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坐月子必知的産後康復經
作 者: 田宏偉
I S B N :9787512714366
齣 版 社: 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年06月01日
印刷時間:2017年06月01日
字 數:字
頁 數:240頁
開 本:16開
包 裝:平裝
重 量:422g
定 價:39.8元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從準媽媽待産開始到産褥期結束,介紹瞭孕産婦*關心的問題,例如産前準備、産後康復期各種不適的處理。難能可貴的是,作者自身就是臨産産後康復科的專傢,具有豐富的經驗,知道孕産婦*關注的問題是什麼,以及應該采取何種正確處理方法。本書在産後部分,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瞭每都可能麵臨的棘手問題,例如産婦排尿睏難、飲食上的睏惑、到底要不要請催奶師或月嫂、如何預防乳腺炎,等等。可以說,這本書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産後康復指導書。
作者簡介
田宏偉,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産後康復科主任,保健按摩師,秦皇島康復醫學會會員,河北省社區康復醫學會會員,具有20年外科、婦産科臨床工作經驗。田宏偉主任於2010年在秦皇島市婦幼保健院牽頭成立瞭産後康復科,從事産後康復、臨床健康教育工作,業餘時間積極投身到醫學科普工作中,不但在醫院開辦的孕婦學校進行授課,還與眾多準媽媽和産婦進行親密互動,為她們進行綫上和綫下的答疑、普及正確的孕産知識。
目 錄
Part 1準媽媽産前全知道
01生産前的物品準備/ 002
02生産前的環境準備/ 007
03生産前的心理準備/ 009
04為什麼懷孕後容易産生情緒波動/ 011
05誰在身邊陪我生産好/ 017
06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産/ 019
07我會有奶嗎/ 021
08乳頭凹陷、乳頭過大能喂寶寶吃奶嗎/ 023
09媽媽什麼情況下不宜哺乳/ 025
10見紅瞭,要不要馬上去醫院/ 026
11臨産前準媽媽會有哪些錶現/ 027
12我需要請月嫂嗎/ 029
13我需要請催乳師嗎/ 030
14學會呼吸減痛法/ 032
Part 2産後1天(24小時)
01次下床活動/ 036
02不會排尿、排尿睏難怎麼辦/ 038
03避免乳頭錯覺的産生/ 040
04能喝豬蹄湯嗎/ 042
05乳腺軟軟的還沒有乳汁,寶寶哭瞭要吃奶怎麼辦/ 044
06寶寶要吃奶瞭,媽媽怎麼喂/ 045
07剖宮産後平臥期間如何喂寶寶/ 047
08睡覺是好的休息/ 049
09為什麼醫生總來壓我的肚子/ 051
10為什麼會腹瀉/ 053
11寶寶一直睡覺,如何喂奶/ 054
12吸奶器對促進乳汁分泌有效嗎/ 055
13為什麼生完寶寶還是肚子痛/ 057
14為什麼突然變得愛齣汗瞭/ 058
15剖宮産術後的注意事項/ 060
Part 3産後2天(48小時)
01會陰水腫未消,切口未愈閤,不敢大便怎麼辦/ 064
02産後怎樣護理好會陰部/ 066
03剖宮産術後不排氣、腹脹怎麼辦/ 068
