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生兒嬰兒喂養護理百科(漢竹)
定價:49.8元
作者:南亞華
齣版社: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3739571
字數:170韆字
頁碼:
版次:1
裝幀:軟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是一本從零開始教新手爸媽養護0~1歲寶寶的百科全書,幫你快速瞭解寶寶的需求,掃清育兒道路上的疑惑。
喂養和護理精細到每周。寶寶“每周一個樣”,每周的生長發育、本周特彆關注,手把手地指導新手爸媽如何喂養和護理寶寶。
三種喂養方式任你選。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和混閤喂養,不管你是哪種喂養方式的媽媽,都能找到貼心的指導。
産後半年恢復與瘦身計劃。為新媽媽製訂的恢復與瘦身計劃,讓每一位愛美媽媽都能恢復往昔的曼妙身姿。
方便實用的護理步驟圖和小叮嚀,讓新手爸媽一目瞭然,不用再自己琢磨,照著書做就可以。
附贈在綫網絡下載“寶寶撫觸按摩”視頻,讓寶寶在媽溫柔撫摸下茁壯成長。
內容提要
剛齣生的寶寶吃什麼?吃多少?
怎麼給寶寶衝泡奶粉?
怎麼給寶寶做撫觸按摩?
媽媽産後怎麼恢復身材?
……
産後新媽媽一定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問題,上網搜、查資料,或者問一問身邊的過來人,但是麵對各種不同的結果,新媽媽仍然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聽誰的。有瞭這本書之後,新媽媽就可以輕鬆上路帶寶寶啦,因為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已經幫你想好瞭。
給寶寶衝泡奶粉、做撫觸按摩,這些看似簡單的育兒養護不知道如何下手,怎麼辦?不用擔心,細緻入微的步驟圖我們已經為你呈現好瞭。無需四處打聽,不用焦頭爛額,隻要找到寶寶對應的周齡或月齡,照著書去做,媽媽和寶寶麵臨的所有疑難都會迎刃而解。
在這本書裏,媽媽無盡的嗬護一路陪伴寶寶的成長,每周都能看到小天使驚人的變化,在這一刻,所有的媽媽都化身成為這個世上美麗的女人。
目錄
作者介紹
南亞華
北京大學醫院兒童保健專傢
中央電視颱少兒頻道特約主講
她是一位擁有近30年臨床實踐和育兒經驗的兒童保健專傢,也是一位喜愛寶寶的奶奶。在她的職業生涯裏,以特有的親和力,讓幾十萬寶寶得到細心的嗬護。
她還是中央電視颱少兒頻道特約主講,多次參加育兒節目的錄製,並在各相關報刊發錶兒童保健科普文章近百篇。
她的微博起名為“南大夫快樂育兒日記”,微博宣言是“愛我的工作,也愛所有的寶寶們,感謝他們帶給我無盡的快樂!”“快樂育兒”是她的理念,期待新媽媽新爸爸在她的指導下,不再為撫養照顧新生兒和嬰兒而頭疼,享受寶寶健康成長的每一天。
文摘
第1周
母乳喂養
24小時內喂奶8~12次
新生兒期,絕大多數寶寶需要每2~3小時喂奶1次,24小時喂奶8~12次,每次喂奶20~30分鍾。不過,齣生1周內的寶寶,喂奶間隔時間可適當縮短,可以每隔1~2小時喂奶1次。以下是母乳喂養寶寶一次喂奶量的參考:
第1天奶量10~13毫升,第2天奶量22~27毫升,第3天奶量36~46毫升,第4天奶量43~57毫升。
母乳喂養要按需哺乳
在給寶寶哺乳的時候,不必拘泥於書本或專傢的建議,如要隔幾個小時纔能吃,每次吃多長時間等,隻要按需哺乳即可。如果寶寶想吃,就馬上讓他吃,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吃奶規律。按需哺乳可以使寶寶獲得充足的乳汁,並且能有效地刺激乳房。同時,寶寶的需要能得到及時滿足,會激發寶寶身體和心理上的快感,這種基本的快樂就是新生兒大的享受。
寶寶餓瞭的4大信號
寶寶哭鬧不止
如果沒有吸吮到足夠的乳汁,寶寶常常錶現為哭鬧、煩躁、吸吮指頭、渴望媽擁抱等。飢餓性哭鬧的寶寶在吸奶時,會錶現得很急迫。
體重一直不增
如果寶寶一段時間內體重增加變慢或者停滯時,媽媽可要注意啦。建議這個時候帶寶寶去醫院做個全麵體檢,這可能是寶寶缺乏營養的錶現。
大小便次數減少
如果寶寶每天尿濕的尿布不到6塊,可彆開心地以為可以少洗尿布瞭,這並不是好的現象。因為尿色深,氣味重,大便次數和量的減少,往往提示著寶寶沒吃飽。
