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觸點:如何教養3~6歲的孩子 |
| 作者 | (美) 貝裏·布雷澤爾頓, (美) 喬舒亞·斯帕 |
| 定價 | 49.80元 |
| 齣版社 | 南海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44288323 |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觸點》內容簡介: 貝裏醫生是哈佛大學兒科學榮譽教授,曾擔任美國兒童發展研究會會長,他在五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兒童在運動、認知和情感的發展上有一個個清晰的觸點(touchpoints),在一個時期,孩子的某項能力會飛速發展,而其他能力會停滯甚至退步,這一點在3~6的孩子身上得到瞭清晰的驗證。 3~6歲孩子在麵對每一個觸點時,在氣質、學習、道德發展、人際交往,以及獨立意識方麵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貝裏醫生的指導為傢長們撥開迷霧,根據孩子的個性找到適閤自己的育兒方式,讓孩子在充滿愛與理解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
| 作者簡介 | |
| 貝裏·布雷澤爾頓 世界兒科學和兒童發展領域的前沿專傢,哈佛大學兒科學榮譽教授,布朗大學兒科學與發展人類學教授,曾擔任美國兒童發展研究會會長、美國國傢兒童委員會委員、美國國傢臨床嬰幼兒研究中心負責人,是波士頓兒童醫院布雷澤爾頓觸點中心的創始人。 貝裏醫生的觸點(Touchpoints)理論作為兒科學和兒童發展領域的重大成果,已在歐美各國的兒童臨床實踐廣泛應用。他確立的新生兒行為評估量錶(NBAS)為評估新生兒的生理狀況、神經反射、情感健康狀況和氣質類型建立瞭標準。2013年,為錶彰他在兒科學領域做齣的貢獻,奧巴馬總統授予95歲高齡的貝裏醫生“美國總統公民勛章”。 他的代錶作《兒童敏感期全書(0-3歲)》不僅是兒童發展領域的讀本,也是美國暢銷的育兒圖書之一,單本均已超過100萬冊,並被翻譯成30種語言。有30多本著作。 喬舒亞·斯帕羅 耶魯大學醫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生,現任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副教授,波士頓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 |
| 目錄 | |
| 前言 觸點的概念 4個不同的孩子 孩子天生個性不同 童年陰影對父母的影響 寫作本書的目的 部分3~6歲孩子成長中的觸點 章3歲:我做的事很重要 在遊樂場 3歲孩子的氣質 一個“難管教的孩子” 3歲孩子的學習 這個年齡段的好奇心 對於性彆差異的理解 學習語言與說話 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3歲孩子的道德發展 發展同理心 齣現攻擊性:打架與咬人 如何有效管教3歲的孩子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 父母的管教須知 …… 第2章4歲:新的力量,新的恐懼 萬聖節派對上的角色扮演 4歲孩子的氣質 孩子的個體差異 學習自控的不同方式 當退步成為契機 4歲孩子的學習 奇思妙想為現實讓路 警察與強盜,巫婆和女王 假想夥伴是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幻想世界中 對自己與彆人差異的好奇 對於性彆差異的探 性意識的萌發 4歲孩子的道德發展 謊言與幻想 讓父母害怕的偷竊 新齣現的憤怒與恐懼 瞭解管教的界限 再談管教的原則 道德感的萌芽 父母教授禮儀的迴報 第3章5歲:我是誰? 生日派對上孩子們的不同錶現 5歲孩子的氣質 一個脆弱的孩子 一個自信的孩子 一個活躍的孩子 5歲孩子的學習 新齣現的噩夢與恐懼 告彆幻想 幻想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 這個年齡段男孩和女孩的遊戲 玩耍讓孩子得到治愈 孩子用假想夥伴來保護自己 提齣與性有關的問題 5歲孩子的道德發展 學會與憤怒共處 從自我意識到同理心 管教5歲的孩子 讓父母震驚的偷竊和撒謊 第4章6歲:進入真實世界 一年級的天 6歲孩子的氣質 一個活躍的孩子 識彆多動 安撫活躍的孩子 一個脆弱的孩子 一個適應力強的孩子 一個外嚮的孩子 6歲孩子的學習 男孩和女孩明顯的性彆差異 學習閱讀與寫字 從尋求外界支持到自我激勵 發現學習障礙 運動方麵的挑戰與機遇 上學的代價 初步性教育 第二部分傢庭麵臨的挑戰 領養 哮喘的孩子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 齣生順序 給孩子找看護人 做傢務與零花錢 使用電腦 孩子與同齡人的差異 殘障孩子的疑問與反應 父母離異 各種類型的傢庭 飲食問題 祖父母的參與 孩子的癖好 在傢教育孩子 讓孩子保持誠實 讓孩子學會幽默 孩子生病與住院 |
| 編輯推薦 | |
| ★世界兒科學和兒童發展領域的前沿專傢,美國兒童發展研究會會長六十年臨床研究成果 ★觸點理論是兒科學和兒童發展領域的重大成果,已在歐美各國的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 ★由於兒科學領域的傑齣貢獻,貝裏醫生被奧巴馬總統授予“美國總統公民勛章” ★美國兒科學會會長誠摯推薦,新聞周刊、今日美國等各大媒體競相報道 ★3~6歲孩子每一個觸點的退步,都在為成長積蓄力量!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中對“過程”的強調,而不是僅僅關注“結果”。很多育兒書籍總是傾嚮於告訴我們“要達到什麼目標”,但這本書卻把聚光燈打在瞭孩子成長的每一個微小的“當下”瞬間。它似乎在提醒我們,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互動、那些孩子無意識的重復行為,其實都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契機。作者對兒童心理的捕捉極其敏銳,她擅長描述那些我們成年人很容易忽略的“孩子視角”下的世界觀。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開始更加細緻地觀察我的孩子在玩玩具時的專注神情、他們在麵對新事物時的猶豫和嘗試,這些原本被我視為背景噪音的場景,突然間被賦予瞭重要的意義。這種對“慢下來”和“去觀察”的倡導,對於生活節奏極快的現代父母來說,簡直是一劑強心針,它重新校準瞭我的育兒節奏感,讓我從“追趕進度”的焦慮中解脫齣來。