04寶寶老是打噴嚏,是蓋得太少瞭嗎/ 069
05老人煮瞭很多雞蛋給我吃,我要都吃瞭嗎/ 071
06生完寶寶好纍啊,大夫為什麼還總讓我下床多活動/ 073
07肚子裏麵硬硬的是怎麼迴事/ 075
08寶寶齣現黃疸怎麼迴事/ 076
09新生兒打嗝怎麼辦/ 078
Part 4産後3天(72小時)
01我的乳腺還是軟軟的,是不是沒有奶啊/ 082
02乳腺按摩,你做對瞭嗎/ 084
03産後長瞭痔瘡,很疼怎麼辦/ 086
04新媽媽如何保護牙齒/ 088
05寶寶要被帶去做篩查,有必要嗎/ 090
06聽力篩查,有必要嗎/ 091
07坐月子可以吃水果嗎/ 093
08新媽媽吃鹽的問題/ 094
09要不要打腹帶/ 096
10需要給寶寶準備嬰兒枕嗎/ 098
Part 5産後4天
01乳頭被寶寶吃破瞭怎麼辦/ 102
02便秘瞭怎麼辦/ 104
03迴傢後怎樣能讓子宮恢復得更好/ 106
04下奶瞭!乳房脹痛怎麼辦/ 108
05媽媽産後足跟痛怎麼辦/ 111
06給新生寶寶做好清潔/ 113
07包皮——男寶寶的大問題/ 116
Part 6産後5天
01媽媽要預防尿道感染/ 120
02新生兒撫觸/ 122
03怎樣判斷寶寶吃飽瞭/ 125
04如何知道寶寶穿得厚薄閤適/ 127
05漾奶和吐奶有什麼區彆,應怎樣處理/ 129
06寶寶為什麼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睡不踏實/ 131
07新生寶寶囟門的護理/ 133
08如何抱新生寶寶/ 136
09如何給新生寶寶穿、脫衣服/ 138
Part 7産後7天
01乳腺脹痛,是不是得瞭乳腺炎/ 142
02哺乳期可以用藥嗎/ 144
03好髒啊,我要洗澡/ 146
04濕疹!濕疹!/ 149
05警惕寶寶得尿布疹/ 151
06寶寶拉綠色大便是怎麼迴事/ 153
Part 8産後10天
01産後鍛煉/ 156
02這個時候做什麼運動重要/ 159
03寶寶的肚子看著鼓鼓的,正常嗎/ 161
04寶寶牙齦上的白色小顆粒是什麼/ 162
05奶水太多瞭,怎麼儲存/ 163
06彆讓情緒影響到你的泌乳量/ 165
Part 9産後20天
01惡露有異味是怎麼迴事/ 168
02産後惡露不盡怎麼辦/ 170
03手腕痛怎麼辦/ 173
04媽媽要注意保護眼睛/ 175
05預防腰痛的體操/ 176
06寶寶晚上哭鬧怎麼辦/ 178
07媽媽感冒瞭還能喂母乳嗎/ 181
08月子裏能喝米酒嗎/ 183
09正確認識産後抑鬱/ 184
10産婦如果有抑鬱傾嚮如何調節/ 189
11哺乳期也要控製體重/ 192
12寶寶接種疫苗的部位發炎瞭,怎麼辦/ 194
13聽懂寶寶的哭聲/ 196
Part 10産後30天
01寶寶滿月瞭/ 200
02打預防針後發熱的原因/ 202
03打預防針後發熱的處理/ 204
04拒絕抗生素,從媽媽做起/ 206
05淺述小兒推拿/ 208
06應對寶寶發熱的有效推拿方法/ 210
07寶寶得瞭臍疝怎麼辦/ 212
08捏脊的好處/ 214
09給孩子捏脊應注意什麼/ 216
Part 11産後42天
01要去醫院復查,有必要嗎/ 220
02復查沒問題,什麼時候可以恢復夫妻生活/ 222
03都說不來月經就不會排卵,那還需要避孕嗎/ 224
04瘢痕子宮妊娠的風險/ 226
05如何區彆哺乳期暗紅分泌物與月經/ 228
06為什麼要做盆底康復/ 229
.............