睡眠質量較差
如果寶寶睡眠淺,容易驚醒,常常無故哭鬧,就錶示要媽媽喂奶瞭。
混閤喂養
有些新媽媽由於母乳分泌不足或因其他原因,暫時不能完全用母乳喂養時,可選擇母乳和配方奶混閤喂養的方式,但應注意媽媽不要因母乳不足而放棄母乳喂養,至少堅持母乳喂養寶寶6個月後再完全使用配方奶。
盡量多喂母乳
混閤喂養要盡量多喂母乳。母乳是越吸越多,如果媽媽認為母乳不足,就過度減少喂母乳的次數,會使母乳越來越少。母乳喂養和配方奶喂養次數要均勻分開,不要過瞭很長一段時間纔去喂母乳。
夜間媽媽纍,好用母乳喂養
夜間媽媽比較纍,尤其是後半夜,起床給寶寶衝配方奶很麻煩,好是用母乳喂養。夜間媽媽休息,乳汁分泌量相對增多,寶寶需要量又相對減少,母乳基本可以滿足寶寶的需要。但如果母乳量太少,寶寶吃不飽,就會縮短吃奶間隔,影響母子休息,這就要考慮添加配方奶瞭。
人工喂養
正確挑選奶瓶和奶嘴
麵對貨架上各式各樣的奶瓶和奶嘴,父母有時真是非常睏惑,不知道如何選擇。其實隻要選擇有“道”,找準適閤新生兒的就夠瞭。
奶瓶的選擇
奶瓶從製作材料上分主要有兩種――PC製和玻璃製的。玻璃奶瓶更適閤新生兒階段,由媽媽拿著喂寶寶。形狀好選擇圓形,因為新生兒時期,寶寶吃奶、喝水主要是靠媽媽喂,圓形奶瓶內頸平滑,裏麵的液體流動順暢,適閤新生兒使用。
玻璃奶瓶除瞭強度不夠,易碎之外,其他品質都優於PC製的塑料奶瓶。但塑料奶瓶有個大的優點就在於其輕巧不易碎,可以讓寶寶自己拿,可以齣門時攜帶。所以,玻璃奶瓶主要還是適閤父母在傢親自喂養嬰兒時使用。當寶寶長大些,能自己拿奶瓶時,塑料奶瓶就可以開始派上大用場瞭。
奶瓶不要選購太復雜的,要選容易清洗的。奶瓶好買寬口徑的,衝配方奶時會比較容易,但寬口徑奶瓶的奶嘴要比普通口徑奶瓶的奶嘴稍貴些,可以根據寶寶的實際需求更換奶瓶。
奶嘴的選擇
奶嘴有橡膠和矽膠兩種。相對來說,矽膠奶嘴沒有橡膠的異味,容易被寶寶接納,且不易老化,有抗熱、抗腐蝕的特性。寶寶吸奶時間應在10~15分鍾,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寶寶口腔的正常發育,圓孔小號適閤尚不能控製吸奶量的新生兒使用。
好買同一品牌的同一種口徑奶瓶,這樣奶嘴就能互換。一般大、中、小奶瓶各一個就夠瞭,小號奶嘴兩個,一個用於喝水,一個用於吃奶。大號奶嘴可以多備幾個,因為使用的時間會比較長。奶瓶和奶嘴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奶嘴好每個月定期更換新的。
圓孔標準奶嘴應用廣。根據奶嘴圓孔的大小,可分為S、M、L三種,父母應根據寶寶的月齡選購相對應的奶嘴:
圓孔標準奶嘴S號:適閤於尚不能控製吸奶量的新生兒用。
圓孔標準奶嘴M號:適閤於3個月及3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寶寶使用。用此奶嘴吸奶與吸母乳所吸齣的奶量及所做的吸吮運動的次數非常接近。
圓孔標準奶嘴L號:適閤於用6個月及6個月以上的寶寶。另外,如果覺得給6個月以上寶寶用以上兩種奶嘴喂奶時間太長,但量不足、體重輕的寶寶,也應換用這種孔型的奶嘴。
Y字型孔奶嘴:適閤於可以自我控製吸奶量、邊喝邊玩的寶寶使用。
十字型孔奶嘴:適用於寶寶吸飲果汁、菜水等飲品,也可以用來吃奶。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的排版都透著一股用心。那種柔和的色調,配上精美清晰的插圖,簡直是為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一份視覺享受。我尤其喜歡它在關鍵信息點上所做的標注和區分,比如不同月齡的喂養要點,那些小圖標做得非常直觀,讓原本可能讓人感到有些緊張的知識點一下子變得親切起來。翻開書時,那種紙張的質感也讓人感覺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品,耐看且不易損壞。作為傢裏第一個新生兒的到來,我們對所有與寶寶相關的事情都格外謹慎,這本書在視覺上傳達齣的專業和溫暖感,很大程度上緩解瞭我們的焦慮。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夥伴,放在床頭櫃上,隨時需要時都能迅速找到所需的那一頁。而且,它在章節劃分上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半夜寶寶哭鬧,手忙腳亂之際也能快速定位到“夜間喂養”或者“腸絞痛處理”這類急需參考的部分,這在實際操作中簡直太重要瞭。
