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這樣學習纔靠譜:讀書要從根子上提高 |
| 作者 | 漫步珠江 |
| 定價 | 39.80元 |
| 齣版社 | 光明日報齣版社 |
| ISBN | 9787519437879 |
| 齣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市麵上講學科知識、學習方法、解題方法的輔導書很多,而本書主要係統闡述如何從根子上提升孩子的學習——重點講解怎樣提高思維能力,還包括怎樣提升精力、自控力、靜心、興趣等,對學習的本質進行瞭深入分析,也對平常大傢比較模糊的一些認識進行瞭剖析,如先天和後天、體質和體能、方法與能力、高考成績和平常成績等的關聯,還兼顧瞭孩子的全麵成長。本書能係統提高傢長對孩子讀書與成長的認識,尤其能切實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
| 作者簡介 | |
| 漫步珠江,真名黃超泉,湖南湘陰人,廣東省自考本科學曆。從軍16年,現轉業到地方工作。兒時的苦澀,促使筆者在少年時代起就思考傢庭應該怎樣做纔能確保孩子通過讀書成纔,至今三十年。憑藉多年來努力的學習、深入的思考和積極的實踐寫成本書。 |
| 目錄 | |
| 前 言 / 1 章 怎樣讀書更有用 一、曆來一些讀書無用的看法 1 二、被過度解讀的事實 2 三、對高考的認識 5 四、擇校問題 7 五、讀書方麵的其他認識誤區 8 六、讀書並不是沒有用,看你怎麼讀 10 第二章 要看到學習的本原 一、要更深入認識學習 15 二、語文學習 26 三、數學學習 31 第三章 認識和提高思維能力 一、對思維能力的基本認識 39 二、手—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 43 三、學前思維能力的提高(大概四五歲以下) 46 四、手指操—提高大腦功能的利器 49 五、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遊戲(活動) 64 六、鍛煉形象思維能力的遊戲(活動) 73 七、創新思維淺析 78 第四章 中學數學部分習題淺析 初中數學習題集 82 高中數學習題集 91 第五章 先天與後天 一、從實際觀察來認識先天 109 二、後天的培養和努力 117 三、影響孩子成纔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 118 第六章 運動與音樂 一、體育運動的作用 122 二、音樂對健康和學習的影響 133 第七章 營養和醫療 一、健康與學習 135 二、營養方麵 136 三、醫療方麵 141 第八章 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要從小就改造孩子 147 二、提升非智力因素 149 第九章 成長與工作 一、孩子的成長對將來工作的影響 159 二、怎麼看待關係 163 三、對能力的簡單分析 164 第十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 一、培養孩子要有全麵的認識 174 二、傢長應該做好(注意)的若乾方麵 176 三、糾正不良習慣的非常規手段 187 第十一章 統籌時間 選擇項目 一、項目選擇 191 二、時間的統籌安排 192 |
| 編輯推薦 | |
| ★這是一本選題新穎的輔導書,作者視角獨特,從思維能力,自控能力,精力,興趣,先天後天等多個因素探討影響學生成績的原因,令人耳目一新。 ★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父母首先要學會瞭解自己的孩子。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帶著一股強烈的、近乎於說教的激情,但奇怪的是,這種語氣並沒有讓我感到排斥,反而有一種被喚醒的感覺。作者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老道,他善於在關鍵節點拋齣一個尖銳的問題,讓你不得不停下來審視自己現有的認知模式。他的語言裏充滿瞭畫麵感,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抽象的學習障礙時,他會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來描摹那種“不得要領”的睏境,比如他把那種低效的重復閱讀比作“在原地打轉的陀螺”,一下子就把那種徒勞感描摹得淋灕盡緻。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極其豐富、但又絕不乏味的導師進行一對一的深度對話。他的邏輯推進非常緊密,幾乎沒有冗餘的廢話,每一個段落似乎都在為下一個論斷添磚加瓦,這使得我對一些先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都有瞭豁然開朗的體驗。這種行文的力度和說服力,絕對不是一般理論書籍能比擬的,它更像是一份經過反復錘煉的心法口訣。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啞光質感,加上燙金的標題字,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瞭功夫的精品。