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字體大小不一,段落間距混亂得讓人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閱讀。我翻開第一章的時候,就感覺像是被扔進瞭一個信息碎片堆裏,作者似乎想把所有想到的知識點都塞進來,結果就是邏輯完全斷裂。比如,前一頁還在講營養補充的重要性,後一頁突然就跳到瞭如何應對産後情緒波動,中間沒有任何過渡和銜接,讀起來非常費勁。而且,紙張的質量也令人堪憂,印刷的墨水有點模糊,尤其是在一些圖錶的展示上,細節都看不清楚,這對於一本需要仔細研讀的實用書籍來說,是緻命的缺陷。我本來是想找一本係統梳理産後恢復流程的指南,結果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本未經整理的筆記集閤,讓人感到非常失望。如果作者能花更多心思在內容的梳理和視覺呈現上,這本書的價值至少能提升一個檔次。現在看來,我需要花大量時間自己去重新組織這些零散的信息,纔能真正從中獲益,這完全違背瞭我購買工具書的初衷。
评分這本書對於新手父母來說,簡直就是一場信息轟炸,但卻缺乏真正的“實操指導”。它羅列瞭大量的理論知識,比如剖析産後身體變化的生理機製,引用瞭許多學術名詞,但每當涉及到“我該怎麼做”的具體步驟時,描述就變得異常含糊。舉個例子,書中提到瞭“溫和的盆底肌鍛煉”,卻隻是建議“每天進行幾次輕微收縮”,完全沒有給齣清晰的圖示、次數、組數或者何時可以增加強度。這種模糊性對於第一次經曆這一切的媽媽來說,是非常令人焦慮的。我更希望看到的是那種有明確時間錶、有每日任務清單的引導,而不是這種高高在上的理論陳述。感覺作者是位專傢,但她似乎忘瞭,很多讀者需要的不是一篇學術論文,而是一份能照著做的“說明書”。因此,這本書更適閤已經有一定産後知識背景,想深入瞭解原理的人士,對於急需“上手”的我們來說,參考價值實在有限,讀完之後,我還是得去網上搜索更具體的練習視頻。
评分這本書對於“情緒管理”和“心理調適”的部分處理得極其草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雖然它在封麵上提到瞭“準媽媽書籍”,但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瞭身體的物理恢復,如傷口護理、飲食搭配等,但産後抑鬱和焦慮的風險以及如何預防和應對,隻是一筆帶過,用瞭不到兩頁的篇幅進行瞭泛泛而談。然而,我的親身經曆告訴我,身體的康復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恢復纔是決定坐月子質量的關鍵。如果能投入更多的篇幅,提供一些實用的、可操作的心理疏導技巧,比如冥想練習、如何與伴侶有效溝通、或者識彆抑鬱信號的量錶等,這本書的價值將會大大提升。現在看來,它更像是一本“身體修復手冊”,而不是一本全麵的“産後生存指南”。對於那些已經知道如何吃補品,但不知道如何應對內心巨大變化的媽媽來說,這本書提供的幫助太有限瞭。
评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內容更新上明顯滯後瞭。書中介紹的一些輔助工具和現代護理理念,已經明顯不是目前産科界的主流推薦瞭。比如,它大力推薦瞭某種傳統上需要長時間佩戴的束腹帶,但現代康復指南已經指齣,不恰當的過早或過緊束腹可能會對核心肌群恢復産生負麵影響。類似這樣的例子在書中還有好幾處,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收集資料的廣度和時效性。在一個信息迭代如此迅速的健康領域,一本時效性不強的書籍,其參考價值會大打摺扣。我希望讀到的是基於最新臨床研究和最佳實踐的建議,而不是那些可能已經過時的傳統做法。對於追求科學育兒的新一代父母而言,我們更看重的是證據支持的可靠性。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像是在閱讀一本十年前的育兒手冊,盡管基礎知識可能沒變,但細節和側重點已經完全脫節瞭。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過於生硬和說教,讀起來一點都不親切,完全沒有找到一個“過來人”的溫暖感。作者似乎總是在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告訴讀者“你應該”怎樣做,而不是“我們可以一起嘗試”怎樣做。比如,在談到母乳喂養的初期睏難時,它隻是簡單地歸結為“缺乏正確銜接技巧”,然後就建議“谘詢專業人士”,仿佛這可以輕鬆解決所有問題。對於一個正在為喂奶疼痛、漲奶不適而掙紮的媽媽來說,這種迴應顯得非常冷漠和不近人情。我購買這類書籍,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和共鳴,讀完後能感到自己不是孤軍奮戰。然而,這本書讀完後,我感受到的更多是壓力——我必須完美地遵循這些“科學”的要求,否則就是失敗。如果能用更溫和、更具同理心的敘事方式來包裝這些知識,效果一定會好很多,畢竟坐月子本身就是一段非常脆弱的時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