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徵歸來,寡不敵眾,他迸裂瞭天靈蓋把號角吹響,他伏身倒嚮青綠的草原:
· 歐洲文學三大史詩之一,悲愴動人、愛憎分明的英雄頌歌。
· 戰爭、失落、迷惘、青春:葉芝、艾略特、奧登……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詩壇的璀璨星光。
《羅蘭之歌•近代英國詩鈔》不僅有中世紀武功歌的代錶作品《羅蘭之歌》,還有楊憲益先生親自選譯的49首英語近代詩歌,囊括瞭葉芝、艾略特、奧登等現代著名詩人的詩作,其中多數均由楊憲益首次譯成中文,至今仍為獨本。兩部作品閤為一本,更是凸顯瞭西方詩歌在主題和形式上的古今之變。
《羅蘭之歌》是法蘭西古老的英雄史詩,與英國的《貝奧武夫》、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並稱為歐洲文學的三大英雄史詩。楊譯本生動還原瞭史詩昂揚的戰鬥精神與愛國情懷,羅蘭犧牲等詩節讀來催人淚下。
《近代英國詩鈔》所選詩歌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隙,而楊憲益先生選譯這些作品的原因也正如他在序中所言,“過去中國和歐洲國傢處境不同,但當時中國青年也同歐洲青年一樣,經過迷惘失望和追求,對祖國和世界人類前途保持瞭美好的理想和希望。”
#評論
提到《羅蘭之歌》,就像提到平達的《特爾斐皮西亞頌歌》或亞裏士多德的《詩論》,即使有瞭第1001版,也會再發行第1002版,自有文人纔子讀瞭覺得,若不是第1版,也是第990版更為可取。
——法國歐洲中世紀曆史學傢 約瑟夫•貝蒂埃
《羅蘭之歌》是歐洲中世紀的一部偉大史詩,渾厚質樸。有人贊譽說它有荷馬寬闊流動的優美、但丁豪放有力的筆緻。
——翻譯傢 馬振騁
他[T.S.艾略特]是一位詩人和批評傢,融會瞭智力與想象、傳統與創新,在一個變革時代,他為世界帶來瞭新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自由勛章頒奬詞評
[W.B.葉芝]用鼓舞人心的詩篇,以高度的藝術形式錶達瞭整個民族的精神風貌。
——1923年諾貝爾文學奬頒奬詞
————————————
#內容簡介
《羅蘭之歌》裏,大將羅蘭隨法蘭西皇帝查理遠徵西班牙,在歸來的途中引起瞭貴族甘尼侖的怨恨,落入瞭甘尼侖與敵人所設的圈套中,並與奧利維等人在昂賽瓦地方英勇犧牲,查理皇帝為羅蘭等人復仇,徹底消滅瞭敵人,徵服西班牙,然後將叛徒甘尼侖處死。《羅蘭之歌》取材於曆史,大約在11世紀末由民間行吟歌人根據傳說發展創作而流傳瞭下來。
《近代英國詩鈔》則是對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詩壇璀璨星光的驚鴻一瞥,涵蓋瞭艾略特、奧登、葉茨、布倫頓、豪斯曼、史彭德等著名詩人創作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詩歌,既錶達著詩人們對戰爭與消逝的青春的嗟嘆、失落、迷惘,也抒發著他們對幸福的期盼,對理想的憧憬。
##1.在梦里,我不敢遇见的眼睛, 在死的梦幻国土里,这些都不会出现, 在那里,眼睛是一断柱上的阳光。 2.在人生中时间终了的表象。 我知火生的金翅鸟是植物。
评分##相比起来马译多出了一些嘈杂的信息
评分##1.在梦里,我不敢遇见的眼睛, 在死的梦幻国土里,这些都不会出现, 在那里,眼睛是一断柱上的阳光。 2.在人生中时间终了的表象。 我知火生的金翅鸟是植物。
评分##所谓"历史上的统治阶级总是要利用人民创造的文艺作品为他们的利益服务的",《罗兰之歌》中偏隘的宗教思想和浓重的颂圣色彩实在令我不喜,而且我对罗兰和查理王都很无感,反而觉得反派甘尼仑更有意思…
评分##一波三折…罗兰之歌不错
评分##基督教掌握真理,异教徒坏事做尽,撒克逊人不得好死,查理曼帝国万岁。史诗政治化的必然结果。
评分##战争从来没有停止,它永远都会存在和发生。把中世纪的《罗兰之歌》和上世纪前半叶的诗歌并列,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看到记叙者对战争的态度,前者是正面的,后者是反面的。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