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精神疾病會被輕易誤診?精神病究竟應該被如何界定和診斷?如何區分大腦疾病和精神疾病?
1972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戴維·羅森漢進行瞭一個驚人的實驗:他和其他7個正常人僞裝瞭幻聽等癥狀,結果被“成功”地診斷為精神病患者,順利進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這項實驗對精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造成瞭深遠影響。
1973年1月,羅森漢教授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錶瞭一篇長達9頁、名為《精神病院裏的正常人》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說,“事實是,我們早就知道診斷常常是要麼沒用、要麼不可靠,但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它們。現在,我們知道我們無法區分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三十年後,《神經與精神病人雜誌》上發錶的一篇文章說,羅森漢教授的結論“就像一把匕首插入瞭精神病學的心髒”。
在這本新書中,蘇珊娜·卡哈蘭基於其個人經曆及對精神病學史的深入調研,為我們打開瞭精神病學神秘的大門,讓我們對精神病史及精神病診斷標準有瞭更深的理解,也獲得瞭更多的啓發。
##好像除了罗森汉以外,其他的病人确实是真的? 精神病学编年史+罗森汉实验揭秘(很多地方的用词用句像极了侦探小说)而已,对这本书的期望太高了,以为可以看到西方对仅按照DSM对精神疾病进行诊断进行了改进,但其实并没有。精神疾病的误诊率高、诊断过程中的实验者效应纵跨60余年依旧盛行。 罗列的事实和别人的话太多,总结性和分析性的内容少,导致读起来感觉散,甚至逻辑关系也不清晰。 翻译不好。 最后一章讲信任是治疗的基石,可能精神病学太年轻,太让人看不到希望了????
评分 评分 评分##世界就是“正常人”生活在精神病地球。
评分 评分##推荐给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相关从业人员。曾经在上Abnormal Psyc的时候,教授引导我们讨论了很多话题,包括但不限于:误诊,精神疾病的标签化,对于患者的诊断,手册的缺点,(美国的)戒毒所的利与弊,药物是否可靠等。大部分话题都在这本书里被提及。而至于书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造假一事,以2018年曝光的津巴多的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中伪造数据最为出名。而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相信一切会变好,但不能漠视“精神疾病患者”正承受的痛苦
评分 评分 评分##震惊,模糊不清的地带bug就是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