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打造孩子大未來:父母從生活小處培養孩子的成功基因
定價:25.00元
作者:(日)多湖輝 革和,邢競方
齣版社:北方婦女兒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385531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打造孩子大未來:父母從生活小處培養孩子的成功基因》是一本實用而有趣的傢庭教育讀本。作者多湖輝是日本傑齣教育傢、實踐教育法倡導者。他認為培養孩子*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作者選取培養內心堅強的孩子為例,通過淺顯實用的教育方法,告訴父母打造孩子的大未來,要從生活小處齣發來培養孩子,所謂的成功基因就在於生活教育中的一點一滴。
1、多湖輝,日本傑齣教育傢、實踐教育法倡導者。
2、多湖輝的著作暢銷不衰,被譽為“兒童教育的百科全書”。
3、多湖輝的教育方法淺顯實用,影響瞭中、日、韓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4、多湖輝的簡體中文版作品,在纍計銷售超過500萬冊,在傢庭教育圖書類有很大影響力。孩子的未來,其實由您的生活教育來決定!培養孩子*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
《打造孩子大未來:父母從生活小處培養孩子的成功基因》:日本傑齣教育傢實踐教育法倡導者多湖輝,他的教育方法淺顯實用,影響瞭中、日、韓幾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他的著作暢銷不衰,被譽為“兒童教育的百科全書”。
內容提要
《打造孩子大未來:父母從生活小處培養孩子的成功基因》就如何培養內心堅強的孩子而展開討論,從自製力的培養到生活習慣細節的教導,得齣孩子未來由父母的生活教育來決定的道理。內心堅強的孩子因為能夠自我控製,所以擁有朝夢想前進的力量,對待學習如此,對待進入社會後的漫長人生也是如此,強大的心靈總是能賦予孩子強大的力量。
目錄
序章 孩子的成功基因有哪些?
1 孩子間的差距在哪裏
2 自製是孩子集中精力的前提
章 你瞭解孩子的內心嗎?
1 孩子會因壓力而睏擾
2 有拼搏纔有未來
3 父母教育方式的變遷
4 三分鍾熱度的孩子怎樣引導?
5 不要期望立竿見影,過程更重要
6 給孩子一個堅定的目標吧!
7 體驗生活,讓孩子擁有一顆感動的心
8 為什麼孩子害怕失敗?
9 正確對待競爭與閤作
10 培養明辨是非的孩子
11 按照正確的信念標準去行動
第二章 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1 不喜歡的事情也要做
2 自製是為瞭自己
3 如何打破自製力的界限
4 運動能夠培養自製力
5 傢庭中父母的影響力很重要
6 你知道溺愛是毒藥嗎
7 夏天冷氣,鼕天暖氣?
8 沒有管教的自由滋生“暴君”
9 生活的富足容易造就不懂自製的孩子
第三章 生活小處的規則和禮儀
1 做個“傢庭約定”吧!
2 為什麼禮儀很重要
3 學會熱情地打招呼
4 現在是“傢庭時間”
5 自己的行李自己拿
6 拒絕挑食
7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電視上
8 不要輕視傢中的“小大人”
9 公交車上的禮儀
10 細說孩子的零花錢
11 告訴孩子要尊敬他人
12 如何讓孩子抑製
第四章 父母的職責在哪裏?
1 培養孩子的目的是什麼?
2 嬌生慣養妨礙孩子自立
3 、品對孩子沒必要
4 母子過度親密妨礙孩子自立
5 愛操心的父母妨礙孩子自立
6 “感”的孩子須謹記
7 批評孩子的學問
8 父母要學會變通
9 圖書館是個好地方
10 傢庭禮節很重要
11 曬一曬父母的過去吧!
12 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13 讓孩子看到父母挑戰新事物的身姿
14 誇奬式教育
15 垃圾問題中的大道理
第五章 自立吧!孩子!
1 人不磨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
2 寄宿是很好的體驗方式
3 去旅行吧!
4 讓孩子去打工
5 任何事的基礎都很重要
6 用堅持念書的方式來鍛煉大腦
7 不要給孩子太擁擠的假期
8 讓孩子學會錶現自己
第六章 給孩子適度的疼愛
1 孩子的撒嬌很重要
2 怕擔責任的撒嬌不太好
3 孩子需要疼愛的奬勵
4 愛攀比造成父母對孩子的溺愛
5 適當地拒絕孩子
6 彆人為何不能如自己所願呢?
7 教孩子努力與不太喜歡的人交往
8 自立到底是什麼?
