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旨在為傳統祛魅,對新世紀以來,國人趨之若鶩的國學熱做曆史角度的分析。語言輕鬆幽默,言說的背後又帶有對當代文化的關切。是可讀性與內容紮實兼備的六篇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來,治學研究的當行本色。從周邊看中國,何以中國,這些當下讀書界耳熟能詳的命題,正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如何與世界相處的一種自我定位。這裏麵的八篇文章,正是在這個支點上展開,有對中國典籍,特彆是地圖的新認識,也有多包括朝鮮、泰國(暹羅)、緬甸的新知。讀來引人入勝。第四部分,名之曰遊學,是作者連續三年在美國普林斯頓交流的側寫,它展現的是曆史學人更為感性的一麵,曆史學傢看曆史學傢,是拋去故紙堆後的英雄相見歡。第五部分,可謂之曰治學,與第一部分也有一定的呼應。在多年的教學中,葛兆光對人文學科、學術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體驗,這些體驗大都是創建,也是痛定思動的反思,對後來人是一種啓迪。最後,一部分寫作附錄,其實也可叫前史,從葛兆光的來路身世,談到他的求學,以及研究。像是他個人的一個自畫像和小傳。
##学问,见识,文笔,高山仰止。校对有些瑕疵。
评分##你发这些有什么目的?谁指使你的?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背后是谁,发这些想做什么?你在讽刺谁?想颠覆什么?破坏什么?影射什么?回答不上来?那么跟我走一趟.jpg蛰伏已久的老缓则了(雾)满腹牢骚,一肚子不合时宜
评分 评分##把阅读和研究当作最高的理想和最大的乐趣;把学术研究和社会关怀连在一起,让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政治、时代、价值相关,而不仅仅是一种从事的“职业”或谋生的“手段”,这样就会有刺激和动力,这一点,生活在政治化社会中不得不抵抗各种压力的学者,比较容易理解;把学术研究放在国际学界的对话之中…把“整理国故”和“再造文明”连起来, 精细的功夫和有意义的问题结合,坚实的史料和宏大的视野结合,这才是真学问。其实就是孔子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专业的、学院的、严格的文献知识,必须经由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为我们这个传统漫长的国家“再造文明”,否则,就只能是传统的经师甚至陋儒,所以,需要有学术的思想,也需要有思想的学术。
评分##当散文随笔看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你发这些有什么目的?谁指使你的?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背后是谁,发这些想做什么?你在讽刺谁?想颠覆什么?破坏什么?影射什么?回答不上来?那么跟我走一趟.jpg蛰伏已久的老缓则了(雾)满腹牢骚,一肚子不合时宜
评分 评分##不学历史的人必定重蹈历史覆辙,学历史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学历史的人重蹈历史覆辙。但是,明知“说了也白说”,却也要坚持“不说白不说”。历史学家所要做的,就是寻找真相。为此,他们往往把历史推开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看得清楚,并学会从书页背后和字里行间看到一些被遮蔽的历史,要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说的,“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评分##从文风上看不学术,所以反而显得意料之外地适读。一些有意思而且有启发性的内容,比如,美国总统乔治· 华盛顿好像比乾隆皇帝晚得多,好像华盛顿是现代人,乾隆皇帝是古代人,而且很早很老的古代。但事实上他们是差不多时代的人。影响我们判断的是制度,确实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的,清朝仍属封建制度,但美国立国之初是精英建国,三权分立,且一直延续到现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ushu.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求知書站 版权所有