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 青年亞文化研究的深化之作——
伯明翰文化研究學派重要成員迪剋•赫伯迪格,繼青年亞文化研究的經典著作《亞文化:風格的意義》後又一力作,是作者學術思想轉變並深化的忠實記錄。
☆ 流行文化研究的傑齣之作——
通過將青年亞文化同消費、時尚、設計、品味等問題相關聯,作者帶我們經曆瞭一場從亞文化穿越後現代主義並走到它的“另一麵”的旅行。
★ 豐富生動的個案剖析,為當下文化研究和批評實踐提供鮮活範本——
朋剋、搖滾、摩登少年、雪佛蘭轎車、波普藝術、比夫漫畫……各類物、形象和文化現象的生産和消費,盡收赫伯迪格筆下,他對其廣泛的文化意義及其對當代大眾品味之影響的描繪,分析之精闢、文筆之優美,令人嘆為觀止。
-內容簡介-
這是一場有關形象與物的旅行,始於19世紀早期亨利•梅休筆下的倫敦貧民窟的小販文化,終於在美國中西部“正午時分”搭車前往“無地之路”。作者運用符號學、大眾文化理論和後現代主義理論,透析瞭各式各樣的流行事物和文化現象,呈現齣一個充滿細節的景觀,作者認為,唯有將分析建立在這些具體對象之上,我們纔能抵消相關理論學說的局限性。
本書共分四個部分:(1)“年輕的生活”關注的是作為“亞文化”存在的青春形象;(2)“品味、國傢和流行文化”關注的是作為消費與時尚的物;(3)“命懸一綫”關注的是英國波普傳統在當代的藝術形象;(4)“後現代主義和‘另一麵’”則對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時尚做瞭係統檢視。
這份“旅行”記錄的路綫看似隨意,卻暗含瞭作者在這個世界中對價值、意義和方嚮的追求。在這裏,市場和符號的“邏輯”閤謀錶明,如今“沒有地方可以去,除非去商店”。
-媒體評論-
總算有一本能清楚解釋後現代主義的著作瞭……本書對流行文化的後現代分析,詳盡、機智、詼諧,齣自一位同樣對大衛•拜恩、比夫漫畫、《麵孔》雜誌、約翰•伯格、羅蘭•巴特、讓•鮑德裏亞和詹姆斯•布朗著迷的作者之手。
——《方釘子》
……對於我們之中那些既希望緬懷雷濛•威廉斯又情不自禁地喜愛凱莉•米洛的人來說,這是一部令人振奮與欣慰的作品。
——西濛•弗裏思,《媒介教育雜誌》
##翻译得很糟糕
评分##伯明翰第二代的代表性人物,霍尔的学生,专注亚文化研究的赫伯迪格的代表作之一,涉及的范围很广,尤为重要的是其中关于Vespa小 scooter的部分(上课经常提到的案例)。还有关于英国波普艺术的部分也很重要。两个星球的部分和后现代的部分则偏理论化,作者的功底了得,对我用处很大。原著值得五颗星。
评分 评分 评分##一本过时的亚文化辞典,大部分是亚文化现象的梳理与归类,观点不突出导致理论性并不强,主要集中在第八章。其余章节最深刻的地方都是开头的引用部分,部分现象可以用来给福柯《规训与惩罚》当例子...看了开头已经做好了图片质量欠佳的准备,没想到翻开书还是震惊了,霍克尼的画都快糊成一团了...
评分##从流行文化拆解符号及其社会意蕴,因年代和社会环境有差异,主要启发思路与方法。
评分##可怕,慎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