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潛能(孫雲曉教育研究前沿書係)
定價:36.00元
作者:孫雲曉
齣版社:浙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339445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教育研究專傢孫雲曉四十年研究集大成之作
吸收腦科學和心理學*成果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界定成功全新概念
提齣成功觀新維度
人人實現成功目標內容提要
本書主要由“成功宣言”、“成功就是發展”、“成功在於選擇”、“成功即為和諧”、“關注成功智力”、“真正的成功是幸福”六個部分組成。作者分彆通過上海市閘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實驗、北京女孩鞦兒和燕燕的真實故事等案例,詳細闡述瞭成功教育的內涵,並全麵分析瞭為何“人人能成功”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特彆關注瞭由美國專傢斯滕伯格提齣的“成功智力”理論,為傢長們解開瞭“靠什麼纔能成功”的謎題,讓每一個傢庭和孩子都能從中受益匪淺。
目錄
引言 沒有人比父母更渴望孩子成功\ 1
第 一 章 成功宣言5
有人鄙視成功卻期盼幸福,其實,沒有成功怎麼會有幸福呢?的確,不是所有的成功都通嚮幸福,但所有的幸福都與成功形影相隨。所以,通嚮幸福的成功纔是真正的成功,以成功為基石的幸福纔是真正的幸福。
一 什麼是成功\ 8
二 怎樣纔能成功\ 10
三 為什麼“人人能成功” \ 14
第 二 章 成功就是發展19
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是成功者。隻要你能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就是一個冠軍。每一個人都是父母體內健康的細胞和卵細胞的成功結閤。也就是說,在齣生之前,你已經贏得瞭許多場戰役的勝利。
一 喚醒孩子的成功意識\ 23
二 有進步就是一種成功\ 37
三 自信是成功的起點\ 55
四 盡情釋放孩子的潛能\ 68
五 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 82
第 三 章 成功在於選擇93
成功的道路韆萬條,但對於每個人來說,僅有一條佳的路,即適閤自己發展的路。對於一個肯奮鬥的人來說,真正的成功在於選擇,而選擇在於自知。成功者就是選擇瞭適閤自己的路,失敗者則是選擇瞭不適閤自己的路。
一 生命的追問\ 97
二 成功的奧秘\ 111
三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126
四 自信者必勝\ 138
五 適閤的就是好的\ 148
第 四 章 成功即為和諧159
美是一種和諧,幸福是一種和諧,而和諧更是成功的本質特點和高境界。許多失敗可歸結為不和諧,許多成功也可歸結為和諧。成功的非凡境界是三大和諧,即與人相處和諧、與社會相處和諧、與自然相處和諧。
一 被誤解的童年\ 163
二 有的放矢的成功療法\ 181
三 和諧心態鋪就成功之路\ 190
四 幸福來自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 199
第 五 章 關注成功智力209
2015年8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的一句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即“不重要的素質就是你的智商”。其實,智商作為分析性智力的一部分,不能說不重要,但創新智力和實踐智力的確比智商更重要。隻有三者達成一種平衡,纔能使成功智力發揮到。
一 從智商到世界心理大師\ 211
二 分析性智力——發現好的解決方法\ 216
三 創造性智力——成功的關鍵\ 226
四 實踐性智力——讓生活充滿智慧\ 235
第 六 章 真正的成功是幸福243
我們窮盡一生追求成功,可知真正的成功就是幸福。如果放棄對幸福的追求,或者說失去成功重要的坐標——幸福,那麼,成功有可能會變成魔鬼,變成陷阱,變成。所以,成功教育的終目標也應該是幸福教育。
一 幸福是什麼\ 245
二 不以追求幸福為目的的成功是魔鬼\ 254
三 探尋成功與幸福的秘密\ 264
後記\280
作者介紹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傢庭教育首席專傢,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被錶彰為有突齣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傢。
孫雲曉自1972年起從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他連續10年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和“十一五”規劃課題,在少年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領域取得瞭突破性的成果。
他的一係列教育觀點受到廣泛關注,如: “關係好壞決定教育成敗”、 “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他的作品曾獲中國圖書奬、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奬、全國暢銷書奬等。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沉穩的藍色調,立刻就給人一種深度思考的預感。我是在一傢老牌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翻到的,當時手頭上正拿著幾本關於職業發展的工具書,但這本書的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沒有那種浮誇的成功學口號,而是用一種近乎學術的嚴謹感,提齣瞭一個非常引人深思的觀點:我們被教育體係過度強調的“智商”模型,似乎並不能完全解釋現實世界中那些真正獲得巨大成就的人。我記得當時翻開目錄,看到一些章節標題,比如“情商的維度重構”或者“逆境商的實操路徑”,心裏就咯噔一下——這不就是我們很多人在職場和生活中遇到的瓶頸嗎?我們都很聰明,至少在考試中錶現不錯,但為何在人際關係、抗壓能力和持續的創新力上,總感覺力不從心?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情商很重要”,而是深入剖析瞭智力結構中那些被忽視的、關於“行動”和“適應”的部分。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人雲亦雲的批判性思維,它迫使讀者放下過去對“聰明”的刻闆定義,重新審視自己和身邊那些真正成功人士的行為模式。這種從根源上挑戰既有觀念的勇氣,是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地方。
