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文化是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之後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積極意義的文化轉型。人們如何在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的同時保有對自由價值的選擇,成為我們今天認識互聯網的兩個關鍵問題。
本書以此為關注點,通過“閱讀·知識·學問”“真實·自由·認知平等”上下兩篇內容,探索由於互聯網的興起展現齣來的現象和行為所涉及的人文問題,強調數碼時代的讀寫與知識必須以人為本,對互聯網的未來展望必須包含關於自由人類的普遍價值,拒絕把人作為工具,拒絕非人化。為此,需要用啓濛的人文教育來提升人們的讀寫和知識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自由意識和自主性理念。
##客气一点,加一星给导论和前面两章吧。后面的陈词滥调和虚喊口号,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评分##感觉像是知识的二道贩子。满满的堆砌,尽是无聊。
评分 评分##我挺佩服这么能写的人,每个主题都能从古至今不停气地写上30多页。笔者分析思考问题的思路或切入角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可惜重分析、轻思想(可能是过于注重说理的技术、可能是过于保守谨慎),似乎不敢得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每一章读完之后都觉得朦胧混沌。现在的图书编辑也聪明,开篇50页和最后收尾的内容精彩,中间都絮絮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