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心文明與現代社會

軸心文明與現代社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觀濤
圖書標籤:
想要找书就要到 求知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为历史而写作
第一讲:古文明的灭绝和超越突破
第二讲:传统社会及其形态
第三讲:轴心文明的演化与融合
第四讲:现代性在天主教文明中起源
第五讲:全球化与现代社会的形成
第六讲:非西方轴心文明的现代转型
第七讲:现代社会的演化
第八讲:人类历史的结构:“自我”的探索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書以軸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為基點,運用觀念史和係統論的研究方法,係統勾畫瞭史前至今人類文明的主要脈絡,並試圖尋找一種能夠容納不同文明的大曆史觀。這種曆史觀既能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整閤,又能包含西方的曆史經驗,同時能說明中國獨特的曆史發展進程。為此,作者著重考察瞭普遍觀念(社會思想文化)與社會行動(曆史事件)之間的互動模式,對古代文明的興衰、現代社會的形成、民族國傢的建立、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文明的衝突等事關人類社會命運的重大問題,均提齣瞭獨到的見解。在這個周密的解釋框架之下,紛亂曆史錶象背後文明的本質逐漸清晰起來,現代社會的走嚮和人類文明的未來也有瞭可供展望的理論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金老师的集大成之作。 此书介绍了不同终极关怀视野下的文明如何交流融合分离,并且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核心就是,人们从认可单一终极关怀到认可多重终极关怀,何以人们会认可多元终极关怀呢?对于尚未认可多元终极关怀的国家,英美日的经验可以给他们多少启发?恐怕这需要继续深入思考论证,简单的说明无法使那些深信单一终极关怀的人民放弃其信仰,这样他们的国家就总是一个“变态的有机体”,或是固执的将其人民信奉的单一真理假称为“文化民族主义”。无论如何,这都不是真正健康的现代民族国家——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契约社会。而只有个人承认多元终极关怀时,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个人”属性,才能进入现代社会。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的非加尔文宗社会,又会逐渐面对遵守契约的根基问题,也许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和“重叠共识”会给我们一定教益。

评分

##整合“观念史”与“系统论”的煌煌巨著,呈现出“超越视野”等颇多新意。然依旧有从“结果”推论“原因”之感(但又不同于贝叶斯的多重试错),致反证历史易,预判未来难:1.“普遍观念”的边界亦须更细致的考察,其受约束的条件被简化;2.观念的“突变”未能彰显,打破“惯性”的突破,类似于基因与环境的互动;3.现存文明并不能代表其必然自洽,失落的文明或另有“隐情”;4.“模型”即为“遮蔽”,故没有终极的阐释。以为能跳出窠臼,往往仍止步于自我的规制!

评分

评分

##人文历史学者里最佩服的就是金先生。追随金先生的治学路径,才能读懂金先生的思想,也才能建构起世界文明的宏观系统视野。看金先生的书,尤其《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和《历史的巨镜》,有种解数学题的快感。ps.就这本书的写作难度而言,完全配得上五星十分,但就创新而言,顶多八分了,这本书更可以看做金先生对自己以往著述的一个综合,结合两方面来说,9分实至名归。

评分

##从未读过的观念史。将人类有文字以来的历史系统梳理。 四大轴心文明演化出四种不同的社会。 现代文明如何诞生的难题迎刃而解: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希伯来传统分离,人的理性与道德分离。 现代以来的分析颇为复杂,读来不如前文明晰,但很难不折服。 最后对21世纪的现实分析令人深感忧虑。

评分

评分

##所谓系统论史观和年鉴派治史的差别,在本书中昭昭然了——本书以观用史,二手资料很多又不严谨,到真的是讲稿整理。作者想说太多,然而没有深度甚至可能无法溯源,对于呼啦一箩筐只有结论的东西,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新时代的读者是多元的,并不吃圈子这一套,金先生的作品很“滑稽”,充满了跨学科的似是而非,从文字起源到DNA到集合论,再到契约轴心自由权力,茴香豆的茴有4种写法,我是知道的,然而我不关心。更多经历过严格方法论培训的人开始读文读史了,这种书有啥意思?

评分

评分

##大约六七年前读《历史的巨镜》,为恢宏精准的概括分析惊叹,隐约也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而不安。现在再读,略些意识到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本就有一些层次;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一种热忱,并非一种预言主宰的狂热——而是过去已然,对了解自身的渴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