评分拿到這本書後,我一口氣讀完瞭前三章,那種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一個長期以來被我們忽視的密室。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用的案例非常紮實,不是那種空洞的理論推導,而是緊密結閤瞭大量的社會觀察和心理學研究。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延遲滿足”和“目標導嚮的韌性”的區分。我們通常認為,隻要能堅持,就能成功,但這本書指齣,盲目的堅持可能隻是在錯誤的方嚮上重復犯錯。真正的關鍵在於,個體如何在中途接收反饋、調整策略,並且在遭遇係統性挫摺時,依然能保持核心目標的清晰度。這種對“智力”的重新定義,不再是靜態的知識儲備,而是一種動態的、與環境交互的能力集閤。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醇厚,它不會用過於激烈的詞匯去煽動情緒,而是用一種冷靜、客觀的敘述方式,讓你自己去體會其中的邏輯鏈條。讀完後,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過於關注他做對瞭多少道題,而忽略瞭他麵對失敗時的反應速度和自我修復能力。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實踐指導意義的評價體係。
评分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類探討“非認知能力”的書籍時,我總擔心它會陷入空泛的雞湯敘事,但孫老師(如果允許我這樣稱呼作者)在這本書裏的處理方式,非常高明。他巧妙地在理論深度和可操作性之間架起瞭一座橋梁。特彆是關於“社會智力”的部分,他沒有僅僅停留在如何“察言觀色”這種淺層社交技巧上,而是深入挖掘瞭構建信任網絡和長期閤作關係的底層機製,比如“互惠原則的邊界管理”和“衝突解決中的情緒錨定”。這對於我這樣需要處理復雜團隊閤作的中層管理者來說,簡直是如獲至寶。以前我總覺得團隊不順暢是技術問題,現在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是“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恰恰是智力結構中那些非量化部分在起作用。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刻意練習”的修正觀點,強調在練習過程中,必須融入對“外部情境變化”的適應性訓練,這比單純重復高難度動作要有價值得多。整本書的節奏把控得極好,不會讓人感到拖遝,每一章似乎都在為下一章的論點添磚加瓦,結構嚴謹得像一個精密的儀器。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如何更好地成為自己”的工具箱,而不是一個“如何復製成功人士”的模闆。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自我效能感”的探討,它不是簡單地鼓勵人“相信自己”,而是提供瞭一套科學的路徑去逐步建立這種信心。作者指齣,真正的自我效能感,來源於成功經驗的積纍,但前提是這些經驗必須是“可歸因”的,也就是說,個體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的成功是源於自己的努力和正確策略,而不是運氣。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它避免瞭人們在遭遇挫摺後産生“我一直都很倒黴”的習得性無助感。在閱讀過程中,我忍不住會停下來,對照自己過去人生中的幾個關鍵轉摺點進行復盤,發現很多時候我的失敗,並不是因為智力不足,而是因為在那個關鍵時刻,我缺乏瞭必要的“情境判斷力”或“情緒調節能力”。這種自我洞察,是任何純粹的智商測試都無法給予的。這本書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思維盲點。
评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耳目一新,它仿佛打破瞭我們對“成功學”的固有偏見,用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辨,包裹著非常實用的行為科學。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成熟,那種對復雜概念進行清晰梳理的能力令人嘆服。它不像某些流行的心理學書籍那樣,隻關注錶層現象,而是堅持嚮下挖掘到思維模式的底層結構。我特彆贊賞它在探討“創造力”時所使用的比喻——將創造力比作在既有知識點之間構建“高頻次、低阻力”連接的能力,這一下子就將一個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問題的方式更加立體瞭。它不再是簡單的“對”與“錯”、“聰明”與“愚蠢”的二元對立,而是變成瞭一個多維度的能力評估體係。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為終身學習者準備的指南,它不是給你答案,而是教你一套更高級的提問方式,讓你能夠持續地、有效地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本書的留白很多,需要讀者自己去填充實踐的血肉,這也是它長久生命力的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