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與官府

寺院與官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韓朝建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五台山的范围与边界
一、地理和交通
二、佛教胜地
三、明代五台山的范围
第三节 史料及章节架构
第二章 明初五台山一带的权力格局
第一节 由元入明的地方社会
一、地方行政系统的设立
二、元明之际的地方大姓
三、洪武年间的寺院
第二节 五台山寺院的复兴
一、从“俱废”到五台山僧纲司的成立
二、清凉寺的崛起及其与土地的关联
三、永乐朝廷对寺院的赞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禁山时期的山区秩序与寺院扩张
第一节 山区开发与庇护关系的发展
一、五台山的行政地图
二、采矿:非法化与军队的庇护
三、边防政策对五台山伐木的影响
第二节 五台山寺院的兴盛
一、寺院控产中的权威结构
二、龙泉寺的崛起及其与山民之关系
第三节 五台山的寺院网络:两个个案
一、峨口:经济发展与王府、卫所的进入
二、普济寺:王府香火寺与上下院的网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进入版图:州县权威在山区的推进
第一节 “丈地均粮”与五台山边界的出现
一、“丈地均粮”的展开
二、万历禁山令与雁平道的扩权
三、万历清丈:五台山寺院的赋税定义
第二节 垦荒令对寺院—州县关系的影响
一、张惟诚的垦荒政策
二、伐木垦田的合法化
第三节 张守清事件:输税入籍的挫折
第四节 寺院从卫所到州县的转变
一、妙峰与官僚的交往
二、向州县纳粮的屯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动乱到行政系统的变革
第一节 军队的变化与王府的终结
一、明末战乱和军队系统
二、明朝王府与军队的不同命运
三、清军的驻防与屯垦
第二节 寺院系统的变化及其与州县的关系
一、菩萨顶大喇嘛的成立
二、州县系统的恢复与改革
三、寺院修建中的大喇嘛角色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州县权威在山区的增强
第一节 清中叶的五台山政策
一、雍正年间朝廷的立场
二、五台山经费的设立
第二 节寺院控产中的权威结构
一、清代的官山与寺院山场
二、寺院控产的方式——普乐院的例子
三、知县介入寺院事务
第三 节知县的故事——史实与心态
本章小结
结语 明清地方行政权威的结构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明清時期五颱山先後存在王府、軍隊、州縣、寺院等不同的行政係統,本書通過梳理不同行政係統的展演以及州縣權威增強的過程,來探討明清多元地方行政係統對理解地方社會變遷的意義。

用户评价

评分

##寺院占有土地和隐匿逃籍之民户,历代有之,因而才有诸次灭佛之事件。五台山的特殊之处在于明朝的边防地位和清朝自称的皇帝即文殊之关系。同时,两朝之中,五台都有笼络蒙藏两族的重要作用。有了这样的背景,五台诸佛寺虽然在两朝之中都依然遵循着从独立管理不缴税赋到逐渐被纳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之下的过程,但是确实极其曲折,其间还参与军队、官宦、叛军、偷矿等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此书理论上并无特别独到之处,但于史料细节的考证却非常精彩,例如龙泉等寺兴起、寺院网络变迁、当地张氏惊动万历的案例,简直就像田野调查,很是好看

评分

##明清材料比较多 读完对明清以前也有启发。作者对佛教制度了解比较虚 一些史料与结论的推导也不是很严密。虽然部分论述有些结论先行的感觉 但优点是整体脉络比较清楚 不只是描述

评分

##寺院占有土地和隐匿逃籍之民户,历代有之,因而才有诸次灭佛之事件。五台山的特殊之处在于明朝的边防地位和清朝自称的皇帝即文殊之关系。同时,两朝之中,五台都有笼络蒙藏两族的重要作用。有了这样的背景,五台诸佛寺虽然在两朝之中都依然遵循着从独立管理不缴税赋到逐渐被纳于地方政府的管理之下的过程,但是确实极其曲折,其间还参与军队、官宦、叛军、偷矿等各种势力此消彼长。此书理论上并无特别独到之处,但于史料细节的考证却非常精彩,例如龙泉等寺兴起、寺院网络变迁、当地张氏惊动万历的案例,简直就像田野调查,很是好看

评分

##选题很值得学习!“五台山为多元的行政系统(王府、寺庙、军队和州县等)提供了一个竞逐的舞台,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交锋、妥协以及势力的消长,既是五台山地方社会的历史,也是明清国家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国家威权体系可能内部本身便充满竞争)

评分

##选题很值得学习!“五台山为多元的行政系统(王府、寺庙、军队和州县等)提供了一个竞逐的舞台,它们相互之间的竞争、交锋、妥协以及势力的消长,既是五台山地方社会的历史,也是明清国家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国家威权体系可能内部本身便充满竞争)

评分

##下学期选了这位老师的课 在华北求学也想看看华南学派的风采//老师很有趣,可惜疫情没能更多地实践,有些可惜.

评分

本书可以看作是“华南学派”植根于华北的一次有力尝试,带有明显的华南学派特色。挑选的研究对象极具眼光,在明代,作为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同时具备边境与圣域两重角色身份,而王府、边军、地方武力、以至于庙堂等复杂势力又在其中盘根错节。在多重势力的相互作用下,五台山地域的地方社会演进,既表现出明代一般区域的共性,又体现出鲜明的特色,本书从多重维度探讨明代地方社会行政与经济制度的演变,对明代的宗教区域社会取得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认识。从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来说,建立在作者广泛的田野经历和对传世文献及石刻史料的全面考察上,本书基本上已臻于完善,这对于华北的区域社会史研究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典例。

评分

##下学期选了这位老师的课 在华北求学也想看看华南学派的风采//老师很有趣,可惜疫情没能更多地实践,有些可惜.

评分

##选了门的课,才终于拖拖拉拉看完这本小书。围绕赋役制度和土地登记对明清时期五台山社会行政和经济制度较为全面地作了梳理,读完对“宗教区域”和多元行政系统竞争的现象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