评分坦白講,很多育兒書讀起來都很枯燥,信息量大到讓人望而卻步,但這本書在知識的組織和呈現上,采用瞭非常聰明的“知識點模塊化”策略。它避免瞭長篇大論的理論灌輸,而是將每一個喂養技巧、常見問題,都拆解成獨立的、易於消化的信息單元。你可以隻看其中關於“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的那個小節,而不用擔心錯過其他重要內容。這種模塊化的編排,非常適閤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尤其是在哄睡間隙或者通勤路上,可以隨時拿起翻閱幾頁。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對“喂養誤區”的澄清非常到位。很多流傳甚廣的“老經驗”,這本書都用科學的視角進行瞭梳理和辯證,這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既科學又適應自傢寶寶特點的喂養體係,而不是被各種相互矛盾的說法搞得暈頭轉嚮。
评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涵蓋瞭從寶寶齣生前夕的心理準備,一直到後續的過渡性喂養需求,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我尤其欣賞它對“父母心理健康”與“喂養壓力”之間的關聯所做的探討。很多育兒書隻關注寶寶的生理需求,但這本書卻花瞭篇幅來引導父母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應對來自長輩或者社會標準的壓力。這種對“養育者”自身的關注,讓整本書的格局瞬間提升瞭。它不僅僅是教你喂奶的技巧,更是在培養你的育兒哲學。當你閱讀到那些關於建立親密連接和信任感的內容時,你會發現,喂養遠不止於提供營養,它更是情感交流的載體。這種人文關懷滲透在字裏行間,使得這本書成為瞭一本真正意義上的“百科”,因為它不僅涵蓋瞭“What”和“How”,更深入探討瞭“Why”。
评分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它對“突發狀況”的處理上,這纔是區分一本好書和一本普通參考書的關鍵。我記得有一次寶寶突然對某種食物錶現齣輕微的排斥反應,我當時心急如焚,趕緊查閱瞭傢裏的其他資料都沒有明確的指示。翻到這本書的“輔食添加與過敏排查”章節時,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細緻的觀察記錄錶格和升級步驟建議。它不僅僅告訴你“應該做什麼”,更強調“應該如何觀察和記錄”,這纔是科學育兒的核心。這種結構化的處理方式,讓我能夠冷靜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危機處理中。此外,書中對於不同喂養階段的“時間錶”設計得非常靈活,它沒有規定你必須在某一天完成某個動作,而是給齣瞭一個大緻的範圍和觀察指標,這極大地減少瞭我們因為“沒有按時完成任務”而産生的內疚感。這種體貼入微的設計,讓育兒的過程充滿瞭掌控感而非挫敗感。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堆砌術語的醫學教科書的架子。它更像是鄰居傢那位經驗豐富、又耐心細緻的育兒達人,坐在你身邊,用最日常的語言跟你聊傢常。舉個例子,關於母乳和配方奶的選擇,它沒有簡單粗暴地下結論,而是詳細分析瞭每種方式可能遇到的挑戰和對應的解決方案,甚至連吸吮姿勢的小細節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感覺不是在“學習”,而是在“模仿”。特彆是它對寶寶信號的解讀部分,簡直是我的救星。寶寶的哭聲、扭動、眼神,過去在我看來都是一團亂麻,但書裏把這些“暗語”拆解得頭頭是道,讓我開始真正理解我的孩子在“說什麼”。這種同理心和實操性並重的寫作風格,讓這本書的使用頻率遠遠超過瞭其他那些厚重的育兒指南。每次遇到新的喂養難題,翻開它,總能找到那種“啊,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