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十論》是著名曆史學傢秦暉治學經曆中對“傳統社會”(近代以前的社會)研究第三階段的産物,自問世以來,多次重印,備受讀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訂版序言及兩篇附錄(《關於“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的討論》,作者對瑞士“森林州”地區進行考察後寫作的《瑞士之路》),有助於讀者加深對相關重要問題的理解。
◎《傳統十論》曾被列為法國國傢漢語水平考試的參考書。
名傢點評:
《傳統十論》讓我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豁然開朗之感。
——劉瑜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的係列文章,其中有對於“反封建”“平等”這類“關鍵詞”在曆史文化進程中演變過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對傳統社會與文化本身的結構性研究。筆者不滿於過去流行的“租佃神話”和“宗族神話”,主張在社會—經濟分析與思想—文化分析的綜閤與融會中把握傳統時代真正具有規定性的那些規則,跳齣“反儒”與“尊儒”對峙的傳統觀之爭,在社會結構上擺脫大共同體本位的傳統桎梏而走嚮公民社會,在文化—象徵符號體係中主張“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以“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人格資源與民主憲政—人權保障的現代製度安排來消除那種專製製度下強權—犬儒互補的人格弊病。
《傳統十論》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增瞭增訂版序言及兩篇附錄(《關於“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的討論》《瑞士之路》)。
##新增《瑞士之路》
评分秦晖的研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研究,他并不擅长史料的考辩,如《汉语“平等”一词近代含义之产生》一文看似是个概念史的研究,但其实对史料的运用理论的使用较之孙江、方维规等的标准概念史研究文章而言相去甚远。但本书的意义恰恰不在其对中国古代具体的史事的辨析考证,而在其浓烈的社会现实关怀同样其问题意识也是鲜明地面对当下的即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温和的知识人的现实追求,守护共同的底线,对无论是左派、右派还是新儒家都不抱有偏见。对传统社会,秦晖的态度也是如此,他认为帝制中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认为这不足以使中国实现现代性的转型。或许秦晖的具体论证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他这种守护共同的底线的鲜明态度是每一个知识人或读书人都应该具备的。
评分##《西儒会通,解构“法道互补”》这篇视野宏阔,制度史的支撑使得其中思想史的分析更加厚实。但其观点也颇有可议之处,比如他认为儒学必须走出心性发展为制度之学,这其实会给儒学本身带来更多的危险。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可以和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比对着看。作者认为,1.“宗族血缘伦理组织”只能极有限地调动地方性资源,甚至以姓命名的聚落出现,只是清朝等近代发生的,而近代以前,乡、县的资源一直处于大一统政权的控制下。2.层级:或者,“大姓”的权力范围完全是跳出基层,上升到国家、诸侯国的级别。3.时代:或者,作者也说,魏晋时期家族统治风靡,这不能全盘否定。
评分 评分##《西儒会通,解构“法道互补”》这篇视野宏阔,制度史的支撑使得其中思想史的分析更加厚实。但其观点也颇有可议之处,比如他认为儒学必须走出心性发展为制度之学,这其实会给儒学本身带来更多的危险。
评分##一个以大共同体为本位的国家,是不欢迎民间形成任何一种具有小共同体性质的组织的。它的目的就是“编户齐民”,让人原子化,削弱你再削弱你,让权力控制住每一个人,让你没有丝毫办法联合力量去对抗大共同体。于是个人就无法从大共同体中解放出来,也就永远无法进入以人权为基础的个人本位现代文明。想自下而上发生变化,现在的确是很难啊……年轻人,加油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