結章 為什麼這個孩子的未來如此光明
1 有自製力的孩子容易成功
2 內心的堅強錶現在自立能力上
3未來的道路需要孩子自己開拓
作者介紹
(日本)多湖輝1926年生。日本韆葉大學名譽教授、心理學傢。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係心理學專業,同院研究生畢業。原韆葉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曾擔任多媒體藝術學園校長,中央教育研究所理事長,索尼教育財團顧問,東京“心的東京革命”推進協議會會長。代錶著作《讓媽媽“幸福”的心理學》《12歲開始的人生論》《12歲開始的禮儀集》《快要走嚮社會18歲開始的禮儀書》《為獨生女準備的書》《為獨生男準備的書》。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精髓,我會選擇“係統性”。它不是零散的育兒技巧集錦,而是一套構建孩子“心智操作係統”的指南。作者的格局非常大,她不僅關注短期行為的改善,更著眼於長期人格的塑造。尤其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關於“內在奬賞機製”的構建。我們太習慣於用貼紙、零食或者口頭錶揚來激勵孩子,但這些都是外部的奬勵。這本書引導我們去發現和放大孩子完成任務後,那種“我做到瞭”的內在喜悅。我嘗試著減少瞭對孩子良好錶現的即時贊美頻率,轉而引導他們去描述自己努力的過程和感受。比如,孩子搭瞭一個很復雜的積木,我不再說“你真棒”,而是問他“你覺得最難的部分是哪裏?你是怎麼解決那個平衡問題的?” 這種引導的轉變,讓孩子開始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不是隻為瞭獲得錶揚。這種深入到認知層麵的引導,是很多快餐式育兒指南無法提供的深度。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給傢長的“操作係統升級包”,幫助我們更新瞭舊有的育兒程序,從而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去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世界。
评分這本書的敘述結構非常巧妙,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按年齡段劃分,而是根據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核心“能力模塊”來組織內容,比如“專注力”、“韌性”、“共情能力”。這種模塊化的處理方式,讓傢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當前最需要加強的領域,精準地切入閱讀。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某個方麵不行,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就去報各種“注意力訓練班”。但這本書揭示瞭,很多時候這隻是錶象,深層的原因可能在於傢庭環境缺乏結構感或者缺乏深度參與的活動。書中提供的很多活動建議,都是極具創意且低成本的,比如用積木來模擬經濟分配的遊戲,或者通過“傢庭角色互換日”來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這些建議的落地性極強,不需要高科技玩具,隻需要父母願意投入時間和心力去設計情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地應對孩子問題的傢長,而是一個主動的“情境設計師”。這種角色的轉變,帶來的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它讓你重新燃起瞭對日常育兒的熱情。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解構瞭“成功”這個宏大敘事,將其拆解成瞭無數個可執行、可感知的“小成功”。以往很多育兒書都會把目光聚焦在特長培養、競賽成績這類外顯的成就上,讓人焦慮不已。然而,這本書的視角是嚮內收斂的,它關注的是內在驅動力的培養,比如“延遲滿足”是如何通過等待一盆小植物發芽來實現的,又比如“責任感”是如何通過固定收拾自己的小角落來內化的。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錯誤價值”的那一章,作者用一種近乎哲學的口吻闡述瞭犯錯是信息收集的重要環節,而非需要被懲罰的汙點。這徹底改變瞭我過去對孩子犯錯時的本能反應——從最初的指責,轉變為現在的提問:“你從這次經曆中學到瞭什麼新東西?” 這種轉變不僅讓孩子不再害怕嘗試,也讓我自己學會瞭放下對“完美”的執念。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沉穩,不煽情,卻字字珠璣,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在幫你梳理那些被生活瑣事掩蓋的教育真諦。它不提供速效藥,而是提供一套穩固的底層邏輯。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那種空洞的說教,而是真正深入到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裏,讓你明白“養育”並非高深的理論,而是柴米油鹽間的智慧。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觀察”的強調,那種細緻入微的筆觸,仿佛能穿透錶象,直達孩子內心世界的波動。比如,關於如何迴應孩子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發,書中給齣的建議不是簡單地“製止”或“忽略”,而是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暫停與傾聽”的流程。我嘗試著在一次孩子因為玩具壞瞭而大哭時運用瞭其中一個技巧——先蹲下來,與他的視綫保持水平,然後安靜地等待他自己平靜下來,而不是急於用“再買一個”來堵住他的嘴。效果齣奇地好,那次衝突解決後,孩子似乎更願意主動與我分享他的失落感瞭。這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在追求宏大的目標時,反而忽略瞭這些日常互動中蘊含的巨大能量。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育兒”這件事,從一個需要“學習”的科目,轉化成瞭一種需要“練習”的藝術。它不是給你一張地圖,而是教你如何看懂指南針,即便方嚮變瞭,你也能自己找到路。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關於“自主性”的培養。我們總以為愛孩子就是為他們鋪平道路,替他們解決一切麻煩,但這本書反嚮操作,倡導的是“有邊界的放手”。作者花瞭很大篇幅來探討“恰到好處的乾預”,什麼情況下應該退後一步,讓孩子自己去摸索摔倒的疼痛,什麼情況下則需要及時介入保護。這種拿捏分寸的藝術,是所有新手父母都感到迷茫的。書中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描述瞭那些“微小權力轉移”的瞬間:比如,讓孩子自己決定晚餐吃哪兩種蔬菜,或者讓他全權負責澆灌某盆植物一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卻在潛移默化中構建瞭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我注意到,當我開始給予孩子這些“小權力”後,他們對於被要求做作業時的抵觸情緒明顯降低瞭,因為他們感覺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指令的執行者。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使用任何晦澀的心理學術語,所有的概念都通過生動的傢庭場景來詮釋,讀起來輕鬆但迴味悠長,絕對是那種需要放在床頭時常翻閱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