麼時候隻是嘴饞,什麼時候對某種味道錶現齣強烈的抗拒。這種“慢下來,去感受”的理念,讓我從焦躁的“完成任務”心態,轉變為享受“陪伴成長”的過程。它教會我的,是如何成為一個更細心、更有耐心的父母,這份內在的成長價值,遠超書本上那些具體的食譜和手法。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一股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指引我與我的寶寶共同探索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早期階段。
评分作為一名追求效率的職場媽媽,我對任何能節省時間但又不犧牲質量的育兒工具都抱有極高的期待。這本書的輔食計劃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是那種讓你為瞭準備輔食而把所有時間都耗在廚房裏的書。它提供瞭一些可以提前備餐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如何一次性製作多份基礎泥,如何快速地將不同食材混閤搭配齣新花樣。更棒的是,它對不同月齡寶寶的輔食性狀的描述非常精確,這直接解決瞭我在喂食過程中“太稀瞭?”“太稠瞭?”的睏惑。我記得有一次寶寶對某種蔬菜非常抗拒,我幾乎要放棄瞭,但書裏提供瞭一個“僞裝法”,就是用寶寶喜歡的另一種食物混閤來引入新口味,沒想到竟然奏效瞭。這種非常“接地氣”的解決策略,讓我在育兒的實戰中少走瞭很多彎路,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朋友在耳邊分享她的“獨門秘籍”,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食譜匯編。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新手爸媽的福音,特彆是對於我這種對輔食添加完全摸不著頭腦的人來說。它不像那些厚厚的大部頭,動輒幾百頁讓人望而生畏,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清晰,每周的計劃錶讓我一目瞭然,知道什麼時候該嘗試哪種新的食材、哪種新的質地。我最欣賞的是它那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沒有一味地追求“快”,而是強調觀察寶寶的反應,這點非常貼心。比如,它會詳細解釋為什麼這個階段要引入米粉,為什麼要從純流質過渡到泥糊狀,甚至連食材的清洗和烹飪溫度都有詳細的說明,簡直是手把手教學。而且,書裏提供的食譜組閤非常多樣化,不僅考慮瞭營養均衡,還兼顧瞭不同季節的食材易得性,讓我不用天天為“今天吃什麼”而抓狂。最重要的是,看到我傢寶寶吃瞭新的輔食後,那種滿足和開心的樣子,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這本書無疑為我鋪平瞭這條充滿愛與探索的道路,讓我不再懼怕輔食添加這個“大工程”。
评分說實話,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撫觸按摩”這個概念停留在“抱著揉一揉”的階段,覺得更多是情感交流,對實際的生理益處並不太瞭解。但這本書裏關於撫觸按摩的圖解,真是詳盡到瞭令人驚嘆的地步。每一個動作的起止點、力度、方嚮,都有清晰的綫條圖和文字說明,簡直就像是請瞭一位專業的兒科按摩師在傢裏手把手指導。我試著跟著書上的步驟給寶寶做瞭一套睡前按摩,效果立竿見影,寶寶入睡時間縮短瞭,而且睡得更沉更安穩瞭,半夜哭鬧的次數也明顯減少瞭。書中還特彆提到瞭不同按摩手法對應解決的不同小問題,比如緩解腸脹氣、改善睡眠質量、甚至是對某些發育遲緩的輔助性作用,這讓我對撫觸的認識提升到瞭一個科學的高度。這種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書籍,對於想要建立親密依戀關係又希望科學育兒的父母來說,價值無可估量,我打算把它當做每日的親子“儀式”來堅持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