我尤其喜歡它在章節排版上的用心,每一章的開頭都有一個精心挑選的名人名言作為引子,這些引語並非泛泛而談,而是與該章節的核心論點有著微妙的聯係,仿佛在為接下來的深度探討埋下伏筆。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非常考究,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紙張,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這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喜歡沉浸式閱讀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中的插圖和圖錶設計非常精美且信息密度高,它們不是那種簡單的裝飾,而是把復雜的概念用直觀的視覺語言呈現齣來,比如關於時間管理的那幾個流程圖,我看瞭好幾遍,纔真正理解瞭其中的邏輯閉環。作者在細節上的執著,從目錄的層次劃分到頁眉頁腳的設計,都透露齣一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這讓閱讀過程本身也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輸入。這種對“形”的打磨,無疑為“神”的傳達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讓人在翻開書頁的瞬間,就感受到瞭作者希望傳遞的專業和嚴謹。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塑造瞭一種非常積極、甚至可以說是略帶挑戰性的“學習心態”。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劑強心針。作者對於拖延和淺層認知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但這種批判的背後,蘊含著對讀者潛能的極大信任。他不斷地強調,真正的進步來自於對思維模式的徹底重塑,而非簡單地疊加技巧。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有那種“醍醐灌頂”的瞬間,意識到自己過去在學習上犯下的許多根本性錯誤,很多都是因為思維框架本身存在偏差。這本書的語氣傳遞齣一種明確的信號:學習是一項需要投入嚴肅智力努力的工程,它要求我們像對待一項高精尖的工作一樣去對待自己的大腦。這種對“靠譜”的定義,不再是關於速度或數量,而是關於深度和持久性的要求,這種觀念的重塑,比書中的任何具體方法都更加寶貴,它為我接下來的長期學習路徑定下瞭一個全新的、更高的基調。
评分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的巧妙,是其最讓我稱道之處。它並非采用傳統的“理論先行,案例後補”的模式,而是采用瞭一種“問題引入——剖析癥結——提供工具——實戰演練”的遞進結構。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注重知識的係統性和可操作性之間的平衡。比如,在介紹一套新的認知框架時,他不會急著給齣一堆定義,而是先通過幾個假設性的場景,讓你切身體會到舊有方法論的局限性,這比單純的理論灌輸要有效得多。更值得稱贊的是,書後的附錄部分,包含瞭大量可以立即使用的檢查清單和反思模闆。這些工具不是那種空泛的建議,而是實打實的設計齣來引導你進行深度自我評估的工具。我試著按照書中的步驟,對自己最近一次的項目復盤進行瞭操作,發現瞭很多自己從未察覺到的思維盲區。這種“學完就能用,用瞭就能改”的閉環設計,是這本書區彆於市麵上大多數隻停留在“告訴你要做什麼”的指南的核心價值所在。
评分從知識深度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廣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巧妙地融閤瞭認知心理學、信息處理理論以及一些經典的哲學思考。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引用瞭一些我此前隻在專業期刊上見過的概念,但他的解讀卻異常清晰,沒有絲毫的晦澀感。最讓我驚喜的是,他沒有陷入將所有問題都歸結於單一原因的窠臼,而是展現瞭一種多元視角來看待“學習”這件事——它既是神經科學層麵的信息編碼,也是一種社會實踐中的策略選擇。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整本書的論證顯得極為紮實和全麵。我感受到瞭作者在資料搜集和整閤上的巨大投入,他似乎將不同領域的精華提煉齣來,並用一條清晰的主綫串聯起來,避免瞭知識的碎片化。這種對知識的整閤能力,本身就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更高維度的觀察點,讓我們能以更宏大的視角去審視自身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僅僅糾結於眼前的技巧得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