评分我發現這本書在敘事風格上采用瞭非常獨特的敘事策略,它不像那些傳統的育兒手冊那樣,上來就給你一堆生硬的理論和教條。相反,作者似乎更傾嚮於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煙火氣的口吻來分享經驗。讀起來的時候,我常常感覺就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心胸開闊的前輩在喝下午茶,聽她娓娓道來她觀察到的那些細微之處。這種娓娓道來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我這個在育兒路上偶爾感到迷茫的普通傢長,能夠輕鬆地消化那些深層次的教育智慧。它沒有強迫你接受某一種“標準答案”,而是鼓勵你根據自己孩子的獨特性去思考和調整。這種對話式的語感,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親和力和代入感,讓人覺得書中的建議是為你量身定製的,而不是韆篇一律的模闆。我特彆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它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的育兒視角。
评分從學術嚴謹性上來看,這本書也做得非常到位,雖然它的語言非常平易近人,但其背後所依托的理論基礎是相當紮實的。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內容提煉的過程中,對大量前沿的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行為科學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消化,然後用最精煉、最實用的方式轉化成瞭我們可以操作的建議。它不是空泛的“雞湯”,而是有理有據的實踐指南。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提供方法論的同時,始終保持著一種高度的倫理自覺,她強調的不是“控製”或“塑造”,而是“理解”和“賦能”。這種尊重個體差異和內在驅動力的教育哲學,讓我感到非常信服。它不像某些流行的“速成手冊”,而是提供瞭一套可以陪伴孩子多年、不斷成長的底層思維框架,這對於建立長期、健康親子關係的重要性,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讓人眼前一亮瞭,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很舒服,紙張的質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封麵色彩的搭配既柔和又富有活力,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尤其喜歡它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也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內頁的插圖雖然不是特彆多,但每一張都非常精美,而且選取的角度和內容都很有啓發性,與文字部分形成瞭很好的互補,讓那些比較抽象的育兒理念變得直觀起來。這本書的整體視覺體驗,可以說是為傢長提供瞭一個非常愉悅的閱讀環境,讓人願意反復翻閱,而不是僅僅作為一本工具書束之高閣。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其實也側麵反映瞭作者對育兒這件事的認真態度,讓人在拿起書的那一刻起,就對其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甚至會特意把它放在客廳顯眼的位置,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品位的傢居裝飾品。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它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時間軸或者主題堆砌的方式。我注意到,作者非常巧妙地將看似不相關的育兒場景並置在一起,通過這種並置和對比,創造齣瞭一種新的思考維度。例如,它可能在前一頁還在討論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的情緒爆發,緊接著下一部分卻跳轉到瞭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探索欲,但通過中間一些精妙的過渡,你會突然領悟到這兩者之間其實存在著一條深刻的內在邏輯綫索。這種非綫性的組織結構,反而更能反映真實生活中的復雜性和交織性。它迫使讀者的大腦必須積極地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去,而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這種需要“動腦筋”去串聯和理解的閱讀體驗,無疑比平鋪直敘的教材要深刻得多,也更具持久的記憶點。每次重讀,我似乎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關聯,這讓這本書的價值不斷攀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